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我觉得我现在就需要一个间隔年。。。。。
http://cn.nytstyle.com/education-career ... aking-one/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RON LIEBER
如果你家十几岁的孩子说打算在高中和大学的间隙离开课堂一年,那很可能是拜马莉娅·奥巴马(Malia Obama)所赐。但是,他们理应开始考虑要不要跟随她的脚步,如果还没这么想的话。
奥巴马在去哈佛之前休学了。有些高中毕业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去上大学,或是希望按照学位课程安排所不允许的方案去找工作、旅行,做义工。像奥巴马那样,在高中升大学或是在本科阶段休学一段时间,这种做法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但是,这样的谈话往往会令父母担心得要死。如果十几岁的子女不想上学,没人会希望在他们身上投入六位数的求学费用,然而很多人怀疑,如果学生暂停学业一段时间,最终到底还会不会回到求学的轨道上来。
在25年前,我和朋友科林·霍尔(Colin Hall)想尽可能地找寻并采访一些有过间隔年(gap year)经历的学生,从而打消这些顾虑。我们选了其中33人做了深度报道,收入一本名叫《休息一下》(Taking Time Off)的书,在20年前出版。
今年夏天,在奥巴马大女儿的选择传出后,我追踪调查了那本书里的每个人,看看他们现在的状况。他们的间隔年最终对人生没产生太大影响,还是的确帮助他们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对那些现在有了孩子的人,如果他们的孩子想休学一年再上大学,他们会是什么反应?
你找不到很多关于间隔年的数据。一个问题是关于延迟上大学和毕业的联邦数据并不涵盖人们延迟上大学的所有原因。虽然有些人是有意延迟上大学,去参军、工作或旅行,也有些人只是晃荡了几年,才最终决定去上大学试试。
很多研究者发现,故意选择休学一段时间与回到学校后取得更好成绩之间存在联系。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s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的行为学教授德温·G·波普(Devin G. Pope)在参与了摩门教传道活动的人中也发现了这种联系。米德尔伯里学院(Middlebury College)的前招生部主任鲍勃·克拉格特(Bob Clagett)在帮助分析该校和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学生数据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不过,一旦大学结束,刚开始工作,就进入经验证据的领域。父母们担心,如果孩子经历间隔年,雇主们会觉得他们太任性——这可能更多地是因为这个说法,而非这一年是如何度过的。“它意味着有个空洞,”全球公民年(Global Citizen Year)的创始人阿比盖尔·法利克(Abigail Falik)说。目前该项目有115人在4个国家工作。她更喜欢过渡年(bridge year)这个说法,它表明,这是故意把人生的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联系起来。
事实上,很多经历过间隔年的人在大学毕业后找到的工作,按道理应该比没经历过的人更好。如果你在招聘初级职员,你会选择一个23岁的敢于冒险花一段时间在世界上寻找自己道路的人,还是一个22岁的除了上学没做过太多事情的人?
要想了解确切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询问有过这种经历的人。苏茜·斯蒂尔(Susie Steele)从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休学了一段时间,教残疾人滑雪,后来在科罗拉多州基斯通的基斯通科学学校(Keystone Science School)获得了一份待遇很好的全职工作。44岁的斯蒂尔现在是科罗拉多州路易斯维尔的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她说,如果没有那个间隔年,她的成功之路会曲折很多。
阿奇玛·普赖斯(Akiima Price)从马里兰大学东海岸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Eastern Shore)休学,去内华达州的学生环境保护协会(Student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工作了一段时间。该协会最终聘用她为全职员工,后来她在环境教育和社区工作方面开创了一番事业。
“现在,回头看看我的简历,所有的点都连上了,”现年44岁、在华盛顿生活的普赖斯说。“我会对年少时的阿奇玛说,相信这个过程会有收获。”
父母们也应该明智地相信这些箴言,不只是因为如果一名大学生强烈地想去其他地方,那么,勉强留在学校就是白白浪费数万美元的学费。即使间隔年没有让你获得一份工作或找到明确的事业方向,它也可能点亮星星之火,在多年后以不同的方式燃烧成熊熊大火。
科里·梅森(Cory Mason)在间隔年担任乔治亚州萨凡纳市仁人家园(Habitat for Humanity)的项目经理。而今他是威斯康星州众议员,他经常回忆起自己的那段经历——尽管现在他很少拿起锤子干活。“它不只是关于住房,更多的是关于贫穷以及依然只能挣到微薄薪水的工薪阶级想要成为中产阶级是多么困难,”他说,“它在这方面给我上了一课,而不仅是教我如何搭建房子的框架,如何把木瓦放到屋顶上。”
梅森在间隔年的项目中获得了食宿和一点奖学金。还有很多人的间隔年是收入中立甚至赚钱的,尽管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富家子弟游手好闲的行为。不过,有些教育者质疑其中是否有阶级特权在起作用。
查德·哈米特(Chad Hammett)曾从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休学三个学期。如今他在德克萨斯州立大学(Texas State University)教英语。他说自己遇见的学生中约有四分之一更适合去体验间隔年,不过他担心那些是家中首个大学生的学生对此没有太大动力。“这可能是他们上大学的唯一机会,任何拖延都会被认为是承认自己还没准备好,或不适合上大学,”他说。
不过,对其他人来说,间隔年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塞莉娅·克萨达(Celia Quezada)是家中的第一代大学生,在去威廉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上大一之前,她参加扶轮社(Rotary)的一个项目,在比利时待了一年。“如果没有参加那个交换项目,我可能因为文化冲击就退学了,”她说。
44岁的克萨达住在加利福尼亚州格林菲尔德,现在是一名一年级教师。她的学生们太小,不需要在上大学的路径方面得到她的建议。
不过,甚至连那些在间隔年最冒险的人也会毫不犹豫地建议自己的孩子去经历这样的体验。
埃里克·范杜森(Eric Van Dusen)在自己的间隔年从阿根廷穿越大陆来到加利福尼亚州,而他的妻子卡拉·纳尔逊(Kara Nelson)则在津巴布韦的一个难民营教书。他们有两个孩子,分别是8岁和12岁,他们将很快做出自己的教育选择或努力说服父母其他道路也很好。“想到我的孩子们将独立自主,进行自我指导,有能力自己做决定,我感到非常高兴,”纳尔逊说。
任何冒险都可能有它的意义。特德·康诺弗(Ted Conover)从安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休学期间与流浪汉一起搭乘货运列车,冒了很多险,最后他把那些经历写进了自己的书《漫无目的地前进》(Rolling Nowhere)中。“你要自己确定冒险的含义,”他说,“我能扒火车吗?我能应付警察吗?我能保护自己吗?我能在户外应对10月的暴风雪或暴风雨吗?之前我从没想过这些事,当时我觉得是时候该问问自己、考验自己了。”
但是,即使你或你的孩子没兴趣在中美洲扒火车或搭便车,但是允许常规之外的事情发生似乎是良好的养育方法。1992年,特蕾西·约翰斯顿·扎格(Tracy Johnston Zager)休学去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的总统竞选团队工作,后来以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的身份在牛津大学(Oxford)学习,她即将出版一本书,名叫《成为你自己理想中的数学老师》(Becoming the Math Teacher You Wish You’d Had)。
不过前不久,她在缅因州波特兰自己家中发现了一个进行教育的机会。她的两个年幼的女儿发现她在整理自己政治探险时期留下的物品。“她们对此一无所知,”她说,“她们看着与总统合影照片中的我问道:‘那是谁?’也许是时候让她们知道这个故事了。”
http://cn.nytstyle.com/education-career ... aking-one/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RON LIEBER
如果你家十几岁的孩子说打算在高中和大学的间隙离开课堂一年,那很可能是拜马莉娅·奥巴马(Malia Obama)所赐。但是,他们理应开始考虑要不要跟随她的脚步,如果还没这么想的话。
奥巴马在去哈佛之前休学了。有些高中毕业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去上大学,或是希望按照学位课程安排所不允许的方案去找工作、旅行,做义工。像奥巴马那样,在高中升大学或是在本科阶段休学一段时间,这种做法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但是,这样的谈话往往会令父母担心得要死。如果十几岁的子女不想上学,没人会希望在他们身上投入六位数的求学费用,然而很多人怀疑,如果学生暂停学业一段时间,最终到底还会不会回到求学的轨道上来。
在25年前,我和朋友科林·霍尔(Colin Hall)想尽可能地找寻并采访一些有过间隔年(gap year)经历的学生,从而打消这些顾虑。我们选了其中33人做了深度报道,收入一本名叫《休息一下》(Taking Time Off)的书,在20年前出版。
今年夏天,在奥巴马大女儿的选择传出后,我追踪调查了那本书里的每个人,看看他们现在的状况。他们的间隔年最终对人生没产生太大影响,还是的确帮助他们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对那些现在有了孩子的人,如果他们的孩子想休学一年再上大学,他们会是什么反应?
你找不到很多关于间隔年的数据。一个问题是关于延迟上大学和毕业的联邦数据并不涵盖人们延迟上大学的所有原因。虽然有些人是有意延迟上大学,去参军、工作或旅行,也有些人只是晃荡了几年,才最终决定去上大学试试。
很多研究者发现,故意选择休学一段时间与回到学校后取得更好成绩之间存在联系。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s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的行为学教授德温·G·波普(Devin G. Pope)在参与了摩门教传道活动的人中也发现了这种联系。米德尔伯里学院(Middlebury College)的前招生部主任鲍勃·克拉格特(Bob Clagett)在帮助分析该校和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学生数据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不过,一旦大学结束,刚开始工作,就进入经验证据的领域。父母们担心,如果孩子经历间隔年,雇主们会觉得他们太任性——这可能更多地是因为这个说法,而非这一年是如何度过的。“它意味着有个空洞,”全球公民年(Global Citizen Year)的创始人阿比盖尔·法利克(Abigail Falik)说。目前该项目有115人在4个国家工作。她更喜欢过渡年(bridge year)这个说法,它表明,这是故意把人生的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联系起来。
事实上,很多经历过间隔年的人在大学毕业后找到的工作,按道理应该比没经历过的人更好。如果你在招聘初级职员,你会选择一个23岁的敢于冒险花一段时间在世界上寻找自己道路的人,还是一个22岁的除了上学没做过太多事情的人?
要想了解确切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询问有过这种经历的人。苏茜·斯蒂尔(Susie Steele)从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休学了一段时间,教残疾人滑雪,后来在科罗拉多州基斯通的基斯通科学学校(Keystone Science School)获得了一份待遇很好的全职工作。44岁的斯蒂尔现在是科罗拉多州路易斯维尔的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她说,如果没有那个间隔年,她的成功之路会曲折很多。
阿奇玛·普赖斯(Akiima Price)从马里兰大学东海岸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Eastern Shore)休学,去内华达州的学生环境保护协会(Student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工作了一段时间。该协会最终聘用她为全职员工,后来她在环境教育和社区工作方面开创了一番事业。
“现在,回头看看我的简历,所有的点都连上了,”现年44岁、在华盛顿生活的普赖斯说。“我会对年少时的阿奇玛说,相信这个过程会有收获。”
父母们也应该明智地相信这些箴言,不只是因为如果一名大学生强烈地想去其他地方,那么,勉强留在学校就是白白浪费数万美元的学费。即使间隔年没有让你获得一份工作或找到明确的事业方向,它也可能点亮星星之火,在多年后以不同的方式燃烧成熊熊大火。
科里·梅森(Cory Mason)在间隔年担任乔治亚州萨凡纳市仁人家园(Habitat for Humanity)的项目经理。而今他是威斯康星州众议员,他经常回忆起自己的那段经历——尽管现在他很少拿起锤子干活。“它不只是关于住房,更多的是关于贫穷以及依然只能挣到微薄薪水的工薪阶级想要成为中产阶级是多么困难,”他说,“它在这方面给我上了一课,而不仅是教我如何搭建房子的框架,如何把木瓦放到屋顶上。”
梅森在间隔年的项目中获得了食宿和一点奖学金。还有很多人的间隔年是收入中立甚至赚钱的,尽管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富家子弟游手好闲的行为。不过,有些教育者质疑其中是否有阶级特权在起作用。
查德·哈米特(Chad Hammett)曾从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休学三个学期。如今他在德克萨斯州立大学(Texas State University)教英语。他说自己遇见的学生中约有四分之一更适合去体验间隔年,不过他担心那些是家中首个大学生的学生对此没有太大动力。“这可能是他们上大学的唯一机会,任何拖延都会被认为是承认自己还没准备好,或不适合上大学,”他说。
不过,对其他人来说,间隔年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塞莉娅·克萨达(Celia Quezada)是家中的第一代大学生,在去威廉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上大一之前,她参加扶轮社(Rotary)的一个项目,在比利时待了一年。“如果没有参加那个交换项目,我可能因为文化冲击就退学了,”她说。
44岁的克萨达住在加利福尼亚州格林菲尔德,现在是一名一年级教师。她的学生们太小,不需要在上大学的路径方面得到她的建议。
不过,甚至连那些在间隔年最冒险的人也会毫不犹豫地建议自己的孩子去经历这样的体验。
埃里克·范杜森(Eric Van Dusen)在自己的间隔年从阿根廷穿越大陆来到加利福尼亚州,而他的妻子卡拉·纳尔逊(Kara Nelson)则在津巴布韦的一个难民营教书。他们有两个孩子,分别是8岁和12岁,他们将很快做出自己的教育选择或努力说服父母其他道路也很好。“想到我的孩子们将独立自主,进行自我指导,有能力自己做决定,我感到非常高兴,”纳尔逊说。
任何冒险都可能有它的意义。特德·康诺弗(Ted Conover)从安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休学期间与流浪汉一起搭乘货运列车,冒了很多险,最后他把那些经历写进了自己的书《漫无目的地前进》(Rolling Nowhere)中。“你要自己确定冒险的含义,”他说,“我能扒火车吗?我能应付警察吗?我能保护自己吗?我能在户外应对10月的暴风雪或暴风雨吗?之前我从没想过这些事,当时我觉得是时候该问问自己、考验自己了。”
但是,即使你或你的孩子没兴趣在中美洲扒火车或搭便车,但是允许常规之外的事情发生似乎是良好的养育方法。1992年,特蕾西·约翰斯顿·扎格(Tracy Johnston Zager)休学去为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的总统竞选团队工作,后来以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的身份在牛津大学(Oxford)学习,她即将出版一本书,名叫《成为你自己理想中的数学老师》(Becoming the Math Teacher You Wish You’d Had)。
不过前不久,她在缅因州波特兰自己家中发现了一个进行教育的机会。她的两个年幼的女儿发现她在整理自己政治探险时期留下的物品。“她们对此一无所知,”她说,“她们看着与总统合影照片中的我问道:‘那是谁?’也许是时候让她们知道这个故事了。”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还好我没娃,否则也会担心死了。
住在首都的一大特点是,遇到的人好多都有 Peace Corps 经历,如果孩子真的非要玩 gap year 这种事,非要到外国去晃荡,建议通过这种组织做点正事,还有人管着。
住在首都的一大特点是,遇到的人好多都有 Peace Corps 经历,如果孩子真的非要玩 gap year 这种事,非要到外国去晃荡,建议通过这种组织做点正事,还有人管着。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中国教育部有个孔子学院奖学金,在中国留学一年学汉语。要求好像是通过汉语标准考试四级。我目前天真的计划是娃高中毕业申请这个奖学金去中国玩一年兼学习中文,然后回来继续读大学。
其实很多孩子,至少我自己吧,在上大学的时候并不明确知道自己为啥上大学,将来想干什么。十八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呀,为啥要担心?去真实的社会闯荡一年挺好的。当然这一年我是不会支付任何费用的。
其实很多孩子,至少我自己吧,在上大学的时候并不明确知道自己为啥上大学,将来想干什么。十八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呀,为啥要担心?去真实的社会闯荡一年挺好的。当然这一年我是不会支付任何费用的。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我认识一个牛人, 本科毕业时候申请好了三大牛校博士,然后申请推迟一年开始,用这年去做初创公司。
gap year什么时候都不晚。 不过女性往往用来生娃养娃了。更没有这个探索的奢侈。
gap year什么时候都不晚。 不过女性往往用来生娃养娃了。更没有这个探索的奢侈。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gap year未必非得在高中毕业以后进行,实际上我觉得那是个很不合适的时间,经济尚未独立,人格也待发展,这种时候的gap year,实在是坑父母而已。人生后面很多阶段可以gap year,大学毕业以后gap year一年倒是个比较合适的时机,或者像小蓝一样,生孩子之前离职一年环游世界。
生完孩子辞职在家带孩子,嗯,实在不好说是gap year,简历上的gap year而已,个人修为没啥进益。
我上周一开始工作了,算是结束了自己宁宝时代的近四年gap year,从年初2月开始,扣掉回国的两个月,相当于找了半年的工作才找到。个人经历感觉,职业上的gap year,还是对再度求职很有影响的。安宝时代我的gap year大约在一年半,找工作就快很多。
当然,也可能是那时更年轻些,求职范围不同。
生完孩子辞职在家带孩子,嗯,实在不好说是gap year,简历上的gap year而已,个人修为没啥进益。
我上周一开始工作了,算是结束了自己宁宝时代的近四年gap year,从年初2月开始,扣掉回国的两个月,相当于找了半年的工作才找到。个人经历感觉,职业上的gap year,还是对再度求职很有影响的。安宝时代我的gap year大约在一年半,找工作就快很多。
当然,也可能是那时更年轻些,求职范围不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gap year 看年龄段经历很不一样,我觉得能周游世界看看别人怎么生活,以后一直看事情with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挺重要的,从这点来说早比晚好。但是另一个角度看,人越成熟,从旅游中能观察到的事情越多,晚有比早好。
我一直想take gap year.又老是没勇气辞职,老是消极抵抗的希望在换工作的间隙进行,结果十年才换一次工作,新工作来的太快火烧火燎催上班,统共只休息了一个月。
恭喜小E开始新工作!
我一直想take gap year.又老是没勇气辞职,老是消极抵抗的希望在换工作的间隙进行,结果十年才换一次工作,新工作来的太快火烧火燎催上班,统共只休息了一个月。
恭喜小E开始新工作!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传统的高中毕业gap year是自费的,不能坑父母,大学也是自费的。 自从这些负担转移到父母身上了,就越来越少人选择这时候gap了。 去看看附近高中的毕业去向就知道了。 基本没有。
中国现在官方喉舌开始鼓励大学生毕业啃老, “慢就业”
恭喜小E。 现在找得慢也是要求高了。
中国现在官方喉舌开始鼓励大学生毕业啃老, “慢就业”

恭喜小E。 现在找得慢也是要求高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谢谢大家,我自己也松了一口气,在这个找的过程中受挫不少,电面和onsite的公司碾过Amazon,Google,微软和Zillow,最后都死在最后一步,加上去年面的Uber,贵人说我把湾区和西雅图几大公司(只除了Apple)都轮了一遍,低谷里我也安慰自己说,能去面起码还算够着基本标准,一度以为再找不着工作就得家庭主妇后半辈子了
索性借这机会跟大家汇报下。
现在去的是Realtor.com(的umbrella公司,前一两年被NewsCorp买了),还是给人做地图,刚进公司就赶上Hackathon,被组里同事拉进他跟的项目,一进去就哗哗的整数据做犯罪率和学区地图,很好玩,公司小,人们都挺友好,上班可以名正言顺看房子,(目前)看还挺有意思。
说起来房地产是用地图的一巨大产业,我之前还从没做过,等我做点时间了解多了再来写房地产业的地图运用。

索性借这机会跟大家汇报下。
现在去的是Realtor.com(的umbrella公司,前一两年被NewsCorp买了),还是给人做地图,刚进公司就赶上Hackathon,被组里同事拉进他跟的项目,一进去就哗哗的整数据做犯罪率和学区地图,很好玩,公司小,人们都挺友好,上班可以名正言顺看房子,(目前)看还挺有意思。
说起来房地产是用地图的一巨大产业,我之前还从没做过,等我做点时间了解多了再来写房地产业的地图运用。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苹果map 据说因为要重做在狂招人。
所有一线公司都到最后一步, 也已经是虽败犹荣了。 面着面着就有感觉了。
所有一线公司都到最后一步, 也已经是虽败犹荣了。 面着面着就有感觉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苹果我没有投(当然很可能我投了也去不了),有一点个人原因。
苹果地图里面有很多我原来公司过去的人,做的跟我原来公司差不多,据他们说管理也很混乱,跟我们从前公司有很多类似之处。有几个我比较熟的,早一两年去的,现在已经离开了。
我不是太想回到原来的公司,不然这也是另一去处,有几个前同事先后来问过我愿不愿回去做,我都非常犹豫的拒绝了。我担心(如果)去苹果很有可能又掉回原来那个圈子,原来那种工作形式。
苹果地图里面有很多我原来公司过去的人,做的跟我原来公司差不多,据他们说管理也很混乱,跟我们从前公司有很多类似之处。有几个我比较熟的,早一两年去的,现在已经离开了。
我不是太想回到原来的公司,不然这也是另一去处,有几个前同事先后来问过我愿不愿回去做,我都非常犹豫的拒绝了。我担心(如果)去苹果很有可能又掉回原来那个圈子,原来那种工作形式。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理解。 苹果地图组听说是蛮混乱的, 但是也有混水摸到鱼的。新出道的当然要去名公司。到这个阶段就要看去了干嘛, 是不是干得出来,天时地利人和都要看。
恭喜有个很好的新开始。
恭喜有个很好的新开始。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小E重出江湖了?好好。
苹果到现在都没搞定地图还搞个毛啊,低声下气地去求 Google 得了。
间隔年可以高中毕业来一次,大学毕业来一次,人到中年再来它几次,后面的那叫 sabbatical 而已。So what? 现在工作大都让机器代替了,本来就该重新评估工作的形式与实质了。过两年工作环境和结构都要大变了,想朝九晚五地坐班都没地方让你坐了呢。
小K那样先找下家再辞职的做法肯定没时间让你休息啊,雇人的下家都是等米下锅的时候才会面试候选人,等你一个月已经很照顾了,绝不可能等你半年什么的。真想 gap year 就得先辞职,休息够了,再给自己半年到一年慢慢地找。但是这么做当然需要很大的安全感。所以说来说去过 gap year 的必要条件是有安全感,对未来有信心,或者对娃有安全感和信心。美国没有全民健保,所以多一层阻碍,如果是有医疗保障的好地方就不用担心了。

间隔年可以高中毕业来一次,大学毕业来一次,人到中年再来它几次,后面的那叫 sabbatical 而已。So what? 现在工作大都让机器代替了,本来就该重新评估工作的形式与实质了。过两年工作环境和结构都要大变了,想朝九晚五地坐班都没地方让你坐了呢。
小K那样先找下家再辞职的做法肯定没时间让你休息啊,雇人的下家都是等米下锅的时候才会面试候选人,等你一个月已经很照顾了,绝不可能等你半年什么的。真想 gap year 就得先辞职,休息够了,再给自己半年到一年慢慢地找。但是这么做当然需要很大的安全感。所以说来说去过 gap year 的必要条件是有安全感,对未来有信心,或者对娃有安全感和信心。美国没有全民健保,所以多一层阻碍,如果是有医疗保障的好地方就不用担心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
- Posts: 1263
- Joined: 2008-11-04 17:26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我真的好希望机器人把人类养起来。光我每天到处在网上乱逛和人闲聊再加看小说看电影打游戏看书有心情做点吃的散散步思考点人生哲学问题,足够占满24小时还不够了。。。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那时候偶尔出来工作一年就叫gap year了哈哈哈。
正经说其实人总的忙里偷闲才觉得精彩有意思,不然总在家闲着,光睡觉了。时间哗哗哗的过掉,都不知道干了什么。
正经说其实人总的忙里偷闲才觉得精彩有意思,不然总在家闲着,光睡觉了。时间哗哗哗的过掉,都不知道干了什么。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Re: NYT: 该不该选择间隔年?任何冒险都可能有意义
Different perspective很重要。大多数中年人在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圈里待着,换个视角对理解别人有帮助,也很可能更好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不过真的一整年旅行对吃苦能力和体力是个很大的挑战,不能留到太晚。Knowing wrote:我觉得能周游世界看看别人怎么生活,以后一直看事情with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挺重要的,从这点来说早比晚好。但是另一个角度看,人越成熟,从旅游中能观察到的事情越多,晚有比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