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酸楚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海岸
Posts: 281
Joined: 2003-12-30 0:23

[转帖]酸楚

Post by 海岸 » 2005-08-29 21:32

转自写手韩松落的博。和他聊过一两次,自称正职是西北某大学的团支部书记.


进入黑夜前的漫长旅程

我们这个城市,在这个月里,又一次举世闻名。

公交公司放出风来,因为他们严重亏损,将择定吉日,限量发放公交A卡的预约单,在发放那天,有一万多人去排队,预计发放的10万张卡,远远不够满足需求。公交公司的栅栏被挤变形,人们向着施恩的人伸出如林的手臂,有人攀爬到两米高的栅栏上,有人体力不支晕倒在地,被架离现场,人群散去后,满地都是鞋跟和鞋底。

这张卡具有什么魅力?每张可以享受25%的优惠,就是说,每次坐公交车,使用这张卡,可以节省两毛五分钱,如果一天乘坐两次公交车,就可以省下五毛钱,一个月就将省下15块,如果一天乘坐四次公交车,就可以省下一块钱,一个月就将省下30块。这一张卡,倾国倾城。

就是这样,就是为了这15块、30块,这个城市,在高温的八月,有一万个人去排队,去领取预约单,好在2006年8月,享受到这种浩荡的恩惠。这个城市,有300万人,能够使用这张卡的城区,只有200万人,这一万个人,至少代表着一万个家庭,10万张卡,代表着10万个家庭,就是说,在这个城市里,每两到三个人里,就有一个人,需要被这无上的恩惠荫蔽。

我妈妈如果在世,一定会去排队领取预约单,她会在大清早就拿上她的花布袋子,在埋怨我们的动作不够麻利中出发,她将脸色苍白头发凌乱地回到家里,并且抱怨说,她应该也像别人一样,凌晨四点就去现场排队,一个月省下30块,一年就是将近400块呀!她总是这样心思敏捷而痛心疾首地计算着,在那25年当中,无数次,她这样计算着,而我们总是脸色紧张地望着她,不知道她还将计算出什么惊人的结果。

我大姨也一定会去排队。她曾经是纺织女工,在纺织厂倒闭之后,凭借她是熟练工,找到一家制作毛刷的厂子去,往木板上扎毛,她没有任何保险,没有任何保障,在生了病以后,听凭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那些江湖骗子,把手里的钱骗了个精光;我的姨夫曾经是机械厂的工程师,在机械厂倒闭以后,凭借他是工程师,去广东找工作,谁会要55岁的人来做工呢?试用期一满,他们就不要他了。他总是写密密麻麻的信回来,计算着,这个月又有一个暖水瓶没有从做工的工厂宿舍拿出来,又不得不交了500块钱押金。还有姨夫的傻子兄弟,傻子拣来堆在单元门前的垃圾。够了,够了。

我大舅三舅也一定会去排队。他们有稳定的工作,让人羡慕的收入,只是,自从他们不听劝阻,一定要往中国股市里投钱以后,不过两年,他们都成了赤贫阶层,并且欠下巨债。从此,他们再也不肯坐车,不论要去的地方多远,一律步行,深更半夜也是如此,他们以为这个城市和1975年的新疆和田一样,可以在大月亮地里走夜路,他们以为这个世界和1980年他们35岁时候一样,还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从不听我的劝阻,继续购买股票,继续生孩子,继续走夜路。

我的远房姨也一定会去排队。在我少年的时候,她就拥有了1000度近视,她把脸贴近电视屏幕看电视的姿态已经成了亲戚中的笑话,她出身不错,可是,因为这1000度,她从没找到一份可以久做的工作,从没找到一个耐心地陪在她身边的男人,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她第一个失业,第一个被抛弃。她也一定会去排队,一定会被人把眼镜挤掉在地上踩个粉碎。

而我已经逃离,从他们中间,从西部厂区、从车站背后阴暗的一楼、从冬天暮色里悲怆的菜市场、从总是被骗、总是被欺凌中烟尘滚滚地逃离,再也不想回头望上一眼。我住进所谓的精英住宅区,很少坐公共汽车,认识这个城市最美的男人女人(或许他们也来自一个要去排队的家庭),内心深处,却有着玛丽亚凯莉的恐惧:“我真怕我拥有的这一切不过像脚下的毯子,总有一天会被人抽走。”我像一个从黑白照片上逃出的影子,自己修炼得有了血,有了肉,有了颜色,但那照片上空缺出的人形,却时刻提醒着我原来的位置。

而他们还停留在那里,停留在一张被固定位置的黑白相片上,停留在北方的大地上,眼窝深陷,摊开双手,目光炯炯望着苍穹,等待黎明,等待排队,等待股票上涨,或者等待一张一年以后才会发挥效用的公交卡,或者别的什么,或者,只是等待“进入黑夜前的漫长旅程”。



附加一篇。
他大多数时候写娱乐新闻评论。



婚姻如百慕大?





看到韦唯在某电视节目里(上次斯琴格日乐也是在这个节目里突然失控)大爆她的婚姻黑幕,我的疑惑和别人一样,为什么和她先前拿给众人看的婚姻是天堂,现在她又说那是地狱?
她描述的婚姻生活,好莱坞电影里才可以看到,老公不同意离婚,扣下3个孩子的护照,不住地威胁她,使她在保镖保护下战战兢兢过活,甚至还在她的汽车上动手脚,要害死她,又幸亏保镖及时发现。总算逃出魔窟回到祖国,因为孩子护照的问题,还要每周在北京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之间往返。
既然到了离婚这步,说明矛盾已经有些时日,那洋人既然这样失格,大概也不是因为突然吃了毒蘑菇性情大变,只是为争夺孩子抚养权,似乎也不必依照恐怖组织的方式行事,既如此,这人的品质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共同生活时应该早有蛛丝马迹,但我们分明不止一次地在报纸杂志上看到韦唯的幸福生活展示,而且一律配着照片:银发老公,3个眼睛灼灼的孩子,韦唯则清一色地笑着,美满得不得了。她丈夫还把跟她的感情经历写成书,在记者面前话痨似地夸韦唯:“她不仅如你们所知是个优秀的歌手,还是个可爱、风趣、性感的女人,是个好妻子和好母亲……”。
前后这样跌宕,难免观众起疑,是那老洋人终于失去利用价值?还是她要出新专辑?是她一直在夸大自己的幸福?还是跨国婚姻本就危机重重?没答案。反正话语权在她这边,我们也乐得相信自己人,老洋人便要跑到中国来声辩,还得熟悉一下中国民情民俗,更要跟大山好好学学中文,只学会一句中国式的问候语“你吃了吗”显然是不行的。
不过,看名人传记,不论是男女明星,还是导演作家外交官科学家,写及事业的部分,多半雍容从容,只要一谈到自己失败的感情失败的婚姻,没一个心平气和的,大都克制着自己的歇斯底里,把前面的人说得不成个样。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却分明又是山盟海誓永生永世,从不曾提及他们婚姻生活中的危机。身边人,身边事,也都一样。这样的跌宕,让人难免对婚姻产生恐惧,莫非婚姻生活就是这样,不但要为一点修成正果的可能性熬着,更要扮演神仙眷属,夸大幸福,给人看好的一面,等走出围城,立刻就面露惊恐之色,抚着胸口,气喘吁吁地吐露“我在魔窟的800天”,难道必须如此?
难道婚姻生活都是不能说、不可说、不敢说?难道婚姻是百慕大、UFO、死亡三角地?我还没经历呢,看看逃出来的人的脸色,先就怕了。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5-08-29 21:49

这篇<酸楚>看的人真是难受. 我只好安慰的说,根据我最近的阅读总结,地球这一边的美国人民,也都生活的好不到那里去,一样要走路上班,没健康保险. :f22:
不过我发现还是有区别的.美国人民倒霉点儿,我就责怪美国政府.这篇酸楚看的人真难受,不光是想到共产党国企改个,房改政策牺牲了多少工人的利益,剥夺了作为长期低工资交换条件的住房,医疗和养老金,还牵带的想到在解放时公有化强行夺去的私有房产资产,哎,心里不是滋味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f22: :f22: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Post by qinger » 2005-08-29 22:06

Knowing wrote:这篇<酸楚>看的人真是难受. 我只好安慰的说,根据我最近的阅读总结,地球这一边的美国人民,也都生活的好不到那里去,一样要走路上班,没健康保险. :f22:
不过我发现还是有区别的.美国人民倒霉点儿,我就责怪美国政府.这篇酸楚看的人真难受,不光是想到共产党国企改个,房改政策牺牲了多少工人的利益,剥夺了作为长期低工资交换条件的住房,医疗和养老金,还牵带的想到在解放时公有化强行夺去的私有房产资产,哎,心里不是滋味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f22: :f22:
是啊, 而且靠掠夺来的的国有资产实际上是肥了某些私人的腰包, 真让人难受。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8-29 22:07

我看我是你爸爸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在法庭上说的, 要说父母对自己好的例子, 能举出许多来,要说对自己坏的例子, 也能举出很多来. 相处长了都是这样, 只举一面, 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5-08-29 22:08

我看我是你爸爸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在法庭上说的, 要说父母对自己好的例子, 能举出许多来,要说对自己坏的例子, 也能举出很多来. 相处长了都是这样, 只举一面, 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猫咪头
Posts: 403
Joined: 2003-12-05 9:38

Re: [转帖]酸楚

Post by 猫咪头 » 2005-08-31 2:19

海岸 wrote:难道婚姻是.........?我还没经历呢,看看逃出来的人的脸色,先就怕了。
没有第一手资料的人 倒有权利批判当事人?

韩同学经常看到2+3=5,于是著文抨之曰:你们不能这样,搞得我都快不相信5=1+4 了。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5-08-31 6:14

中国人穷怕了,真是穷怕了。要说我们有什么民族共性,就是这个。下一辈的中国人能不能逃离这个命运?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5-08-31 11:13

Jun wrote:中国人穷怕了,真是穷怕了。要说我们有什么民族共性,就是这个。下一辈的中国人能不能逃离这个命运?
:f28: :f28: :f28: 勤劳节俭是我们的民族性,穷怕了不是我们的民族性.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恰恰说明“穷怕了”的烙印不会传过三代。
中国即使是清末民初一般老百姓生活也没那么惨。之后军阀混战,八年抗战,三年内战,战争里生活紧张还算有原因,解放后的物质生活那么糟糕就完全是政策问题。虽然战后物质缺乏,重建也正是蓬勃生机所在--缺乏带来高价,高价刺激生产--而五六十年如一日的物质缺乏,说明什么?我们父母辈,被浪费的不止是受教育的机会,择业的机会,而且是他们有劳动力可以改进生活,为退休做储蓄的几十年,所以不得不一辈子节约,现在到老了还是赤贫。他们整个生命都被大量的浪费了。 :mad2: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