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不知道为什么,狸狸同学觉得我鞋很多而脑子很进水的样子,甚至大胆提出了一串玻璃珠换三双鞋的不平等条约,我都不知道是怀疑她还是怀疑自己好,俩个人都是堂堂名牌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的,不管是看着不会算账,真的不会算账,还是装得不会算账,都说明大学生基本素质需要加强。当然笑嘻嘻又要说了,受过高等教育就不能低素质了么?不准歧视受过高等教育的同学。一定是狸狸同学记得我在大二的西方会计学选修课上只得了通过,觉得有机可乘.....其实那门课我学的很好,不过那个女老师只分通过与不通过,你上当了....
最近用来管帐的网站yodlee 推出开销分类报告功能,平时不记帐的我好奇地看了看自己的开销报告,一看之下非常震惊。首先开销和收入曲线几乎是重合的!就是说我居然是个月光族,完全不符合自己心目中,独立自主,庄敬自强,富有社会责任感.....高大的现代妇女形像。其次的发现除了房子,最大的三种开销是 ............
现款
餐馆
教育
当然,我也惊讶的发现,花在个人护理和衣服鞋子上的钱,微不足道,在彩色的大饼上是那么细小的一条,即使是鲜艳的紫色,也几乎可以忽略。也就是说,我绝不是一粒虚荣的空气脑袋,而是一位爱吃,爱学习,爱花现款的...困惑的想,什么呢?好像没什么现成的名词可形容.


看帐真的很烦,没一会儿我就头晕脑涨,不知所以。关键是完全没个边际,数字进进出出,好像都满有道理的,就是放在一起没有意义。我努力回想大学二年纪的会计学选修课,只记得当时最大的感想就是:每节课费那么大劲,什么未知数都没算出来,就是换一种方法把两边弄平了,感觉上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向来功利性目的性很强,从小被数学老师教育出来的我,总是觉得作了无用功,非常不爽。老师看我们有气无力的样子,生气的教育我们说,会计里的学问大了去了,别以为这个是枯燥无趣的科目,根据各种法规,选择“弄平”的方法不一样的时候,数字被放在的类别不一样。同样一笔支出,有的算法里是可以抵税的开销,有的算法里是可以折旧的成本,有的算法里就只能算亏损掉了。甚至支出和收入的记帐的时间都有讲究,这涉及被计入哪个财政季度的问题 ... 我仍然有气无力的听着,心里嘲笑的想,这不是朝三暮四的故事么?一共那么几个栗子还不是桃子,吃了就得了,数来数去干什么....直到Enron 倒了台,看他们在电视上挨个表演无辜,president 推说不知道CEO 搞什么鬼, CEO 推说不知道CFO 怎么算的帐,CFO 推说帐都是审计公司安德信同意的,安德信没的可推倒闭了事,CFO 只好把脸一扭投奔光明作污点证人,CEO 就被逼疯了,在纽约的俱乐部里揪着陌生中年妇女上下摸索搜人家身,非说那是来跟踪他的FBI ,FBI 愤怒的说我没有那么闲; president 一直抗着抗着,闷到内伤,心肌梗塞死翘翘了,所以有压力还是应该释放,解决..扯回来啊,我终于意识到会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不是盖的...桃子到底是算早上还是算晚上,自己左手跟右手把桃子掉个个儿是算俩边用桃子买卖了桃子,还是算俩边互相用桃子抵押借了桃子,都要求CFO在法律的规范下大胆创新,相当于带着锁链跳舞。跳的不好被抓住了,后果很严重。

扯了半天enron 到底要说什么?我也有点糊涂了。嗯,大概是说,不管这个帐在账面上看着怎么有理有据,人的常识还是起作用的,有的不能变没,没的不能生有,铁一般的数字摆在面前,不符合感觉就是不对嘛,不能蒙人。明明月月有结余,虽然不多吧,隔三差五的还是能存上个定期折子,前几个礼拜看利息又涨了0.25%,还悔恨存的早了点,心疼了半天呢,怎么就变成月光族了呢?...一串玻璃珠子要换三双鞋,搭多少感情都有点不大对劲;你对玻璃珠子有感情,我对鞋也有感情哪;你的玻璃珠子是意大利来的,我的鞋也是意大利来的呀;....看来看去,终于弄明白了。原来花旗银行转帐出去的时候,他们给标上提款;ING 转帐进去的时候,给标上了转移。怪不的看上去赚多少花多少呢...解决了这个疑问,我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又高大了起来,恨不能自拍肩膀。再看下去,又越看越糊涂。花旗银行内部的俩个账号间转钱,它算成日常杂货开销,所以过去六个月里,花在杂货上面的钱,居然是负数。就是说,我从自己手里用买杂货的名义,白拿了好多钱。这可上算。不对,上什么算啊,吃亏的也是我自己。我开始抱著非把事情搞清楚的决心,一项一项把表错的种类改回来,标了不到十分钟就烦了,心想这是干吗呀,又没有花儿街等著看报告,算了。
抱著勤俭节约的美好愿望,还是看看大笔的钱都花到那里去了。尤其是教育,百思不得其解。把教育类的开销挑出来看了看,噢,这个笨软件。除了几堂兴趣课程学费是标对了,它把所有书店,杂志和学校组织的支出都标上了教育类。所以我在Amazon.com 买的电器,在威廉堡书店买的咖啡桌画册,给校友会捐的款,在诗歌杂志举办的扑克比赛上赌掉的钱,统统被冠以教育的美名...
标餐馆还标的挺准的,被标的都是餐馆,餐馆都被标了。
最后回答大家的疑问:现款都花到哪里去了。其实大家估的差不离,大城市现金用的很多。清洁女工,推拿师傅,做指甲做脸,叫出租车,日常喝咖啡买中饭叫外买,街角小贩摊上买水果,从家边上的肉铺奶酪铺海鲜铺子买食物,衣服干洗鞋子钉跟,一般相熟些的小生意人,即使不强制,也都希望顾客付现金。
结论:我的素质还是很高的。这个软件不会算账, 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