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记事 (大功告成)
DC记事 (大功告成)
政治中心
DC是个政治中心/旅游城市,这一点我第一次在太阳下看见这个城市的时候就意识到了。DC的会议中心离Smithonian博物管不算太远,该博物馆方圆10条街就是政府建筑,FBI大楼,国税局---那个楼盖的可真丑,白收那么多钱!,老邮局中心,什么什么的。附近出没的人也都衣冠楚楚,看上去就那么重要。大马路上平白无故一辆车就扯起警笛,赶人让路,让我想起来北京。临走那一天在我们旅馆旁边一个咖啡店,还看见一女子跟一男子做啥计划。我老眼力不够,看不出来这个女子是否穿的名牌,戒指是否真钻,那个男子是否着阿玛尼,反正两个人都很体面,讲的事情好像也很体面。当然我也没好意思探长脖子去听。
无家可归者
DC的无家可归者很多,随时随地看得到。旅馆附近,穿过一个三角形的小公园,有个星巴克。这个星巴克门口好像是一个中老年妇女无家可归者的地方。每次去都看见她撑着一把花伞坐在门旁边,经常有东西吃,不知道是谁给她的。吃饱了站起来伸伸腿儿,往不知道何处去,第二天早晨又看见她坐在那里。第一个晚上在DC就看见了传说中的面包队。当时我们几个人刚刚凑齐,从旅馆服务人员处要得饭馆推荐,往饭管处步行而去。又是穿过一个三角型小花园的时候,注意到很多衣着不整大部分是黑人的人排长队,其中一个跟另外一个说:我一直就带这个地方??队的结束位置是一辆小货车,车厢拉门大开,两个看上去很年轻的男子往人手里递纸包。气氛很家常,周围也没见警车,好像市政府不担心面包队有人闹事。在这个事情上,DC似乎是最包容的一个城市。
阿灵顿公墓
开大会溜出来一天放羊,乃去阿灵顿公墓参观。阿灵顿公墓风景不错,绿茵铺地,古木参天。进门有个visitor center,一个脸孔红扑扑的花白头发男子干净利索的拿记号笔把若干大家都去的地方在阿灵顿公墓地图上画了圈儿。我把地图收走的时候问我说:你从哪里来?我说:布鲁伦。他说:不算远么。我说:一点儿都不远。后来才想明白原来人家想要听到的答案是中国,或者某个地球另外一头儿的地名,颇抱歉令他失望。然后我就按照地图开始游览,先去到女烈士纪念堂。该处有阵亡伊拉克将士的小型纪念堂,层层叠叠摆着阵亡烈士像,进口处摆的是规规矩矩入伍标准像,一张张年轻的脸孔以蓝色/星条旗背景或微笑或严肃或害羞的对人,这些脸孔的主人却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到了中间,阵亡烈士象开始往艺术方向发展,有幅小象画的人简直是欲望号街车时代的马龙白兰度,接下来是浅浮雕,人物面孔好像刚从石头里浮出来,又好像马上要沉到石头中去。到这里我觉得很不公平,“战争是老头子谈话年轻人牺牲(war is old men talking and young men dying)”从未如此具体的表现在我面前。当然我做人的一个重大原则就是坚决不跟自己过不去,百感交集时,我就离开了这个纪念堂。然后,就按照地图找到了肯尼迪兄弟的墓碑。著名的JFK坟头有著名的不息之火,蓝幽幽的火苗飘在白色大理石/汉白玉砌成的老大一个平台上。我这个对他没有感情的外国人看了不免感觉做作。他兄弟萝卜特的墓却非常简朴,就在一个碧绿的小山坡角,一个雪白的简单十字架,十字架前面一块白色石牌,上面刻着他的名字。看来倒让人异常感动。接下来去看阿灵顿的著名节目:无名战士碑前的换岗仪式。礼节兵穿盛装军服,肩扛一杆带刺刀的疑似礼仪抢,蹑手蹑脚的在无名战士碑前一条地毯上走来走去。走到地毯尽头,转身,单手托枪柄,停一会儿,另一只手扶住,再把枪架在肩膀上,开始蹑手蹑脚望另一头去。我站的位置比较靠近地毯尽头,不由得注意到单手托枪的时候,枪在半空中略有摇摆,不免替人担忧说万一掉了怎么办?向DC居民询问,被人白了一眼教育到:从来没有发生过。换岗时间到,一个军官和另外一个盛装哨兵蹑手蹑脚的出现在地毯一头。原哨兵继续走,军官做检查新上岗哨兵长枪状,认为合格,两个人于是并肩往方向去,也不知道怎么换的,原来的那个哨兵就走在石头地面上,后来的那个哨兵就走在地毯上了,换岗毕。当天还有两批小朋友给献花圈,拿花圈上来的人也是兵,不过没有穿军装,而是着深兰T-shirt,身材真挺拔!花圈直接递给军官,托在手里。小朋友面对军官,军官背对无名战士碑,献花圈时小朋友的手搭在花圈上,军官倒退3步,小朋友前进3步,军官半蹲半跪,把花圈放在地上,号兵吹号,献花圈笔。我的观后感就是美国人闹起爱国主义教育来,也真是不遗余力。那天阿灵顿的活动特别多,在李将军家大房子那儿溜达的时候,突然听见军乐,往军乐方向走过去,正赶上一个葬礼,举行完仪式往埋骨处去。排头是军乐队和仪仗兵,接下来是4/6匹高头大马拉的车,车上放了一口美国国旗覆盖棺材,完了之后是个有军衔的人步行跟着,接下来就是一串汽车,车里的人有的年纪满大,有的看上去中年,已经开始谈笑。是时我打算离开,需要穿过这条马路,想了半天终于还是做了正确的事情,耐心等待葬礼车队过完才走。
动物园
同天下午去了动物园。熊猫泰山还没出来见人,动物园礼品店里倒是有现场直播泰山吃喝拉撒睡,怪象Trueman Show的。我们到的时候,泰山在睡,我们遂没有观赏他的睡姿。DC动物园的小豹子待遇不错,可以跑的地方挺大。猫科动物敏捷优美的身姿还展现出来一二,当然说起来我们认为这里的漂亮小豹子到野外去的话,不知道生存本能够不够使,会否很快被大自然淘汰。
我挺喜欢逛动物园的,里面动物基本上衣食无忧,每天吃吃喝喝,虽然没有自由,但是这个俘虏的待遇还不错。当然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待遇更加的好了:有只松鼠,皮毛油亮站在铁栅栏上,我一眼看去,好像雕像,忍不住飞起一脚,做一个侧踢姿势,该松鼠居然呆呆的没有反应。我把脚挪近它的脑袋,它才想明白再不走会挨踢,匆匆忙忙一甩大尾巴迷惑我一下儿,跳走了。我狂笑,当时要是真的踢它还真能踢着!不由感叹DC的松鼠日子比纽约的松鼠还好魂。
脚
开会这几天一直在走路:开会要走,出去放羊也要走,每天基本上走路8小时。这个脚就不行了,每天都疼的要死。走起来都不需要看就知道地面是光的还是铺地毯的还是铺厚地毯的。等人的时候就很不顾形象的坐在地上,脱了靴子揉脚。回来纽约第二天就崴了脚腕,至今做榆荚的时候不能痛快的劈腿。
我可怜的脚啊!
the end
DC是个政治中心/旅游城市,这一点我第一次在太阳下看见这个城市的时候就意识到了。DC的会议中心离Smithonian博物管不算太远,该博物馆方圆10条街就是政府建筑,FBI大楼,国税局---那个楼盖的可真丑,白收那么多钱!,老邮局中心,什么什么的。附近出没的人也都衣冠楚楚,看上去就那么重要。大马路上平白无故一辆车就扯起警笛,赶人让路,让我想起来北京。临走那一天在我们旅馆旁边一个咖啡店,还看见一女子跟一男子做啥计划。我老眼力不够,看不出来这个女子是否穿的名牌,戒指是否真钻,那个男子是否着阿玛尼,反正两个人都很体面,讲的事情好像也很体面。当然我也没好意思探长脖子去听。
无家可归者
DC的无家可归者很多,随时随地看得到。旅馆附近,穿过一个三角形的小公园,有个星巴克。这个星巴克门口好像是一个中老年妇女无家可归者的地方。每次去都看见她撑着一把花伞坐在门旁边,经常有东西吃,不知道是谁给她的。吃饱了站起来伸伸腿儿,往不知道何处去,第二天早晨又看见她坐在那里。第一个晚上在DC就看见了传说中的面包队。当时我们几个人刚刚凑齐,从旅馆服务人员处要得饭馆推荐,往饭管处步行而去。又是穿过一个三角型小花园的时候,注意到很多衣着不整大部分是黑人的人排长队,其中一个跟另外一个说:我一直就带这个地方??队的结束位置是一辆小货车,车厢拉门大开,两个看上去很年轻的男子往人手里递纸包。气氛很家常,周围也没见警车,好像市政府不担心面包队有人闹事。在这个事情上,DC似乎是最包容的一个城市。
阿灵顿公墓
开大会溜出来一天放羊,乃去阿灵顿公墓参观。阿灵顿公墓风景不错,绿茵铺地,古木参天。进门有个visitor center,一个脸孔红扑扑的花白头发男子干净利索的拿记号笔把若干大家都去的地方在阿灵顿公墓地图上画了圈儿。我把地图收走的时候问我说:你从哪里来?我说:布鲁伦。他说:不算远么。我说:一点儿都不远。后来才想明白原来人家想要听到的答案是中国,或者某个地球另外一头儿的地名,颇抱歉令他失望。然后我就按照地图开始游览,先去到女烈士纪念堂。该处有阵亡伊拉克将士的小型纪念堂,层层叠叠摆着阵亡烈士像,进口处摆的是规规矩矩入伍标准像,一张张年轻的脸孔以蓝色/星条旗背景或微笑或严肃或害羞的对人,这些脸孔的主人却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到了中间,阵亡烈士象开始往艺术方向发展,有幅小象画的人简直是欲望号街车时代的马龙白兰度,接下来是浅浮雕,人物面孔好像刚从石头里浮出来,又好像马上要沉到石头中去。到这里我觉得很不公平,“战争是老头子谈话年轻人牺牲(war is old men talking and young men dying)”从未如此具体的表现在我面前。当然我做人的一个重大原则就是坚决不跟自己过不去,百感交集时,我就离开了这个纪念堂。然后,就按照地图找到了肯尼迪兄弟的墓碑。著名的JFK坟头有著名的不息之火,蓝幽幽的火苗飘在白色大理石/汉白玉砌成的老大一个平台上。我这个对他没有感情的外国人看了不免感觉做作。他兄弟萝卜特的墓却非常简朴,就在一个碧绿的小山坡角,一个雪白的简单十字架,十字架前面一块白色石牌,上面刻着他的名字。看来倒让人异常感动。接下来去看阿灵顿的著名节目:无名战士碑前的换岗仪式。礼节兵穿盛装军服,肩扛一杆带刺刀的疑似礼仪抢,蹑手蹑脚的在无名战士碑前一条地毯上走来走去。走到地毯尽头,转身,单手托枪柄,停一会儿,另一只手扶住,再把枪架在肩膀上,开始蹑手蹑脚望另一头去。我站的位置比较靠近地毯尽头,不由得注意到单手托枪的时候,枪在半空中略有摇摆,不免替人担忧说万一掉了怎么办?向DC居民询问,被人白了一眼教育到:从来没有发生过。换岗时间到,一个军官和另外一个盛装哨兵蹑手蹑脚的出现在地毯一头。原哨兵继续走,军官做检查新上岗哨兵长枪状,认为合格,两个人于是并肩往方向去,也不知道怎么换的,原来的那个哨兵就走在石头地面上,后来的那个哨兵就走在地毯上了,换岗毕。当天还有两批小朋友给献花圈,拿花圈上来的人也是兵,不过没有穿军装,而是着深兰T-shirt,身材真挺拔!花圈直接递给军官,托在手里。小朋友面对军官,军官背对无名战士碑,献花圈时小朋友的手搭在花圈上,军官倒退3步,小朋友前进3步,军官半蹲半跪,把花圈放在地上,号兵吹号,献花圈笔。我的观后感就是美国人闹起爱国主义教育来,也真是不遗余力。那天阿灵顿的活动特别多,在李将军家大房子那儿溜达的时候,突然听见军乐,往军乐方向走过去,正赶上一个葬礼,举行完仪式往埋骨处去。排头是军乐队和仪仗兵,接下来是4/6匹高头大马拉的车,车上放了一口美国国旗覆盖棺材,完了之后是个有军衔的人步行跟着,接下来就是一串汽车,车里的人有的年纪满大,有的看上去中年,已经开始谈笑。是时我打算离开,需要穿过这条马路,想了半天终于还是做了正确的事情,耐心等待葬礼车队过完才走。
动物园
同天下午去了动物园。熊猫泰山还没出来见人,动物园礼品店里倒是有现场直播泰山吃喝拉撒睡,怪象Trueman Show的。我们到的时候,泰山在睡,我们遂没有观赏他的睡姿。DC动物园的小豹子待遇不错,可以跑的地方挺大。猫科动物敏捷优美的身姿还展现出来一二,当然说起来我们认为这里的漂亮小豹子到野外去的话,不知道生存本能够不够使,会否很快被大自然淘汰。
我挺喜欢逛动物园的,里面动物基本上衣食无忧,每天吃吃喝喝,虽然没有自由,但是这个俘虏的待遇还不错。当然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待遇更加的好了:有只松鼠,皮毛油亮站在铁栅栏上,我一眼看去,好像雕像,忍不住飞起一脚,做一个侧踢姿势,该松鼠居然呆呆的没有反应。我把脚挪近它的脑袋,它才想明白再不走会挨踢,匆匆忙忙一甩大尾巴迷惑我一下儿,跳走了。我狂笑,当时要是真的踢它还真能踢着!不由感叹DC的松鼠日子比纽约的松鼠还好魂。
脚
开会这几天一直在走路:开会要走,出去放羊也要走,每天基本上走路8小时。这个脚就不行了,每天都疼的要死。走起来都不需要看就知道地面是光的还是铺地毯的还是铺厚地毯的。等人的时候就很不顾形象的坐在地上,脱了靴子揉脚。回来纽约第二天就崴了脚腕,至今做榆荚的时候不能痛快的劈腿。
我可怜的脚啊!
the end
Last edited by tiffany on 2005-12-07 21:37, edited 13 times in total.
乡音无改鬓毛衰

公墓我是冬天一场大雪后去的,一望无际的白色里只有一列列墓碑探出个头,有些花还在,几个游客瑟缩着游走。我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有很多很多的墓碑上都一起列了夭折的婴儿,不知道50年代的幼儿死亡率是不是很高。
看到这系列的照片是另一种感慨: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 ... ianyaphoto
Now that happy moment between the time the lie is told and when it is found out.
Re: DC记事 (大功告成)
我第一次去纽约也碰上过类似的事儿,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问化石馆问到一个人那儿,他问我从来哪儿来我说binghamton(读书的小城),他说我问你originally,我说哦,中国。他笑说,我就说嘛,然后热情地要请吃中饭,慰劳我那么远来,我那是在美国第一次遭遇陌生人请吃,呆了一下说啊我有同伴一起。遂失掉一顿不要钱的午饭。tiffany wrote:我把地图收走的时候问我说:你从哪里来?我说:布鲁伦。他说:不算远么。我说:一点儿都不远。后来才想明白原来人家想要听到的答案是中国,或者某个地球另外一头儿的地名,颇抱歉令他失望。
那以后我逢人问从哪里来直接答中国,省了人家问originally的时间。
Re: DC记事 (大功告成)
whoa that's some serious asian fetish...Elysees wrote:然后热情地要请吃中饭,慰劳我那么远来。

Now that happy moment between the time the lie is told and when it is found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