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这本书就知道 the pacific 是捏了很多人的回忆和历史故事写出来的本子。头盔为枕的故事用得都不算很多,人物倒是都用上了,可是跟电视剧里的人物也没有那么重合。该书是 Leckie 自述二战经历,从入伍训练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止。他们四个从训练开始结识的好朋友,打着打着就分拆开在不同的队伍作战,二战快结束应该是最惨烈的南太平洋小岛一战都受伤了,然而毕竟都活下来了,在某战地医院聚齐了。太平洋战场应该是打得挺惨烈的,不过看他的自述,居然其实是轻松愉快的小故事比较的多,惨烈的故事比较少。写得多的尽是些如何偷啤酒,如何在轮休的时候躲军警,犯了错误被关禁闭... 真正的打仗相比起来倒是笔墨不多,最绝望的时候也不过是 Hoosier 一边儿削木头一边儿愤愤说他们在慢慢的耗我们--也只有在那个时候他们才觉得有打输的可能性。这个想想也可以理解,毕竟海军陆战队平均年龄才20,这么年轻一群人说到底还是比较乐观。而且估计他要是时时觉得打仗很惨的话,也坚持不到大战结束就疯掉了--这么疯掉的书里颇写了几个。他真正悲愤发感慨的最后一章倒是因为爆了两粒核弹。电视剧拍得 Leckie 年长很多,战争场面十分血腥残酷。不过书中写得那个大战时神经随时紧绷的那个气氛电视剧毕竟没有拍出来。比如日本海军炮轰海岛美军防线,那个不只是一个晚上,而是很多个晚上;不但有海军炮轰,还有日本空军轰炸,基本上他们是白天要打仗晚上没觉睡的一个状态。总之是打仗要拼体力拼耐力...所以 ranger 强化训练是不给吃不给喝不让睡觉但是得行军打仗啥的(不要问我怎么会想去查这个,总之都是 jun 搞得)。而他们刚去到战场晚上不知道啥绿色小灯在河里漂,对着打无果,后来发现是鳄鱼,吃尸体来了这种故事就完全没演。总之看到最后感觉就是,电视剧是个反战片儿,书是个爱国青年战争回忆录;电视剧有个老灵魂,书有一颗年轻的心。
然而看完这本书,让我感慨的倒是我国抗战的艰难。一开头儿就一直在输,兵力火力都不如人,本土作战,没有安全的后方,没有人换防,没有休息时间。这种状况下,国母宋庆龄说坚持抗战,那是得有多么坚强的信念;老毛说要打持久战,那是得有多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的坚韧。最后也确实是坚持下来了,充分体现了坚持就是胜利,不死就是成功。
其实我最感慨的乃是我国士兵故事的匮乏。这种士兵口述历史故事我就没有见过,小时候看得尽是高大上的战斗英雄故事,我方英勇将士如何前赴后继,与敌人的斗争中勇猛顽强不畏牺牲。搞得每个战斗英雄都差不多,其实他们是不一样的人,而这些珍贵的不一样,却没有保存下来。历史因此而不完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