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时报的影评提到了剧集对于洛杉矶这个地方的情有独钟。当然这是从原著继承的一大主线,即一块大煎饼似的摊开来的洛杉矶地区。独特的地域性几乎是所有 noir 类侦探小说(包括警匪类)的必要成份,而这个传统鼻祖就是以洛杉矶为主要角色的 Raymond Chandler。 Dashiell Hammet 以旧金山为背景写过侦探小说,but it's Chandler who made location a main character in his stories. 他笔下的洛杉矶充满了燥热凶悍的性格和华丽下的破败疏离感。后来的侦探小说把这一传统发扬到阿拉斯加 (Kate Shugak series)、奥斯陆 (Harry Hole series)、瑞典 (Kurt Wallander series) ... 不论是藏污纳垢的大城市还是表面宁静的小地方,都成为凶杀推理故事中少不了的成份。但洛杉矶 ... 仍然是洛杉矶,在侦探小说里的地位甚至高于永恒的缪斯纽约市。
剧集很明白这个道理,明亮得扎眼的摄影捕捉了现代洛杉矶的各种角落。有怀旧浪漫的上山 trolley,也有黑漆漆的废弃地铁道;有经常没有一滴水的水泥河床,也有开出去荒凉壮观的沙漠。说起来大家都知道我并不喜欢住在加州,尤其是洛杉矶,但并不妨碍我享受镜头中的洛杉矶景色和它特别的气氛。简直可以不顾剧情人物,光是看风景就值回票价了。在这方面真的是不负 Raymond Chandler 定下的传统了。
第四季中有一条故事支线把剧情引到了华人聚居的 San Gabriel 地区,让我会心地笑出来。典型的 SG valley 中的 stirp mall,刷成蛋黄色,二楼的广式大酒楼,以及地下停车场,太眼熟了。几乎所有的华人角色,不论警匪,都说着很及格的中文,甚至小小地开了一个国语vs粤语的笑话,只有懂中文的观众看得出。
----------
Bosch 系列中除了眼熟的洛杉矶地名,也是随处可见 LA Noir 的基因。举个例子,男主角 Harry Bosch 的背景中的重要特点是他母亲在他小时候被强奸后谋杀,弃尸于垃圾箱。他长大之后成为警探,拼命寻找杀母凶手。这条故事线令人十分眼熟,明显是致敬洛杉矶历史上一件十分著名的黑大丽花凶杀案。The Black Dahlia 案件在四十年代后期曾轰动洛杉矶,并且暴露了 LAPD 的腐败内幕。但是 Connelly 并不仅仅是致敬此案,而且致敬了 James Ellroy,Ellroy 是 LA Confidential 的作者,也是 LA Noir 小说里的现代重要作家。他跟 Black Dahlia 案有很深的渊源,因为他自己的妈妈就是被强奸杀害,与 Black Dahlia 案很相似,也是一桩悬案。令他终生耿耿于怀,自己调查之后写了一部小说 The Black Dahlia 成名作。另,当年小报把受害者称为大丽花,跟一部 noir 侦探片 The Blue Dahlia 有关,这部片子的编剧是 Raymond Chandler。
所以,一朵大丽花连起了几十年的洛杉矶侦探小说历史,三个业内著名作家。
洛杉矶侦探小说里有种根深蒂固的 cynicism,对于 institution 尤其是公检法系统的怀疑和敌视。这一特点也是直接从 Raymond Chandler 继承来的。Chandler 在 The Simple Art of Murder 里概括过“私人侦探”的形象主旨,他必须是游离在系统之外的独行侠,而不是在系统之内的政治动物。当然跟他的时代有紧密关系,禁酒令执行前后,警察不是大亨的打手就是黑帮的好友。Noir 类侦探小说的基因之一便是游离在主流社会边缘的人群。Ellroy 也很喜欢写腐败的警局,而 Easy Rawlins 系列自然而然地以有色人种题材游离在主流社会的边缘和之外。Bosch 系列是现代警匪类侦探小说,一边存在于系统内 --- Connelly 曾经本行是报纸记者,经常报道警察和法院,而且剧情需要这些资源提供现代破案技术 --- 但又对于系统充满怀疑。剧集比较淡化男主 Bosch 的反骨脾气,在小说里他更象 Chandler 笔下牢骚很多的私人侦探而不是系统内的员工。这些年里 Bosch 得罪无数同事上司,甚至动手打了一个上司,两次(!)被 LAPD 开除,出去当私家侦探,处于一种半公半私的状态,或许也是 Connelly 对 LA Noir 传统的留恋。
说实话,在现实中 LAPD(以及NYPD和很多其他PD)确实提供了很多真实的腐败黑幕,比小说更曲折精彩。远的不说,光说我住在那儿的几年,从 Rodney King 到 OJ Simpson 到 Christopher Commission 报告,抓马不断。
-----------------
Noir 类侦探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男主角(主角永远是新中年男人,女性角色必然是危险而引诱的 femme fatale)模棱两可的 masculinity。与警匪类文艺对于主流价值的歌功颂德相反,且致力于颠覆美国文化里的牛仔/超人英雄代表的阳刚理想,noir 中的男人是局外人,徘徊在厌世和感伤主义之间 --- 或者二者根本是一回事。忘记是哪个文学评论家说过 Chandler 笔下的男主角有种 feminine characteristic。对于 Raymond Chandler 的双性恋谣言暂且搁置一旁,但 noir 里确实有很微妙而独特的男性与女性、男性与男性之间的关系,前者经常是危险、勾心斗角、甚至致命的诱惑,而后者 ... 绚烂多彩,一往情深。这方面跟所有其它的美国大众文艺唱反调,所以一直处于小众的地位。
Bosch 系列更接近现代侦探小说里常见的“颓废的中年男人”路线,幼年的创伤带来的人生包袱,算是很普遍的写法了。然而 Bosch 同志永远搞不定女人,搞不好恋爱关系,在某种层面上未尝不是对于主流观念中的 masculinity 的批判。看似典型的阳刚独行侠,其实是一堆烂摊子。不过这几年 Bosch 的生活里有了一个让他好好安心地去爱的女人,一切似乎平静下来 --- 这个救赎他的人是他女儿 Maddie。小说系列写了很多年,用极其缓慢的速度拆解这个人物的各种心结,包括中年被塞了个女儿的混乱过程。剧集则是很与时俱进地强化 Bosch 的温柔父性,跳过小说里严重的 self-destructive tendencies。这是新时代文化的体现吧?(非常契合目前对于 toxic masculinity 的批判。)
-----------
Harry Bosch 系列至今已经出了二十一部小说,作者虽然写了其他系列,但这一套仍然没有收尾的迹象。小说的情节与剧集颇有些分歧,也不知参与剧集写作的 Michael Connelly 怎能在脑子里不混淆起来。小说系列中曾暂时离开洛杉矶,把背景挪到 Las Vegas,挖掘了一些赌城肚皮下的角落,后来又在一部名为《九龙》的故事里转战重庆森林。感觉下一季的剧集很有可能也会忽然蹦到香港去了。目前已经有不少黑人和拉美裔的重要人物贯穿剧集,亚裔人物略有出现但戏份很轻。期待下面两季能拓展到亚裔社区里,吸收更多亚裔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