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们
Re: 网剧们
我最近连日刷了一个剧,叫《山海情》,其实特别主旋律的一个扶贫剧,说的是宁夏西海固一带吊庄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但这个剧有个不一般的,原音版是说方言的。宁夏那一带的方言跟陕西话听起来一样一样的,我这个西安媳妇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方言加成,一口气看了十几集,到晚上晕乎乎的脑子里都是陕西话。
我看这个剧都时候最震撼都是居然九十年代中国还有那么穷的地方,没有水没有电,一头驴就把女儿嫁了。可是看到快结尾,2000年以后了,也还是有小学都上不完的孩子,哎。
我其实没有完全理解为什么把他们从原来的地方统统迁出来,戈壁上的条件显然也没有比原来更好啊......但故事是很好看的,很乡土化,笑,说话都很好笑,我看完了还学给贵人听,把他逗得直笑。
			
			
									
									我看这个剧都时候最震撼都是居然九十年代中国还有那么穷的地方,没有水没有电,一头驴就把女儿嫁了。可是看到快结尾,2000年以后了,也还是有小学都上不完的孩子,哎。
我其实没有完全理解为什么把他们从原来的地方统统迁出来,戈壁上的条件显然也没有比原来更好啊......但故事是很好看的,很乡土化,笑,说话都很好笑,我看完了还学给贵人听,把他逗得直笑。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Re: 网剧们
小说我觉得三部都不怎么好看,name-dropping 太频繁了,细细描写某贵妇穿戴的是啥名牌,去巴黎怎样被 Chanel 总部殷勤接待,开生日派对是怎样的排场等等,不是说不能写,写多了就 repetitive。有点类似武侠小说里描写武功越来越高,越来越神奇,也是难以为继。但我还是连蹦带跳地看完了,主要是对于华人移民南洋的发家历史挺有兴趣。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网剧们
有人看 Netflix 上的这个节目吗?据说是现实版 Crazy Rich Asians。给人一点 hate-watch 的冲动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DYquHLJ_k&t=28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DYquHLJ_k&t=28s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网剧们
Disney+ 上有个连载剧WandaVision, 挺有意思的。一对 superhero 夫妻跑到郊区小镇打算blend in 装正常人过完美平静的郊区生活,结果...setup 每集模仿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肥皂剧风格非常象。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ndaVis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ndaVision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网剧们
这部剧家属拖着我看了。看完第三集后表示不耐烦,等不及了要去找剧透,被按住,必须先看完第四集。果然是第四集揭秘。感觉第四集揭秘的场景吧,其实有点抄电影 Annihilation 来着。Knowing wrote: ↑2021-02-17 10:39Disney+ 上有个连载剧WandaVision, 挺有意思的。一对 superhero 夫妻跑到郊区小镇打算blend in 装正常人过完美平静的郊区生活,结果...setup 每集模仿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肥皂剧风格非常象。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ndaVision
只看过九十年代的肥皂剧和 I Love Lucy,认出了相关的梗。其它不太熟,2000年代的 Malcolm in the Middle 我也没看过。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网剧们
WandaVision你要是漫威迷才看得出来各种彩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ElyzEzYT4
今天在Netflix上看了台湾片《孤味》,太好看了!推荐一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A4%E5%91%B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ElyzEzYT4
今天在Netflix上看了台湾片《孤味》,太好看了!推荐一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A4%E5%91%B3
Violent delights.
						Re: 网剧们
我刚看了亚马逊上的电影I care a lot. 女主是钻政府法律空子压榨老年人的legal guardian. gone girl 的Rosamund Pike, 她很会演这种morally complex villain, however, funnily enough with a feminist twist, 男主是黑帮大佬Peter Dinklage. 几个配角也很赞,男主雇的油腻律师跑去威胁女主的一场对手戏精彩至极。整部电影又黑色幽默又thriller, 又娱乐又紧张又有层次, 强烈推荐。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网剧们
我也看了这个电影。前半部很精彩,后面垮掉了,漏洞太多。小恶魔演的黑帮大佬太弱了,太incompetent,手下也都很弱鸡。女主不是Morally complex的人物,我觉得她道德上一点也不复杂吧,就是大坏蛋!
啊你贴的和Cercei对比的图好逗呀,我看的时候没想到,这么一看确实是致敬
 
 学到一个冷知识 -- 把掉了的牙放到牛奶里,可以让牙医种回去长好。我完全不知道,但我老公竟然知道,还说这是常识

Re: 网剧们
对,开头让人以为60年代的老婆要上演受气小媳妇的俗套,而现代老婆现代得让人惊艳。但后来才发现60年代那段比较精彩,而现代三角关系说不出的大俗恶俗,细想令人作呕。总之很明显编剧是男性视角,目前对此我比较没胃口。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网剧们
我也跟风看了!
我觉得剧作者就是想通过一个普通的 thriller 来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利是图,但是不太了解美国的制度(他是英国人),搞得有点不伦不类。如果完全而彻底地当作黑色喜剧来拍,自信点夸张点,添点色彩鲜艳的喜剧元素,就可以接受。现在这样不伦不类挺尴尬的,估计还是因为笑话不好写不好拍,喜剧难搞。
因为上星期刚看了 Framing Britney Spears (看完对纽时的观点又跌落两级),对于所谓的 guardianship 的规则去搜了一下背景,当然不是电影里描写的那样。因为我个人对于 nursing home, elder-care facilities 有点了解,就不太看得进去。
Rosamund Pike 演得蛮精彩的,支持!Peter Dinklage 演黑帮大佬挺 ... 可爱的,真的非常不适合演坏蛋呀,He's got too much humanity.
很明显剧作者是男的,搞一些不着五六的 feminist 符号有点莫名好笑。例如恶女人必须是同性恋,因为群众更容易想象 lesbians 接近男性,又坏又狠也可以接受 ...?(看见 Glenn Greenwald 说 transmen 和 nonbinary 都是不肯承认的女同性恋,可见弯女就是直男的思路非常广泛。)最后结尾也很 ... cowardly. 你要讽刺就一讽到底嘛,别缩回去呀,太不爷们儿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网剧们
周末看了这部片子,预告片把期待值提得太高,略有点失望,但总的来说还是娱乐的。精彩的部分大家都说过了,我最失望的是女主角和女友一点化学反应都没有,两人的亲热镜头各种感情互动好尴尬,大大地削弱了女主的情感层次。在这点上跟killing Eve 差得远了。不知道是演员演技不足,还是男导演就拍不好女同?结尾的部分也是......再次说明了俄国黑帮的无能,折腾半天没做成的事情,让一个鲁莽白男干净利落地做到了。
			
			
									
									
						Jun wrote: ↑2021-02-25 17:51我也跟风看了!
我觉得剧作者就是想通过一个普通的 thriller 来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利是图,但是不太了解美国的制度(他是英国人),搞得有点不伦不类。如果完全而彻底地当作黑色喜剧来拍,自信点夸张点,添点色彩鲜艳的喜剧元素,就可以接受。现在这样不伦不类挺尴尬的,估计还是因为笑话不好写不好拍,喜剧难搞。
因为上星期刚看了 Framing Britney Spears (看完对纽时的观点又跌落两级),对于所谓的 guardianship 的规则去搜了一下背景,当然不是电影里描写的那样。因为我个人对于 nursing home, elder-care facilities 有点了解,就不太看得进去。
Rosamund Pike 演得蛮精彩的,支持!Peter Dinklage 演黑帮大佬挺 ... 可爱的,真的非常不适合演坏蛋呀,He's got too much humanity.
很明显剧作者是男的,搞一些不着五六的 feminist 符号有点莫名好笑。例如恶女人必须是同性恋,因为群众更容易想象 lesbians 接近男性,又坏又狠也可以接受 ...?(看见 Glenn Greenwald 说 transmen 和 nonbinary 都是不肯承认的女同性恋,可见弯女就是直男的思路非常广泛。)最后结尾也很 ... cowardly. 你要讽刺就一讽到底嘛,别缩回去呀,太不爷们儿了。
Re: 网剧们
她有个中文名是因为她partner 很迷中国,他和俩个孩子都会说流利中文。
她的partner 也是个神人,据说是数学家/生意人,开了个啥IT咨询公司,在税上手脚不清楚被抓到辞职,公司倒闭。之前有两任老婆,一共四个孩子,跟裴淳华又生了两个。还是个海洛因addict,还比裴淳华大二十岁,长得也不帅。但是裴淳华显然相当爱他,夸他特brilliant, 帮助她专注事业,blah blah,真是眼光独具变废为宝哇。
—是的因为她说家里除了她都会说流利中文我好奇查了一下看她partner 是谁,结果看了一堆小报八卦
			
			
									
									她的partner 也是个神人,据说是数学家/生意人,开了个啥IT咨询公司,在税上手脚不清楚被抓到辞职,公司倒闭。之前有两任老婆,一共四个孩子,跟裴淳华又生了两个。还是个海洛因addict,还比裴淳华大二十岁,长得也不帅。但是裴淳华显然相当爱他,夸他特brilliant, 帮助她专注事业,blah blah,真是眼光独具变废为宝哇。
—是的因为她说家里除了她都会说流利中文我好奇查了一下看她partner 是谁,结果看了一堆小报八卦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网剧们
最近白天忙得要死,晚上看了好几部免费Prime电影放松神经,都是法国的:
Untouchable 半身不遂的富翁与前街头混混看护的友谊,轻松温暖有同情心
Nicolas on holiday 根据漫画改编的小小尼古拉续集,非常可爱。Montalbano扮演一个超夸张的意大利电影导演
Lost in Paris 经典的法国抽象搞笑
The man in a hat 几乎没有对话,法国南部风景很美。看完好想买一部深蓝色的旧菲亚特500
Prime上稀奇古怪的片子好多,但搜索巨难,没有按地区语言分类。也许有分类而我没有找到?
			
			
									
									
						Untouchable 半身不遂的富翁与前街头混混看护的友谊,轻松温暖有同情心
Nicolas on holiday 根据漫画改编的小小尼古拉续集,非常可爱。Montalbano扮演一个超夸张的意大利电影导演
Lost in Paris 经典的法国抽象搞笑
The man in a hat 几乎没有对话,法国南部风景很美。看完好想买一部深蓝色的旧菲亚特500
Prime上稀奇古怪的片子好多,但搜索巨难,没有按地区语言分类。也许有分类而我没有找到?
Re: 网剧们
在阿马桑 Prime 上看到电影 I'm Your Woman。跟 I Care a Lot 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惊悚片,都有 feminist theme,或者说,至少有 feminist aspiration. 而且两部片子的画面感都很强烈。但是把两部一对比就会发现名气小很多的 I'm Your Woman 比 I Care a Lot 要精致得多,tone 也把握得更准确,把 I Care a Lot 甩出好几条大街。这说明电影的名气大不大,最重要的因素是发行商愿意做多少宣传。
背景是70年代的不知名城市,不是纽约或洛杉矶,看着象芝加哥。一个黑帮大佬的女人在丈夫出事后带着婴儿上路逃难。我本来就对 on the run 次类型片很没有抵抗力 (The Terminator 1 看过很多遍),又是黑帮片,都是喜欢的类型。但是编导很颠覆地把叙事完全限于女人的视角,几乎所有的暴力场面都是 off screen,只有一两场暴力戏是 on screen 的 —— 意味深长的做法。网上很多观众抱怨节奏太慢了,动作戏太少了,前面三分之一什么也没发生,全是一个女人带孩子的无聊戏。然而这是 a feature not a bug,开头的慢节奏筛选掉了没耐心 and/or 无法体会(女性生活)细节的观众,留下来的观众才能得到非常值得的奖励—— 后半部分心惊肉跳的气氛,tension,以及悬疑感。必须不能剧透!最后三分之一太精彩了。
我非常喜欢这种冷峻的叙事风格,大量留白,很多需要观众自己细细观察和推理的情节,慢慢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秘密。对话很少,在意外之处掉包袱。剧情其实有点复杂的,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不容易讲好,能够梳理得清清楚楚没有太多 exposition,是能力和技术的表现。不过更重要的是,基本不靠台词来表达人物的感情变化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所有演职员的配合了。
几位演员表现非常好,Rachel Brosnahan 赖以成名的 Mrs. Maisel 我没看过,在此片里大量依赖表情和肢体表达心理状态,没那么多台词跟观众解释这个那个。几个配角也非常非常炫。为了不剧透,我就不详细评论了,最好是自己去发现。
在视觉风格上使用各种70年代的元素,如喇叭裤和齐肩长发,鲜艳的色调,老式的家具搭配,笨重的房车,都让人很享受,有沉浸感。
故事设置在1970年代有好几层的意思,我相信跟当时崛起的 feminist movement 有关联。很多影评里提到对《教父》的致敬与颠覆,把黑帮故事从 Michael 的老婆 Kay 的角度来讲述。这是没错,不过它的最大 inspiration 和模仿对象,我可以肯定,是 Francis Coppola 的另一部经典作品,1974年的惊悚片 The Conversation. 两部片子的承袭关系尤其体现在两方面:气氛,音响。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看会有说不出的舒畅感。

题外话一句,2020年代的影评人们,貌似都是没好好学习过经典的小毛头们,大概是现在新闻媒体没钱养着专业看电影的影评人了,不需要也没时间学学电影史就出来指点江山。这年头正式影评比网上的评论泥坑也高明不了多少。This means I am old. 我看 Siskel and Ebert 读 Kenneth Turan 长大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背景是70年代的不知名城市,不是纽约或洛杉矶,看着象芝加哥。一个黑帮大佬的女人在丈夫出事后带着婴儿上路逃难。我本来就对 on the run 次类型片很没有抵抗力 (The Terminator 1 看过很多遍),又是黑帮片,都是喜欢的类型。但是编导很颠覆地把叙事完全限于女人的视角,几乎所有的暴力场面都是 off screen,只有一两场暴力戏是 on screen 的 —— 意味深长的做法。网上很多观众抱怨节奏太慢了,动作戏太少了,前面三分之一什么也没发生,全是一个女人带孩子的无聊戏。然而这是 a feature not a bug,开头的慢节奏筛选掉了没耐心 and/or 无法体会(女性生活)细节的观众,留下来的观众才能得到非常值得的奖励—— 后半部分心惊肉跳的气氛,tension,以及悬疑感。必须不能剧透!最后三分之一太精彩了。
我非常喜欢这种冷峻的叙事风格,大量留白,很多需要观众自己细细观察和推理的情节,慢慢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秘密。对话很少,在意外之处掉包袱。剧情其实有点复杂的,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不容易讲好,能够梳理得清清楚楚没有太多 exposition,是能力和技术的表现。不过更重要的是,基本不靠台词来表达人物的感情变化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所有演职员的配合了。
几位演员表现非常好,Rachel Brosnahan 赖以成名的 Mrs. Maisel 我没看过,在此片里大量依赖表情和肢体表达心理状态,没那么多台词跟观众解释这个那个。几个配角也非常非常炫。为了不剧透,我就不详细评论了,最好是自己去发现。
在视觉风格上使用各种70年代的元素,如喇叭裤和齐肩长发,鲜艳的色调,老式的家具搭配,笨重的房车,都让人很享受,有沉浸感。
故事设置在1970年代有好几层的意思,我相信跟当时崛起的 feminist movement 有关联。很多影评里提到对《教父》的致敬与颠覆,把黑帮故事从 Michael 的老婆 Kay 的角度来讲述。这是没错,不过它的最大 inspiration 和模仿对象,我可以肯定,是 Francis Coppola 的另一部经典作品,1974年的惊悚片 The Conversation. 两部片子的承袭关系尤其体现在两方面:气氛,音响。把两部电影放在一起看会有说不出的舒畅感。

题外话一句,2020年代的影评人们,貌似都是没好好学习过经典的小毛头们,大概是现在新闻媒体没钱养着专业看电影的影评人了,不需要也没时间学学电影史就出来指点江山。这年头正式影评比网上的评论泥坑也高明不了多少。This means I am old. 我看 Siskel and Ebert 读 Kenneth Turan 长大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网剧们
Master of None 出了第三季!说是第三季,更像是个spin off. 主角换成一个以前我蛮喜欢的配角黑蕾丝边男人婆作家denise和她老婆。该女演员叫lena waithe, 以前也写过几集Master of None, 现在升为主要写手。 Ansari 和alan yang 仍然是主创。
剧情开始就是 denise 出了本备受好评的书,经济宽裕了,跟化学博士转做古董家具买手的美女老婆搬到(貌似纽约上州)乡间,住在一个非常美貌的翻修古董农舍里,养鸡,风景如画,两人幸福的死脱。老婆想生孩子,denise 还有点没准备好但也同意了,然后。。。
还是集中讲couple 之间的dynamic 。不过从dating 转移到了marriage. 对话情节都写的很精彩,我们边看边会心的笑。
中间aziz ansari 出镜,我突然觉得浑身不舒服,原来我还没有get over 他的sleazy 行为。-- 幸好只是串了一小会门。
			
			
									
									剧情开始就是 denise 出了本备受好评的书,经济宽裕了,跟化学博士转做古董家具买手的美女老婆搬到(貌似纽约上州)乡间,住在一个非常美貌的翻修古董农舍里,养鸡,风景如画,两人幸福的死脱。老婆想生孩子,denise 还有点没准备好但也同意了,然后。。。
还是集中讲couple 之间的dynamic 。不过从dating 转移到了marriage. 对话情节都写的很精彩,我们边看边会心的笑。
中间aziz ansari 出镜,我突然觉得浑身不舒服,原来我还没有get over 他的sleazy 行为。-- 幸好只是串了一小会门。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网剧们
之前的版本里主角是个中年白男,现在的主角是个中年黑女。
-------
有空订一下 HBO Max,除了 Mare of Easttown 之外,小K推荐的 I May Destroy You 也在 HBO 上。
In Treatment 目前一季我只看了两集,以前的三季都看了。这种心理治疗的剧有个致命问题,真正的 therapy 是很慢的,没有戏剧性,这没法真实地展现出来,每一集都要跌宕起伏屡抖包袱,必然看上去特假。而且第三季里把 therapist 本人的生活变成了抓马重点,就让人起疑,因为那个 showrunner 是很有点自我中心的 Warren Leight,特喜欢代入男主角然后狠命加抓马。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网剧们
I Hate Suzie 也在HBO上。也强推。
I May Destroy you, I Hate Suzie 都昭显女编剧的视角不同。看的我很痛快。
看完了Master of None 第三季,相当任性,有几集四十多分钟,有几集二十分钟。但是我也很喜欢。有一集是纯讲女主之一经历fertility treatment,细节惊人真实 -- 虽然我自己没做过,旁观过好些女友。剧里说到IVF医疗保险要求尝试六个月不遂才cover, 蕾丝边说:可我是女同,这有必要么?医生说对不起,但是报销需要有个code, 没有女同的code. 我认识的蕾丝边经过exactly the same conversation, 至今鲜明的记得她们跟我说的时候又好气又好笑的表情!还有一个长镜头拍女主呆呆坐在洗衣房里,素食男奇怪的说这是什么,表现她抑郁?我说不是,大量荷尔蒙注射会让人觉得spaced, 就像我们潜水之后的感觉。因为有个女友跟我描述过。接下来果然跟护士的对话就是解释这种感觉。
			
			
									
									I May Destroy you, I Hate Suzie 都昭显女编剧的视角不同。看的我很痛快。
看完了Master of None 第三季,相当任性,有几集四十多分钟,有几集二十分钟。但是我也很喜欢。有一集是纯讲女主之一经历fertility treatment,细节惊人真实 -- 虽然我自己没做过,旁观过好些女友。剧里说到IVF医疗保险要求尝试六个月不遂才cover, 蕾丝边说:可我是女同,这有必要么?医生说对不起,但是报销需要有个code, 没有女同的code. 我认识的蕾丝边经过exactly the same conversation, 至今鲜明的记得她们跟我说的时候又好气又好笑的表情!还有一个长镜头拍女主呆呆坐在洗衣房里,素食男奇怪的说这是什么,表现她抑郁?我说不是,大量荷尔蒙注射会让人觉得spaced, 就像我们潜水之后的感觉。因为有个女友跟我描述过。接下来果然跟护士的对话就是解释这种感觉。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网剧们
我觉得也还好。就是吧,反转太多可能会让有些观众觉得故意抓马。比如我老公就觉得是为了反转而反转,之前铺垫不够。但我觉得直到最后仍然全员演技在线,而且这是个悬疑剧,反转稍微生硬一点对我来说不是太大问题。
有个好笑的事儿,Stephen King是这个剧的忠实观众,在大结局播出前发Twitter猜结局,还猜对了!一堆网络喷子骂他剧透, 虽然他只是作为普通观众在而已,又不是编剧。他不得已删了推。
Re: 网剧们
最近看了个剧We are lady parts, 讲几个伦敦穆斯林姑娘业余搞punk rock band 的故事,笑料非常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qzoAjxvl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qzoAjxvl4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网剧们
小K大力推荐的 I May Destroy You 也看完了,非常好看!尤其是里面很多特好笑的细节。越到后来越让我联想到 Fleabag,两套剧虽然表面上看一黑一白似乎差别很大,内部的相似真是越来越强烈。两部戏都是关于现代女性的性生活和友谊,都牵涉到女主的家庭历史,都是嘻笑怒骂笑中带泪的风格。两人都是自写自演,从(英国的缤纷绚丽的)舞台上出道。
个人感觉喜欢 I May Destroy You 多过 Fleabag。这种类型的故事吧,一不小心就会越过 navel gazing 的线。在观察别人,自我反思,empathy 方面,我觉得 Michaela Cole 水平高出 Phoebe Waller-Bridge 一些。Michaela Cole 的剧本能够 humanize everyone(甚至包括强奸犯!),几乎所有的配角都给人印象深刻,包括出场不多的小配角(例如白女 Theodora)。两部戏的中心都是女主角遇到的重大 trauma, Fleabag 里面的 trauma 比较有点牵强,难以让人代入,而 I May Destroy You 比较有共鸣。
一共12集,第3-4集有点闷,因为文艺作品中的嗑药和床戏的类似之处是,很难制造戏剧性,角色自己欲仙欲死,而观众很难代入看着就不耐烦。但是后半部分真是精彩得要死,尤其是第9集,简直太犀利了吧!虽然题材主要是女主角被强暴之后的心路,实际上这部戏涉及的话题远远不止这个,对于 social media 和文学出版商的讽刺又深刻又幽默。女性的弱势以非常 subtle 和 nuance 的方式表达出来,非常克制,完全没有陈腔滥调。这种幽默是最高级的,既有 insight 又不 judgmental。
不过第一集也能够迅速地抓住我,因为她描写的 writer's block 也太真实了吧?是的,即使是写技术文档和医学论文为生的人也有写不出来的时候,里面女主角拖稿的细节简直让我笑死了,太有共鸣了。
--------
剧里对(伦敦的)警察的描写,跟美国的警察形象一比,不论是影视中的警察还是现实中的,都让人嫉妒得要哭出来。
--------
开头几集女主角戴粉红假发,让我觉得她实在有点难看,然而中段开始以光头出现之后,马上感觉大变。Michaela Cole 脸的骨架非常有特点,尤其是眼睛的形状,简直像是雕刻大师的代表作。
我去搜了一下 Cole 的履历,是个很早熟的天才,在拍此剧之前已经又写又演业绩惊人。
			
			
									
									个人感觉喜欢 I May Destroy You 多过 Fleabag。这种类型的故事吧,一不小心就会越过 navel gazing 的线。在观察别人,自我反思,empathy 方面,我觉得 Michaela Cole 水平高出 Phoebe Waller-Bridge 一些。Michaela Cole 的剧本能够 humanize everyone(甚至包括强奸犯!),几乎所有的配角都给人印象深刻,包括出场不多的小配角(例如白女 Theodora)。两部戏的中心都是女主角遇到的重大 trauma, Fleabag 里面的 trauma 比较有点牵强,难以让人代入,而 I May Destroy You 比较有共鸣。
一共12集,第3-4集有点闷,因为文艺作品中的嗑药和床戏的类似之处是,很难制造戏剧性,角色自己欲仙欲死,而观众很难代入看着就不耐烦。但是后半部分真是精彩得要死,尤其是第9集,简直太犀利了吧!虽然题材主要是女主角被强暴之后的心路,实际上这部戏涉及的话题远远不止这个,对于 social media 和文学出版商的讽刺又深刻又幽默。女性的弱势以非常 subtle 和 nuance 的方式表达出来,非常克制,完全没有陈腔滥调。这种幽默是最高级的,既有 insight 又不 judgmental。
不过第一集也能够迅速地抓住我,因为她描写的 writer's block 也太真实了吧?是的,即使是写技术文档和医学论文为生的人也有写不出来的时候,里面女主角拖稿的细节简直让我笑死了,太有共鸣了。
--------
剧里对(伦敦的)警察的描写,跟美国的警察形象一比,不论是影视中的警察还是现实中的,都让人嫉妒得要哭出来。
--------
开头几集女主角戴粉红假发,让我觉得她实在有点难看,然而中段开始以光头出现之后,马上感觉大变。Michaela Cole 脸的骨架非常有特点,尤其是眼睛的形状,简直像是雕刻大师的代表作。
我去搜了一下 Cole 的履历,是个很早熟的天才,在拍此剧之前已经又写又演业绩惊人。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Re: 网剧们
Michaela Coel 成名的确很早,2014年就在国家剧院自导自演Chewing Gum Dreams。 当然我没那文化敏感度没看上。据跟她打过交道的人说,她不太好弄。  我完全可以想象,从I May Destroy You 里看得出,当她的经纪不是个容易的工作。
 我完全可以想象,从I May Destroy You 里看得出,当她的经纪不是个容易的工作。  
   
   Phoebe Waller-Bridge 估计就是人人会说“oh she is so lovely to work with!" 那种姑娘。但是其实她俩的确有很多本质上的共通之处,中心是女性处境的弱势/反抗,又非常非常timely, 把属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微妙之处都传神的写了出来。这种timely 是相对电视剧投资较小的舞台剧特有的。限制就是舞台剧注定reach 的观众有限,只有BBC肯投资拍,才会得到更多观众。英国这个有利于独立创作的ecosystem 我觉得特别可贵。
 Phoebe Waller-Bridge 估计就是人人会说“oh she is so lovely to work with!" 那种姑娘。但是其实她俩的确有很多本质上的共通之处,中心是女性处境的弱势/反抗,又非常非常timely, 把属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微妙之处都传神的写了出来。这种timely 是相对电视剧投资较小的舞台剧特有的。限制就是舞台剧注定reach 的观众有限,只有BBC肯投资拍,才会得到更多观众。英国这个有利于独立创作的ecosystem 我觉得特别可贵。
你说的fleabag 的弱点我同意,不过第二季少很多, 护短的说。另外一点就是fleabag/I may destroy you 是非常的about women in their 20s. I may destroy you 里面嗑药的段子我的感想是:that's glamorizing drug use. Also, so boring. i hate suzie is about women in their 30s. 我更能relate 一些。虽然i hate suzie 里也有主人公嗑药嗑的很嗨的情节,比较有perspective, 我就比较get it. 不过看到后面那谁翻脸的情节,可能前面是故意把意大利发生的一切都蒙上粉红色面纱当作精神寄托,就是pay off 晚了点我作为观众有点不耐烦了。
说到警察, Kwame 报警的冷淡遭遇不就是挺好的对照组嘛。
			
			
									
									 我完全可以想象,从I May Destroy You 里看得出,当她的经纪不是个容易的工作。
 我完全可以想象,从I May Destroy You 里看得出,当她的经纪不是个容易的工作。  
   
   Phoebe Waller-Bridge 估计就是人人会说“oh she is so lovely to work with!" 那种姑娘。但是其实她俩的确有很多本质上的共通之处,中心是女性处境的弱势/反抗,又非常非常timely, 把属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微妙之处都传神的写了出来。这种timely 是相对电视剧投资较小的舞台剧特有的。限制就是舞台剧注定reach 的观众有限,只有BBC肯投资拍,才会得到更多观众。英国这个有利于独立创作的ecosystem 我觉得特别可贵。
 Phoebe Waller-Bridge 估计就是人人会说“oh she is so lovely to work with!" 那种姑娘。但是其实她俩的确有很多本质上的共通之处,中心是女性处境的弱势/反抗,又非常非常timely, 把属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微妙之处都传神的写了出来。这种timely 是相对电视剧投资较小的舞台剧特有的。限制就是舞台剧注定reach 的观众有限,只有BBC肯投资拍,才会得到更多观众。英国这个有利于独立创作的ecosystem 我觉得特别可贵。你说的fleabag 的弱点我同意,不过第二季少很多, 护短的说。另外一点就是fleabag/I may destroy you 是非常的about women in their 20s. I may destroy you 里面嗑药的段子我的感想是:that's glamorizing drug use. Also, so boring. i hate suzie is about women in their 30s. 我更能relate 一些。虽然i hate suzie 里也有主人公嗑药嗑的很嗨的情节,比较有perspective, 我就比较get it. 不过看到后面那谁翻脸的情节,可能前面是故意把意大利发生的一切都蒙上粉红色面纱当作精神寄托,就是pay off 晚了点我作为观众有点不耐烦了。
说到警察, Kwame 报警的冷淡遭遇不就是挺好的对照组嘛。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Re: 网剧们
哈哈哈这里头把意大利男人一路全部黑了一遍。
Fleabag 第二季其实(小声说)我个人觉得还不如第一季,到底发生了什么,完全没有留下印象,只是模糊地记得挖掘女主跟她爸的关系。这也是 I May Destroy You 让我联想起 Fleabag 的地方,两个都是女主很典型地理想化父亲结果让她们失望了,细想虽然可以说有一定 Oedipus Complex 的成分,但谁说不是男性的(社会赋予的)权力带来的羡慕光环呢?
我深深怀疑这 Phoebe Waller-Bridge 的内心也有一个很不好对付的天才,只不过被 socialize 成为客客气气的白人姑娘。
			
			
									
									Fleabag 第二季其实(小声说)我个人觉得还不如第一季,到底发生了什么,完全没有留下印象,只是模糊地记得挖掘女主跟她爸的关系。这也是 I May Destroy You 让我联想起 Fleabag 的地方,两个都是女主很典型地理想化父亲结果让她们失望了,细想虽然可以说有一定 Oedipus Complex 的成分,但谁说不是男性的(社会赋予的)权力带来的羡慕光环呢?
我深深怀疑这 Phoebe Waller-Bridge 的内心也有一个很不好对付的天才,只不过被 socialize 成为客客气气的白人姑娘。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
 ) 
 

 然而她绿茶的太脱俗咧!
 然而她绿茶的太脱俗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