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时候的春节晚会。场面布置当然远远比不上现在的奢华,可是我喜欢。有一种居家过日子的气氛,大家在各自的小桌子前围坐,稳重的主持人串接整场,却并不让人觉得膻情腻味。那时候的经典节目好多啊,比如有一年的吃鸡,我们小孩子就整天模仿那个喜剧演员竭力啃鸡的动作。很多名人都是从春晚发迹的。比如姜昆(虽然他后来苦恼的说相声成也电视,败也电视),张明敏等。我一直在疑惑,央视为何不出历届春晚的DVD呢?我第一个买。
春晚开另一个帖子说。回到歌。记得我懵懂童年,李谷一正当道。还有擅唱异域民歌,喜欢将自己外表涂黑,以达更加歌唱效果的朱明瑛。还有王牌男女声二重唱王结实,谢丽思。当时彭丽媛还是个摸着粗长的辫子,娇媚的大姑娘,而十五的月亮董文华、那个吃辣的川妹子宋组英听还没听说过。春晚也并没有大动干戈,不过是一些演艺界的人聚在一起,随兴表演一些节目。李谷一的乡恋,号称是中国流行歌曲第一支,当年冲击力非同小可。春晚观众打电话要求点播。因为其性质还没有个定论,导演很是踌躇了一阵子,最后咬牙拍板:上!效果很好。当时很多电影的插曲也很好听,许多是被红妞李谷一包办了,比如蔡锷与小凤仙里的知音。记得的还有”泉水叮咚“,”送战友“等等。插一句,当年的老电影,可真是好看哪,还是因为年代久远,被我自个儿的记忆美化了?不管如何,如果有一套老电影的DVD出来,我第一个买(我又来了

好,老电影开另一个帖子说。回到歌。有一首是这样唱的:”我愿我的门前,有棵美丽的枫树,我愿它的落叶,飘满门前的小路,我愿这片片枫叶。。。“后面的记不得了,也不知为何,一直不愿古狗。有一阵子校园歌曲当道--其实刚开始应该是从台湾借的种--这首歌好象是代表作之一。
通俗歌曲还没有形成气候的时候,民族歌曲、美声歌曲各擅胜场。当时的歌唱演员(还没有动辄给人扣上“歌唱家”的高帽子),通常的姿态是挺立,双手虚拢与胸前如太极起势,一说是这个动作有利于丹田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