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瞎撞看了点横沟正史,觉得挺有趣,于是找来口碑很红的东野圭吾的名作《嫌疑人X的献身》来看。为什么这么红的作家我到现在才开始看呢?因为过去看评价觉得不是我的菜。果然,我的直觉是对的,他的侦探小说不是我的菜,看到一半不耐烦了,跳到最后两章把谜底解决掉拉倒。
但是被笑嘻嘻大力推荐的《解忧杂货店》,果然很

,名不虚传,一晚上就哗哗读完了。
看完不到两本小说,有几点总体印象:
1. 感叹一下日本似乎社会治安好到难以想象,以至于警察看上去闲得要命呀。在嫌疑人X里面,警察在毫无证据怎么看都不像的情况下揪住女主角不放好长时间(虽然她是真凶),屡屡受挫还在没完没了地搜集调查电影票票根之类的事,真是没别的案子了。在解忧杂货店里,三个 B&E 的业余小混混,抢了钱财后连夜路都不敢走了,去便利店买(不是偷哦)点吃的还担惊受怕被拍进店里的 video surveillance 将来被警察抓。啧啧这觉悟,至于吗?我在心里用美国标准对比一下简直惊呆了。
2. 大概年轻时看东野圭吾这种写法会很佩服他的neat plotting,然而中年来看就觉得太过面面俱到密不透风了。忘记是谁说的话,大意是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ality and fiction is that fiction has to make sense. 这是编故事的基本准则,故事要有内在逻辑,遵守规律,最后解决冲突或疑团,这是人类普遍对故事的期待。但是东野圭吾把这推到了极限,然后冲过极限老远,too clean,有点像 uncanny valley,又有点象 ultra-high definition videos,太极端干净了,没有丝毫断线头,达到 OCD 的程度。这就给人一种奇怪的不适感。一个布局能力强的作者,应该强迫自己时不常地 make some chaos,不能 tie up every last loose end。我想推荐他读一下 Friedrich Dürrenmatt 的小说 The Pledge 来中和他的强迫症。有些地方已经可以留白放手了,但他还是忍不住填入最后几笔密密的闭环,例如三个小混混最后还是发现了晴美写的感谢信。Too neat!
3. 解忧杂货店仍然有点这种强迫症倾向,但是被富有真实感和人性化的小故事淡化了。He's at his best when the focus is on drawing characters and mundane details. 从细节中流露出的悲悯和同情才是故事的灵魂。最打动我的一段是说孤儿院最早的院长是大财主家的女儿,爱上了平民男而打算私奔,但被家人发现了拦截下来,之后终生未婚,开办孤儿院。她弟弟拿出平民男后来给财主女的信,表示接受命运安排,只希望爱人幸福,云云。非常善良温顺。说真的,这就够了,不需要精巧绝妙的结构。This is why it works, not the plot. 日本文艺作品从古至今充满了一摸一样的爱情悲剧,所有的血性反抗都没好下场,但这一段小故事仍然保有强烈的力量。
4. 解忧杂货店实际上是 time travel 的类型,跟 12 Monkeys, All You Zombies, Connie Willis 的穿越小说,等等同属一类。作为一个 obsessive plotter,东野倒是挺适合写这种故事的。只不过这部小说又混入了类似 Robert Altman 类型,各个角色擦肩而过,之间有短暂的交集,从一段跳到另一段。这种类型普遍带一点 jazzy, improvised 风格,所以我尤其希望能够松弛一些,效果会更好。
5. 一本读不下去,另一本却一气儿看完,差别在哪里呢?我想了半天,除了对人物的温柔同情之外,大概差别在于幽默感。嫌疑人X的文风跟男主角石神一样面无表情,太过沉闷,lacks pleasure, 才是我看不下去的真正原因。
6. 解忧杂货店提供的服务,可以说是报纸上“知心姐姐”专栏和心理医生的混合体。我觉得作者其实自己也知道,各人性格决定命运,他人的意见和劝导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但他又有点抗拒这种认知,以至于让最后一个故事削弱了这个主题。作为一个控制狂式的作家,他有没有意识到对于笔下的故事,他也可以放纵一些呢?(Let it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