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母亲 By 朱伟
[分享]母亲 By 朱伟
母亲走已近两周,一直不敢写关于她的文字。昨晚给她与父亲烧了三炷香。
母亲走的时候,我俯在她耳边说,我会带她回北京。我带回的是父亲五十岁时与她的合影,我盼望他们永远是年轻时的样子,而我就永远在童年他们的爱抚下。那照片就端正挂在墙上,香灰在弯曲着,终于落在桌上,成为粉末。
母亲走在一个阳光刺目、云朵洁白的中午。那样洁白的云山,本来只在童年记忆里。那云朵总在西北角像洁白的巨兽般升腾,等它遮天蔽日,狂风就会带来电闪雷鸣,铜钱大的雨点就会饱含暑气,劈劈啪啪重重地打在变得阴暗的天井里。
母亲与父亲走得一样,始终就背负着那样透明的阳光。她似乎不需要父亲那样壮烈的吞吐,那浅浅绵长的告别,就像是她一生越来越轻浅的回音,就像她留给我们这些儿女的最后一丝袅袅游动的温柔。
母亲比父亲晚走三年,她比父亲小三岁,父亲就静静等了她三年。三年前,父亲去医院时候,只是对她说,“我走了,你自己当心”。他留下的钱,足够母亲用了三年。等母亲走的前一天晚上,说她梦见了父亲,于是我们就知道父亲相邀,她就要走了。她走前神志还清楚的那个凌晨,嘴里已经说不出话,只用手不断抚摩着妹妹的手、肩和头,哭得像个孩子。我们都知道她放心不下妹妹,这抚摩,实在是一个母亲最后无力的悲伤。
母亲追随父亲,都走了近一个世纪,走到疲惫之极。他们都终于挣脱了沉重的肉身,变成了一身轻松与自由的精灵。在我感觉中,这就像是一种涅
母亲走的时候,我俯在她耳边说,我会带她回北京。我带回的是父亲五十岁时与她的合影,我盼望他们永远是年轻时的样子,而我就永远在童年他们的爱抚下。那照片就端正挂在墙上,香灰在弯曲着,终于落在桌上,成为粉末。
母亲走在一个阳光刺目、云朵洁白的中午。那样洁白的云山,本来只在童年记忆里。那云朵总在西北角像洁白的巨兽般升腾,等它遮天蔽日,狂风就会带来电闪雷鸣,铜钱大的雨点就会饱含暑气,劈劈啪啪重重地打在变得阴暗的天井里。
母亲与父亲走得一样,始终就背负着那样透明的阳光。她似乎不需要父亲那样壮烈的吞吐,那浅浅绵长的告别,就像是她一生越来越轻浅的回音,就像她留给我们这些儿女的最后一丝袅袅游动的温柔。
母亲比父亲晚走三年,她比父亲小三岁,父亲就静静等了她三年。三年前,父亲去医院时候,只是对她说,“我走了,你自己当心”。他留下的钱,足够母亲用了三年。等母亲走的前一天晚上,说她梦见了父亲,于是我们就知道父亲相邀,她就要走了。她走前神志还清楚的那个凌晨,嘴里已经说不出话,只用手不断抚摩着妹妹的手、肩和头,哭得像个孩子。我们都知道她放心不下妹妹,这抚摩,实在是一个母亲最后无力的悲伤。
母亲追随父亲,都走了近一个世纪,走到疲惫之极。他们都终于挣脱了沉重的肉身,变成了一身轻松与自由的精灵。在我感觉中,这就像是一种涅
Last edited by Knowing on 2007-08-30 16:53,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应该是江南一带吧,他们应该也有腌菜的习惯的。
象荠菜、笋干、甜咸二色汤团、蛋饺、鸡毛菜。。。都是非常江南的饮食。听越剧、沪剧和京剧。京剧在全国大力推广普及过,但如果不是当地人,可能不太会天天听越剧沪剧。
象荠菜、笋干、甜咸二色汤团、蛋饺、鸡毛菜。。。都是非常江南的饮食。听越剧、沪剧和京剧。京剧在全国大力推广普及过,但如果不是当地人,可能不太会天天听越剧沪剧。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Re: [分享]母亲 By 朱伟
我看到这些就哆嗦了一下.Knowing wrote: 母亲这一生,总共生了十二个孩子,只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因无力抚养,往育婴堂送走了四个,留下我们兄弟姐妹八个。从21岁生大姐,到42岁生小妹,平均每不到两年就生一个孩子,她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似乎都在持续不断怀孕、生育、哺乳。
很好看,可是大段的饮食描写让我产生强烈的认知矛盾:能想象操持这样一个家庭的难处,但没法遏制地觉得这样的生活堪称富足了(大概也是因为南方的物资丰富些)。
这期new yorker有一系列family dinners,很好看。最喜欢的是"sixty-nine cents" 和 "a man in the kitchen."
http://www.newyorker.com/arts/food/familydinners2007
这期new yorker有一系列family dinners,很好看。最喜欢的是"sixty-nine cents" 和 "a man in the kitchen."
http://www.newyorker.com/arts/food/familydinners2007
Now that happy moment between the time the lie is told and when it is found out.
上海人吃的卞兰叶,不知道和泰国香料班兰叶是不是一种东西。我吃过一次泰国人拌的牛肉沙拉,里边有班兰叶,有奇香,完全不同于薄荷、金不换、青柠叶,柠檬叶的香。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刚在家装上了谷歌拼音,忍不住没话找话。
作者大概是排行很小的,长大过程中家境已经好转,所以“堪称富足”。
我比较同意小K的意见,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这样的人生固然辛苦但也未必不幸福。基本上女人的命运几百几千年都是这样的,最好的人生日子就是用来生育和抚养后代的,完了就完了,没用了。其实涅,男人的命运也不过是瞎忙,一样为生存而挣扎,养活一家特别是后代,只不过没有女人生养孩子这么直接了当而已。事业政治战争啥啥的听上去好glorious,那些荣耀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加上去的形容词,说穿了还不是为己为家为族的活命?跟种菜做饭喂奶缝衣服一样的性质。
(说到这里我简直要生出罪恶感来,生在没有生存压力却有大量避孕手段的时代,而且衣食不愁,竟然不用体力劳动养活自己,何德何能竟然有这样的运气?)
幸福感和不幸感大多来自跟附近他人的比较,如果大家都一样,根本没有alternative,心情不会怎么苦闷。如果自己的状况相对邻居差很多,就特别苦闷。(所以有种理论--学术理论哦--认为现代人虽然物质和科技极大丰富,但满足感停滞不前甚至有所退步,就是因为通讯科技把什么明星富人皇族大亨之类都变成每人的邻居了。)我不是说有选择,选择多是坏事,但是选择多也让人不满足。
作者大概是排行很小的,长大过程中家境已经好转,所以“堪称富足”。
我比较同意小K的意见,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这样的人生固然辛苦但也未必不幸福。基本上女人的命运几百几千年都是这样的,最好的人生日子就是用来生育和抚养后代的,完了就完了,没用了。其实涅,男人的命运也不过是瞎忙,一样为生存而挣扎,养活一家特别是后代,只不过没有女人生养孩子这么直接了当而已。事业政治战争啥啥的听上去好glorious,那些荣耀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加上去的形容词,说穿了还不是为己为家为族的活命?跟种菜做饭喂奶缝衣服一样的性质。
(说到这里我简直要生出罪恶感来,生在没有生存压力却有大量避孕手段的时代,而且衣食不愁,竟然不用体力劳动养活自己,何德何能竟然有这样的运气?)
幸福感和不幸感大多来自跟附近他人的比较,如果大家都一样,根本没有alternative,心情不会怎么苦闷。如果自己的状况相对邻居差很多,就特别苦闷。(所以有种理论--学术理论哦--认为现代人虽然物质和科技极大丰富,但满足感停滞不前甚至有所退步,就是因为通讯科技把什么明星富人皇族大亨之类都变成每人的邻居了。)我不是说有选择,选择多是坏事,但是选择多也让人不满足。
中国人过去吃得贫苦,“钱儿油”一点不少见。象朱伟家写的居然还有荤有素有年有节,就显得相当富足了。事实上江南农家普遍比北方富足,油盐糖肉都宽裕得多。更不用说上海了。
其实做饭花的工夫是一方面,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做衣服,做鞋子上。我奶奶偶然回忆五十年代,叹道你爸你叔叔的脚丫子上都象长着刀子,天天晚上都要补袜子,做针线,做到睡觉。冬天要翻棉衣棉裤棉被。好在不用纳鞋底了。象朱伟写的衲鞋底从糊袼背做起,估计我奶奶三十岁以后也没做过了。
其实做饭花的工夫是一方面,更多的时间是花在做衣服,做鞋子上。我奶奶偶然回忆五十年代,叹道你爸你叔叔的脚丫子上都象长着刀子,天天晚上都要补袜子,做针线,做到睡觉。冬天要翻棉衣棉裤棉被。好在不用纳鞋底了。象朱伟写的衲鞋底从糊袼背做起,估计我奶奶三十岁以后也没做过了。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所以只是”显得”嘛。:monkey001:
在北方人民看来,有这么多选择,已经很不敢想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绝对不穷,冬天还是没什么菜吃。
在北方人民看来,有这么多选择,已经很不敢想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绝对不穷,冬天还是没什么菜吃。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四十多约等于五十,现在的六十也不过是新五十,粉红泡泡还是能抓住一点点的
。
我以前工作的实验室楼上有个技术员,是杭州人,一WSN,好死不死也叫朱伟。结果朱伟这个名字打开头在我这儿就没粉红过。

我以前工作的实验室楼上有个技术员,是杭州人,一WSN,好死不死也叫朱伟。结果朱伟这个名字打开头在我这儿就没粉红过。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什么叫”宁可不工作也舍得把孩子送到育婴堂“?这两样根本没有可能建立联系。
十二个孩子的情况下,工作还是不工作都养不了。要是工作,谁来看一帮孩子?请保姆?也没什么舍得舍不得的问题,不舍得,一家人都是死路。
十二个孩子的情况下,工作还是不工作都养不了。要是工作,谁来看一帮孩子?请保姆?也没什么舍得舍不得的问题,不舍得,一家人都是死路。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那时候都没冰箱,小菜要天天买,没见朱伟说他妈路灯还没灭已经要去买菜了么。
现在要是把冰箱、洗衣机、电灶煤气灶都从生活里抽走,估计我们这一代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生活。所以那些穿越的都相当弱智,好象古代都云淡风轻,不用上班,喝酒下棋一样。
新井一二三不是说他们那一代都想象不出没有卫生纸该怎么办了么。她姥姥就不当个事,说,用报纸就好了。
现在要是把冰箱、洗衣机、电灶煤气灶都从生活里抽走,估计我们这一代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生活。所以那些穿越的都相当弱智,好象古代都云淡风轻,不用上班,喝酒下棋一样。
新井一二三不是说他们那一代都想象不出没有卫生纸该怎么办了么。她姥姥就不当个事,说,用报纸就好了。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丁玲这句话我也非常有印象,不过我想她是指的在延安“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从家里出来独个儿,谁也管不着谁,也没有社会压力。如果在从小长大的城市,有一大家子亲戚,还是难些。
其实那个时候受过教育的人总体数量少,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所以凡是受过高等教育(包括高中)的人,无论男女,要找事做都是找得到的,而且在当时社会上是相当体面让人羡慕的工作。那时候能读会写的人已经在街坊间是很有文化的能人。在机关做科员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只能勉强养自己,可是当时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的好工作了。甚至上班还有“工友”侍候。我从老舍的“离婚”里得到这个印象。大部分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人做着酬劳很低而且十分辛苦的工作,再加上繁重的家务,比今天来说要苦得多。
其实那个时候受过教育的人总体数量少,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所以凡是受过高等教育(包括高中)的人,无论男女,要找事做都是找得到的,而且在当时社会上是相当体面让人羡慕的工作。那时候能读会写的人已经在街坊间是很有文化的能人。在机关做科员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只能勉强养自己,可是当时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人的好工作了。甚至上班还有“工友”侍候。我从老舍的“离婚”里得到这个印象。大部分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人做着酬劳很低而且十分辛苦的工作,再加上繁重的家务,比今天来说要苦得多。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