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是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我们耽搁了开头没看到,要不是订婚要不是刚结婚,丈夫死了,被剃光了头发,穿白布,送到寡妇房子去。我心说,这不是跟我们的尼姑庵一样么?她们一群寡妇,住在大房子里,清心寡欲的过日子,除了去恒河边洗澡,就不怎么出门。看着看着明白过来了,原来寡妇不吉祥,别的女人不小心跟她们撞个满怀是要重新洗澡去晦气的。美是挺美的,深青色的大宅里,日影迟缓的移过廊下,棕黄丰胰的肉体上重重迭迭的裹了熟软白色棉布,没头没绪的缠来缠去唯恐遮不严实,却这边露出一截蛮腰,那边露出半边背部。在恒河洗澡,棉布湿了半透,贴在身上,波光交印。有一段小姑娘追小狗,一路跑过小巷闹市,急急踏着鼓点,匆忙间弄得鸡飞狗跳,脚丫子踩进老太太正翻检的一地红辣椒,艳丽丰盛的俗世生活大声一直喧哗到屏幕外来。
这时候,印度徐志摩出场啦!他乃开明贵族的世家子,高大英俊,刚上完大学回来,穿着印度长袍加西方衬衫,带付眼镜,好心的帮小姑娘逮著小狗,送回河边,就遇上了美貌年轻寡妇,一见倾心。年轻寡妇也不是吃素的,含羞戴笑,欲迎还据的叫他别跟来,一面又留下地址。他上门寻访不遇,却在后巷被年轻寡妇泼了一头水,上演印度版潘金莲西门庆。顿时回嗔作喜,对正连连道歉的寡妇说,随便泼,随便泼。老天一听,立即下起暴雨,他为了抒发欢乐的心情,就在大雨里奔跑了一把,连伞都掉到河里去了。
看到恶人谷里大家这么有经济头脑,我感到十分欣慰。是的,哪有这么好的事,寡妇们白吃白喝。印度徐志摩跟他的哥们晚上在河边谈心,谈改革开放的重要性,谈甘地的伟大性,谈着谈着,看到河上一页轻舟,灯火幽幽,白衣女人鬼魂一样漂过。他哥们说:mmd , 那是我爹的太监皮条客又给他送婊子去了。印度徐志摩说:不会吧?那是寡妇,不是婊子!哥们乃说:靠,你不知道么?那些寡妇屋子,都靠把年轻貌美的寡妇进贡给大老爷,换取保护和金钱。我心中乃言,啊?大老爷不怕晦气么?据电影后面里大老爷说:我乃佛经学者,寡妇能跟我欢好,乃沾好运。
就个把老爷的照顾估计也不够,她们生活很清苦,吃素,也没甜点。一屋子乌洋乌洋的难看中老年寡妇还得出去乞讨。小寡妇也去,讨来的钱买了块甜饼,给一个很老很老,老是念念不忘她七岁结婚那天吃了好多糖的老寡妇。
印度徐志摩写了个条给年轻寡妇,她就捧了一只油灯,很优美的在夜色中走到一棵巨大巨大的树底下去。那棵树真的很大!印度徐志摩就念诗给她听,她老实交代不识字--九岁就进寡妇房子了,没上过学。这更加促发了新知识分子的怜惜之情。嗨,还是得长得好看。长的不好看,就算包办给他的结发夫妻,不识字没法交流也是罪状。长的好看,他这样耐心的教她,还答应娶她,红袖添香指日可待。年轻寡妇回去跟小寡妇说,小寡妇嘴不紧在掌权的老寡妇面前漏了口风,年轻寡妇就被关起来了。
我按咱们中国文化的路子,立即想象年轻寡妇被浸猪笼,印度志摩被爸妈关起来,俩人私奔什么的。没想到,印度志摩家里挺开通的,他妈掉了两滴眼泪,也没什么实际措施。他爸压根没出现。掌权的老寡妇也挺面的,一个中年寡妇跑来把钥匙硬从她腰带上解了下来,她也没怎么挣扎,就吆喝说:好啊,你走了就别回来!我心说,你还挺逗,人家就要嫁入豪门里吃香喝辣,回来干嘛。
不过事情是太顺利了点!我也知道没那么便宜!果然,年轻寡妇刚要进门,突然发现门很眼熟-- 她跟印度志摩他爹原来也有一手。于是她就回去了。老寡妇就发出了一些不体贴的讽刺言论。她就跳江死了。我心里狐疑的想,印度志摩这孩子办事真不牢靠,怎么也得给她找个旅馆住下,再回家质问他爹,这么撒手不管,不是把个无依无靠的文盲寡妇往死里逼嘛?
后面就没什么了,中年寡妇抱着小姑娘寡妇跑到甘地演讲的地方去,非要把孩子塞过去--说:你们带她走!让甘地照顾她!
最后一行大字,2003 年人口调查,印度还有三千万寡妇,过着这样的生活。我很诧异,还以为这是过去的事儿呢,到现在还没改变?同伴说,据说好多边远地带还是这样的。这片子在印度是被禁的。所以明月同学在印度看不到是正常的。
我有点狐疑那个进贡美女的事是不是真的,是不是普遍。就像咱们的尼姑庵,在苏州这种盛产美女的地段,不是也有少数兼营副业,不大规矩的。不过要是有人拍个电影说尼姑庵都这样,好多尼姑庵也得不乐意。其次是寡妇再嫁现在在印度是不是真的还很困难。电影里说,立法早就通过寡妇可以再嫁,是佛经里说,寡妇只有三条路,自焚,出家(去住寡妇房子), 或者在家人同意的情况下,改嫁丈夫的兄弟。这样嫁女儿的时候不是一定要小心,一定得挑身体健康,兄弟众多的?想想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在吃人上面,还是比印度传统文化好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