也是推妈
Re: 也是推妈
Aren't we all old enough and have enough common sense to decide for ourselves what is reasonable rules and discipline and what is just ridiculous and pointless? I think Amy Chua is pretty ridiculous in a number of ways, including bragging about her own ridiculous opinions. She has the freedom to be ridiculous, and I have the freedom to consider her mildly delusion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也是推妈
把国内父母和上一代父母cast到这一代的国外父母身上也是stereotype和脑补啊。 你说的在这边肯定不是普遍现象。 不过如果说创伤, 这个创伤比文革创伤有说服力多了。幻儿 wrote:练琴那个,国外的父母怎么样不知道,我小时候这一代,就是跟朗朗同龄的一代,老师父母逼的很紧。我小时候挨打都只为两件事,一件就是练琴。我一度非常非常反感。朗朗还是朗朗爸不是还出过一本回忆录嘛,说他练琴多么多么苦,多少次想自杀什么的,那时候真的是这个氛围,他家绝对不是个例。
如果真的要挖地域坑创伤坑阴影坑, 我觉得国内也是竞争激烈的地方推的狠,我们那里就没听说这样的。 我没经历过我的小伙伴们也没经历过。
其实我觉得环境才是主要决定因素, 同一代类似家庭出身和环境里长大的父母, 在国内的和在国外的, 简直都没有办法交流育儿。所以用国内和上一代来假设这一代在美国做父母的,就是偏见啊。 同样环境的家长,比如同一个学校的家长, 我没有觉得中国家庭更推更焦虑。 中国家庭之间也差别很大。 我根本不需要为自己或者其他中国家庭辩护推不推, 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果华人孩子成绩好钢琴好, 那就肯定是推的, 不算。 如果不好, 那就更糟了, 肯定是天生太笨啊, 推了还不行。 在各种录取选拔中只要是亚裔家庭出身就被区别对待。 没人花功夫去鉴别具体某个学生是否真的推了没。 体育选拔的时候就不会看家长推了没,把推了的踢出去。不过是因为谁有话事话语权的差别。
大家那么喜欢讨论的对女性歧视不也一样吗。 是很多女人不工作,这个是个人选择。 但是因为有女人不想工作, 大家假设女同事/下属都不想工作,不给机会,裁员优先, 那就是歧视。 用某一属性抹杀个体差别, 就是歧视。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15-06-12 14:47,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也是推妈
摸摸小时候的幻儿。不过呢,我对个人经验能够推广到一代有点存疑。当然我比你大多了,有代沟也是很可能的。幻儿 wrote:练琴那个,国外的父母怎么样不知道,我小时候这一代,就是跟朗朗同龄的一代,老师父母逼的很紧。我小时候挨打都只为两件事,一件就是练琴。我一度非常非常反感。朗朗还是朗朗爸不是还出过一本回忆录嘛,说他练琴多么多么苦,多少次想自杀什么的,那时候真的是这个氛围,他家绝对不是个例。
我小时候父母就不怎么推我们。很少挨打,挨打也不是因为不学习。我小时候唯一一次挨打是因为我坚决不吃蔬菜,我爸什么办法都想过了都没用,只好揍了我一顿。不常揍大概揍得也不疼,反正也没管用。
Re: 也是推妈
也许人家更熟悉游戏规则, 知道温哥华学区没区别,把追求好学区的力气用来送私立或者自己推。dropby wrote:不完全同意小情说,自己身处的环境和自己长大的环境都同样重要。我接触的个案,同样是华裔父母,我的中国第一代移民同事有娃以后都很看学区,很多都是一定要买能力范围之内“最好的学区”。像我这样没有拼好学区的应该算是少数。但我虽然没有拼好学区,有娃后在看房子的时候学校也同样是第一考虑因素。我两个同事,一家两个都是这边出生长大的,一家两个都是还没读大学时随父母移民到这边的,买房子的时候就完全不在乎学区。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也是推妈
赞成该斗争斗争,该争取争取。比如最近集体告哈佛这个事情,虽然狭义目的‘争取藤校取消不明说的种族配额’非孩儿妈站着说话不腰疼觉得意义不大,广义目的‘指出亚裔在大学录取过程受歧视’我还是很赞同的。
我个人是觉得有一定的混杂性的大学其实比较好,上大学是不少孩子第一次有机会跟不同种类人群混合,了解别人怎么想,学会站在完全不同的角度上想问题,学会跟不同的人相处取长补短。这个经验,这些交到的朋友,对以后生活的好处不是一点两点。我觉得我的成长环境太单一,到上大学也没补上这一课,工作以后挺吃亏的,后来在纽约花了很多时间慢慢补上这些能力,才明白当初缺了啥。
生为亚裔生为女性跟生在什么国家生为谁家娃一样,都是命运发的牌。我个人不会天天声嘶力竭的控诉恨自己命苦。说实在的我觉得自己命还不错,没生在了沙特阿拉伯或者阿富汗什么的当女人。能够改善的事情努力争取改善,争取过程中不会被巨大的无力感压倒坐在家里天天抑郁或者扎堆诉苦哼哼唧唧反复放大负能量,那比一时三刻能获得的实质胜利更重要。
我个人是觉得有一定的混杂性的大学其实比较好,上大学是不少孩子第一次有机会跟不同种类人群混合,了解别人怎么想,学会站在完全不同的角度上想问题,学会跟不同的人相处取长补短。这个经验,这些交到的朋友,对以后生活的好处不是一点两点。我觉得我的成长环境太单一,到上大学也没补上这一课,工作以后挺吃亏的,后来在纽约花了很多时间慢慢补上这些能力,才明白当初缺了啥。
生为亚裔生为女性跟生在什么国家生为谁家娃一样,都是命运发的牌。我个人不会天天声嘶力竭的控诉恨自己命苦。说实在的我觉得自己命还不错,没生在了沙特阿拉伯或者阿富汗什么的当女人。能够改善的事情努力争取改善,争取过程中不会被巨大的无力感压倒坐在家里天天抑郁或者扎堆诉苦哼哼唧唧反复放大负能量,那比一时三刻能获得的实质胜利更重要。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也是推妈
其实我也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觉得同性恋群体整天声嘶力竭控诉不能结婚受了多大歧视烦人。 就是同性恋群体里面也很多人不赞成不支持。人就成功了, 不服不行。
政治斗争首先是唤起关注。当然华人尤其是移民群体用的方法和很多表述我也觉得不明智和没有建设性。移民不熟悉游戏规则, 不了解传统和文化背景, 可以理解。 慢慢会好的。这个过程本身也有意义,因为加州州立大学执行种族配额提案SCA-5的缘故, 我看到弯曲非常多的华人从不关心地方政治, 到都出来捐款/义工/竞选, 我个人觉得很有意义。 这个意义不光在于一时的大学名额,而是唤起华人参政意识, 保护自己的利益。
其实藤校收不收华人真的没有义务。从办学角度说, 人是私立, 爱怎么搞怎么搞。我也觉得从办学和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教育角度, 学生多样化比较好, 虽然不用那么简单粗暴按种族划线。 从学生和家长角度来说藤校不收就去别家呗。 打官司达到目的的可能性也不大,谁说一定得择优录取呢。主要是PR和舆论。 州立大学的录取政策, 本来就是100%的地方政治。 州立大学搞种族配额,意味着现有的亚裔比例会大幅度下降, 大家得掏好多银子去读私立和送到外州,那就人人自危坐不住了。

政治斗争首先是唤起关注。当然华人尤其是移民群体用的方法和很多表述我也觉得不明智和没有建设性。移民不熟悉游戏规则, 不了解传统和文化背景, 可以理解。 慢慢会好的。这个过程本身也有意义,因为加州州立大学执行种族配额提案SCA-5的缘故, 我看到弯曲非常多的华人从不关心地方政治, 到都出来捐款/义工/竞选, 我个人觉得很有意义。 这个意义不光在于一时的大学名额,而是唤起华人参政意识, 保护自己的利益。
其实藤校收不收华人真的没有义务。从办学角度说, 人是私立, 爱怎么搞怎么搞。我也觉得从办学和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教育角度, 学生多样化比较好, 虽然不用那么简单粗暴按种族划线。 从学生和家长角度来说藤校不收就去别家呗。 打官司达到目的的可能性也不大,谁说一定得择优录取呢。主要是PR和舆论。 州立大学的录取政策, 本来就是100%的地方政治。 州立大学搞种族配额,意味着现有的亚裔比例会大幅度下降, 大家得掏好多银子去读私立和送到外州,那就人人自危坐不住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也是推妈
我一开始觉得同性婚姻斗争非常无聊,可以争取civil union, 可以争取平权,为什么一定要去遵从社会现有规范的争取叫‘婚姻’呢?后来有个律师跟我解释过,在英美法律体系里重视先例,如果同性结婚,那么所有以前对婚姻有效的法律和案例都对他们有效。叫civil union 的话,所有的配偶之前的权利要一项一项争取,在有争议的时候就可能长年累月打官司拖下去。在一个已经庞大成熟的法律体系和社会制度里,争取结婚的权利是最快达到争取所有这些权利的途径。我就被说服了。
好吧,如果他们没有争取结婚权利,我不会问这个问题,也不会听到这背后的各种argument. 作为一个直女,即使是非常faghag 的直女,我仍然不会轻易理解他们面对的问题。不用说你们这些生活中没有太多弯人朋友的人。但大部分reasonable 的人,如果听到了他们那边的要求和理论,也会同意他们的斗争是有道理的。这些年同性婚姻斗争中,同性恋社会接受度大大提高,说明效果是很好的。然后最后人家也成功了。
在一个基本上是民主制度的社会里,希望大部分人还是reasonable 的,意见不完全出自个人利益。亚裔孩子上学这类只跟小众利益有关的问题,作为小众把自己的argument 讲出来,引起大众的注意,希望他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得有焦点。亚裔在美国只占那么点人口,要大众关心,站在亚裔这边,appeal 不可能是大众的实际利益,而是sense of fairness. 但是谁来搞这个运动做这个宣传,当然只有亚裔自己。所以我觉得SAC-5的确对亚裔是个好事情,很多年以后回头看,可能就是亚裔政治觉醒的起点。
好吧,如果他们没有争取结婚权利,我不会问这个问题,也不会听到这背后的各种argument. 作为一个直女,即使是非常faghag 的直女,我仍然不会轻易理解他们面对的问题。不用说你们这些生活中没有太多弯人朋友的人。但大部分reasonable 的人,如果听到了他们那边的要求和理论,也会同意他们的斗争是有道理的。这些年同性婚姻斗争中,同性恋社会接受度大大提高,说明效果是很好的。然后最后人家也成功了。
在一个基本上是民主制度的社会里,希望大部分人还是reasonable 的,意见不完全出自个人利益。亚裔孩子上学这类只跟小众利益有关的问题,作为小众把自己的argument 讲出来,引起大众的注意,希望他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得有焦点。亚裔在美国只占那么点人口,要大众关心,站在亚裔这边,appeal 不可能是大众的实际利益,而是sense of fairness. 但是谁来搞这个运动做这个宣传,当然只有亚裔自己。所以我觉得SAC-5的确对亚裔是个好事情,很多年以后回头看,可能就是亚裔政治觉醒的起点。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也是推妈
我讨厌考试,虽然很能考。
亚裔学生并非天赋会考,不过是被长期强化训练出来的而已。训练自己擅长讨厌的事情,证明不需要喜欢不需要天赋,只要不停地花时间精力,也能成专家,一万小时论是对的。但是考试成绩好忽然成为拒收亚裔学生的罪状,我也是没看出二者之间的逻辑。如果考试分数不重要,那对于非亚裔学生也应该不重要,总不能拿白人学生跟黑人学生比,分数越高越好;拿白人学生跟亚裔学生比,分数越低越好。
哈佛并不依靠联邦政府的基金,把政府发的研究基金都撤了,老校友投进去的 endowment 只有多不会少,钱不是问题。只是他们还得顾及脸面。
亚裔学生并非天赋会考,不过是被长期强化训练出来的而已。训练自己擅长讨厌的事情,证明不需要喜欢不需要天赋,只要不停地花时间精力,也能成专家,一万小时论是对的。但是考试成绩好忽然成为拒收亚裔学生的罪状,我也是没看出二者之间的逻辑。如果考试分数不重要,那对于非亚裔学生也应该不重要,总不能拿白人学生跟黑人学生比,分数越高越好;拿白人学生跟亚裔学生比,分数越低越好。
哈佛并不依靠联邦政府的基金,把政府发的研究基金都撤了,老校友投进去的 endowment 只有多不会少,钱不是问题。只是他们还得顾及脸面。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也是推妈
这篇文章还不错
http://www.weidb.com/g999&p=14647&tag=l ... nstalled=0
http://www.weidb.com/g999&p=14647&tag=l ... nstalled=0
Q1:为什么亚裔社团要联合申诉哈佛大学?
A1:申诉的目的是要求司法部和教育部调查哈佛大学是否违反了美国1964年人权法案的第六条和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使用了隐形的配额制和其它方式歧视亚裔;促使哈佛和其他藤校终止这种歧视,对包括亚裔在内的所有的美国孩子提供平等入学的机会;并减轻亚裔孩子的学习压力(在过去20年亚裔学生增加了将近一倍,学生的素质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哈佛大学和长春藤学校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比例基本持平,停留在14-18%的固定比例。如Ron Unz所指出,这种歧视和种族配额制“强迫亚裔在这个十分有限的名额中剧烈竞争。”因此,多少幼小的心灵被压累、压垮)。
Q3:哈佛大学是私立大学,为什么需要遵守有关种族平等的法律?
A3:任何在美国的公民和机构,都受美国宪法制约。此外,在Fisher vs. University of Texas 案中,哈佛大学出具的支持德州大学的文件中说明:由于哈佛大学接受了大量的联邦政府资助,它应该遵守美国1964年人权法案的第六条和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
Last edited by Knowing on 2015-06-15 10:57,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也是推妈
不懂小白你说啥? 我说的就是研究生院录取不搞种族平衡啊。 官面说起来和本科生一样, 统考成绩, GPA ranking, personal statement/recommendation letters. 我是说实际录取政策不一样。就是研究生院也有指定给黑人和西裔的奖学金。 但是是额外给的, 不挤占现有名额。研究生院就没有动力主动去调整名额。不就是因为不拿教育经费拨款么。学生录取进来能干活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也不是光看成绩数字, 最后一块personal statement/recommendation letters就是灵活掌握的。
骆家辉发表支持AA演说时候, 说他是AA进的耶鲁法学院。
骆家辉发表支持AA演说时候, 说他是AA进的耶鲁法学院。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15-06-15 11:45,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也是推妈
你不如赞她们斗争得力, 争取到这么广泛的支持。我天天在校报上看她们哭诉,还有各种集会和发传单。 我认识的lesbian倒没有积极参与。dropby wrote:这个真是不经历的话万万想不到。在切身利益被损害的前提下还能支持,我觉得要赞一下儿小情。豪情 wrote:我读书时候研究生会主席是 lesbian,争取平权,所以我们的健康保险和各种福利都被削减/取消了。 不过这个过程主要障碍是校方和保险公司, 基本学生们都是支持的。
华人反对入学录取的种族限额, 肯定会直接损害其他群体的利益。华人在UC很多分校都近半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也是推妈
最近对于哈佛的这个诉讼的主持人和出钱者 Edward Blum 就是在利用亚裔社区,彻底颠覆 Affirmative Action,这是公开的秘密了。当然,参与诉讼的亚裔社团和 Blum 是在互相利用,这也不用否认。Blum 一直致力于颠覆 1978 年的高院裁定 UC vs Bakke,当时裁定是不许用 racial quota,但是可以在入学标准中酌情考虑申请者的种族背景。Blum 和他代表的白人群体的目的是让高院反转那个决定,完全禁止学校考虑种族因素。当然,这个立场不仅是白人社区的立场而且也是亚裔社区里的一大部分(多数?)的立场。
我对这件事没有什么坚定的立场,各有各的道理,以种族为入学考虑因素本身是 blunt instrument,很容易被 abuse 而帮助不到真正需要被帮助的人。我只想提一下这个案子本身也是搞政治,亚裔社区和白人社区联合起来推进共同利益,至少在这件事上不用想联合其他少数族裔的利益了。亚裔本来就是少数,跟白人社区联盟未必不是有效的途径。
现在的联盟等达到了目的之后会不会还能保持就不知道了。把种族因素在大学入学标准里彻底禁止掉之后,哈佛大学的亚裔学生比例是否能疯涨,过几年就知道了。我估计哈佛之类的私立学校受到影响不会很大,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各个州立学校。
我对这件事没有什么坚定的立场,各有各的道理,以种族为入学考虑因素本身是 blunt instrument,很容易被 abuse 而帮助不到真正需要被帮助的人。我只想提一下这个案子本身也是搞政治,亚裔社区和白人社区联合起来推进共同利益,至少在这件事上不用想联合其他少数族裔的利益了。亚裔本来就是少数,跟白人社区联盟未必不是有效的途径。
现在的联盟等达到了目的之后会不会还能保持就不知道了。把种族因素在大学入学标准里彻底禁止掉之后,哈佛大学的亚裔学生比例是否能疯涨,过几年就知道了。我估计哈佛之类的私立学校受到影响不会很大,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各个州立学校。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也是推妈
当然比较进步的做法是,对于穷人/被歧视阶层的人民,提供一定程度的照顾。但是,歧视本身就没法定义,现在美国白人绝大多数认为种族歧视已经不存在了。建立照顾/偏袒穷人的政策难度很高,因为,在民主社会,穷人不太会团结起来利用社会资源,否则他也不是穷人了。动员白/黑/黄穷人团结起来争取穷人的利益,要比动员白/黑/黄穷人团结起来争取白/黑/黄富人的利益,难度高一百倍。人很容易被种族归属感打动,但谁也不会高高兴兴地承认自己是穷人/底层的一员。这是正常的。所以穷白人会支持伤害自己利益但是对富白人有利的政策,而拒绝有益自己也有益穷黑人/穷拉丁裔的政策。
例如,最吃亏的是亚裔社区里的穷亚裔,兄弟我住在洛杉矶的时候,越南难民家庭的孩子处于很大的劣势,混帮派失业等等非常多,其他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巴基斯坦这种移民家庭经济地位也偏低。如果限制亚裔入学人数,对穷亚裔家庭的限制远远超过对于中产阶级亚裔家庭的影响。但组织起来告哈佛告UC的并不是他们也不可能是他们。亚裔移民家庭即使穷,也会寄希望于拼命赚钱送孩子上大学,而不会想去组织起来利用法律和政治手段改善整体社区的机会。
例如,最吃亏的是亚裔社区里的穷亚裔,兄弟我住在洛杉矶的时候,越南难民家庭的孩子处于很大的劣势,混帮派失业等等非常多,其他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巴基斯坦这种移民家庭经济地位也偏低。如果限制亚裔入学人数,对穷亚裔家庭的限制远远超过对于中产阶级亚裔家庭的影响。但组织起来告哈佛告UC的并不是他们也不可能是他们。亚裔移民家庭即使穷,也会寄希望于拼命赚钱送孩子上大学,而不会想去组织起来利用法律和政治手段改善整体社区的机会。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15-06-17 13:12,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