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金顶
下午回到零公里坐摆渡车的时候,天又开始下毛毛雨。周五晚上,等摆渡车的队伍很长,分去不同的路线。大概是金顶酒店比下面贵不少,去雷洞坪的队基本是空的,但是我们也满满坐了一大旅行车,一个空位都没有。司机凶悍地前后走一遍告诉大家行李架边上绑了塑料袋,“老年人要吐吐到袋子里。”我心想:“这么夸张?”果然从零公里往上,盘山路更窄,更陡峭,只觉得车不是在往左转就是在往右转,团圆中午走了那么几步路,当即倒头便睡。我也被转得晕乎乎的。车外雨下得更大了,车厢里闷蒸着一股汗味。
大概快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车到了雷洞坪。我一下车就觉得不适应,头晕恶心,浑身乏力,喘不上气来。不过两个小时前,我们在半山被小杜带着一路溜达下山路,我当时觉得一点都不累嘛,雄心勃勃地计划等团圆大几岁,一起徒步上金顶。没想到在雷洞坪我就有高原反应了... ... 其实小杜一早就说了,“你们带着老人孩子三个小时到不了猴区。”我婆婆很快开始坐滑杆,团圆走的不慢,我们两个壮年人的速度就是老人和孩子的速度。向自己承认老了是很残酷的,我马上安慰自己,最好就是在见微峨眉小住几天,在山间玩一玩,不用非要徒步上金顶... ...
从雷洞坪到接引殿,游客需要走路上去,虽然另外是有车道的。这里上下山的人非常多,也就是还没到拥挤的程度。沿途小贩,一路冲着我们喊:“上面冷,给孩子买个护腿吧!”勉强走过几个摊位,团子走不动了,一定要一套护腿。把某人从前面叫回来刷微信,团子高兴地让对方给她套上护腿。圆子一看,那不行,我也得来一套,勉强又走了几个摊位,再停下来买一套护腿。然后团子开始一路抱怨护腿不舒服。路上的青壮年很多都在鞋上套了一个有很薄底子的塑料一次性鞋套来防雨,让我陷入是一次性塑料鞋套不环保还是户外登山鞋更不环保的思考中。路上还有一只鞋套坏了,掉落在路中间。我一路喘着艰难地上行,团圆和某人好像都没什么反应,我婆婆被远远甩在后面,路上人多也没见抬滑杆的。我使劲问团圆是否觉得呼吸辛苦,两只猴子先说没有,再又想想说有。忽然一阵喧嚣从上面传下来,三个黝黑健硕的汉子簇拥着一个中年妇人飞速下山而来,两个抬着滑杆,一个托着她的手臂。妇人侧卧在滑杆上闭着眼睛。我想起问小杜,被猴子打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想评估一下风险性。小杜说:“就是抬着下山咯。”我寻思着:这被猴子打就是白打了吧?不像那些吃人的猛兽一定会被现代人击毙。首先咱也认不出来是哪只猴,跨物种认脸比跨种族认脸难多了,其次普贤山上的猴那也不是咱凡人能打的吧?
山路非常狭窄,右手边一溜都是标准的小商贩亭,卖啥玩意儿的都有,当然这里人多,比万年寺那里人多多了;显然自雷洞坪往上一直永远人多,所以一路往上小贩都排满了。左手边一片白色的雾气或者是云雾,什么也看不见,下面或许是万丈深渊,间或边上有些伸出来的悬崖边上长棵歪脖子树仙气缭绕地。有个中年妇女一会儿赶上来,开始跟我聊天。(是因为我长得特别面善吗?窃喜脸。

终于爬到了接引殿,四面八方全是大雾,白茫茫一片,也许是云,谁知道呢。但是雾气之中树木的种类非常多样,有小鸟在飞,非常舒服,非常美丽。排队过安检坐缆车的人绕了好几圈,这还是淡季,在中国进哪里都要过安检了。湿漉漉气喘吁吁地在检票口刷了我的脸,后面的候缆车厅光线昏暗,墙上的电视里正在放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从接引殿到万佛顶有两部缆车,一部是普通的小缆车,另一部是百人的大缆车。旺季的时候两部都开,有两条队,可以选坐哪部。淡季只开一部,开哪部就是哪部,没得挑。某人显然是嘴硬,坐在候车室入口的椅子上不动。我看进来的人越来越多示意大家到缆车入口处站着等。早到旅馆总比在路上耗着强。
缆车来的时候,大家蜂拥而进,很有点抢上晚高峰地铁的架势。我们随人流进到车厢最里面,对着窗外,背后的人墙后面是否还有人上不来也不看不到。巨型车厢的缆车关上门,开始上升。周围依然白雾茫茫,什么也看不到。只觉得越来越有些冷,头顶有小气窗隙了条缝来透气,但是仍然感觉人多气闷。也许根本人没有那么多,气闷只是因为高原反应。
车大人多,也没觉得怎么摇晃颠簸,只是坐了好久,缆车到站。我们在一团迷雾之中走到万佛顶。我正担心还要继续爬山,旅馆到了。某人在前台花了很长时间办入住,前台叮嘱我们:热水24小时提供,由于高原反应,但是不建议洗澡,早点休息,明天到山下洗澡。(显然不是我娇气嘛。)等待时间巨长,我四下打量,旅馆的大堂低矮阴暗,陈旧的大理石地板也许曾经辉煌过。在对着柜台的对面墙上挂着一长幅金顶风景的黑白照片,并不是旧,看上去是很多年前的照片重印,装裱在灯光镜框里。长幅下面是一溜儿木扶手椅。一个角落里摆着一棵一人多高淘宝有售的粉红色桃花灿灿的假树,上面挂着小灯笼。大门边上放着一架很大的货真价实的金丝楠木根雕,就是把树根保留主枝,打磨光滑,并没有雕什么型。整个大厅非常有90年代国营高档宴会厅的体面和气派。办好住宿,某人问我门口有招待所食堂要不要吃晚饭。我一方面觉得这些天我吃了这么多顿好的,不知道体重已经涨到什么不可收拾的程度,一方面又觉得浑身不舒服,只想躺下。就做出了本次旅行最错误的决定:算了,不吃了。等最后回家了,我才发现由于不停地在桑拿天爬山,我体重还减了两磅。最痛苦的是,发现网传金顶招待所食堂的菜非常非常好吃。啊!啊!啊!一想到这里,我就心痛!对于我这项昏庸的决定,某人挥挥手:“明早有早饭在那里。”
这样的大堂,让我对房间的期待值降到很低。结果某人说我们住在新楼。新楼最好的是,居然不用出门,只进去在曲里拐弯的走廊里迷宫一样拐来拐去。我是再也爬不动山了。这条走廊我半天之内也走错好几次。有风景的房间没有双人大床,只有我婆婆的房间有风景,我们先凑到她屋里去看。没想到峨眉金顶这样的地方住宿不错呢。深色实木地板,雪白的墙壁,雪白的床蓬蓬松松,一面长方形大窗镶深色木窗框,不能打开,也没有隔断,象一幅镜框一样镶住窗外的山顶风景:大雾之中,翠柏青松尽收眼底。床头墙上挂的装饰品是方木框镶一支斜插的树枝,因地制宜的波普艺术,又时髦又应景。我心想,回去也给我们家搞一个。再去我们的房间,除了窗外对着肮脏的建筑物外墙,其他都一样,朴素的地板,厚实有质地。不知道是不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磨制。厕所崭新现代舒适,一块石头中间挖了个洞种小小万年青。电视节目收费9块9看一天,居然有中文的Paw Patrol。某人指着一屋子装修家具,对着我感慨:“这些东西都怎么运到山顶的?”(可见他在吹牛!显然他觉得上山困难!)我轻快地回答:“公路一直到接引殿,只是不让游客坐车了。从接引殿,今天这个承载一百人的缆车能承重,肯定能把建材运上来。从缆车出来之后就几级台阶了。”
左上是雷洞坪一路上山左手边的深渊,除了影影绰绰的山影,什么也看不到。左下是路边开着大花的树。右上是从我婆婆房间的窗口看出去。右下是金顶旅馆门口水泥砖地是围着树木铺的,清秀可爱。

也许大家都累了,也许大家都有点儿高原反应吧?但是只有我一个人一直睡不着,他们仨睡得呼呼的。见微峨眉的姑娘老板说过山顶高原反应睡不好,我当时心里还不以为意,此时只有在暗夜里一个人把这些话拿出来慢慢咀嚼。凌晨时分,我终于迷迷糊糊睡着了。五点半,某人的手机响了。他爬起来,打开窗户看看窗外,没有结论。让我继续躺着,他出门去打探。不一会儿,回来说:“下大雨,什么也看不见!”我全身每根肌肉都正不想起,倒头继续睡了过去。
九点钟,我们都懒洋洋地疲乏地起床,想去吃早饭。早饭早结束了。食堂的人指着外头的小摊贩让我们去买点包子吃。外面白茫茫的,也不知道是雨还是我们就在云里,到处都湿答答的。我们穿着雨衣,头发都很快就湿了。团圆饿了,看见什么都想吃。我生怕她们乱点一气,最后剩下都是我吃,忙问:包子什么馅的。答曰:“白菜猪肉。”买来一吃,居然是梅菜猪肉馅。四川人太奇怪了,为什么管梅菜叫白菜?当然颜色还是白色的,味道确是梅菜味的。在峨眉金顶这种宰客的地方居然路边小摊能这么好吃,也许这种事情只有在四川吧!还有腊排骨,果然那年我们在丽江,吃著名的腊排骨火锅,说是都是四川人来开饭馆流传开的。
一片白茫茫之中,游客很多。普贤老人家还在巨高的台阶之上,我一步一喘地往上爬。走之前,我在网上看过峨眉金顶的航拍,金顶是在一台有点往外伸的象单边铁砧台一样的悬崖峭壁平台上。在航拍中,普贤雕塑是在一片青山翠谷之中一点辉煌的金色雕塑,因为峨眉山着实大,所以并不显得恶俗。一般这种增光瓦亮的鎏金佛像会有一种新崭崭的俗气,可是我仰头望向台阶之上的普贤,笼罩在一片白雾之中,朦胧的金色,还... 挺好看的。我们周围都是游客,今天是周六的早晨,小赵说周末都是旺季,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赶周六凌晨上的山。我们继续网上爬,有那么一瞬间,忽然云开雾散,阳光普照,普贤的一身金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着背后的蓝天,也还挺好看的。只不过我累得要死,还来不及想起来给团圆照相,雾气再度合拢,普贤又被蒙了一层纱一样,影影绰绰的。普贤结跏趺坐在六齿白象背上莲花宝座上,白象在四个方向上有头,普贤的头一共三层,一共十个,面朝四个方向。那...应该是“十面普贤”吧?
等我爬到台阶顶上,从普贤像脚下往下看,有些人是磕长头上来的。往前走三步,双手合十高举,亲吻合十双手,合十手到胸,双手五指张开,五体投地,手伸向最前方,双掌伏地,再合十,弯小臂,合十手挥向脑后,再双手张开铺到头前最前方的地面,瑜伽的downward dog 式把身体撑起来。磕长头的都是中年男人,穿着新衣,背背新双肩包。雨幕之中平添一分悲怆肃穆。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开始磕的。
左下信徒的裤子浸湿,有些戴着护膝,这都是磕长头上来的。

小杜说金顶一共三座大殿:金、银、铜。在一片大雾中,只能看到普贤塑像后面的广场中间有一座给信众点祈福蜡烛的小金字塔形状的高台,有僧人在给往上方点好的烛台。再往后一座从颜色上看不那么亮的乌金色,大概是铜殿。黄铜色的大门,雕着精美的龙啊(为什么雕龙,现代人太没规矩了)六齿象,我不认识的吉祥花纹,有点在佛罗伦萨看圣母百花圣殿大门的感觉,当然没那个雕的那么精美,气派是有的。进了大殿,所有的一切都是铜的,(应该是铜的吧?假定这是铜殿。)普贤立像,大铜柱子,天花板是铜雕的大莲花图案。殿内没有太多装饰,到处都是黄铜色。最突出的是香客们,除了我们之外,所有人都是香客,面向正门的蒲团前面挤着排队。普贤立像周围摆满了色彩喜庆的贡品。虽然是新建的寺庙,但是处处都华丽精致,感觉...还不错。比青城山寺庙的粗糙不可同日而语。
我觉得都是新东西没啥可看的,但是好容易爬上来了,来都来了,总得多耗耗吧。怕打扰人上香就往边上靠靠。大殿的四周围一圈都是一摸一样的跏趺坐普贤,金身,外包黄色袈裟,坐在墙上的拱形凹槽里,单独有看不见的小灯打着。前面的牌子要么是哪个公司供奉,要么是哪家人全家供奉。“土豪!”我在心里说。我想起小杜说的,新年头柱香是要交多少多少钱的,具体多少我忘了。每个小普贤像前面有一个功德箱,上面象信箱一样开条缝。就我站的这么一会儿,川流不息的人从我面前过,合十,拜一拜,塞钱。这么塞钱,有没有记录进功德薄啊?!但大家好像都焦急地象是要赶不上公交了一样,生怕菩萨不收自己的随喜钱,几秒就交一位,而且转着圈每个功德箱里轮着塞钱,我觉得我这四周围小普贤前面也挺不适合闲站着的。而且搞得我也怪心情激动的,比在银行看出纳数钱动感情多了。
最后我们一家很突出地站在大门边上举着手机照相,大家都挤在门口拜佛,某人在对着边上空无一人的地方照团圆。门口桌子后面的僧人态度非常蛮横,我以为他会禁止我们这种不恭敬的照相行为。结果他对站着边上的我们看不都看一眼,厉声呵斥拜佛的人要守秩序。边上敲法器的僧人,过一会儿就“当”地敲一声,感觉还挺新佛清音地,只是他恭敬地放下法器,马上开始呵斥香客“不许动法器”。倒像是80年代公交车售票员扒拉乘客赶紧上车、往里、买票。纯观光的,他们不管。
结果我们发现大殿后面还有台阶往上。台阶很宽阔气派。上层大殿里三尊普贤,兴许是华严三圣?没有介绍咱也不认识,前面香台后面又坐了几位僧人在骂香客。在台阶拐角处,有三幅巨大的壁画。因为台阶很宽阔气派,三幅画的尺寸也非常惊人。画的内容肯定是佛经的故事,咱也还是不认识,但是壁画惊人地美丽并惊心动魄。有佛祖在后面中间,前方大概是什么人渡的什么劫,有夜叉来捉,还有个人手捧着自己的头。在台阶上来回来去上上下下地照相,怎么也照不出全貌。终于有个僧人说道:“佛像不许照相。”但我是在照壁画,也没有人来管。有个穿着时髦的妇女问了我句什么关于礼佛的事情,我答不知道。她看看我再看看壁画,也开始掏出手机照相。这是进来这么多人里唯一一个也跟我们一样照相的人。其他人都没这么大不敬。
壁画金光灿灿,怕不真的是用金粉金箔画的。只是壁画太高了,光线幽暗,尤其两边的两幅壁画也没有对着楼梯,只能从狭窄的过道用手机仰着照,细节实在照不清楚。篇幅所限,只放了几个局部。左下是在一张壁画的最顶上,看不清楚,看上去像是一个人/佛在被火烧?涅槃?

虽然万年寺是峨眉山历史最悠久的寺庙,有历代名人题词,峨眉山的佛教协会也在万年寺。但是礼佛的人显然不关心这些,相比万佛寺的门可罗雀,还收门票!不收门票的金顶则蜂拥而至的激情的虔诚。(当然摆渡车和缆车都收钱地。)而且大家除了从雷洞坪到接引殿一段半个小时的台阶路,都不用走路,怎么也得把香客们顺利地送上山顶啊。
二层的殿后面居然还能再往上,也不知道这个铜殿到底有多高。结果这层台阶是通向殿后的高层平台。一片青翠欲滴的悬崖之外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到。地上草本植物的叶片上挤满了露珠。跟方才的着急比,这里倒是神清气爽,恍若仙境一般。

我们转了一圈,山顶能见度很低,象一种特别世俗鬼片,人来人往不知来处,根本看不到哪里去找金殿和银殿。最后我们找到一个殿被蒙着正在修。小杜显然没有告诉我们金殿银殿正在整修。就像见微峨眉姑娘老板也没有告诉我们峨眉山降雨量是一年200天,碰到晴天才稀奇。最后我们在角落里找到了烧毁当年古迹的罪魁祸首:气象站,很臊眉搭眼地两间平房在矮的那边悬崖边上。某人打算下山,我记性好,替团圆发问:“你不是说上峨眉山挂锁吗?”我还以为当年他见过。然后我提议,既然没有挂锁的,要不让团圆点个蜡烛?某人虽然犹豫,但团圆已经欢呼雀跃。我们就去找到管点灯的地方,那不叫点蜡烛哈。

难为灰衣僧并没有说出什么来,但我们付完钱,他礼貌地对外面一抬手说:“外面的师兄会替你们点灯。”然后扭身走了。估计心里极度鄙夷我们已经上了峨眉,给自己的一对女儿却抠抠索索地不好好供奉菩萨的铁公鸡。我们糊涂地找到“外面的师兄”,师兄指点我们要拿着手里的票到里面的把灯请出来,他来点。我们再回到里面,“里面的师弟”已经对我们视而不见,理也不理。我们糊涂地抓住一个僧人问,他指向另一边门边的柜台,我们去那里领灯。我问给我们装灯的僧人:“可以自己选灯的方向吗?”他赶紧制止我:“智慧灯必须朝西的。”朝西就朝西吧。最后他摸出一个折成三角形的印着什么字的纸交给圆子,“拿好,这是你的护身符。”我说:“我们家双胞胎,能不能要两个附身符?”他一呆,大概是被我的吝啬惊呆了:一个只点三盏¥60灯的人居然还敢要两个附身符!可我心想,不就一张纸吗?没本的生意,至于吗。最后他也忍住了没说什么,不满地又拿出一个护身符。
团圆并看不出成年人的这些小勾当,我们让她们自己抬着灯,她们俩小脸兴奋地绷紧,仔细地一起抬着护风玻璃蜡烛笼走到外面广场中央的蜡烛平台。我们找了一圈找到这位师兄,他站在二层的台子上,拿过烛台就点上了往脚边一放。我就问说:“智慧灯不是要朝西吗?”他说:“都可以的。”我说那我能挑个方向吗?他说可以。那我先给后面这位点上。我们后面的人就中间一个大蜡烛,周围一圈小蜡烛,显然比我们的贵,而且不挑剔,师兄给放哪儿就是哪儿了。师兄犹豫了一下,就把我们的蜡烛全给掐了。然后拎着蜡烛笼走,我心想,点了蜡烛再掐灭难倒不会不吉利吗?算了算了,反正也不真信,差不多就得了。师兄点好了灯,还是很尽心地指点团圆说小朋友来拜一下。团圆对于这种仪式感十分欣喜地遵从。我们总算所有人觉得可以下金顶而无憾了。
最后退房,某人又站在柜台许久许久。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这里退房不是退钥匙就完了。我和团圆又十分无聊地在大堂坐半天。小赵接到我们的时候,不免问我们是否上香了?我们答:“给小朋友点了蜡烛,那帮僧人拿到钱之前态度特好,拿了钱脸色跟翻书一样就变了,就不理我们了。”小赵听了愉快地哈哈大笑:“我说的吧:上了峨眉金顶,那个氛围在那里,不信佛的都会去上柱香。”然后他和某人就宗教真挣钱这一话题啧啧有声地聊了半天,显然被金顶景象震撼的不止我一个人。小赵的意思,现在不是谁想当和尚就能当的,都要佛学院研究生毕业。我说,就算是研究生毕业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在峨眉山的寺庙工作,不对,进修,不对,侍奉的吧?显然小赵也不知道,我们三不免皇帝用金斧头地畅想了半天。
这时的下山路上回想起来成都街头出租车,有用滚动LED条形屏,打出标语:拥护党的政策,心向慈悲善念,除恶打黑。感觉这条标语很成都。
青城天下幽
这是一张百度地图。谷歌地图根本在四川根本没有几个地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写游记的中间写到青城山,我忽然奇怪起“青城天下幽这句话”的来历。网上随手查来,青城天下幽的评语是怎么得来的?,原来是近代人说的。而且明显,峨眉历来比青城名气大,峨眉之秀早已有名。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需涉海寻蓬莱”。峨眉山有四峨山脉,我们说的峨眉山是大峨山。从高速公路上很远就能看到峨眉山脉横贯一线,连绵不断,前山青,后山淡,层峦叠嶂,横卧天际。小赵说:峨眉山从前是娥眉山,就是美女的眉毛的意思。
哦,原来“远山如黛”“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古时人真的是在说画眉的颜色是远山色。
我回想了一下,其实我知道青城山是从金庸开始的,其他地方能读到关于青城山的并不多。不过余老道真的是住道观的老道士这件事始终没有在脑海里形成概念。当听说某人去了青城山只激动地觉得武侠世界的幻境成真。峨眉山倒是小时候读过有人在云海上看到佛光,以为是佛祖对自己显灵,纵身跃下舍身崖。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娥眉山真的住的是一群女侠,而且还是尼姑。这才发现金庸选址挺讲究啊。只是余矮子不知道为啥说什么都比峨眉女尼更熠熠生辉,在我心中,让青城山也因此更添神秘色彩。
回到这张地图。字比较小,如果大家看不清楚,我再想办法标注一下。注意红点成都的地理位置。成都平原基本是在四川的低海拔地区的最西边,周围高原呈三面包围。中间最上面的红点是都江堰,青城山就在都江堰的边上。所以说“青城山俯瞰成都平原”,这里大概是最近成都的山脉。青城山的山都不高,没有高耸入云,所以第一没有改变气候,青城山里的气候跟成都平原上的气候差不多,山里泉水清,大概能比成都城里凉快几度。也因为山不高,所以没有什么云雾缭绕,在哪里都放眼望去青峰历历,在山顶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原上的房屋道路,的确是休闲的好去处。青城山做为道教发源地之一,可以说十分朴素了,看着真没钱,香客算是一般吧,跟峨眉的佛教盛况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而且青城山的香客都是去山脚下的建福宫,那里是现存青城山最古老的建筑(清代),那里是青城山道教协会所在地。青城山顶的老君阁鸟瞰四周群山和下面的成都平原,心声豪迈之感,感觉风景真棒。但老君阁我一个香客也看到。上来的零星都是游客。
从峨眉山下山的时候,某人问小赵:“为啥峨眉山没有建个金庸的景点?华山就有个华山论剑处。”小赵还兴致勃勃地跟某人讨论马云拍的过家家电影,自扮风清扬痛扁华语功夫电影的半壁江山。(油管上有:天下武功,唯富不破)我心想峨眉已经不需要借金庸的流量了。我们下山的时候不过是个普通的周六下午,高考已经结束,暑假还未开始。下山路上已经开始排长龙堵车。两个地点,有私家车一头撞到山崖上。还好并不是旺季,有交警在疏导交通,两边轮着过撞车点。小赵就象在提醒自己一样,朗声说道:“所以我就是说,开山路一定要小心。”后来看到见微峨眉的姑娘老板在朋友圈贴小视频,上山路被堵得死死的一动不动过了两个小时。而到峨眉上香的香客们都是直奔金顶去的。虽然半山的万年寺是明代寺庙,金顶是新修的,但金顶的佛光,云海,日出的声名远扬,在人们心目中,金顶本身就已经被镀上了佛祖的金身。我甚至畅想了一下,这么多现金怎么储藏,怎么下山的情况。总得下山吧?金顶上也没啥可买的。用麻袋背吗?用运钞车运吗?会有人打劫吗?普贤也不开个微信扫码,给里面的师弟们行个方便。不过也许扫码反而挡了师弟们的财路?对,我们点灯是用微信扫码付的款。
峨眉山在这张图的最下面,红点乐山的左边。峨眉山太高,阻挡了气流运动,峨眉山年平均降水的天数是200天,云雾缭绕是常态。峨眉山山脚,半山,山顶的气候全部各自不同。站在峨眉金顶的悬崖边,除了眼前一片白,不见底的万丈深渊,什么也看不见。峨眉山的山体都比较大,也不像青城山一眼能看到周围几座山峰,在半山时,只觉云深不知处,能看到对面的山体,感觉自己很渺小,只缘身在此山中。传说李白在万年寺听僧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也因为成都平原三面环山,而且不是一般的山,都是高原。高山融雪水从各个方向流淌进成都平原。看从都江堰一直往下到图下方的乐山的那条蓝线,那是岷江。上文书说道“乐山大佛镶嵌在一面墙一样的山壁里,沿山壁的岷江从青藏高原的岷山下来,途径都江堰,在乐山大佛面前和在不远的上游刚刚并在一起的青衣江和大渡河合并。”实际水域比这个简单描述要复杂许多,放大地图可以看到支流如网一样。这张图上青衣江太小没有显示,只有大渡河从西边蓝线并入岷江。四川可真不缺水啊,这么多条大江大河。或者说四川可真不缺雪水啊,所以一路都看到有农家乐吃冷水鱼。难怪说冷水鱼对水要求特别高,水温,水质,含氧量缺一不可。不仅仅只有雅鱼。
小赵提议去雅安的时候,我虽没听说过碧峰峡,(从网上照片看碧峰峡景区里风景非常美)但是对雅安却是如雷贯耳。因为所有从平原地区入川藏的路线都要经过雅安,没有例外。所以成都做为进藏前最后的大城市,有众多汽车俱乐部给各地进藏的游客提供全套服务。雅安的山,跟青城,峨眉一样都毛绒绒,秀丽得很。小赵说:“翻过雅安的山,后面的山都是秃的。”我当时想当然以为说的是陕西甘肃,对着地图仔细想,他说的应该是青藏高原。雅安在图上左边中间靠下的位置,有个红点。在青藏高原的一个凹角里。大概那里是山脉低凹处,大概为此气流在那里聚集?有雅雨,雅安又叫雨城。也大概这里是修进藏公路最容易的地方,所以无论是去稻城亚丁,色达,还是康定,全部都从雅安过。
当然,去攀枝花也得从雅安走,高速公路顺着横断山脉的缝修,南北走向。我读到过一篇三联的文章:煤上種芒果?攀枝花轉型是認真的在煤渣山地上种芒果,产量高,味道甜,已经出口到各地。攀枝花的海拔是1000到1800米,高原阳光硬是比平原地带厉害。在攀枝花和雅安中间,是西昌。西昌是可以参观的。小赵说去西昌有单独的军车高速,普通车是不能用的,普通车开并行的普通高速。我想起初中同学开始工作的时候老去西昌,讲每次一去,边上一定有20出头的大姑娘在站边上站着,寻找嫁给外国专家的机会。看地图原来是寻找嫁出大山的机会。
难怪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没想到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加黄土高原的秦岭这个难法。其他两个方向的云贵高原,和巫山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一直听到成都是盆地,所以四川人嗜辣的说法。没想到这个盆根本是个桶啊。而成都的“巴适得板”,原来是困顿于四面环山,止步于高原脚下的一块平原里天高皇帝远的自给自足的人间喜乐。

下转阆州城南天下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