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开头是6月6日 Adam Rippon 发了下面这条推:
The Okra Project 是一个慈善机构,目的是支援帮助 transgender 黑人,给他们提供食物。Adam Rippon @AdamRippon
Jun 6
I just donated $1000 to the Okra Project because trans people matter, black trans people matter, and fuck JK Rowling’s backward ass opinion and her busted fucking tweets.
然后,2002年冬奥会男单冠军,俄国的 Alexei Yagudin 在自己的 Instagram 上引用了这条推,进行批判,并且写道(用俄语):" “Adam! When will you die? Earth’s mistake!” (这条 post 已经被删。)
然后呢,当然在社交媒体上就爆炸了,引来很多冰迷的批判。Rippon 又发了一条推:
When Olympic gold medalists, Alexei Yagudin, found out I donated to a charity that helps black trans people he said that he COULDNT WAIT for people like me to die. Because of that I feel INSPIRED to donate another $1000 to the @TheOkraProject but this time, in his name.
He apologized but I don’t accept it. He can take his apology, homophobia, transphobia, racist comments, and his Olympic gold medal and shove them up his ass.

Adam Rippon, Alexei Yagudin
---------
这是事情的表面,在这表面之下汹涌流动着很多暗流。看上去是很简单的 LGBTQ 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争吵,这也没错,然而 ...
这同时是一个国际事件,这个梁子实际上2014年就已经结下了。当时正是俄国立法禁止在公开场合有同性恋行为不久,俄国的反同势力相当高涨,索契冬奥会之前,很多运动员纷纷站队,要么支持要么反对俄国对同性恋的态度。其中美国队里大部分选手选择不表态,但花样滑冰队的 Ashley Wagner 和另外一些选手高调批判俄国政府。这次 Adam Rippon 并没有获得参加冬奥会的资格,但是也许受到此事的影响,在2015年他公开出柜,成为美国花样滑冰选手中第一位在参赛生涯中正式出柜的同性恋男选手(可能有早于他的出柜女选手,但我不太肯定,而且不是很有名)。此后 Ashley Wagner 和 Rippon 经常在网络上得到俄国用户的“特别关照”,被水军冲击。例如去年 Wagner 实名举报双人滑选手 John Coughlin 多年前性骚扰尚未成年的自己,遭到大量网络攻击,骂她撒谎,骂她落井下石(当时 Coughlin 已经自杀身亡),其中有很多看着就不象是美国的账户特别起劲,而且根本不是花样滑冰迷,特别假。

Ashley Wagner, John Coughlin
Anyway 回到这件事,有冰迷指出 Yagudin 最近几年在俄国电视台转播的比赛中担任评论员,多次重复对某美国选手 Jason Brown 的攻击,说他女里女气,难度低得连女选手也不如,举止就跟女人一样,应该去报名参加女单比赛。(Jason Brown 从未公开过自己的性取向。)所以呢,Yagudin 反感“貌似”同性恋的男选手,似乎是他的一贯作风,这次攻击 Rippon 也是意料之中。
同时我们知道俄国花样滑冰界的权威人士这几年越来越强调跳跃难度,并且明示暗示跳跃难度才是阳刚的表现,在修改规则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跳跃难度,把整项运动拉往“阳刚”的方向(没人看得懂的冰舞除外),包括女单也跟着被拉过去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俄国全社会文化中恐同潮流的影响,当然,在俄国这样的环境里,很难分辨清楚有多少是民间自发的愿望,有多少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所以呢,俄国圈内名人,跟美国圈内名人,虽然二人都已经退役,忽然开始对掐,可以看作是两国文化分道扬镳的体现。
但事情还不是那么简单,我又在冰迷的议论中看到爆料:别看他喊得响,Yagudin 自己就不那么直,过去在西方巡回演出时,很多人在 gay bar 里遇见过他。
这就带出花样滑冰界的一个历史问题,说来话长。
练花样滑冰的男选手,被社会普遍认为“你们都是弯的,不弯为啥要穿蕾丝亮片的服装跳舞?” 这套理论,说来好笑,我最初还是听一个弯男冰迷说的。这项运动本身就被认为是女性化的运动,所以参加的男性天然就可能是弯的,而且舞姿越优美就越女性也就越弯。细想之下,这一串推理中跳了好几步,每一步都值得推敲:优美=女性=弯?
Anyway,花样滑冰界的男选手、男教练、男编舞、男裁判里,同性恋的比例的确高于全社会人群中的比例。我曾经问过朋友,她是学戏剧出身的,后来考了花样滑冰的裁判资格,我问她花样滑冰中的弯男比例有多高?她半开玩笑地回答:高于话剧,低于音乐剧。因为大多数现役选手(以及过去的选手)都拒绝出柜,真实比例无法估计,但毛估估可以说至少一半是真正的直男,另一半里有一些是双性恋,纯弯男估计没有一半。我曾经跟朋友开玩笑说,在圈内混的直男大概是钢铁直男了,这得对自己多有信心呀。
虽然花样滑冰早就被广大群众定性为“弯男的世界”,而且实际上也确实有高于普通比例的弯男参与,但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是,圈内文化相当保守,进步的速度晚于圈外(北美和西欧)社会文化。怎么会呢?
例如,1988年的冬奥会冠军 Brian Boitano,直到退役后很久(2000年代)才出柜。他在比赛期间,美国冰协领导为他安排了女朋友,糊弄媒体。2010年前后,我听过可靠小道消息,美国冰协领导劝告全美男单冠军 Jeremy Abbott 不要在公开场合跟男朋友勾肩搭背,影响不好。实际上 Abbott 最近(退役多年后)才正式出柜,并称比赛期间十分困惑,也很想把自己掰直。
作为一个近距离观察三十年的冰迷,我觉得花样滑冰内部真的很分裂。一方面圈内显然有很多弯男和bisexual,大家心照不宣,营造出一定程度的宽松气氛,live and let live。另一方面这种宽松的气氛是个错觉,甚至滋养了姑息妥协保守势力。私下里大多数人都知道谁有男朋友,谁有女朋友,但基本上没有人正式出柜,更别提公开发声为同性恋群体 advocate。一方面体育界一直有种 "shut up and play" 的压力,也是真的——“你只管赢球/拿金牌,有什么资格发表社会意见”——另一方面接近半数的圈内弯男们都在躺倒装死死是为啥?
我多次听过可靠传闻,监督警告男选手们“不要女里女气”最起劲的,往往是弯男裁判和官员,也许这是北美特有现象,欧洲情况不清楚;也听说过教练自己就是弯男,却敲打学生越爷们儿越好。换言之,维持旧秩序最起劲的,往往是旧秩序的受害者。(不知为啥让我联想起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些年里最高调的弯男选手之一是 Johnny Weir,仍在参加比赛期间就爱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语不惊人死不休,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美国冰协对他头痛又拿他没办法。然而他直到最后一赛季(2010冬奥会)都没有正式出柜,在各家媒体包括 LGBTQ 杂志的追问下始终拒绝承认自己的取向。直到退役之后才正式出柜,这是他的最后的妥协,绝不是哗众取宠卖噱头。

Johnny Weir
如果不了解权力结构和分配,就不能理解这个现象。
现实就是,恐同厌同的文化已经固化在结构体系里,掌权者即使换了一代又一代,甚至换成了弯男自己,仍然无法改变,反而被结构吸收进去了,成为继续维持秩序的执行者。弯男和反同权力的双重身份让很多人防得更严,抓得更紧,肃得更清,对于“自己人”看管控制得更为严密。
花样滑冰作为一项融合了表演成分的体育运动,一直就对于自身的 identity 怀有撕裂性的内在矛盾感。男选手一直都穿得厚重包得严实,姿态也必须遵守一定规矩才算好,You must be a gentleman。

Dick Button

John Curry
英国选手 Curry 也练芭蕾,姿态非常挺拔,但比赛生涯中风格仍然相当传统,服装也循规蹈矩。直到最后一次奥运会比赛时被小报揭露出是同性恋,闹出轰动“丑闻”。退役转向职业后,他的创造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他一生都纠结在自己的取向中,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兼职画家的加拿大选手 Toller Cranston 才打破了男单比赛中大部分的禁锢,从服装到表演都极尽自由奔放。肢体线条也不再是符合直线甚至僵硬的规矩。虽然他没有获得过奥运会金牌,但是他给此项运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Toller Cranston
即使是最近十年内,面向运动参与者的美国冰协和面向大众的电视转播(NBC)——即权力高层——仍然在频繁发出“直男高于弯男”,“我们不是一项弯男泛滥的运动”的信号,这种态度弥漫在项目的里里外外所有人,包括 Johnny Weir 自己,比谁都强调男单技术中跳跃技术最重要(咳嗽咳嗽,最爷们儿最阳刚),生怕沾上了“我喜欢艺术表现力”的灰尘。而冰协急着宣传双人滑夫妻档的佳话,如果有哪个选手恰好结婚了或者有女朋友,哎呦可逮着宝了,狠命宣传。有男朋友甚至结婚了的男选手,从来不提。
这两年随着文化的变迁,运动员中的 advocacy 也逐渐缓慢地增加起来,走在比较前面的是加拿大选手们,例如双人滑世界冠军 Eric Radford 是第一个在比赛生涯中就出柜的选手。但现实是顶尖选手仍然噤若寒蝉,明哲保身,因为权力仍然握在思想保守的老头老太手中,尤其是俄国冰协和苏系东欧势力,如果对自己的比赛生涯还有点野心的话,如果不想在比赛里被打压下绊儿的话,现在就必须 keep your mouths shut,直到退役后才可以自由说话。但是因为真正的权力是幕后而非镜头前的,普通观众感受不到他们的隐形大手。

Meagan Duhamel, Eric Radford
----------
最后我要返回头质疑一下被普遍接受为真理的理论:
优美=女性=弯男?
不可否认,花样滑冰和音乐剧之类天然吸引同性恋男性群体,原因不清楚。但是,能否把“对美敏感”和femininity和male homosexuality等同起来呢?对美的敏感是女性专利吗?
也许更加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恐同/憎同的感情,到底指向何处?换言之,一个男人,尤其是成功(名列前茅)的男选手,可怕的到底是“被男人吸引”呢还是“象个女人”?因为二者很明显并不是一回事。
世界上有很多直男,包括在花样滑冰界内部的钢铁直男,都表现了对美的高度敏感和表达能力,但是社会中的直男文化对于此类特质有强烈的恐惧和拒绝。这实在让人感到迷惑不解,不是吗?直男文化害怕的到底是自己变弯呢,还是自己变“娘”了?所以他们痛恨而恐惧的是弯男(或者自己内心的弯男倾向)还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