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跟现在还是不一样,作者写作不敢凭空捏造,一句句都象是先在脑子里搭出整个布景才下手。人物走进一间屋子,前后左右远近看到甚么,墙边柜子花纹式样,都写到。对人物性格有甚么揭示呢?其实也没有。大部分描写根本没有直接目的,纯粹就是个背景。但是我读的很享受,心里特踏实,栩栩如生就是这意思。

包法利夫人的苦闷毫无疑问是受讽刺的。她在浪漫小说的境界里学习追求,对现实失望当然是可笑的。但是真的可笑么?读者回身检视自己,难道自己没有对现实的不满不安?我们又是凭借甚么做标准对现状失望的呢?所以对女主人公的苦闷,嘲笑只有也心有戚戚,毕竟人性的矛盾是普遍的,谁也不能幸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