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pprentice: Jacques Pepin autobiography 读后感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The Apprentice: Jacques Pepin autobiography 读后感

Post by silkworm » 2006-12-11 13:59

The Apprentice: My Life In The Kitchen
Jacques Pepin autobiography 读后感


我看英文书极慢,这次一个周末就把这本书看完,创了纪录。

先说怎么想到借这本书来看。

N年以前我刚来美国的时候,热爱看电视,家里cable订了100多个台。经常看的几个台之一是FoodTV。Emeril Lagasse, Mario Batali, Bobby Flay……天天都有节目,比电影电视明星还脸儿熟。相对于新一代因电视而大大驰名的厨师,Julia Child和Jacques Pepin这类厨师,比较老牌和老派。偶尔上一次节目,总不够活泼热闹。Jacques Pepin就更加突出,一口法国腔的英语,不爱笑。谁请他上节目,都必要提他1976年的“著作”La Technique,如何如何是烹饪界的教科书、红宝书,而他素来淡淡的。因此我对他有个模糊的印象,此人一如众多大师,属于比较难弄的。

后来我看电视见少,取消了cable,除了几个公共电视台,PBS成了我常看的频道。周末中午PBS有Jacques Pepin一个栏目,叫Fast Food My Way。题目里有个“快”字,半小时的节目,模式是利索地鼓捣一顿饭,前菜、主菜配一个甜品,或者汤配沙拉和水果,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花头的材料或技术,但是总是有一点小小的twist,化普通为神奇。比如开瓶香槟,他教你不如事先弄点草莓、芒果,在食品处理器里打成果浆,倒在冰盒里冻成彩色果子冰,香槟杯子里丢一块进去,搞点新意思。他一边做一边讲,鱼排煎得火候过了一点,他就会教你,把焦的一面冲下摆在盘子里,一反严肃的常态,对着镜头眨眨眼睛。逐渐,我看到他轻松的另一面。

有一次节目,他邀了一个年纪相仿的法国老头一起做意大利面,介绍说是他的至友,一起在哪个、哪个饭馆共过事,一起给谁谁谁、谁谁谁做过饭。这“哪个、哪个”和“谁谁谁、谁谁谁”都是法语,我是不懂的,听了就过去了。直到有一天,我在杂志看到,说Jacques Pepin曾经是两任法国总统的厨师,很是惊诧了一下。我们家先生---学过一学期法语二外、粗通法文拼音---闲闲地说,难道你不知道,“谁谁谁、谁谁谁”之一就是戴高乐?

于是就去Wiki查了一下Jacques Pepin的生平。乖乖不得了,他还差点成为JFK的厨师呢,他还有Columbia的学士和硕士学位(法国文学)呢……这个方脸的严肃老头儿,引起了我的兴趣。再说了,看了那么多中文有关吃喝的书,英文的也该来一本试试。

先在amazon上看了看评价,绝大多数叫好。我按习惯,把负面的先揪出来扫一眼,有的嫌写学徒生涯和业内人士的部分不够“果汁”---干吗都得“揭老底战斗队”的范儿,有的嫌过分追求"cutie"的效果---这端的要看个人口味了,还有人贬他的文字浅,仅相当于9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哈哈哈,正中下怀。

自传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从1935年出生开始,到二战中法国小镇的生活,从13岁半开始的小学徒生涯,到战后在巴黎著名餐馆里的磨练,从应征入伍以军队厨师的身份派到政府机构主厨,到歪打正着地变成两任总统的厨师。后半部分是闯荡美国,纪录了他历经高级餐厅厨师、餐饮连锁业研究员、厨艺教师、美食作家和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生涯,还写到美国的法国餐馆圈子、美食评论的媒体圈子、他的朋友以及家庭。

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人物,他确实是很少揭露黑幕,讲到名人逸事,都是让人会心一笑的例子。文字不深,没有玄妙的笔法、玲珑的结构,却有极强的画面感,而写到食物,不绕弯子,又很特别。

好几处看得心里暖暖的。他回忆在法国小镇上的生活让我神往---想象一下《虎口脱险》里那个在乡下巡演的木偶剧团,还有油漆匠和指挥家在乡间齐步走---就是那种氛围。二战期间的日子,通篇是个“饿”字。写到学徒生涯和在餐饮业的各种低级职位,他没有刻意渲染怎么凄惨。我觉得倒挺真实的。回顾来路,一路昂着头走过来的人,并不会一味沉迷于自怨自艾。难受的都通过记忆这极具选择性的筛子,漏了下去,反而是调皮的、好笑的小片断,留在脑子里,变成一组精彩的闪回。

食物自然是全书的纲领。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工作了近半个世纪的法国人,他比较法国和美国的饮食概念,有他独特的视角。他写到,从某种层面上看,美国人对菜式的概念比较实用和开放,好吃就行,不象法国人,一道菜加了一种新配料,就被标记成违背传统。鳄梨、贝类,都是到了美国他才用过的材料。而换个角度看,法国饮食又自有法国的独特之处。他50年代末到纽约,遍寻不得他的童年美味---猪牛羊的内脏,后来碰巧在hell's kitchen某个黑人顾客云集的小店买到,乐得颠颠的。他和一个好朋友,意外地收到朋友馈赠的几个“牛头”,还引出了一个令人捧腹的小故事。

我怕一直看书会没意思,就顺手把有声读物audio book也借来灌在ipod里,想着连看带听。可是谁知,书里法语的人名、地名、菜式很多,看文字还能连猜带蒙,听了那个英法交织的朗读,一个头两个大。更没想到,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两三天就看完了,一边看一边乐,是一次很愉快的阅读。
Last edited by silkworm on 2006-12-12 10:50, edited 4 times in total.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6-12-11 14:03

这个也太紧凑了吧? :shock: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6-12-11 17:18

还好, 待续.

karen
Posts: 3020
Joined: 2003-11-22 18:51

Post by karen » 2006-12-11 17:37

我也想看这书,和Julia Child那本有个对比。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6-12-12 10:11

写完了,踢上来。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6-12-12 10:17

有趣,好玩儿。
乡音无改鬓毛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6-12-12 10:44

好象很有意思的一本儿书,我立刻上咱这里图书馆网站查了一回,没找到 :verysad: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