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没睡好,又吃坏了肚子,翻江倒海地吐了一塌糊涂,我底气大大不足,决定写写时差来和时差搏斗。

想找出时差的原因不是一天两天了,今年已经来回飞了4.5趟,每每在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半夜三更想开油锅炒菜的时候沉思这个问题,时差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哪,怎么样才能减少时差的折磨哪?这是个深刻的研究问题。
我记得第一次上 research method 课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literature review 不能做的太早,要有自己的hypotheses 先。 好,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里的变量有哪几个。 曾经有位同学感慨自己说,年纪越大,时差越难倒, 因为身体调节能力下降了。我老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这个hypothesis的正确性, 我的时差总是起起落落,没有随着我年岁增长有稳步的提高(好吧,姑且让我高兴高兴,认为我还年少清新,不受这个变量影响),让我们先把个体差异这个问题放在一边。还有三个变量要考虑, 一是时区A, 就是你出发的时区, 一是时区B,就是你到达的时区, 还有一个是在时区B停留的时间T. 有如下四个可能的研究假设:
1. 生物钟假设:这个俺老提出的第一个假设,因为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回国时差好倒, 回来时差难倒, 配合那个著名的昙花故事,我大胆假设因为我们从小生长在一个固定的时区,所以,这个时区就成为你的默认时区, 你的生物钟也被设成该时区, 所以回到默认时区时差容易倒。
该假设遇到重大挑战,我和一个刚从英国回来的米国孩子论证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指出他刚到英国的时候时差很容易倒,这一回来搏斗了足足两个多星期。好吧,我只好修正生物钟假设为:
2. 繁忙假设:这个假设说的是如果你新到一个地方,你往往是有目的地去, 比如去玩,去公干,去探亲访友。 反正外界的力量会使你不得不忙起来。周围也有人需要你调整时差适应他们的节奏。 所以只要忙,就倒得快一些。 这个假设在我身上验证得不错,比如这次去意大利,去的时候是忙着玩, 回来因为有个paper deadline, 所以一个星期每天只睡六个小时,根本没有时差, 半夜醒一醒也很快昏睡过去。
3. 抵达时间假设:这是另一个朋友提出来的,她说她的时差轻重决定于飞机到达时间。 一般如果飞机是晚上或傍晚抵达,时差好倒,因为吃点东西就洗洗睡了。 如果是早上抵达, 要抗一天就比较费劲。
4. 停留时间假设:这个假设和前面三个不是相互独立的, 尤其和生物钟假设类似。简单说就是你在A地呆的时间越长,回到B 地倒时差越困难。
除了以上四个假设,我的labmate还提出了一个地球自转方向假设,就是如果自西向东飞,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时差难倒,自东向西就容易一些。但是这和反着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哪?我还米有想明白。
嘻嘻,写了一大堆, 要去干我欠下的债了,你们的时差什么样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