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管控:看不见伤痕的家暴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高压管控:看不见伤痕的家暴

Post by Knowing » 2018-03-29 16:03

高压管控(coercive control) 这个概念以前我没怎么听到过, 最近在BBC women's hour 听到相关的节目,觉得很有意思.症状其实是很常见的, 听起来也很熟悉老套.所以提出来跟大家讨论一下.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Helen Walmsley-Johnson 的回忆录.

不是所有的暴力都留下伤痕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61qvyn


Helen Walmsley-Johnson是个记者,三十多岁的时候离婚,前夫控制欲很强,孤立瓦解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完全控制财政,最后把她和三个孩子赶出来,她当时情绪低落,租房安顿下来找到一份工作,刚开始重拾自己的生活。有个同事给她介绍自己的朋友弗兰克给她。弗兰克是法国人,又高又帅,非常浪漫,体贴,迷人。她一下就倾倒了。一开始约会弗兰克就建议带她去买衣服,在店里为她挑了一堆昂贵美丽不实用的衣服,她受宠若惊,觉得像是浪漫电影中的场景。然后很快的,没到一个月,他开始建议她去健身房锻炼。从这里开始,一点一点的瓦解她的自尊和自信,控制她的行为,时时挑刺,但是夹着大量大量的浪漫举动和美好时光。不断的挑剔,令她低自尊,怕失去他而努力取悦他。严格的要求按他的指令做,逐渐完全控制了她日常行踪,穿衣吃饭的姿态,甚至呼吸-- 有一次在餐馆,他骂她呼吸的不对。她问怎么不对。他说:你在breathe in and out. 应该 breathe up and down. 她多次想离开都没成功,跟社工控诉,又好像没有任何一个单独事件严重到足够立案家暴,在长期被控制下她很难攒够勇气离开。他很少使用暴力,但是他会使用暴力,短暂的,恰当的时刻,给她一点颜色看看,令她感到恐惧,之后可以用一个熟悉的眼神就唤起她的回忆:你最好乖乖听话,不然。。。不断训练她责怪自己:瞧瞧你逼的我干了什么!都是你的错!你激怒我。你最好乖乖听话,不然。。。十年之后,演变到她为自己的生命担忧才鼓起勇气逃走。

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大量回应. 很多女性共鸣说有这样的体会,包括被指控呼吸的方式不对。共同的行为模式是一开始很浪漫,让女性倾倒,然后用略带霸道的方式开始建议,指示,命令。贬低瓦解自信自尊,长期训练,给出精确的指示,完成的稍微不符合要求就责骂,把她和亲朋好友身边孤立出来,控制她的行踪,社交,金钱。但是在外人面前装好人。因为自信被瓦解,也很难提起勇气离开,因为是持续的行为模式,很难单独挑出一个暴力事件,甚至没有物理暴力,受害人常常难以描述,难以令别人相信,加上被洗脑觉得什么都是自己的错,很怕开口求救甚至倾诉。
我从一个自信的女性到了没法面对镜子里的自己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62h85w


http://cc.38.org.tw/CoerciveControl/129


长期研究家暴议题的学者 Evan Stark(2007) 分析,家暴防治走到今日,虽然已发展出许多工具让受暴妇女保护自己,例如庇护所、家暴保护令,但这些作法多仅能保障受害人短期的人身安全。长期来看,除非能看见、并处理受暴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经验的压迫,否则仍难以协助受暴妇女独立、获得自由。同时,因外界与服务体系习惯以暴力事件為指标,而忽略日常生活控管关係的「连续性」与「反覆出现」,使得服务体系倾向假设在暴力「事件」与「事件」之间,受暴妇女有餘裕欲离开关係;因此,有时服务体系甚至会进一步对这些妇女贴上标籤,质疑她们「心理有问题」,否则,她们為什麼不离开?

Stark进而提出「高压控管」(coercive control)这一概念来理解受暴妇女,从「男人怎麼将女人陷入(entrap)受暴处境」这一视角出发,讨论个别男性作為「性别优势」群体中的一员,如何利用社会既有的、对男性群体有利的性别意识、以及各种手段(包括:暴力、威胁、孤立、剥夺、剥削、管制、贬抑等,可约略分成四大类:肢体暴力、威胁恐吓、孤立、日常生活控管),使女性陷入受暴关係、难以逃脱。因此,他认為外界对受暴妇女的想像与疑惑是搞错对象。应该质问的对象是男人不是女人,该问的问题是:「男人用什麼手段将女性受困於暴力处境,使女人难以离开?」而不是问女人「妳為什麼不离开?」

说到这里我觉得惭愧困惑。朋友B跟素食男是多年好友. 以前有个女友A七年。我们常常一起玩,很熟。A离开他后,他很伤心,过了一年多交往个新女友C,在一起也有五六年了. C不太爱社交,好几次我们约了见面都临时取消。,所以我们不太见到他们俩一起出现. B跟素食男和几个其他男的常常一起出去看乐队演出, 看我不想看的电影, 喝啤酒, B比素食男更话痨, 所以即使见到他们俩, B也不停哇啦哇啦说个不停, C很少说话。他们俩关系时好时坏,B几次跟素食男抱怨两人要分手,没有共同爱好。(我觉得很滑稽,他俩明明有挺多共同爱好的。)但是B也承认C性格平稳对他互补有好处。比他深爱和经常念念不忘的前女友A其实更合适他。B和C都想要孩子。B虽然是律师,近年来事业不顺利,一直做contractor , 收入不稳定,养家还是靠C,两人商量过如果C生了孩子后,B在家带。最近几个月他们关系貌似很好,跟我们见了好几次面,每次C都蛮开心的样子跟我热心的聊生小孩的事儿。我还攒着养娃大件儿打算给他们。

就在上周末,B突然气急败坏的跟素食男说,C偷偷搜集证据,上周跟社工控告他感情家暴。我俩都惊呆了。 B脾气急容易一跳三尺高,老抱怨C passive aggressive, 常常提分手,B气愤的说:明明是她每周都用分手威胁感情虐待我。我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如果两人每周都要提分手,那么不开心,也许还是分开的好? C如果真想分手,为什么不分呢?B也不可能拴着她不放。她在经济上也不依靠B。

第二天B平静些了,跟素食男见面的时候说,C觉得抑郁,去看社工心理咨询,社工听了她的描述,问有没有可能是在遭受感情虐待,建议她记录一下日常事件。C觉得他们的相处模式不好,很不开心。素食男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委婉建议他们一起做心理咨询。

然后我就听到了这个节目,突然想到是否C也听了,很有感触,才会突然审视自己是否被情感虐待?而我,一听到这事就说:那她为什么不离开呢?也并没有听取#MeToo movement,first, believe the women. 我的理解,believe the women 并不是说每个指控最终都是真的,而是从用信任认真的态度听取女性的指控开始审视。当然在这件事的重要因素,我们跟B认识时间更久,更熟悉,更相信他的为人,觉得他不可能故意虐待女友。但是难道我不应该相信老朋友的人品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想。
Last edited by Knowing on 2018-03-30 3:34,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高压管控

Post by 豪情 » 2018-03-29 16:15

我最近在读why he does that.

女人低自尊是abusive配偶造成的, 不是原生家庭环境。abusive的父亲,往往也会破坏孩子和母亲的关系,导致孩子极度难以管教, 不尊重母亲,学习父亲的abusive行为。 她会觉得全家都联合起来压迫她。

女人做得再差, 也不是abuse的借口,完全可以分手离婚,不必天天在家羞辱。 好的时候很好,坏了以后各种扮可怜要求悔改,反复循环。 在外人包括她的朋友面前表现好,让外人和她自己相信是她的问题,扮演好父亲,也是典型。

在里面越久, 自尊自信被打击得越厉害, 沉没成本越高,离开越难。被abused的女人,平均要7次, 才能彻底离开。有孩子就更艰难,不可能完全脱离关系。虽然现在流行离婚后共同养娃,但是这种abusive 关系,共同养娃对母亲和孩子都更不好,有条件应该彻底切断。或者本来就不该生。

书里面讲,被abused的母亲两难,她的孩子一边可能会指责她不反抗保护他们,另一边可能会觉得她反抗搞的家里气氛不好, 顺着父亲不就好了吗。一边觉得父亲不对, 一边鄙视母亲。或者加入父亲鄙视母亲。社会和法庭也是,如果孩子受了影响, 会指责她没有保护好孩子,甚至剥夺监护权,另一方面又坚持只有母亲被abused的情况,不能剥夺孩子和父亲的亲情。所以千万不要生孩子。生了应该带着孩子离开。

abuse本质是权力斗争手段,得到控制和主宰权。否则婚姻不满意,对对方不满意,离婚就是了。都是借口。abusive relationship的受害者,是最容易被指责得不到同情的,尤其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以后,包括孩子。虽然一般感情破裂双方都有错,但是在abusive relationship里,abuser会利用这个常识来找借口,把舆论导向指责受害者,包括受害者自己都会被误导,总觉得自己做得再好一点,就不会再有abuse。其实就是一种操控手段。生孩子,用对方的责任感和同情,用舆论来操纵对方,就是常见的手段。

受害者最后众叛亲离,除了社会舆论以外, 还有她们自己的反复,也把亲友的耐心耗掉了。

顺便感慨一下me too运动。其实bully/abuse在家庭职场学校都是普遍存在的。有人站出来,对所有人都有启发。但是站出来很难,因为victim blaming。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高压管控

Post by 豪情 » 2018-03-29 16:21

我相信C。abuse以受害者感觉为准。 这本书里说, 旁人站中立立场就是对受害者的第二次伤害。 共同咨询和对abuser心理咨询也没有好处。 因为共同咨询的原则是双方都要找原因,各打五十大板, 会变成abuser操纵的武器。 心理咨询会武装abuser为自己找借口。 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C认识到自己100%没有错, 离开。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高压管控

Post by Jun » 2018-03-29 16:34

「男人用什麼手段将女性受困於暴力处境,使女人难以离开?」而不是问女人「妳為什麼不离开?」
So here is the paradox. If men are actually able to control women and make them unable to leave, then it is up to him to let her leave, to give her the permission to leave. That's not empowering her, is it? If she is able to get up and leave, it suggests that she is not entirely powerless and indeed can take some responsibility for her choices and action. So is she or isn't she powerless?

If we believe that the woman is completely powerless, then in effect we are making her even more powerless. Only when the woman does believe that she can leave, can she actually leave.

---------

冰火系列中第四第五部其实有隐晦地讨论了关于 slavery 的问题,即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能被完全而彻底地奴役,奴隶是不是完全而彻底地失去了自主权。Tyrion 被卖作奴隶之后常常想起鞋子里藏的一粒毒蘑菇,想到,真正的奴隶是精神上放弃了最后一点自主权的人。任何时候人都不能被彻底地奴役,所以,“你为什么不离开?”并不是一个坏问题,只是仅仅问这个还远远不够。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18-03-29 16:55,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高压管控

Post by 豪情 » 2018-03-29 16:36

这本书说, abuse虽然千变万化,本质是价值系统的问题, 这点不变。不是精神心理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或者说,如果放在不同价值观的环境里, 就根本不是个事儿。现在就必须隐藏起来了。 本人都未必明确意识到。 所以abuser也委屈得很,他们没变,世界变了。

这个就是me too 运动的意义吧。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高压管控

Post by 豪情 » 2018-03-29 16:48

作为朋友的支持, 就是相信她, 包括相信她最后的决定,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只要是出于她的自由选择。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高压管控

Post by dropby » 2018-03-29 17:34

我觉得不是相信谁不相信谁的问题。小K的老友很可能感情上虐待女友而不自知。我觉得这可能类似于比如中国家长觉得自己都是全心全意为孩子好但孩子觉得受到了压迫控制。相信谁呢?我相信家长全心爱孩子是真的,孩子被压迫控制也是真的。还好男女朋友或者婚姻都不是不能摆脱的关系。如果C在这段关系里抑郁,那么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法只能是相信她,支持她吧?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高压管控

Post by 豪情 » 2018-03-29 17:39

这个不大一样,家长对孩子是有一定控制权的,伴侣是对等的关系。abusive relationship根源就是觉得不是对等的。所以这个问题不是人品道德心理问题,是价值观问题,abuser认为自己拥有比社会接受的更大的控制权。 child abuse超出了社会接受范围。如果是社会接受范围内,不会被社会认为是abuse. 比如反对输血教,不给孩子输血,就算abuse.

回头说B,他是个好朋友不等于他在家庭里不是一个abuser.因为他的价值观会区别对待的。这也是家庭暴力隐蔽的缘故。这些人对别人不会有暴力和控制,不尊重的倾向。所以是有意识的选择,不是无意识的, 但是在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体系里逻辑自洽。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高压管控

Post by Knowing » 2018-03-30 2:44

我不太同意Jun 说的最后一点精神自由。现代abusive 的控制关系跟奴隶制的区别,在于没有那道明确的线:你打败仗被我抓住现在是我的奴隶不听话会死!或快或慢,都是渐渐发生。所以很多时候受害者没有意识到被逐渐调教成努力取悦又害怕对方的思路。这跟物质成瘾后脑子里反应完全变了有点像。 离开也不会马上痊愈,Helen Walmsley-Johnson 就说她仍然经常意识到自己又回到被虐的思路上:哦是不是我干了这个惹得他干那个。
abuser认为自己拥有比社会接受的更大的控制权


这话说的太对了。但是我要说不是那么单纯的abuser 和社会标准。社会的界限也有好几重,国家地区都不同。高压管控(coercive control) 近十年来才被英国欧盟立法为可控告的罪行。之前‘动手’才算是家暴,像白宫家暴男在前妻家打破大门玻璃,把她从浴室拖出来,就够资格申请限制令了。再早二十年,‘反复频繁狠狠的往死里打’才算是家暴。不是为abuser 辩护哈,广播节目里也说很多abuser 是因为内化了社会的男女角色:男人应该照顾家庭,应该能管住自己的妻儿。这个角色定义很陈旧,以前我可能会笑说这都什么时代了还有人这么想。川皇当选后我笑不出来了。对他的容忍说明这个社会明界限与暗界限差距如何之大。另外就是我年龄渐长,以前觉得六十年代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啊。现在意识到六十年代跟九十年代只差二十年,九十年代跟现在也差不多三十年。六十年代长大的,带着那代价值观的人还活着。

这也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是女性受害者,而且是在男女关系中受害。

受害者最后众叛亲离,除了社会舆论以外, 还有她们自己的反复,也把亲友的耐心耗掉了。
广播里也谈到这个问题。说不要强迫受害人说:你一定要离开你一定要怎样。提供资源和信息,just be there for her. 不然她只会感到更孤立。有个听众说她打电话给女友让她尽快听这个BBC 女性时刻节目。女友的回答让她非常心碎:好的,我能找到耳机就马上听,不然我等他一出门就听。许多abuser和victim 的关系表面看起来并不坏,经常有很多美好时光,(尤其是开始),abuser也不愿意失去对方,如果感到对方真的接近崩溃,要离开,会暂时用很多软手段,浪漫举止,重温旧梦,留住对方。这个反复过程也是训练。我马上想到big little lies 里面的家暴男就这样啊。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高压管控:看不见伤痕的家暴

Post by Jun » 2018-03-30 6:47

如果有身体暴力,即人身安全隐患,那要尽快把受害者从关系中拉出来。在眼下这个社会环境中,个体如果能够跨过social inhibition 的槛儿,动手打人,就说明他已经越过一个自我控制的界限,后面能下滑成什么样?不堪设想。至于思想控制啥啥的以后慢慢再解决好了。而且身体暴力对于思想的作用是非常强烈的,所以访谈里女主说的男友会偶尔动手,不经常但是效果极好呢。Fear is the most effective emotion. 仅用鲜花珠宝那是控制不了人的,关键还是在于暴力,哪怕只是暗示的。

当然如果旁人跟受害者说,“你一定要离开,你马上离开他”,效果多半不好。但是在耐心和同情地倾听之后询问,“你为什么不离开呢?”或者 Have you thought about leaving him? 这本身并没有错而且并非没有帮助。主要是不要把它当作质问:你!咋不离呢?What's wrong with you? 而是提醒受害者自己问自己:对啊,我为啥不离开呢?

一方面要承认控制者的控制和洗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否定被控制者的自主权,还指望着这点儿自主权站起来离开,以后治愈呢。

另外,女性有想要控制虐待男性配偶的吗?多了去了,但是缺了暴力(包括暴力的威胁)这根大棒,效果差太远了,也说明仅靠洗脑控制思想,受众非常有限。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高压管控:看不见伤痕的家暴

Post by Knowing » 2018-03-30 8:58

我同意物理暴力是个很明显的危险信号。之所以要提高对高压管控的awareness, 就是因为这种形式的虐待里,物理暴力的出现不但少,而且晚,甚至没有。很多女性谈的经验里是:开始一切都好好的,到结婚后/我怀孕后/才。。。但是回头一看,各种洗脑小步骤早就开始了。女性更容易受害跟文化里女性被教育want to please 很有关系。
我也同意应该在耐心倾听后可以问“你为什么不离开?”就是不要一上来就问,像谴责像质问,堵住了受害人的嘴。这种谈话,根据我的经验,并不是要满足我作为倾听者的困惑,而是帮倾诉者有个机会理清感情和思路。一上来就问,答案常常有一大堆:因为我还爱他啊。因为孩子不能没有爹啊。因为经济能力不够啊。甚至防护性的反击“我可不像你那么有魅力/硬心肠,离开他我担心会单身一辈子啊”。这些回答在正常人看来当然很可笑,毫无意义意义吗?为了什么和什么,天天哭着过完下半辈子?但是在受害者已经被训练过的脑子里,就是没法达到同样的结论。所以一上来就问是非常没有用的。给她指出同类症状,让她知道自己并不孤单,put things in perspective, 并且准备好这个过程可能会不断重复多次。当然这是挺挫折的,谁都不能替受害人生活。所以我觉得这个广播节目很有意义。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高压管控:看不见伤痕的家暴

Post by Jun » 2018-03-30 9:01

并不是要满足我作为倾听者的困惑,而是帮倾诉者有个机会理清感情和思路
没错没错。旁观者会感到难受而蹦起来。然而 It's not about me, it's about her.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高压管控:看不见伤痕的家暴

Post by Knowing » 2018-03-30 11:06

比如B和C之间肯定没有物理暴力。到底是不是感情暴力,得C自己figure out, 我们实在没有足够信息作判断。但是她不应该需要向我们证明。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高压管控:看不见伤痕的家暴

Post by Jun » 2018-03-30 11:42

Knowing wrote:比如B和C之间肯定没有物理暴力。到底是不是感情暴力,得C自己figure out, 我们实在没有足够信息作判断。但是她不应该需要向我们证明。
Exactly. That's what professionals are for. 她去看 social worker 是很对的。而且英国那么容易看上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也是文明程度高的体现。在美国就难度高多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