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廊
作为意大利最富庶地区之一Emilia-Romagna的首府,博洛尼亚除了传说中的美食传统,还有极为悠久的历史文化。老城区规模与佛罗伦萨比有过之无不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古建筑保存修缮完好,虽然二战末期被盟军狠狠轰炸了一番。因为名声不及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响亮,外国游客不多,感觉上意大利风情更为浓郁。
中世纪古城墙还剩下几片断垣残壁,旧址上自然而然形成了环城公路。多处古城门还矗立着,进入城门后就是无处不在的窄街、红砖建筑和沿街拱廊。老城区的历史感非常强烈,房子的门楣上动辄写着1342年、1451年的字样。英国古建筑从莎士比亚时代保存到现在就算很老了,跟意大利一比简直太新。博洛尼亚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传统农业非常发达,地理位置处于罗马到威尼斯的要道中央,贸易通商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有钱当然要造房子,城里的古迹多得数不过来,宫殿、教堂、豪宅以外,高塔因为兼具瞭望功能和地位象征一度风靡,最盛时曾有120座之多,当时的城市全景图看上去象是曼哈顿。过了这许多世纪保存下来的塔也不少,只是它们多少都有点歪歪斜斜。市中心的双(斜)塔是地标之一,在窄巷里转来转去迷了路也不要紧,只要看得见高塔就找得到方向。
两三天里我们似乎看了许许多多教堂和古宅,回来查查资料才发现错过的还真不少。
我最喜欢的是主广场以南的Basilica of San Domenico,高大敞亮,简洁雍容。教堂内艺术品丰富,据说还有米开朗琪罗的雕像,我们看得马虎没认出来是哪座。去的时候侧廊的小礼拜堂正举办小型弥撒,几名教士吟唱着圣歌排队走过,极为悠扬动听。有趣的是散落在教堂各处的忏悔室,有两间里还真坐了教士和忏悔者在密谈。我们蹑手蹑脚走过,没想到几乎每个角落里都有一两间,且保养得非常好,也许至今被经常使用?另外进去参观的两间天主教堂也有这个特色,以前还真没注意到一间教堂里可以有这么多间忏悔室。主广场以东的Santo Stefano由几座古意盎然的教堂连在一起,象个小小的迷宫,最古老的部分象是前基督教时期的庙宇。游人止步的区域里可以看见穿白袍的僧侣匆匆走过,幽暗的更深处传来诵经的声音。
博洛尼亚还是音乐名城。威尔弟、罗西尼各在此居住过十几年。Strada Maggiore上的音乐图书馆设在一间小巧美丽的古宅内,展出珍贵乐器、乐谱和音乐家肖像。我正俯身研究几百年历史的小提琴时,隔壁房间传来爵士乐练习的鼓声,可见博洛尼亚的音乐口味是宜古宜今的。走在大学区的主广场可以清晰地听到对面市政剧院里的贝多芬交响乐,隔壁的教堂讲堂里正举行着小型音乐会。
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享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位的沿街拱廊,意大利语为portico,全城加起来将近40公里。拱廊最早的缘起是会做生意的博洛尼亚人把小买卖从室内向更广阔的露天发展,摊位与街边房屋之间搭出了违章木篷以遮阳挡雨。后来因为防火的要求,政府要求一律改为砖石结构,久而久之除了最老的罗马时期街道太窄无法添加外廊,老城绝大多数的建筑外都附有拱廊。每段拱廊的高度,风格、装饰还不尽相同,在街上闲逛都象是在参观美术馆。
在博洛尼亚走路很舒服,不用怕忽然下雨下雪,夏天也不用担心日光太强,拱廊是雨伞还是自然的人行道,走着东张西望不用怕车辆。廊内有时也设着餐馆和咖啡店的座位,不用象其它地方一样下场雨得手忙脚乱地收桌椅。廊边的店铺卖什么的都有,时装店多姿多彩,食品店自不用说,几百年的古宅里坐着吃回转寿司和新加坡风味自助餐的学生,实在趣致。
双塔
市政厅一部分的公众图书馆
古建筑里的时装店
古老的Santo Stefano教堂群
随处可见的博洛尼亚拱廊
Santa Maria dei Servi修道院外的拱廊最为精致
拱廊边卖什么的都有。这条是名品店街
Casa Isolani的房屋主要结构是十三世纪的古董
前几年内部重新整修, 内部如今是公寓,艺廊,酒吧、咖啡馆
回转寿司店
红色之城
二十世纪的博洛尼亚以左倾政府著称,所以又称红色之城。二战最后几年它是意大利反法西斯运动的大本营,战后意大利共产党执政直至九十年代,随后的地方政府也一直以左派为主,虽然近些年来红色政策有淡化成粉红色的趋势。六七十年代政府就开始提供学生和老年福利住房,福利保健,免费学前教育和免费学生餐。商业方面给微小生意和新兴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我们看到的博洛尼亚井然有序,充满活力,友好,非常有社区感,也许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经济真的可以和平共存也未可知。
博洛尼亚的开放思想和勇于创新与它的大学应该分不开。创建于1088年,博洛尼亚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如今仍在意大利大学中名列首位。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老法律哲学,尔后医学和科学发明,到如今的机械工程都是博洛尼亚大学的强项,但丁、卜迦丘、乔治阿玛尼都是这里的毕业生。知识带动经济,意大利的名贵跑车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宝基尼都出产在Emilia-Romagna地区,Ducati摩托车还是博洛尼亚本地企业。
除了满城红砖建筑和红色政府,红色或粉红色的还有著名的Mortadella。Mortadella是一种熟制火腿,用上好猪肉浆、碎猪颈肉、黑胡椒粒灌制,根据体积大小慢慢烤制几个小时至几天。切成大薄片与新鲜面包夹着吃最好,也可以切成丁当下酒菜,或者制成慕斯抹烤面包片。先切现吃最为理想,柔软的粉红色、微微的芳香和鲜嫩的口感非常吸引,与英国超市里买的不可同日而语。帕玛火腿,帕玛森奶酪和红酒醋是地区名品,Mortadella才是真正博洛尼亚的特色。本地人对Mortadella的热情已经发展出了Mortadella节,每年十月在城中心广场举行,正好被我们赶上。
政府还实施老城区交通限流,同时提供免费公共交通。周末主要大街更是全面禁车,学生们成群结队散坐晒太阳,二手书市、有机农产市场里人头涌动,小书店里满满站着专心听讲座的人,当代美术馆外等着参观David Bowie展的人大排长龙。全城人民悠闲自在地走在大街中央说说笑笑,男女老幼聚在一起享受美食,围着街头音乐家鼓掌,气氛热烈,好像共产主义真地提前到来了一样。
博洛尼亚大学原址。十六世纪大学迁往城东北部的Via Zamboni
可爱的Santo Stefano广场,到处都有可坐着休息晒太阳的地方
主广场上的Mortadella节
美食是一种生活方式
博洛尼亚只有一间米其林餐厅,意大利全国也没多少颗米其林星星。但谁能说意大利没有美食呢?周边农产品丰富经济又繁荣,博洛尼亚人有得吃,吃得起,吃得好,懂得吃,进而把吃演化成了最自然理想的社交方式。
市中心的民居比例很高,街边三步五步就是酒吧、餐馆、蔬果摊子、肉店。大学生更是永远饥饿的一群。所以从早到晚,博洛尼亚广场上拱廊下都有人在吃喝,交谈,聚会。居民对吃要求高了,餐饮业自然不敢怠慢,有种说法是在博洛尼亚得运气很不好才会吃到难吃的东西。
Quadrilatero是市中心的美食天堂。纵横的中世纪窄巷曾是古时候的行业协会,如今这里目不暇接的是熟食店、蔬果铺、鱼档、餐厅咖啡店。肥硕的整只火腿将天花板的空间挤得密不透风,橱窗里奶酪切成豪迈的半圆或三角大块,各种形状的蛋面和饺子铺成金黄诱人的河流,蔬菜、鱼虾和肉类新鲜得闪闪发光让人感动得想哭。顾客可以买了食材回家烹饪,大多数店还在室内室外设有座位,中午买了夹心面包或火腿奶酪拼盘,坐下就是便午餐。傍晚时分喝餐前酒就小食的习惯蔚为成风,专称apperitivo时间。星期六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有采购食物的,和朋友家人午餐聚会的,也有偶尔的游客。各种时间来逛,坐在露天座位享用美食和谈天说地的人总是挤得满满当当。
Mercato di Mezzo原是室内菜市场,现在改成了室内大排档,人气很高。传奇老店Tamburini和Simoni专营熟食,Paolo Atti & Figli则是意大利面的神圣殿堂。Giorgio Locatelli前去取经的时候乖乖地象小学生一样听大婶教育,虽然最后没忍住违背训诲偷偷在ragu肉酱里加了西红柿。配ragu的tagliatelle应该什么厚度和宽度,迷你的tortellini应该多大,博洛尼亚人都有精确的标准。专为手工pasta设立的年度金擀面杖奖已经举行了二十几届,竞争想来激烈。Tortellini下在鸡汤里是传统吃法,tagliatelle配的肉酱也可以用香肠用的肉碎和帕玛火腿碎代替,某人在服务亲切的Teresina餐馆吃的绿色tagliatelle salsiccia是最安慰胃口的家常味,我点的虾蛄通心粉虽然好吃也不免相形见绌。
Quadrilatero区带来最大惊喜的是Eataly。他们的口号是:Italy is Eataly。这家据说在意大利各地和全球都有分店的连锁Market Place我们以前没遇见过。在底楼的咖啡厅边研究周围柜里的葡萄酒边吃完了三明治,瞥见后面还有个书店,跑去一看才发现别有洞天,书店上去二层是个高端食品店的样子,但为什么有人坐着吃面喝葡萄酒,那边还有卖厨房用具?原来食品架的边上藏了个餐厅,再往三层又是儿童书籍和玩具,附加又一个餐厅。在美食和书籍的围绕下品尝美食,非常博洛尼亚,也实在太太太合我的心意了。
名为蔬菜市场的室内市场Mercato delle Erbe是另一个好玩去处。中央成排的摊位卖菜蔬水果,周边的摊档卖肉类鱼虾,和中国的菜市场差不多格局。市场的一角当然有个小小的咖啡店供商贩顾客们喝espresso。市场两侧的空间被改成了大排档和酒吧,其中Banco32就设在一间鱼档的正对面,很有名气,Rick Stein的长周末系列节目特意跑去采访。我们傍晚去不知为什么只有tapas类的可以点,类似西西里的海鲜antipasti。我们点了生鲣鱼拌日晒西红柿酱,墨汁鱿鱼,什锦炸小鱼小虾墨鱼须,章鱼煮橄榄,还有一个炸鱼夹。有这么多的海鲜选择在猪肉奶酪占据大半江山的博洛尼亚可算难得,但烹饪水准和西西里的还有一定距离。
Ciacco餐厅的煎鲜带子、帕玛火腿裹红鲻鱼和煎鲷鱼片中规中矩,一道安康鱼面则是此行尝到最特别的菜式。粗管面配小块安康鱼和火腿末,鱼和肉组合也不算稀奇,但面里还加了十几粒肥大的芸豆,而芸豆粉粉的质地象是勾芡的汁,把鱼、面、肉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并加上微甜的豆香,真是天才的组合。
La Prosciutteria Bologna就在Ciacco对面,是间热火朝天的葡萄酒吧。装修旧旧的看似漫不经心,里面随时座无虚席,连越南式的塑料小凳子上都坐了人,还有甘愿在室外座位上吃冷风的。这里的特色是大盘的奶酪火腿或三明治,墙上的黑板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火腿、奶酪、面包、葡萄酒种类,柜台边有样品,也有临时粘贴的本周本月特色。排在我身后的几个男青年展开了无穷无尽的讨论,菜单上有什么,这种火腿和那种火腿哪个更好,和什么奶酪面包组合,还没吃时已经开始酝酿品尝美食的期待,果然是吃货的正确方式。我意大利文看不懂,年轻的服务生不知如何英语也不灵光,反正只要点某人的红酒奶酪和我喝的气泡酒,我们简单地交流了Sangiovese(当地红酒), prosecco,formaggi misti就愉快地结束了点单过程。
太阳酒馆Osteria dei Sole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465年,是博洛尼亚最古老的酒馆。它在Quadrilatero一条短得不能再短的小巷里,门脸实在太不起眼,我们来回走了三次才发现其入口处。走进去立刻听到鼎沸的人声,挤在柜台边等着点酒的,坐着喝酒谈天的,因为没有座位只能站着的,各种年龄职业打扮都有。这里以老得看不出年纪的长桌长椅为主,所以分享空间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我们的长凳上坐着三个貌似干体力活的大叔,隔壁桌是点了一瓶白葡萄酒对坐谈心的中年女友,再隔壁是女孩子带新男友见一群闺蜜的架势,桌上七零八落好几个气泡酒瓶。当然少不了的是成群结队的学生。柜台周边是排成队列的玻璃酒杯,除了买成瓶葡萄酒或瓶装啤酒的,点击率最高的是小小杯葡萄酒或气泡酒,要更大的杯子对不起没有。酒馆就是酒馆,这里不供应食物,但完全不反对顾客自带,只要吃完了把自己的食物和包装带走。周围吃什么的都有,切片肉肠是主打,学生们大嚼薯片花生,还有吃夹肉面包敢情把晚饭也一起解决了的,也有象我们这样的没买零食来的外行,或者纯为喝酒谈天来的人客。
我俩一致同意太阳酒馆是此行最爱的地方,它是博洛尼亚之历史,活力,平等,美酒,平民美食的最佳总结。
Quadrilatero
新鲜得让我想哭的蔬菜
手工蛋面和饺子
奶酪品种可不止帕玛森
其实想拍半只帕玛森,这位小朋友迟迟不肯动地方
Eataly的书店食品店餐馆三位一体
博洛尼亚经典菜式,帕马森奶酪和帕玛火腿镶猪排
Banco32在鱼档对面
Banco32的什锦炸海鲜
Teresina的绿色tagliatelle salsiccia
Ciacoo的粗管面配小块安康鱼、火腿末和芸豆
La Prosciutteria Bologna
太阳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