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阶级问题
语言的阶级问题
前两年听不到好的英文广播,实在腻烦了CCTV9的刻板面孔和千篇一律的澳洲口音,最后找到了BBC的网络电台。BBC7是喜剧频道,一个人听着听着会哈哈大笑起来,不是不象神经错乱者的。Radio4的书评和其它专题相当精彩,特别记得有一档关于现代英国人讲什么英语的节目,从中学到了在公司和朋友圈里没有机会接触的俚语,比如chav,大意是模仿美国hip hop文化,穿着廉价耀眼服饰的时尚风格。
Wikipedia的chav定义:subcultural stereotype fixated on fashions derived from American hip hop such as imitation gold, poorly made jewellery and fake designer clothing, combined with elements of working class British street fashion. The term appeared in mainstream dictionaries in 2005.
前两天碰到住在伦敦郊外的瑞典女朋友,她正看一本英语语言的书,给大家做了个小测试。比如厕所叫做什么?我说叫toilet啊,有时侯跟英国朋友叫loo。啊哈,她说,叫loo的说明是英国中上层阶级家庭出来的,toilet就平民化了。相似的例子有:中上阶级用sofa, sitting room, pudding, napkin, supper,平民阶级用settee, lounge, dessert, serviette, dinner(叫tea就更低一个层次了)。
我猜错了好几个,谁承想pudding倒是高尚的叫法呢。其他英国同事基本是二三十岁,命中率也不高,大家怪叫道,这年头还讲阶级?她说一走进女儿的托儿所就能感受到啊。我们异口同声说,那你是住错地方了。托儿所月交费一千英镑,邻居大多在伦敦金融界工作的社区,难怪。
再说中上阶层又怎么样?只要不出言鄙俗,不失礼就好了。
好笑的是,chav的标志之一一度是Burberry的格子图案棒球帽(多数是赝品吧)。2004年左右,Burberry在英国出售的产品开始隐藏格子图案,棒球帽更是全面停产了。
Wikipedia的chav定义:subcultural stereotype fixated on fashions derived from American hip hop such as imitation gold, poorly made jewellery and fake designer clothing, combined with elements of working class British street fashion. The term appeared in mainstream dictionaries in 2005.
前两天碰到住在伦敦郊外的瑞典女朋友,她正看一本英语语言的书,给大家做了个小测试。比如厕所叫做什么?我说叫toilet啊,有时侯跟英国朋友叫loo。啊哈,她说,叫loo的说明是英国中上层阶级家庭出来的,toilet就平民化了。相似的例子有:中上阶级用sofa, sitting room, pudding, napkin, supper,平民阶级用settee, lounge, dessert, serviette, dinner(叫tea就更低一个层次了)。
我猜错了好几个,谁承想pudding倒是高尚的叫法呢。其他英国同事基本是二三十岁,命中率也不高,大家怪叫道,这年头还讲阶级?她说一走进女儿的托儿所就能感受到啊。我们异口同声说,那你是住错地方了。托儿所月交费一千英镑,邻居大多在伦敦金融界工作的社区,难怪。
再说中上阶层又怎么样?只要不出言鄙俗,不失礼就好了。
好笑的是,chav的标志之一一度是Burberry的格子图案棒球帽(多数是赝品吧)。2004年左右,Burberry在英国出售的产品开始隐藏格子图案,棒球帽更是全面停产了。
啊-哈,那就都对上了。
在Wikipedia上又查了下,有兴趣的可以看下这篇《U and non-U English》:http://en.wikipedia.org/wiki/Non-U
大家看着好玩罢:
在Wikipedia上又查了下,有兴趣的可以看下这篇《U and non-U English》:http://en.wikipedia.org/wiki/Non-U
没想到这些所谓规则到今日还盛行。Kate Middleton的家庭的确被一些人认为不够上档次。U and non-U English usage, with U standing for upper class, and non-U representing the rest, were part of the terminology of popular discourse of social dialects (sociolects) in 1950s Britain and the northeast United States.
大家看着好玩罢:
Bike or Bicycle -- Cycle
Vegetables -- Greens
Ice -- Ice Cream
Scent -- Perfume
They've a very nice house. - They have a lovely home.
Ill (in bed) - Sick (in bed)
I was sick on the boat. - I was ill on the boat.
Graveyard - Cemetery
Spectacles - Glasses
Die - Pass on
Mad - Mental
Jam - Preserve
Napkin - Serviette
Sofa - Settee or Couch
Lavatory or Loo - Toilet
Rich - Wealthy
What? - Pardon?
Good health - Cheers
Lunch - Dinner (for midday meal)
Pudding - Sweet
Drawing room - Lounge
How d'you do? - Pleased to meet you
(School)master, mistress - Teacher
我不听Podcast,不过可以推荐BBC的podcast网站给你:http://www.bbc.co.uk/radio/podcasts/dir ... on/radio4/。其中Excess Baggage和Friday Night Comedy是我从前常听的节目。
也许我们小时候学的就是正统英语,所以我到很后来才知道pass on, mental和wealthy。Harry Potter里的Ron,三天两头把mental挂在嘴上,他的家庭不能算U。不过pardon的确出乎意料。英国人不常用mad来表示upset或annoyed。
Limousine这个词也不太用的,很长的stretch limo被普遍认为是vulgar。U族住在乡下居多,典型用车是Range Rover,要么是Bentley,Rolls Royce,Jaguar或者vintage cars。Mercedes和BMW不在一个层次里。
据The Snobs的描写,upper class的生活很沉闷的。而且这个U的标准有五六十年了,不会一点改变没有吧。
也许我们小时候学的就是正统英语,所以我到很后来才知道pass on, mental和wealthy。Harry Potter里的Ron,三天两头把mental挂在嘴上,他的家庭不能算U。不过pardon的确出乎意料。英国人不常用mad来表示upset或annoyed。
Limousine这个词也不太用的,很长的stretch limo被普遍认为是vulgar。U族住在乡下居多,典型用车是Range Rover,要么是Bentley,Rolls Royce,Jaguar或者vintage cars。Mercedes和BMW不在一个层次里。
据The Snobs的描写,upper class的生活很沉闷的。而且这个U的标准有五六十年了,不会一点改变没有吧。
东部其实很有polite society概念的,只不过咱跟人家井水不犯河水,所以感觉不到人家的势力。 纽约有The four hundred, 波斯顿有Boston Brahmins: http://en.wikipedia.org/wiki/Boston_Brahmin
真是幸好不生长在那样的环境里,做个平民百姓没人笑你,要不然到哪儿哭去啊。
真是幸好不生长在那样的环境里,做个平民百姓没人笑你,要不然到哪儿哭去啊。
Francis MatthewsJun wrote:我在Fawlty Towers某一集里看见过“跟我学”里面出现过的常驻男人之一,黑头发,矮个子,带黑边眼镜。奇怪的是其实我不记得跟我学里面的演员长什么样子,但是重看见他时还是觉得眼熟,然后就想起来了,或许是他的嗓音留下更深的印象。


From Wikipedia:
Follow Me! was a series of television programmes produced by the BBC in the late 1970s as a crash cours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t was popular in many overseas countries as a first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in 1983, one hundred million people watched the show in China alone.
Last edited by CAVA on 2007-12-03 6:11, edited 1 time in total.
嘻嘻,我还写过一篇关于Chav的文章呢,敝帚自珍地贴出一段
2004和2005年间,英国流行文化最酷、最热门的词汇要首推Chav一词了。Chav是个带有贬义色彩的俚语,指的是那些头戴棒球帽、身穿运动服、戴满首饰,在街上或是快餐店里碰头溜达以打发时间的小混混。他们大都出身于中下层的工人阶级家庭,居住在政府公屋里,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经常做出一些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 Behavior)。Chav中男性有时被称为“chavster”,而女性则叫做“chavette”,当然chav一词本身男女通用。
典型的Chav是这样的:
身穿印着品牌LOGO的运动服饰,白得呈亮的球鞋和棒球帽,或是冒牌设计师名牌服装,尤其是印着巴伯丽(Burberry)格子的装饰;
身上堆满金光闪闪、造型夸张的假首饰,女子戴着大金耳环,男的戴着大金戒指和项链。Bling Bling是1999年流行榜上一首打榜的Hip-Hop歌曲,这首歌和同一张唱片中的许多歌词使这个表示昂贵珠宝盒的 Hip-Hop俚语广为流传,它被认为来自一种视觉效应的拟声词,用来表示金属或珠宝的反射的微弱光芒;
手机从来不离手,而且款式越新潮越好,越耀眼越好;
音乐男的必听Rap和Hip-Hop,女的必选R&B,开的汽车即使再破烂再久也要喷上新簇簇的抢眼亮色,他们开车时往往摇下车窗,将音响调到最高,传出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
如果是女生,她们还会浓妆艳抹,特地将皮肤晒成古铜色,将头发往后梳成高高的发髻或是马尾辫;
更重要的是,铁杆Chav的脸上还随时挂着一副对生活满不在乎、对世界漠不关心的酷劲。想一想Chav名流之一,前辣妹维多利亚,你什么时候你看见过她喜开颜笑、情不自禁的照片呢?
很快的,这股Chav风潮不仅在中下层的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年青人中流行开来,它也蔓延至英国的名人阶层了。流行音乐榜上都是chav风格的歌手和乐队,各路明星也开始以Chav装扮亮相,Chav一词当选为英国2004年的年度新词。Chav这个词在英国媒体,如《太阳报》、《每日镜报》的上报率大大上升,而以严肃。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鲁尼和女友可琳、艳星乔丹、Hip-Hop饶舌歌手50分,BBC喜剧Little Britain的演员Vicky Pollard都是贴上Chav标签的名人。

2004和2005年间,英国流行文化最酷、最热门的词汇要首推Chav一词了。Chav是个带有贬义色彩的俚语,指的是那些头戴棒球帽、身穿运动服、戴满首饰,在街上或是快餐店里碰头溜达以打发时间的小混混。他们大都出身于中下层的工人阶级家庭,居住在政府公屋里,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经常做出一些反社会行为(Anti-social Behavior)。Chav中男性有时被称为“chavster”,而女性则叫做“chavette”,当然chav一词本身男女通用。
典型的Chav是这样的:
身穿印着品牌LOGO的运动服饰,白得呈亮的球鞋和棒球帽,或是冒牌设计师名牌服装,尤其是印着巴伯丽(Burberry)格子的装饰;
身上堆满金光闪闪、造型夸张的假首饰,女子戴着大金耳环,男的戴着大金戒指和项链。Bling Bling是1999年流行榜上一首打榜的Hip-Hop歌曲,这首歌和同一张唱片中的许多歌词使这个表示昂贵珠宝盒的 Hip-Hop俚语广为流传,它被认为来自一种视觉效应的拟声词,用来表示金属或珠宝的反射的微弱光芒;
手机从来不离手,而且款式越新潮越好,越耀眼越好;
音乐男的必听Rap和Hip-Hop,女的必选R&B,开的汽车即使再破烂再久也要喷上新簇簇的抢眼亮色,他们开车时往往摇下车窗,将音响调到最高,传出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
如果是女生,她们还会浓妆艳抹,特地将皮肤晒成古铜色,将头发往后梳成高高的发髻或是马尾辫;
更重要的是,铁杆Chav的脸上还随时挂着一副对生活满不在乎、对世界漠不关心的酷劲。想一想Chav名流之一,前辣妹维多利亚,你什么时候你看见过她喜开颜笑、情不自禁的照片呢?
很快的,这股Chav风潮不仅在中下层的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年青人中流行开来,它也蔓延至英国的名人阶层了。流行音乐榜上都是chav风格的歌手和乐队,各路明星也开始以Chav装扮亮相,Chav一词当选为英国2004年的年度新词。Chav这个词在英国媒体,如《太阳报》、《每日镜报》的上报率大大上升,而以严肃。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鲁尼和女友可琳、艳星乔丹、Hip-Hop饶舌歌手50分,BBC喜剧Little Britain的演员Vicky Pollard都是贴上Chav标签的名人。
No, I was not talking about Francis Matthews. (I don't remember what he looks like, either.) The guy I spotted on Fawlty Tower was fatter than Matthews, with sideburns, who sometimes played a policeman on Follow Me.
Did 100 million people in China have TV in 1983? That's rather unbelievable.
Did 100 million people in China have TV in 1983? That's rather unbelievable.
To put it crudely (since I'm no upper class), she's always had exactly one bitchy expression in every photo I've seen. (Small sample size though. I don't frequently get to see her photos.)想一想Chav名流之一,前辣妹维多利亚,你什么时候你看见过她喜开颜笑、情不自禁的照片呢?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7-12-03 11:25,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等哪天复习Fawlty Towers时仔细看看。
2号的chav文写得好看。
近来spices girls组团复出,实在把我恶心着了。
这个贵族比较特别些。一百多年前英国的贵族们就已经开始娶有钱的美国女继承人了,这会儿居然还撑着。
2号的chav文写得好看。
近来spices girls组团复出,实在把我恶心着了。
For this instance any sample size is sufficient. She probably leads a miserable life despite all her pretension. 我也有个crude的说法,这就叫“死腔”。To put it crudely (since I'm no upper class), she's always had exactly one bitchy expression in every photo I've seen. (Small sample size though. I don't frequently get to see her photos.)
那些外国人见女王之前也得学礼仪吧。不是说女王访美之前,布什他们一顿恶补宫廷礼仪么?结果还是频频出错,呵呵。
以前看一本戴妃的传记,讲到阶级问题,说upper class认为婚内忠诚是中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于他们不适用。他们的规则是:王妃嫁给王子之前必须是处女(戴安娜因此脱颖而出),结婚之后则无所谓了。戴妃其实也没少出轨,王室或者查尔斯也从没有就出轨本身指责过戴妃。而查尔斯,卡米拉,卡米拉的老公,以及王室,对于查尔斯与卡米拉的事情也都默认了,偏偏戴妃不遵守“潜规则”,高调宣称婚姻拥挤,去博取中产阶级的同情,惹得王室及upper class对她的做法只有鄙夷。
戴妃本人并不是什么丑小鸭,出身upper class,对于这些规则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她对于自己的美貌过于自信,对查尔斯和卡米拉的感情过于轻视了。
以前看一本戴妃的传记,讲到阶级问题,说upper class认为婚内忠诚是中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于他们不适用。他们的规则是:王妃嫁给王子之前必须是处女(戴安娜因此脱颖而出),结婚之后则无所谓了。戴妃其实也没少出轨,王室或者查尔斯也从没有就出轨本身指责过戴妃。而查尔斯,卡米拉,卡米拉的老公,以及王室,对于查尔斯与卡米拉的事情也都默认了,偏偏戴妃不遵守“潜规则”,高调宣称婚姻拥挤,去博取中产阶级的同情,惹得王室及upper class对她的做法只有鄙夷。
戴妃本人并不是什么丑小鸭,出身upper class,对于这些规则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她对于自己的美貌过于自信,对查尔斯和卡米拉的感情过于轻视了。
加纳总统来访前,特别派了先遣队来讨论细节,查看场地,排练程序。只见他们猛做笔记。然后回国去报告。王宫的工作人员讲了好大一通,什么为了维护传统和礼节,所以请大家要如何如何,宴会时不要讲电话什么的。要叫Ma'me, 不要Your Majesty。实在酸得很。小姑娘:我猜想女王经常不得不跟一些不懂得如何应对的人一起吃饭――象非洲酋长、赛马骑师、阿拉伯酋长等。 ...
每年不是要发荣誉称号和爵位什么的,这些人进场前也都被教育礼仪,比如跟女王谈话完毕后要先倒退几步,然后再走开。看得都替他们累。摆这些排场得多少钱啊,白金汉宫的常驻服务人员有350名。难怪有些群众要求废除王室。
从记录片的生活场景看,女王经常对细节发表关注和意见,不是不象control freak的。看来她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退位的,老查等不等得到继位的确是个问题。
这个不知道算不算王室的负面新闻。对我个人来讲,我对这种新闻很反感,对婚恋八卦则纯粹抱着看热闹的心情。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他们要求废除王室更多的是出于高道德标准的要求。总而言之,看来王室把左派和右派都得罪了。加纳总统来访前,特别派了先遣队来讨论细节,查看场地,排练程序。只见他们猛做笔记。然后回国去报告。王宫的工作人员讲了好大一通,什么为了维护传统和礼节,所以请大家要如何如何,宴会时不要讲电话什么的。要叫Ma'me, 不要Your Majesty。实在酸得很。
我一点也不喜欢黛安娜,不过人家好歹是明媒正娶的现代夫妻,咱不能用古代宫廷争宠的思路去套她。只是她对于自己的美貌过于自信,对查尔斯和卡米拉的感情过于轻视了。

我昨天想了想,好象在美国的PBS(public broadcast station)上看过几眼这个BBC记录片《Monarchy:The Royal Family at Work》。
因为没有字幕,实在不能follow他们的英国英语,就换台了。
再报告:听了几个BBC的podcast,很好玩。
强烈推荐CAVA和汝南听一听美国的广播节目Wait wait don't tell me:
http://www.npr.org/programs/waitwait/
不听podcast,也可以在线听的。
因为没有字幕,实在不能follow他们的英国英语,就换台了。
再报告:听了几个BBC的podcast,很好玩。
强烈推荐CAVA和汝南听一听美国的广播节目Wait wait don't tell me:
http://www.npr.org/programs/waitwait/
不听podcast,也可以在线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