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总记得歌德《意大利之旅》里对那波里的颂扬。在抵达那波里之前,他对意大利的描述和评论多为艺术思考和人文观察。到了那波里,也许是被美丽的海湾,热烈的阳光,各种植物怒放的姿态和色彩,和当地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感染,歌德的文字忽然不那么矜持了:Now I can forgive anyone for going off his head about Naples… One may write or paint as much as one likes, but this place, the shore, the gulf, Vesuvius, the citadels, the villas, everything, defies description… In Rome I was glad to study: here I want only to live, forgetting myself and the world.
从十八世纪北欧人Grand Tour的朝圣地,到二十世纪末人们谈之色变的脏乱危险之都,那波里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为什么Giorgio Locatelli大厨说那波里是他最喜欢的城市之一?飞机着陆前我不由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Cheerfully Chaotic
一出停机坪,维苏威火山的庞大身影立刻映入眼帘,比想象中高大得多也近得多。那波里地区的自然风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湾和维苏威的对比,火山灰培养的肥沃土壤更促成了传统农耕业的发展。家门口就有两座随时可能会再喷发的火山,又有庞贝的前车之鉴摆着,那波里人有点儿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态度,很是可以理解。
机场离市区十公里不到,可以看见Vomero山和山顶的Elmo城堡。很快到了海边,港区里乱糟糟的建筑,满满堆着的集装箱,和巨大无比的两艘游轮混在一起,杂乱丑陋。附近的居民楼灰头土脸,也好不到哪里去。
意大利南方在1860年统一之前就比北方穷,北方已经开始工业化和资本化,波旁王国统治者仍乐于维护封建农业社会的结构。统一后因为北方偏见也好,政府无能也好,旧秩序土崩瓦解,新制度难以建立,南方经济持续落后,大批人迁往意大利北方,欧洲其它国家和更远处。二战中那波里作为重要港口被德军占领,1943年被盟军狠狠轰炸了24小时,数千人死去,人民流离失所,许多历史遗迹炸成废墟。战后经济发展迟缓,政府腐败,组织犯罪猖獗,失业率高,近百万人讨生活的意大利第三大城市,我们不能要求它是一座处处都美的露天博物馆。
下午五点多钟,马路上万车奔腾,双车道被开拓成了四五车道,混乱到司机连声直呼Mamma Mia。轻便摩托车从各方向横冲直撞,引擎声喇叭声震天地响,废气呛得我直咳嗽。
经过海边主要广场的工地时,司机以唱歌剧的宏亮声音告诉我们:看看我们那波里的地铁,修了23年!还没修好!23年,谁能相信啊!然后又换了温柔的声音说,那边,喏,Piazza Plebiscito,我小时候在那里踢足球。关于Piazza Plebiscito我倒也听说过,当初造来纪念意大利统一的面子工程,二战后沦落为停车场,直到九十年代开某次国际会议才被重新修复。
Piazza del Plebiscito,想象一下它公共停车场的样子吧
我们订的B&B在主要商业街Via Toledo边上,在一幢居民楼里占了两层。厚重的穹顶大木门上有一个小门,进门后地上刻着1903的字样,一个高耸的天井,宽敞的石制楼梯边也有狭窄的电梯。前台姑娘们交给我们一大把钥匙,前门,公寓门,房门,重重关锁,让人不知道应该觉得安全还是不安全。公寓装修不久,干净简洁。房间的间隔极高,两座阳台都关着深绿色的百叶窗。一打开玻璃门,Via Toledo上鼎沸的人声立刻涌进来,还混杂了油炸食品的味道,只得赶紧关上。
前台的两位姑娘一位俏丽温柔,一位豪气爽朗。无论跟她说什么, 她都扬一扬眉,手一挥,说no problem, we will fix it, for you。For you是她的口头禅,我不由暗想,跟国内小店擅长与顾客套近乎的姑娘们简直一样啊。

晚餐在旅店附近的Trattoria del Golfo。选它是贪图近,当晚的食物却惊喜连连。前菜点了impepata di cozze,胡椒青口贝。青口极大而新鲜,完全不腥气,肉质甜美柔嫩多汁。看了看调料,啊根本没有油,好像也没有盐,就是加了点胡椒。招牌的pasta alla Genovese,名字叫热那亚,其实是那波里传统家常菜,用大量洋葱和肉一起慢炖数小时,完成后酱汁烧面是一道菜,肉单独拿出来算第二道菜。味道醇厚,咸鲜回甜,面上只撒了一点点奶酪,其实不加也无所谓。另外一道招牌是海鲜豆子面,贝壳类章鱼鱿鱼脚一大堆,和各种形状的面,及烂熟的芸豆煮在一起,味道和质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鲜美无比。
第一时间点了听说已久的绿色蔬菜friarielli,被当地人称为Neapolitan broccolli,我吃着象是芥兰和油菜的综合体。简单的油炒,又苦又清,回味无穷。从此每顿必点,每间馆子都供应,只是味道参差不齐。
都说那波里比意大利还意大利,第一印象果然如此。我喜欢的美食作家Matthew Fort说那波里是cheerfully chaotic,很是精辟。
Vomero
一早出门往海边方向看去,天际云雾缭绕的古老火山美得有仙气,可惜旁边与山比肩高的还有两艘大游轮,颇煞风景。
先到街对面的缆车站买全日公共交通票,才3.5欧元,比里斯本还便宜。Vomero山顶除了Elmo堡和San Martino修道院,原只有一个小村子,二十世纪初富人们开始在这里建造别墅,战后地产业大规模开发,成了中产阶级聚集的住宅区。缆车有三条路线,全程不过数分钟,有效解决了居民和从业者的交通问题,非常方便。
看站点图以为会停两三站,没想到一站也没停就到了Piazza Fuga终点。我们两人面面相觑,迟疑说真的是终点吗?旁边一位大叔一边起身一边用英语说,没错是终点,这是趟直达车。在那波里的几天,我觉得只要在路边stage whisper自言自语提问,就会有热情的当地人上来帮忙指路。
出了缆车站,街道宽敞,绿树成荫,路人穿着斯文时尚,和意大利北方城市的市中心有得一比。
去Elmo堡途中,去为了避免爬台阶我们绕着山走了半圈,有点找不着方向,被问的老爷爷笑容满面地打手势先朝一个方向指了指,又朝另一个方向指了指,最后干脆跳舞似地做了个半旋转,示意得转个圈子,看得我们大乐。谢过老者后,我们也指指点点确认方向,立刻又过来一位年轻女郎,用英语说,我带你们走到下一个路口,就不会迷路了。等到了下下一个路口,我探头张望的时候,迎面过来的大婶二话不说,伸手遥指: li!
Elmo堡居高临下,可以看到那波里周边四面八方的美景,整个城市和港湾,远处的海角,海对面的岛屿尽收眼底,非常值得一访。我们深深记得这个上午的原因,却是几位热心指路的陌生人。
Vomero的绿荫街道
Elmo堡360度风景
近中午,缆车刷地一下把我们送到山脚。车站边上的Osteria il Gobbetto是多个网站推荐的老店。跑堂的男青年有点油腻嘈杂,口角不停地背诵他的台词:我们家是家庭餐馆,我妈妈掌管厨房,我爸爸总管一切,我弟弟。。。我们懒得听,研究了一番一字摆开的十几盘丰富前菜,认为这里很可以一吃。烤茄子嫩而脆,小青椒烧西红柿鲜而浓,油麦菜里放了黑橄榄以后可以借鉴,friarielli清爽又浓郁。蛤蜊面美味无比,几乎有猪油的香气,比北方蛤蜊面味道深邃,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油炸新鲜鳀鱼盘头超大。吃得兴起我们又追加了一盘清炒蛤蜊,连蒜都不加,纯粹的美味。加上两杯酒,结账才只要27欧元,我们俩都惊呆了,这也太物超所值了吧。
午睡后到Chiaia区溜达。先是步行街Via Chiaia,数不清的服装店。越往西走,定制西服店越多,横巷里藏了许多个性小店和酒吧,比Via Toledo上的连锁店高端多了。Piazza Martiri过后的Via Filangieri和Via dei Mille全是名品店,空气中都几乎有金钱的味道。某间高端定制店门口停着辆名贵的婴儿车,两名超级俊男笑容满面地逗婴儿玩,年轻的母亲在旁边自豪地笑着,三个人的装扮时尚又贵气。是幸福和养眼的一幕,我心里却有点酸溜溜,同在一个城市,他们的生活与我们旅店里可爱的员工们是多么不同啊。
In Napoli, we can quickly find a solution to everything
Piazza Amedeo的新艺术建筑和植物茂盛的公园还是很美的,另一条缆车线又把我们送到了Vomero山顶。时间还早,La Cucina di Elvira和所有餐馆一样,最早要七点钟才开门。我们先到Piazza Vanvitelli边上的酒吧享受apperitivo时间。那波里地区出名的饮品是柠檬甜酒,对我来说太甜了。Culinary Backstreet网站说,近十年来那波里流行北方传来的Aperol Spritz,昨晚在街边看到不少人面前摆着橘红的一大杯,我要试试。某人跑去吧台侦察,发现了他的最爱茴香酒。和饮料一起奉上的,还有一大堆小食,炸薯球,炸鱼球?面包卷。胃口小的人吃了这个晚饭都可以省了。他们家的Aperol Spritz调得非常好,柑橘的苦味香味和甜味很平衡,气泡酒和水的比例也恰当,比后来两天点的要高明。
七点钟过后没多久走进La Cucina di Elvira,装修象个大众食堂的样子,比午餐时的餐馆还要简陋。店堂前半部分空无一人,本地人要八点钟才陆续有来。一名清瘦的中年男子坐着不知写着什么单子,我鲁莽地道了声buona sera然后问open?老板神情有点忧郁地说:open,把我们领进了后面的半间店堂。坐定后,发现最里面的角落坐了一桌中年人,正用英语交谈,桌上摆了自家分装的白葡萄酒一瓶,标签也没有,和几个玻璃杯。
老板没有拿菜单来,跑去那桌叽叽咕咕了一番,然后过来用还不错的英语说:they will help you。我想不就点个菜嘛,连蒙带猜我们在意大利也混了这么多次,原来他刚才的忧郁是因为来了两个言语不通的外国人。但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到拿波里来就是体验本地生活的。那桌客人朝我们喊了几句问我们有什么不吃的,我说要不我们过来吧,对方连连点头。我说听讲这里的烤香肠配苦菜很好,知识分子打扮的女客被公举为发言人,跟老板交流了一大段后,老板直摇头。看着象本地人的意大利男英语也很好,说肉类是secondi,你至少得点个pasta。女客贴心地说,不喜欢pasta也可以点别的菜。我说有没有antipasti,意大利男干脆带我走到外间的空桌旁,说:再过十分钟这张桌子上会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菜,你想点什么就点什么。好啦,就这么定了,来一个本店特色土豆烧面,一个antipasti,接着两份香肠配苦菜,满意吗?我们微笑点头。意大利男笑着说,好,搞定!In Napoli, we can quickly find a solution to everything!
某人和我各点了一小瓶店内红酒和白酒,等着前菜开场。店堂里的电视机放着意大利新闻,不幸正是川普访问英国的时候,特蕾莎梅陪在一边。老板来回忙碌的时候不时蹦几个英文单词:Brexit!我俩大力摇头。他做个thumb down的姿势。Trump, May!又是两个thumbs down。又朝里边那桌说,Brexit No,又指指我们。我俩简直乐坏了。里面那桌的谈话时有飘来,Macron如何从中间左派变成了中间右派,法国的时局等等。离开某人过去跟他们打招呼,原来女士是法国人,在那波里大学教书,丈夫在Lille大学,一有假就过来团聚,意大利男是他们的朋友,这间餐馆是他们经常光顾的本地食堂。
前菜是各种各样做法的蔬菜,光茄子的烧法就有好多种。老板陪我选了一盘,我又被嫩绿的菠菜吸引,正犹豫间,他二话不说又给我装了一盘。嫩西葫芦腌制后再煎香,入味有嚼劲;切成细条的茄子咸中带酸,象是开胃的泡菜。土豆面卖相糊里糊涂,味道却很好,是最安胃的家常菜,各种长短不齐的面条和土豆,以及蔬菜汤汁和少许奶酪煮在一起,简直象意大利烂糊面。我俩把前菜一扫而光。那波里普通群众平时吃肉不多,真吃的时候品质和味道很讲究。顺长切开的香肠肉质粒粒分明,烤得焦香流油,和苦菜是绝配。老板把桌上的面包拿去加热了一下,示意我们夹了香肠和菜吃。我作恍然大悟状:sandwich! 他做豁然开朗状,似乎想起了书本上的这个单词。
大吃大喝的当儿,餐馆里已经挤满了人,大家拿着盘子开开心心地选自助开胃菜,老板和员工忙着招呼。账单上来才三十欧元!我们实在不过意,给了四十。老板与我们握手感谢,我们被欢乐的气氛感染几乎没上去给他一个拥抱。事后某人与我说,这个夜晚在我们众多意大利之旅中会被特别记得,为着老板和帮我们选菜的,爱谈论欧洲政治的客人。
Piazza Amedeo
Apperitivo时间
Elvira口感调味丰富的蔬菜
传说中的土豆煮面
Piazza Bellini
听说周日午餐后阖家到海边散步是那波里人的传统,Castel dell'Ovo蛋堡看夕阳也是被很多人推荐的节目。我们俩对海边兴趣一般,天气又越来越热,只搭乘hop on hop off bus到西边的海岸线浮光掠影转了一圈。从海边一大排豪华酒店越往西,空间就越开阔,树木植物越丰茂。某人和我都说跟法国地中海沿岸的城市没什么区别。Mergellina湾停满了私人游艇,Posillipo的公寓楼洋溢着富贵的氛围。独立的别墅,精美的阳台和宽敞的庭院,色彩丰富的花木探出铸铁栏杆,伴随着无敌海景,这里和城中光照稀缺,嘈杂破落,车辆肆意横行的西班牙区根本是两个世界。我不由想,如果整个经济都不景气,这些人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旅游巴士的另一条路线往历史城区,把我们送到了Capodimonte山边的Sanita桥。Sanita区出名的是地下墓穴,有趣的是Sanita本身的意思是卫生健康,相对于疾病流行的城里,山上空气流通,房屋之间也不那么拥挤。
从桥上可以看到圣玛丽亚教堂的金色穹顶,乘电梯直达地面的Via Sanita后,墙上的各种涂鸦是主要的艺术方式,伴随破旧的房屋街道,特别接地气的小店和人来人往的露天市场,充满了生活气息。点缀于其间的颇有波旁王朝遗留的贵族住宅,Palazzo Sanfelice墙上的彩绘早已剥落褪色,华丽的线条仍然留存。崩裂的楼梯边放着盆栽,斑驳的石墙上安了日光灯管,高大的木门前晾晒着衣裳。几步外的Palazzo della Spagnuolo造型类似,保存得相对完好些,还看得出从前的影子,静静散发出没落贵族的气质。
Sanita区离考古博物馆不远,我们也去打卡了。事先没时间做功课,只在马赛克艺术馆流连了一番,看了看庞贝模型,其它都匆匆掠过。馆里人山人海,有游客有学生,展品说品特别简略,连意大利文都没两行,更别说英文了。感兴趣又租了录音导览的,完全可以在此细细看上一天甚至好几天。
除了Vomero的神奇夜晚,考古博物馆附近的Piazza Bellini是我最喜欢的体验。广场很小,一角有希腊古城墙的遗址。周围的房子并不光鲜,几间咖啡店布置得蛮有情调。尤其文学咖啡馆Caffè Letterario Intra Moenia,室外座位设在枝叶茂密的天棚下,种满了花花草草,清凉惬意。我们坐的外廊边爬满了橙花,清冽的香气伴随了整个午餐。周边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大学图书馆,难怪通往Piazza Dante的Port' Alba处处是二手书店和二手唱片店,直漫延到相连的Piazza Dante上。据说Piazza Bellini上每晚挤满学生和左派知识分子喝酒聊天,时时有露天音乐会,气氛特别活泼,可惜这次错过了。
圣玛丽亚教堂外的涂鸦
Via Sanita
Palazzo Sanfelice
Palazzo della Spagnuolo网上照片

Piazza Bellini 网上照片

Caffè Letterario Intra Moenia
Port' Alba
You come to Napoli to eat Pizza and Sfogliatelle
周三吃了一顿滑稽的晚餐。Trattoria Da Nennella被多处网站推荐,甚至说必须得事先预定。我们七点不到抵达,门前已经排起了队,个个看着都象游客。菜单是复印的一张纸,每人可以选前菜主菜各一,服务人员颐指气使,给顾客点菜象是开恩,上菜速度奇快,肯定是事先准备好的,duang地砸在你面前,象在养鸡场被喂食。终于发现是12欧元的套餐,味道也还可以,但跟我想象中的家庭小馆天差地别,只能怪自己功课没做好。这和昨晚的可爱体验如此不同,最后我俩反而被逗乐了,好吧这也是那波里的一部分。
因为晚餐没有吃好,回到旅店把前天超市买的枇杷拿出来吃。没有熟透也不那么甜,因为是久违的枇杷还是吃了五六个。吃完后喉咙有点痒,也没太在意。
午夜醒来觉得喉咙里象塞了个乒乓球,吞咽都有困难。拿出手机查了查,肯定是过敏症状,犹豫了几分钟,觉得不能拖到早上。B&B晚上没人值班,跑去阳台边拉开百叶窗一瞧,Toledo街上还有不少行人,立刻把某人叫醒,穿戴整齐下楼。街对面的小披萨店还坐着一对意大利年轻人正在聊天,我把情况简单说明了一下,男生立刻用英语说:我马上叫急救车。他打电话的时候,女生很温柔地安慰我们,问要不要喝水,吃了什么,最好把图片找出来待会儿给医生看。没几分钟急救车就来了,三名医护人员通过意大利男生问了我几个问题,我把枇杷的照片给他们看了。迅速交换意见后他们让我上车,开始准备注射。说实话具体打了什么针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只问了年长的女医生如果不见效怎么办。她不以为忤,笑着说,你就打118,我们离这里三分钟,放心好啦。其实连护士在内的三位都会讲点儿英语,也许是为了让我放松,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聊天。女医生说:You know, you come to Napoli to eat pizza and sfogliatelle, not nespolo (枇杷)。我也笑了,说sfogliatelle天天吃,非常棒!不到半小时我们就回房间了,怀着对善意的那波里人的无限感激。
Sfogliatelle和baba是那波里特色甜点。Baba是很轻的蛋糕浸朗姆酒糖浆,我们在著名咖啡馆Gambrinus各吃了一个,哇真的很甜。Sfogliatelle分两种,有分层脆皮的,也有酥皮的,馅儿是ricotta奶酪。每天早餐,旅店会给每桌送上一盘热乎乎的迷你sfogliatelle。我虽然平时不太吃甜食,为了不辜负她们的好意,就配着caffe latte吃两个,有点柑橘香有点杏仁味儿,并不太甜。再来一盘无比美味的切片西红柿,吃了几天也不腻。
既然医生说了,来那波里必须吃披萨,我们第二天就去了老店Da Attilio,顺便去附近生机勃勃的Pignasecca市场欣赏鱼档和蔬果。Attilio里顾客盈门,很多当地人光顾。那波里披萨饼皮薄而轻,面香与馅料相得益彰,而非宾主关系。我贪心地点了Attilio经典,九种馅料用奶酪条隔开,某人点了培根鲜西葫芦花。大快朵颐后,我俩都觉得最好吃的是最简单的Marinara,因为那波里的西红柿太美味了,不单味道浓,还有一种别处没有的鲜味。换了品质不够的西红柿,哪里能只放橄榄油和蒜,非得多多堆砌馅料不可。天天吃吃吃,偌大的披萨终于吃不下了,某人把中间的吃了留下了外圈,然后心虚地用餐巾纸盖上。回程飞机上正好读到A Taste of Naples这本书的披萨章节,原来在那波里真的有些人会把外圈剩下,比较犯忌的是吃冷披萨或重新加热的披萨,因为奶酪的质地冷却后完全改变了。
早餐的sfogliatelle和西红柿
左下角是baba,近年也流行西西里的cannolli
Attilio的披萨
Pignasecca市场
传统的牛杂店生意有点清淡
自然,艺术,生活,那波里人
到处乱走,吃吃喝喝,与当地人互动以外,我们也去了不少景点。最喜欢Monastero di Santa Chiara的回廊花园,在喧嚣的游客区是片清凉的绿洲。花园里满是地中海植物的香气,内廊的壁画非常精美,彩绘瓷砖廊柱很有特色。附近Cappella Sansevero小堂的面纱基督雕像非常值得一看。
还搭了渡船去了索莲托。除了柠檬园有点特别,索莲托非常一般,挤满了游轮上下来的英国人美国人,餐馆甚至有gluten free菜单!不象那波里城里意大利游客占多数,法国德国游客其次。渡轮离开那波里港的时候景色很美,得天独厚的优越位置和自然条件非常明显,难怪被古希腊人一眼相中,建立了新城。
为什么想去那波里?友人曾经问我们。现在这个问题也可以变成:为什么喜欢那波里?
那波里的建筑、古迹和艺术品多得数不过来,卡拉瓦乔有之,当代艺术馆有之。许多教堂和博物馆未能涉足,歌剧院、城堡、美术馆都没来得及参观,周边的岛一个也没有去。也没有找到时间在海边散步,看看日出、夕阳和夜景。再在那波里待一星期估计也会天天很忙。
当地农产品丰盛美味,味道硬是比其它地方好,尤其西红柿。那波里三种烹饪流派:宗教派贡献了各种甜品。富人派的嘛,无非画蛇添足而已,Italy Unpacked里Giorgio Locatelli花了五小时炮制的sartu di riso调味米饭派就是一例,和普通游客没什么交集。穷人派擅长用谷物蔬菜海产,创造出无穷种搭配和做法,充满了智慧和巧思。调味简单纯粹,意大利北方的胡萝卜芹菜洋葱底料被认为“太芜杂”,洋葱和蒜放在一起炒香作为底味也不是地道的那波里做法。很多菜只有油盐而已,或者加点儿辣椒碎,或者加点儿蒜。
丑陋脏乱甚至有点危险的角落当然存在,但这些也给了那波里特殊的棱角。失业率高,住房条件差,城市建设相对落后,贫富差距极端,即便如此,那波里的普通人仍然乐观开朗,兴致勃勃地生活,显得特别可贵甚至可敬。老城区屋子往往只有一扇窗,门一打开来,厨房在角落,神龛在墙上,桌子椅子在正中间,这就是全部家具,老姐妹坐着笑呵呵地聊天。无论语言通与不通,酒保跑堂店员笑容可掬地耐心接待我们,路人的热情更是远超意大利北方。
在我们的心目中,那波里人是那波里的第一名胜。
Santa Chiara的回廊花园,有人正在修复壁画
Cappella Sansevero小堂的面纱基督,网上照片

没落贵族气质的老房子
穷人食物的经典,油炸。以前是街上摆两个大木桶炸,现在有了店铺
靠海吃海。机制干面把穷人从只有蔬菜汤和干面包的日子里拯救了
渡轮离开拿波里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