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朋友做的一个小调查。
I同学某日突然发现,他平时一直比较欣赏的一位老师A,上课用的PPT讲义有70%以上的部分与国外某教授B放在网上公开供下载的PPT讲义内容完全相同。 经过比较,可以确认A的讲义基本复制自B的讲义。 由于A的PPT在页角上都写了A的名字,所以I以前一直认为讲义是A的原创。
请问,你对A的行为的看法是:
A。无所谓; B。不太好; C。挺失望,这是抄袭;
谢谢大家。
BOW
[讨论]一个很简单的小调查(谢谢,已结束)
[讨论]一个很简单的小调查(谢谢,已结束)
Last edited by 小渔 on 2006-02-28 18:29, edited 1 time in total.
Re: [讨论]一个很简单的小调查,请大家帮忙^^
if A didn't acknowledge the source then this is plagarism
小渔 wrote:帮朋友做的一个小调查。
I同学某日突然发现,他平时一直比较欣赏的一位老师A,上课用的PPT讲义有70%以上的部分与国外某教授B放在网上公开供下载的PPT讲义内容完全相同。 经过比较,可以确认A的讲义基本复制自B的讲义。 由于A的PPT在页角上都写了A的名字,所以I以前一直认为讲义是A的原创。
请问,你对A的行为的看法是:
A。无所谓; B。不太好; C。挺失望,这是抄袭;
谢谢大家。
BOW
Re: [讨论]一个很简单的小调查,请大家帮忙^^
Thanks a lot, but I don't quite catch the meaning of your word 'plagarism'J wrote:if A didn't acknowledge the source then this is plagarism
小渔 wrote:帮朋友做的一个小调查。
I同学某日突然发现,他平时一直比较欣赏的一位老师A,上课用的PPT讲义有70%以上的部分与国外某教授B放在网上公开供下载的PPT讲义内容完全相同。 经过比较,可以确认A的讲义基本复制自B的讲义。 由于A的PPT在页角上都写了A的名字,所以I以前一直认为讲义是A的原创。
请问,你对A的行为的看法是:
A。无所谓; B。不太好; C。挺失望,这是抄袭;
谢谢大家。
BOW

Re: [讨论]一个很简单的小调查,请大家帮忙^^
C!但这不仅是失望所能表达的了,赤裸裸的抄袭,足以证明A的学品不好。
俺们这里的IP法规可能是太严了点,学校要求教师上课使用的任何参考文献,只要是要印发给学生的(哪怕是节引几句话!),都必须征得作者或出版者的同意。这个规定太教条,最后老师都不印参考资料,变成学生一群一群去图书馆自己印,这当然跟掩耳盗铃没啥分别。我不赞同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但别人的讲义A直接拿过来用,还要在每个页角上写自己的名字,这分明是在向学生宣布自己的著作权啊,实在是不厚道。
俺们这里的IP法规可能是太严了点,学校要求教师上课使用的任何参考文献,只要是要印发给学生的(哪怕是节引几句话!),都必须征得作者或出版者的同意。这个规定太教条,最后老师都不印参考资料,变成学生一群一群去图书馆自己印,这当然跟掩耳盗铃没啥分别。我不赞同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但别人的讲义A直接拿过来用,还要在每个页角上写自己的名字,这分明是在向学生宣布自己的著作权啊,实在是不厚道。
小渔 wrote:帮朋友做的一个小调查。
I同学某日突然发现,他平时一直比较欣赏的一位老师A,上课用的PPT讲义有70%以上的部分与国外某教授B放在网上公开供下载的PPT讲义内容完全相同。 经过比较,可以确认A的讲义基本复制自B的讲义。 由于A的PPT在页角上都写了A的名字,所以I以前一直认为讲义是A的原创。
请问,你对A的行为的看法是:
A。无所谓; B。不太好; C。挺失望,这是抄袭;
谢谢大家。
BOW
再次谢谢大家。
恩,同学I已经得到她想要的信息。 因此这个小调查就这样结束了吧。
通过我的手机短信得到的结果如下:

调查人群年龄在20-35岁(一个离散点60岁以上,本人老爸是也)之间,职业包括大学生、在读研究生、在读MBA、普通职员、小学及中学教师、科研人员。 当然,样本量太少:p
有趣的是,接受调查的两位在读MBA和1位学生选择了a,理由是“只要教得好就可以了”。 还有一位选择a的铜子说:“……无所谓,无所谓,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
对于选择C的铜子(上述各类型人员均有选择C的),我进一步询问了理由,摘录如下:
1、“答案肯定是C,如果署名是翻译,那可以接受”
(――答:但有的人说又不是发表论文,无所谓。) 再回复:
“那不对。 怎么能无所谓呢。 其实只要提一句这是借鉴,就不会被诟病。估计也是虚荣心作祟。”
2、“本来对他很尊敬,发现以后心里形象大打折扣。”
3、“不知道,就觉得是抄袭。”
4、“因为我鄙视学术剽窃,尤其是已经有一定学术成果的人。”
5、“不过可能要看相同度和借用的程度。 如果抄袭我会鄙视的。”
(――告知70%的相同度,以及与1相同的话。)
“那也不对。 因为毕竟是公开授课会让学生感觉是原创。”
6、“唉中国版权意识真的很薄弱……不过作为教研究生的老师,不该有这样薄弱的版权意识blahblahblah……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很清楚这点!”
……
恩,同学I已经得到她想要的信息。 因此这个小调查就这样结束了吧。
通过我的手机短信得到的结果如下:

调查人群年龄在20-35岁(一个离散点60岁以上,本人老爸是也)之间,职业包括大学生、在读研究生、在读MBA、普通职员、小学及中学教师、科研人员。 当然,样本量太少:p
有趣的是,接受调查的两位在读MBA和1位学生选择了a,理由是“只要教得好就可以了”。 还有一位选择a的铜子说:“……无所谓,无所谓,原谅这世界所有的不对……”

1、“答案肯定是C,如果署名是翻译,那可以接受”
(――答:但有的人说又不是发表论文,无所谓。) 再回复:
“那不对。 怎么能无所谓呢。 其实只要提一句这是借鉴,就不会被诟病。估计也是虚荣心作祟。”
2、“本来对他很尊敬,发现以后心里形象大打折扣。”
3、“不知道,就觉得是抄袭。”
4、“因为我鄙视学术剽窃,尤其是已经有一定学术成果的人。”
5、“不过可能要看相同度和借用的程度。 如果抄袭我会鄙视的。”
(――告知70%的相同度,以及与1相同的话。)
“那也不对。 因为毕竟是公开授课会让学生感觉是原创。”
6、“唉中国版权意识真的很薄弱……不过作为教研究生的老师,不该有这样薄弱的版权意识blahblahblah……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很清楚这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