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profession, company, scale 雇人hidden cost 大多取决上面四个因素, 这些钱也许不发到员工手里,雇主是要支出的。
location 硅谷作为tech 行业中心,雇主和员工都少了很多relocate hidden cost, 也是能够hire and fire 的重要原因。伦敦纽约都差不多,从找程序员角度比硅谷差一些,但是其他profession 好找些,一般有足够的人才pool 可以挑。
profession: 上手快的行业可以hire and fire 。我们雇错一个人比错过一个好雇员的损失大的多的多。前面谨慎是为了减少后面的损耗。
company:小公司一个罗卜一个坑,老员工已经很忙了,要是六个月一年换一次手下, 浪费老员工带新人的时间, 太降低效率。间接也是浪费了老板的钱。
scale: 旅馆老板手下常年雇十几个清洁工全天工作,肯定会很注意工资,最好付每小时6.5镑最低工资。现在我只用一个清洁工每周来一次,虽然她收每小时10镑,不用在边上盯着怕丢东西,不用花时间指导怎么清洁,对我来说还是很上算的。我们做的系统是内部用的,大老板把我们当打扫自己家的清洁工看,不需要那么大量,注重质量。关键时候掉个链子,他的损失可能超过工资不知道多少倍。
and ... Country/legal: 说到这里又要吹捧北欧模式了。美国人都知道北欧社会高福利。但是很多美国人不知道北欧公司解雇非常灵活,情况一不好就可以唰的裁员一半,有活了又可以把同一批人雇回来,雇人解雇hidden cost 都非常低。员工找工作的时候job security 也不那么放在心上,更愿意take risk.
同是社会主义的法国就不一样,解雇人千难万难,著名事例就是anna wintour 为了解雇vogue 法国部的美术总监,狡猾的offer 他一个巨大的升级去美国vogue 当啥啥,然后这人一去美国三个月就被开除了。
英国的劳动法对fulltime 保护相对严格,我们fulltime合同头三个月是试用期,开人或者辞职不受合同内的各种条款限制。不少公司大量采取熟手合同工制度,我们甚至有律师是每周两天的合同工。她每周在另一个类似性质的小公司做三天。(后来决定减产把我们给减掉了。) 进门就能干活,没活就走,一个公司只需要某方面专家做少量工作,经济合理。
上面这些都是从雇主角度讲. 员工快不快乐,舒不舒服, 全不在考虑范围内。但是,什么都能换算成钱,包括名声。我们招人的头就跟我哭诉过,金融业名声不好,虽然说起来乌洋乌洋的名校毕业生投简历,最后我们想雇的高质量的CS新毕业生,GOOGLE FACEBOOK 还有各种小TECH START UP 也想雇,人家捏着一把offer挑的时候,名声就重要了!不比tech 行业多出钱,那是妥妥的失败啊!就算肯多出钱,有些有理想的孩子还是不愿意来。所以面试的时候必须使劲营造我们geek 之家欢乐多的形象!我默不做声。因为刚毕业的时候,我也因为同样的理由去了tech 行业。
从员工角度讲, 欧洲和北美之间的人才流动性很大。几种模式各有利弊,喜欢什么社会可以去什么社会住,有的挑是幸运的。有人理想就是东食西宿把好处都占上, 用不着看病的时候谁不愿意把医疗保险的钱折现发到手上,实在不行生了病失了业孩子该上学了再搬回去呗! 当然也有人喜欢从一而终,一辈子住在同一个城市,亲朋好友在身边, 人脉足地头熟,创业换行都方便.
最后照例要小声说一句,我要是北欧人,即使是为了加洲的天气也愿意过去啊。(小豪肯定有一千句黑加洲生活质量的话等着。。。

)
哎这篇纽约客的搞笑假报道实在是把我笑趴了。编的有鼻子有眼跟真的似的。
company founder Jeff Bezos warned today that any employees found lacking in empathy would be instantly purged.
http://www.newyorker.com/humor/borowitz ... tly-pur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