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year's themes include: Mekong River regions, Northern Ireland, and Virginia.





自从前几年的丝绸之路主题后,民俗节一直没什么特别出色的内容,今年算是最好看的,尤其是湄公河部分,从云南到柬普寨,越南和泰国。北爱尔兰的部分没那么新奇exotic,但是造whisky的部分挺有意思的。至于Virginia传统,简直就是凑数的。
在一个棚子里坐了一个纳西族的"priest",给人写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有个工作人员要复印什么文件,我在一旁听到翻译的女孩子说,祭司不会看中文字,只会看纳西文字。不过她同祭司谈话倒是用中国话,但是祭司说中文也不太正宗。
还有一个棚子里是云南蜡染布,好漂亮。我正东捏捏西摸摸,耳朵刮到一个女声跟摊主要联络信息,打算买她的作品,说话是用几乎完全字正腔圆的国语。一回头,原来是个红头发的洋人女生,十分流利,几乎没有口音。
逛逛看到几家不同主题的泰国文化摊,才知道泰国的民族挺多,文化和艺术也各有特色。在某个织布棚里,一个花白胡子的洋人老头在跟几个东南亚游客说话,我听不懂,但能猜出是泰语,厉害哦。
每次去民俗节,最爱逛Marketplace帐篷,里面各式土风工艺品,而且,既然是Smithsonian的专家找的货源,保证正宗,不是假货。过去嘲笑洋人穿戴中国民族服饰的猎奇心理,现在自己也蠢蠢欲动想穿个纱丽戴个蓝石项琏什么的凑热闹。今年的货色主要是当地印第安人首饰银器和一些中国云南的工艺品--我感兴趣的泰国老挝柬埔寨的东西首饰很少。唯一让我手痒的是檀香木项琏,深红色的一颗颗木球串起来,很低调,正和我的胃口,有暗香,不算特别强烈。我一时嫌它摸在手里有点粗糙,有点重,就没买。回家后闻闻手指,仍有余香,大悔错过了。唉,下次一定要带洛洛一起去,参考专家意见!



另一个感慨是文化的传递和共通,泰国也有皮影戏,也有教诲世人的天堂地狱图(立刻让我想起Hieronymous Bosch的版本来)。在几个舞台上,短短两小时之内,我就听了越南版,泰国版,和老挝版的说唱,不是一个老头拿着二弦琴说唱,就是一个人说唱,另外几个伴奏帮腔的在后面,跟中国评弹几乎一样。虽然听不懂,也可猜出内容--民间传说,史诗传奇。某帐篷外的牌子说,泰国的epic singing全靠说唱的人强记口述,有些故事长达十几个钟头。原来讲故事听故事是最普遍的业余爱好啊,到处都一样。后来跑到北爱尔兰的表演帐篷里,又见一个中年络腮胡拿着话筒清唱,也是讲男婚女爱的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