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被别人转了个视频,是日剧《女王的教室》里的一段,小朋友问女王老师,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读书?大家感受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6skS1ExQc
兄弟我最近在断断续续地读一本 Jared Diamond 的书,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他本来是研究鸟类的,现在研究原始部落人类学。里面描述了很多前于农耕的 hunter-gatherer 原始部落里的生活形态和社会关系,与现代社会进行比较。很有意思,让我联想到很多被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实都只有几千到一万年历史(农耕从一万两千年左右才开始)。
然后就想到古代人是怎样学习的,为什么要学习,跟现代有什么不同。
兄弟我学滑冰已经快三年了,进步是很少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目前可以做 forward crossovers 和(难看的) backward crossovers。美国和俄国的训练方法不太一样,美国是一对一的教,而俄国系统是一个教练给几个程度相当的学生上课,这样比较省钱。但是不管形式如何,说到底还是那种手把手的教和学。教练示范技术动作,学生们照着做,有些人马上就可以掌握,而其他人需要或多或少的纠正,甚至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地纠正很多错误(例如我),才能或多或少地掌握到正确的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和身体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只用大脑就行了。
前两天我还在想,这种学习法跟上学读书差太远了,但是古代却有很多这样事情,例如各种行业/手工业的学徒,包括现代认为的艺术,如绘画,舞蹈,音乐。
然后就让我联想到什么算是“学到了”。如果只是知识(facts and figures)的话,学到了就等于记住了,考试的时候被问到可以从记忆里调出来,复述出来,就算学到了。但是这能算掌握了吗?在滑冰里常常遇到这样的技术动作:能勉强做到,但是歪歪扭扭的;状态好的时候能做到,但是普通状态的时候就做出不来。在手工业里也是,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手艺差,做出来质量不高。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大脑这个器官其实是有点迷糊的,经常搞勿清楚现实与思想之间的差别。因为有 mirror neurons 的缘故,看别人打造一件家具,做一餐饭菜,脑子里会半信半疑地感觉自己也做过了,虽然其实根本没动一根手指。有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过,观众看电视上的人物情节,大脑会分不清真实和虚幻的关系,就是说,每星期都追看 Friends 剧集的粉丝会觉得跟 Monica, Rachel, Chandler 等人建立了朋友关系,虽然是虚幻的。这倒也不奇怪,因为我们的脑子进化过程中没有遇到过这么复杂的真实和虚幻的关系 --- 直到过去一百来年。所以,我常常想,怎么才能算真正“知道”和“学到”了什么东西?教育系统采用考试的方法来测量学生是否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我自己就曾是考试熟手,我很清楚考试成绩与学到东西之间的差别。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体力工作并不是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大脑而只需要小脑。实际上,滑冰就是一个非常需要大脑的活动。在滑冰时尤其是学习和练习不熟练的技术时,需要用脑的程度比我坐在这里灌水的程度要多很多,是我做过的最需要全神贯注的活动之一。我想,跳芭蕾舞,画画,演奏乐器,应该也是这样的。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在没有文字的漫长时代里 --- 文字大概最早出现于六千年前 --- 学习是一个身体与大脑合二为一的记忆与掌握。但是文字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提高效率的方法,一个人把有用的讯息(例如,出现旱灾怎么办,麦子要多久才会成熟,怎样分辨害虫与益虫)记录下来就可以迅速有效地分享给大量的人,而不必以讹传讹。而学的人呢,只需要读一读文字记录,不必跟掌握讯息者当面交流,对方甚至可以早死了。In other words, with language they have hack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在那本书里,作者说到老年人对于原始部落的作用时举了个例子。由于生存环境艰苦,有些部落会遗弃饿死没有采集食物能力的老年人,但是有些部落尊重养活老年人。有一次某个部落的人告诉他,某个老太太是留着非常有用的人,因为,几十年前发生过一次飓风,过后没东西吃,只能挖些根茎当作食物。整个部落里只有她当时是小孩子,到现在还记得那种根茎可以吃,那种不可以吃,别人不知道。作者感叹说,如此生死攸关的知识,纯依靠老年人的记忆啊。过去我看过另外一篇文章说起书籍推广之前,极少人识字,(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主要是宗教人员才接触到书籍才会写字,大家平时全靠记忆,所以记忆特别好。我还感慨了一下现在有了随身携带的 Internet,人类的记性已退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有了文字记录之后,重要不重要的知识都可以保存、积累、流传,重要的知识 --- 什么可以吃什么有毒,什么动物食人,什么地方有水源,怎样制造有用的工具,怎样提高粮食产量 --- 可以在越来越多的人之间分享,而不必每个部落都重新发现发明每一条了。所以知识的数量才发生短时间内几何级膨胀!正因为知识的膨胀,人类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发生了几何级膨胀。在原始部落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跟农耕时代,然后工业时代,然后信息时代,都大大变化了,而且大大增加了。所以,知识的传递与掌握也必须变了,快速地教育一大批儿童/少年,把大量的知识塞进他们的脑子里,直接口传身教肯定是来不及了。学校么,是农耕时代发明的快速知识传播法,不能不说它很有用。但是,到了今天大家都依赖 Google, YouTube, Wiki 的年代,它还有效么?
另一方面是 hunter-gatherer 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以及眼下的社会,人类需要的有用的知识也变了。现在我们不需要知道什么食物有毒什么可以吃,不需要分辨治疗腹泻的草药,不需要躲避狮子和毒蛇,不需要知道怎样寻找水源。但是,我常常觉得,其实现在我们对于什么知识有用什么无用,更加迷糊了,尤其是外面的知识那么多,总不能全都吸收到脑子吧?学什么呢? It's not clear. 工业社会里长大的父母、祖父母们,忽然一脚踩进了信息社会的坑里,他们也不知道。
(未完待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6skS1ExQc
兄弟我最近在断断续续地读一本 Jared Diamond 的书,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他本来是研究鸟类的,现在研究原始部落人类学。里面描述了很多前于农耕的 hunter-gatherer 原始部落里的生活形态和社会关系,与现代社会进行比较。很有意思,让我联想到很多被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实都只有几千到一万年历史(农耕从一万两千年左右才开始)。
然后就想到古代人是怎样学习的,为什么要学习,跟现代有什么不同。
兄弟我学滑冰已经快三年了,进步是很少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目前可以做 forward crossovers 和(难看的) backward crossovers。美国和俄国的训练方法不太一样,美国是一对一的教,而俄国系统是一个教练给几个程度相当的学生上课,这样比较省钱。但是不管形式如何,说到底还是那种手把手的教和学。教练示范技术动作,学生们照着做,有些人马上就可以掌握,而其他人需要或多或少的纠正,甚至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地纠正很多错误(例如我),才能或多或少地掌握到正确的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和身体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只用大脑就行了。
前两天我还在想,这种学习法跟上学读书差太远了,但是古代却有很多这样事情,例如各种行业/手工业的学徒,包括现代认为的艺术,如绘画,舞蹈,音乐。
然后就让我联想到什么算是“学到了”。如果只是知识(facts and figures)的话,学到了就等于记住了,考试的时候被问到可以从记忆里调出来,复述出来,就算学到了。但是这能算掌握了吗?在滑冰里常常遇到这样的技术动作:能勉强做到,但是歪歪扭扭的;状态好的时候能做到,但是普通状态的时候就做出不来。在手工业里也是,理论上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手艺差,做出来质量不高。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大脑这个器官其实是有点迷糊的,经常搞勿清楚现实与思想之间的差别。因为有 mirror neurons 的缘故,看别人打造一件家具,做一餐饭菜,脑子里会半信半疑地感觉自己也做过了,虽然其实根本没动一根手指。有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过,观众看电视上的人物情节,大脑会分不清真实和虚幻的关系,就是说,每星期都追看 Friends 剧集的粉丝会觉得跟 Monica, Rachel, Chandler 等人建立了朋友关系,虽然是虚幻的。这倒也不奇怪,因为我们的脑子进化过程中没有遇到过这么复杂的真实和虚幻的关系 --- 直到过去一百来年。所以,我常常想,怎么才能算真正“知道”和“学到”了什么东西?教育系统采用考试的方法来测量学生是否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我自己就曾是考试熟手,我很清楚考试成绩与学到东西之间的差别。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体力工作并不是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大脑而只需要小脑。实际上,滑冰就是一个非常需要大脑的活动。在滑冰时尤其是学习和练习不熟练的技术时,需要用脑的程度比我坐在这里灌水的程度要多很多,是我做过的最需要全神贯注的活动之一。我想,跳芭蕾舞,画画,演奏乐器,应该也是这样的。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在没有文字的漫长时代里 --- 文字大概最早出现于六千年前 --- 学习是一个身体与大脑合二为一的记忆与掌握。但是文字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提高效率的方法,一个人把有用的讯息(例如,出现旱灾怎么办,麦子要多久才会成熟,怎样分辨害虫与益虫)记录下来就可以迅速有效地分享给大量的人,而不必以讹传讹。而学的人呢,只需要读一读文字记录,不必跟掌握讯息者当面交流,对方甚至可以早死了。In other words, with language they have hack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在那本书里,作者说到老年人对于原始部落的作用时举了个例子。由于生存环境艰苦,有些部落会遗弃饿死没有采集食物能力的老年人,但是有些部落尊重养活老年人。有一次某个部落的人告诉他,某个老太太是留着非常有用的人,因为,几十年前发生过一次飓风,过后没东西吃,只能挖些根茎当作食物。整个部落里只有她当时是小孩子,到现在还记得那种根茎可以吃,那种不可以吃,别人不知道。作者感叹说,如此生死攸关的知识,纯依靠老年人的记忆啊。过去我看过另外一篇文章说起书籍推广之前,极少人识字,(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主要是宗教人员才接触到书籍才会写字,大家平时全靠记忆,所以记忆特别好。我还感慨了一下现在有了随身携带的 Internet,人类的记性已退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有了文字记录之后,重要不重要的知识都可以保存、积累、流传,重要的知识 --- 什么可以吃什么有毒,什么动物食人,什么地方有水源,怎样制造有用的工具,怎样提高粮食产量 --- 可以在越来越多的人之间分享,而不必每个部落都重新发现发明每一条了。所以知识的数量才发生短时间内几何级膨胀!正因为知识的膨胀,人类需要学习的内容也发生了几何级膨胀。在原始部落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跟农耕时代,然后工业时代,然后信息时代,都大大变化了,而且大大增加了。所以,知识的传递与掌握也必须变了,快速地教育一大批儿童/少年,把大量的知识塞进他们的脑子里,直接口传身教肯定是来不及了。学校么,是农耕时代发明的快速知识传播法,不能不说它很有用。但是,到了今天大家都依赖 Google, YouTube, Wiki 的年代,它还有效么?
另一方面是 hunter-gatherer 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以及眼下的社会,人类需要的有用的知识也变了。现在我们不需要知道什么食物有毒什么可以吃,不需要分辨治疗腹泻的草药,不需要躲避狮子和毒蛇,不需要知道怎样寻找水源。但是,我常常觉得,其实现在我们对于什么知识有用什么无用,更加迷糊了,尤其是外面的知识那么多,总不能全都吸收到脑子吧?学什么呢? It's not clear. 工业社会里长大的父母、祖父母们,忽然一脚踩进了信息社会的坑里,他们也不知道。
(未完待续)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15-12-20 9:00, edited 4 times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水管工,建筑工, 手术医生, 实验技能, 射击手, 驾驶员也是啊。 凡是涉及身体操作的技能, 都需要身体的模仿和练习。 精细动作和协调性的差别也是天生的。 就像读书时候智商的差别。 人类社会不就是从体力劳动趋向于更多脑力劳动嘛。 其实这个也是女性地位上升的基础, 总算不用拼体力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我的滑雪教练爱说肌肉记忆。 不是说肌肉有记忆, 而是说肌肉对位置, 力量, 重力的感受在大脑中的记忆。 精细动作和平衡动作都需要大脑,但是如果从来不知道肌肉是什么感觉, 口头教, 大脑想, 是永远教不会的。我学滑雪, 看孩子speech therapy, 教练最常做的就是各种drill, 务必保证记住正确动作的时候肌肉的反馈。
不从事体力工作也一样人人要学习走路, 讲话,吃饭。观察小孩子的学习, 尤其是滞后小孩子的学习, 就更清楚是怎么学习的。 为啥越晚学滑雪/滑冰/讲话越慢,很多原因。 一个是大人脑子成熟, 知道恐惧, 凡是和平时不一样的肌肉感受, 觉得是错误的。 一个是晚了大脑要处理的信号太多, 需要装的记忆和同时的运作太多。 滑冰/滑雪还有纯粹的物理原因, 重心高。
读书, 是抽象信号。 甚至读书本身也是需要肌肉协调和信号处理, 很多阅读困难的孩子缺这些。 而且也需要抽象信号和物理信号的转换和对应。大人读书比小孩子理解能力好, 主要是因为抽象的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强。
即使不懂得这些,不想这些, 大多数人还是都学会了
只不过等出问题或者滞后了, 才需要研究怎么学习的。
不从事体力工作也一样人人要学习走路, 讲话,吃饭。观察小孩子的学习, 尤其是滞后小孩子的学习, 就更清楚是怎么学习的。 为啥越晚学滑雪/滑冰/讲话越慢,很多原因。 一个是大人脑子成熟, 知道恐惧, 凡是和平时不一样的肌肉感受, 觉得是错误的。 一个是晚了大脑要处理的信号太多, 需要装的记忆和同时的运作太多。 滑冰/滑雪还有纯粹的物理原因, 重心高。
读书, 是抽象信号。 甚至读书本身也是需要肌肉协调和信号处理, 很多阅读困难的孩子缺这些。 而且也需要抽象信号和物理信号的转换和对应。大人读书比小孩子理解能力好, 主要是因为抽象的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强。
即使不懂得这些,不想这些, 大多数人还是都学会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我不太干体力活,不够做菜很有感触,不少技能光看大厨做没有用, 要自己边做边被纠正,所谓的手把手教才能学会. 话说回来,很多西餐菜谱容易学的差不离是因为定量定时定温,需要靠判断和直觉的部分少,就像科学实验容易复制。但是要做到很好,又不是光靠定量定时可以控制,除非配置更加精密的工具仪器。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这个话题我喜欢。我深刻的觉得大家一起混了这么多年地球,猴子还是猴子,而人类已经快把地球折腾得不适宜居住了,简单粗暴的说,原因就是有了语言文字,老一辈的经验能代代相传啊!
乡音无改鬓毛衰
Re: 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手把手教效率太低了,没法批量生产,但是有些东西光看书是学不会的。豪情 wrote:还有不是都说穷文富武吗?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教育方式。 凡是要手把手教的, 成本都太高了。
跳芭蕾,演戏,滑冰,搞音乐,这些都是收入低下的产业。医生这个行业,本来倒是需要大脑之外的技能的,现在也变味儿了。
武不知包含哪些内容,现在发达国家打仗杀人也是越来越少需要人的身体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才不会,当今世界,如果我看的Tom Clancy小说有半分真实,操作这些机器的人都是钱堆出来的。好比Bourne, 造这么一人类机器出来很费钱很费钱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
Re: 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不是造机器人,而是用 drones 去轰炸。tiffany wrote:才不会,当今世界,如果我看的Tom Clancy小说有半分真实,操作这些机器的人都是钱堆出来的。好比Bourne, 造这么一人类机器出来很费钱很费钱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为什么要读书(抗体牛)
jun 说的这个,应该是学习的东西不同吧。时代不同了,对脑子的要求也不一样了。以前是拿来当存储系统用的(哪个树根儿能吃),现在主要是检索系统了吧?解决手头一个问题,应该顺着哪根儿线去摸。这个东西对人的要求更高些吧?好比医生最怕的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病人,而是刚 goolge 过某事儿,觉得 glutan 洪水猛兽的病人。
乡音无改鬓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