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天遇到个极度不开心的事情.抱着人定胜天(说不定是胜人)的乐观主义态度.
在网络到处找乐子转移注意力.
第一个让我笑的.
作者: 小汉
黑三角
小酥从国内带了"黑三角"来, 半带乡愁半带猎奇, 迫不及待看起来, 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满足感. 电影不够变态, 自己眼光不够脱离, 看了反觉得恶心, 有种说不出的堵塞. 不象安东尼奥尼的"宫保中国", 就很赏心悦目. 这证明了我还是一个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过的中国人, 国外十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假洋鬼子, 一切恶心的东西我还是觉得恶心, 哪怕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
黑三角的确看得人头昏脑涨. 几个坏人都长得差不多, 当时发型衣服又单调, 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楚到底一共有几个坏人. 好人也一大堆, 有的只出现了两三个镜头, 有的甚至没露面, 只在对话里出现, 例如那个不断在关键时刻下达指导思想的"市委张书记". 有个女警察, 专门负责乔装打扮, 一会儿是售票员在车站卖票, 一会儿在江边看泳装女郎研究体疤, 回到公安局又负责给同事端茶送点心, 要用黑白电视机研究黑三角时, 她又成了技术骨干. 她是后来演"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二太太的曹翠芬. 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 我怎么看她都觉得是个阴险人物.
苏联特务说一口标准普通话, 顶着个大肚子, 说话斯里慢条, 又爱引经据典, 比中国官僚还中国官僚, 让人讨厌. 为表现敌人腐朽堕落, 就弄个妖艳的军统女秘书飞眼风, 打台球, 可是那新疆女演员肥硕乡气, 很傻气.
唯一真切自然的是卖冰棍老太太凌元的怨毒. 为了反共, 她放弃舒适生活, 放弃出国机会, 放弃了爱情生活. 在教堂顶, 铜钟旁, 在狭窄的天空下, 她咬牙切齿地说:"为了钱, 我不干, 为了搞垮他们, 我干!" 义无反顾地留在沦陷区卖了二十多年冰棍. 没有对共产党有极深的怨恨, 说不出这种话, 做不出这种牺牲. 让人想起"赤地之恋"结尾刘筌的选择. 有一段回忆戏, 该是多年前她与情夫的最后一夜, 两人在床前灯下交代未来遥遥无期的接头, 居然还是用同样的演员, 一个老太太烫了披肩发, 半依在情夫怀里, 发型衣着变了, 那张怨恨的脸一点没变----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若她没被捕, 再过二十年还是这张永远不肯原谅, 不肯放弃的脸.
还好是卖冰棍, 要是分配她去扫大街或掏大粪呢? 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