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最真味
地中海最真味
昨晚电视里有两档烹饪节目同时开演,Channel 4的Jamie Oliver at Home和BBC2的Rick Stein’s Mediterraean Escapes。
Jamie在后园了拿了一堆蔬果演示,也许是要担负起教育平时不碰蔬菜人群的重任。有一回合将数斤西红柿切碎了在冰箱里吊起过夜,滤过四层纱布,出来颜色很淡的汁水,添半个红甜菜润色,再加橄榄油和九层塔调成汤。那么剩下的西红柿肉怎么处理,平时放在冰箱里的东西搁哪里呢?没有提。这种方式对追求时髦的小年青或有新奇意味,对我这样实事求是、平时专研究吃食的中年妇女没有吸引力。
来自Cornwall的美食家和餐馆经营者Rick Stein,在BBC做了Seafood Odyssey的节目后名声大振,他于海鲜的偏好和对食物本味的尊重尤合我的胃口。如果说电视节目也可以激动人心,他的就是。昨天的科西嘉,今天的沙丁尼亚和西西里,两小时的节目看得我哀叫连连,恨不能拿笔记下每个曲里拐弯地方的餐馆名称,一一吃将过来。等到银光闪闪的anchovy从海里活蹦乱跳被捞出来,手工去了头加了盐就这么装罐,镜头又摇到caper植物的时候,我简直要摩拳擦掌、老泪纵横了。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食物啊,最简单新鲜的材料,无非橄榄油蒜茸辣椒蓉,海鲜蔬菜意面,以世代相传的家庭手艺做出来,供应家里或街头巷尾的人,毫无炫耀或装腔作势之处。食物是生活里再自然不过的一部分,没想过要借媒体引起繁华都市人的注意,或企图教育国民营养的重要性,也不需要跟着所谓的潮流团团转,今年流行某香草,明年一窝蜂去喝石榴汁。
Rick Stein的一句话直说出我的心声:在烹饪书上看去平平无奇的一道菜,现场目睹当地人以娴熟的手势和巨大的热情做出后,才知道千锤百炼的经验自有其道理。没有看过尝过正宗作品,单照着书和想象尝试一番,总有失之毫离,差之千里的危险。所以呢,不管西西里的治安如何臭名昭著,总要想法子去一趟的。
今天的节目里还看到了小时候在《新概念英语》里读过的四十年前愚人节笑话,电视画面演示意大利人如何在田野里收割成熟的通心粉,笑死了。可恨系列里以后的节目基本看不到了,都是出差弄的。
Jamie在后园了拿了一堆蔬果演示,也许是要担负起教育平时不碰蔬菜人群的重任。有一回合将数斤西红柿切碎了在冰箱里吊起过夜,滤过四层纱布,出来颜色很淡的汁水,添半个红甜菜润色,再加橄榄油和九层塔调成汤。那么剩下的西红柿肉怎么处理,平时放在冰箱里的东西搁哪里呢?没有提。这种方式对追求时髦的小年青或有新奇意味,对我这样实事求是、平时专研究吃食的中年妇女没有吸引力。
来自Cornwall的美食家和餐馆经营者Rick Stein,在BBC做了Seafood Odyssey的节目后名声大振,他于海鲜的偏好和对食物本味的尊重尤合我的胃口。如果说电视节目也可以激动人心,他的就是。昨天的科西嘉,今天的沙丁尼亚和西西里,两小时的节目看得我哀叫连连,恨不能拿笔记下每个曲里拐弯地方的餐馆名称,一一吃将过来。等到银光闪闪的anchovy从海里活蹦乱跳被捞出来,手工去了头加了盐就这么装罐,镜头又摇到caper植物的时候,我简直要摩拳擦掌、老泪纵横了。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食物啊,最简单新鲜的材料,无非橄榄油蒜茸辣椒蓉,海鲜蔬菜意面,以世代相传的家庭手艺做出来,供应家里或街头巷尾的人,毫无炫耀或装腔作势之处。食物是生活里再自然不过的一部分,没想过要借媒体引起繁华都市人的注意,或企图教育国民营养的重要性,也不需要跟着所谓的潮流团团转,今年流行某香草,明年一窝蜂去喝石榴汁。
Rick Stein的一句话直说出我的心声:在烹饪书上看去平平无奇的一道菜,现场目睹当地人以娴熟的手势和巨大的热情做出后,才知道千锤百炼的经验自有其道理。没有看过尝过正宗作品,单照着书和想象尝试一番,总有失之毫离,差之千里的危险。所以呢,不管西西里的治安如何臭名昭著,总要想法子去一趟的。
今天的节目里还看到了小时候在《新概念英语》里读过的四十年前愚人节笑话,电视画面演示意大利人如何在田野里收割成熟的通心粉,笑死了。可恨系列里以后的节目基本看不到了,都是出差弄的。
Jamie Oliver书上的菜都很容易做的啊,就是看一遍做一遍下次就不会忘的那种。没想到电视里的这么复杂。好几样菜比如番茄糊烤鱼或者烤香肠,caper汁烤鳐鱼,迷迭香柠檬汁梨子烤猪排,凡是我请一大堆人或者没时间想吃别的什么,就做这个。都已经教了好几个人菜谱了。
我现在很想做Oliver式叫化鸡,是用面团把鸡包在里面的,不是象中国用泥巴。不过还是懒得弄那块面团。
我现在很想做Oliver式叫化鸡,是用面团把鸡包在里面的,不是象中国用泥巴。不过还是懒得弄那块面团。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还不仅是当地的新鲜原料新鲜做出来,而且是那种长久的历史沉淀下来的气氛,在空气里浓厚地散发出香气,从后街小巷,民风习俗,到处影响到你。所以在外国做得再象,终究没有那个感觉。此处"历史"指的还不是凯撒屋大维,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波提切里这些历史,而是乡下的农民或者小镇上的商人,代代住在此地的世外桃源,那种感觉,好象浸了无数道茶的紫砂壶,特有的香气已经深入肌里。哪能模仿得来?让我想起一个什么香港电影里讲一家饭馆(好象是郑绣文主演的),牛腩汤料已经在锅里煮了许多年,不停舀出来,不停加料进去,从来没有倒出来过。Mmmm....
其实我的味蕾并不敏感,而且年纪越大越迟钝,哪儿能真吃出来细微的差别?在美国也吃过还过得去的意大利餐馆,主要原料是空运来的,贼贵,店主也是意大利人。带我去吃的朋友也是挺讲究的吃客,但是我终究提不起精神来,心理障碍是一大部分,周围的他人没有生活感和地域性文化,我自己也没有身处异乡的那种凉凉的安全的孤立感。
前几天读Maigret侦探故事,凶杀现场围绕着巴黎的三个小酒馆。其中两个是老字号,几乎所有客人都是老主顾,waiter 和店主经营此店二十年,简直不欢迎陌生的顾客,见了生面孔都要给脸色看的。第三家是赶新潮流的店,十分热闹,熙熙攘攘,伺应和顾客,都是陌生人。
其实我的味蕾并不敏感,而且年纪越大越迟钝,哪儿能真吃出来细微的差别?在美国也吃过还过得去的意大利餐馆,主要原料是空运来的,贼贵,店主也是意大利人。带我去吃的朋友也是挺讲究的吃客,但是我终究提不起精神来,心理障碍是一大部分,周围的他人没有生活感和地域性文化,我自己也没有身处异乡的那种凉凉的安全的孤立感。
前几天读Maigret侦探故事,凶杀现场围绕着巴黎的三个小酒馆。其中两个是老字号,几乎所有客人都是老主顾,waiter 和店主经营此店二十年,简直不欢迎陌生的顾客,见了生面孔都要给脸色看的。第三家是赶新潮流的店,十分热闹,熙熙攘攘,伺应和顾客,都是陌生人。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7-08-10 7:35, edited 1 time in total.
只要熬了那个红油,再能买到豆瓣酱,川菜基本就差不多啦。
那天自己在家做干煸牛肉丝,貌似觉得还颇正宗。其实没啥,就是牛肉煸得干干的,近于油酥肉丝,然后豆瓣酱花椒一炒,加上芹菜,基本味道就不差什么了。红油也不难熬,主要就是葱姜花椒大料桂皮辣椒粉芝麻,材料实在齐全再加沙姜粉草果豆寇丁香小茴香,小火熬个四十五分钟一小时,搁凉以后把上层的红油倒进瓶子里封起来就行啦。熬的时候满屋香,一闻就是川菜的味道。凉拌什么浇一勺都很好。
那天自己在家做干煸牛肉丝,貌似觉得还颇正宗。其实没啥,就是牛肉煸得干干的,近于油酥肉丝,然后豆瓣酱花椒一炒,加上芹菜,基本味道就不差什么了。红油也不难熬,主要就是葱姜花椒大料桂皮辣椒粉芝麻,材料实在齐全再加沙姜粉草果豆寇丁香小茴香,小火熬个四十五分钟一小时,搁凉以后把上层的红油倒进瓶子里封起来就行啦。熬的时候满屋香,一闻就是川菜的味道。凉拌什么浇一勺都很好。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我是照淡鸟的方子熬的
不知道他是不是四川人。我在这里认识一个成都姑娘,她只会做Lasagnia,总是来我这里蹭不正宗的川菜吃。
我去吃四川菜的感觉是:第一,不知道哪里去找那种红灯笼一样的辣椒,比一般的细长条要香;第二,我想知道四川人的家里,就是爸爸妈妈,外婆做的菜是不是那样的。我猜跟馆子里的应该有很大差别,不在刀工、火大油多上,就是那种调味的习惯和风俗。广东的家里菜和馆子菜分别就很大:家里是吃工夫,馆子是吃镬气和大规模操作。比如冬菇瑶柱蒸肉饼同学的妈做的肯定比馆子的好吃,肥瘦比例好,肥肉切大丁瘦肉切小丁,冬菇也舍得花钱,味厚;但是明火白粥就是店里的好喝:一大锅熬的比小锅的均匀滑润。

我去吃四川菜的感觉是:第一,不知道哪里去找那种红灯笼一样的辣椒,比一般的细长条要香;第二,我想知道四川人的家里,就是爸爸妈妈,外婆做的菜是不是那样的。我猜跟馆子里的应该有很大差别,不在刀工、火大油多上,就是那种调味的习惯和风俗。广东的家里菜和馆子菜分别就很大:家里是吃工夫,馆子是吃镬气和大规模操作。比如冬菇瑶柱蒸肉饼同学的妈做的肯定比馆子的好吃,肥瘦比例好,肥肉切大丁瘦肉切小丁,冬菇也舍得花钱,味厚;但是明火白粥就是店里的好喝:一大锅熬的比小锅的均匀滑润。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我最思念的四川菜是一道大多数人听一下就会吓跑的: 龙卷肉. 这是用肥肉带皮先煮一下, 然后切片, 卷上玫瑰豆沙, 放在糯米上蒸的. 糯米浸了蒸出来的猪油, 非常好吃. 肉卷入口既化, 甜香软腴而不腻.
我父母家里吃得非常清淡, 根本不是四川菜. 我有年夏天住在成都亲戚家, 吃得可真好啊. 每顿饭都是好多菜式, 有荤有素有汤. 最重要的是不怕麻烦, 讲究精细. 比如凉拌菜, 大家都是大蒜拍一拍剁一剁吧? 他们家是拍好的蒜茸放在水里面, 把蒜汁浸出来, 然后把渣滤掉, 只用剩下的蒜水. 除了凉拌以外, 吃面条抄手, 放一勺也很香.
川菜调料红油豆瓣酱固然不可少, 但是远远不够. 做回锅肉要用甜面酱, 鱼香味要靠泡椒, 宫保味是用干辣椒. 同样是辣味, 不同的原料, 或者不同的处理方法, 出来的味道区别很大.
唉, 说得我也谗起来了. 川菜我只会吃, 不会做, 完全是纸上谈兵.
我父母家里吃得非常清淡, 根本不是四川菜. 我有年夏天住在成都亲戚家, 吃得可真好啊. 每顿饭都是好多菜式, 有荤有素有汤. 最重要的是不怕麻烦, 讲究精细. 比如凉拌菜, 大家都是大蒜拍一拍剁一剁吧? 他们家是拍好的蒜茸放在水里面, 把蒜汁浸出来, 然后把渣滤掉, 只用剩下的蒜水. 除了凉拌以外, 吃面条抄手, 放一勺也很香.
川菜调料红油豆瓣酱固然不可少, 但是远远不够. 做回锅肉要用甜面酱, 鱼香味要靠泡椒, 宫保味是用干辣椒. 同样是辣味, 不同的原料, 或者不同的处理方法, 出来的味道区别很大.
唉, 说得我也谗起来了. 川菜我只会吃, 不会做, 完全是纸上谈兵.
嗯,又学了一招,浸蒜水,大约是多少蒜对多少水啊?
dropby说的那个好象也叫甜烧白。四川的扣肉叫咸烧白,用芽菜蒸的,比广东扣肉切得薄,可以卷起来。我在这里见过芽菜,不过黑黑的碎碎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吃。谁教教我?我下回试着做一碗去。
dropby说的那个好象也叫甜烧白。四川的扣肉叫咸烧白,用芽菜蒸的,比广东扣肉切得薄,可以卷起来。我在这里见过芽菜,不过黑黑的碎碎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吃。谁教教我?我下回试着做一碗去。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