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忏悔我的“不美” by 沈昌文
[分享]我忏悔我的“不美” by 沈昌文
我忏悔我的“不美”
作者:沈昌文
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
1951年考取人民出版社校对员,后任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辑。
1986年到1996年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后发起创办《万象》,退休后一直活跃于出版界。
在出版界,他是一个灵魂般的人物;在读书界,他是一个旗帜性的人物。他主编的《读书》杂志,曾是中国读书类杂志的范例,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然而他说,我现在要做的,是要忏悔我这不美的一生。
学徒生涯
解放前的上海原来有一种传统的首饰店,叫银楼,专门做纯金纯银的首饰。你知道,金子里要加别的金属,才会有硬度,才能镶上宝石或者翡翠,更加精致。银楼标榜纯度,做不了太精巧的首饰,所以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饰品最终是会被淘汰的。
这个行业在上海基本上是宁波人做的,都是招宁波农村的小孩子帮忙,多半是老板自己的亲戚,这样容易控制一些。做贵重金属的,职员一定要诚信,这个店的信誉才能保证。
我是13岁半(1945年3月)进入银楼拜师学艺。
我的父亲是有钱人家的没落子弟,他29岁就去世了,一辈子不做事。因为吸鸦片,他死的时候,家里的财产都败光了。据说抽鸦片是我祖母训练他的。过去的家庭认为,只要不嫖不赌,就能够保证家产。
我祖母相信这样的理论,抽鸦片的孩子不会变坏。因为抽鸦片的人什么都不做,当然也不会去嫖和赌。所以我父亲没有嫖赌的恶习,但是家产还是败光。
父亲死的时候我才3岁,但那天晚上的情景我还有些记忆。我妈妈、我祖母收拾了细软,祖母抱着姐姐,妈妈抱着我,连夜出逃。我就跟着母亲到了宁波。
所谓学徒,实际上什么都做,包括抱孩子、买菜、做饭、手艺活。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了,美国兵进上海。上海的局面大变,那些美国兵往往带着中国妓女来买首饰。这时候我就有点用了。因为我在租界里的所谓"工部局(SMC)"学校里上过学,同洋人有过交往。我每次看到那些洋人大兵顾客,就像其他小商贩一样叫他们"Hi, Mr.Truman(嗨,杜鲁门先生)","Hi,Mr.Roosevelt(嗨,罗斯福先生)"。那些大兵听了高兴,买卖就做成了。
另外,别人做首饰,刻字都写着"永结同心"、"花好月圆"之类旧词,而我就想出许多别出心裁的刻字,比如"妹妹,我爱你"之类。由于上面这类"小动作",我成了店里比较受重视的学徒,这使我有时间去读一些夜校而没有受到干预。
1947 年上海的形势大变动,国民党要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黄金不准买卖。因此这个店就停业了。老板觉得我有用,只把我一个人留了下来,做了佣人,没有薪金,但是有饭吃。这样1948年我就开始念书了。上海有这么一个好处,只要付得起学费,可以上很多学校。我前后念了十几个补习学校,学过会计、英语、世界语、无线电等,最后一个学校是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是学分制,两年修90个学分,可以晚上去上课。我没上过高中,语文不行,第一学期的新闻写作课,老师陆诒先生只给了我50分(60分才及格)。
当时只希望做一个摄像记者。我曾经到影楼给模特们拍照,影楼很讲究模特眼睛和头上的光。我想如果没有事情做,到照相馆工作也是可以的。
我生活相当困难,念大学的学费如何缴纳是一个秘密。后来,在交待历史问题的时候,我交待出曾经给资本家做过假账,靠这个来缴纳学费。因为我学过会计,让我做假账的是一个玻璃工厂的老板,我根本不知道这个玻璃工厂在哪里,他把单子给我,让我做成怎样我就做成怎样。这个职业收入高,而且最让我心动的是,老板还有两个照相机,一个是CONTAX S3,一个是LEICA的,可以自由供我使用,我背着它们在上海街头上游荡,就像一个少爷一样,心里充满得意。
我是很愿意读书的,经常到上海三联书店去买书――1949年我报考三联书店,三联书店没有录取我,没有想到1986年做了北京三联书店的总经理。我当时并没有想搞创作,而只是要找个工作能够养活自己。我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小学教师,但是这样的工作我找不到,因为我没有学历。
我周围没有知识分子,没有人能引导我。我常常侍候人们打牌,1947、1948年以后,店的房子空着,每天都要摆牌局,打麻将,来往的人特别多,有国民党人,有土豪劣绅,也有地下共产党员。我就在这样伺候人的生活中,了解到了许多事情。那些共产党人,头天刚从苏北来,穿着很破的衣服,过几天消失了,过些时候再见。他们服饰鲜明,态度轩昂。都是从苏北解放区来上海采购东西的,常买的是:盘尼西林,三十号真空管,机帆船。
我都帮不上忙,但是常常帮他们去买书买杂志。很熟的有虞天石、李
作者:沈昌文
1931年9月26日生于上海。
1951年考取人民出版社校对员,后任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辑。
1986年到1996年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后发起创办《万象》,退休后一直活跃于出版界。
在出版界,他是一个灵魂般的人物;在读书界,他是一个旗帜性的人物。他主编的《读书》杂志,曾是中国读书类杂志的范例,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然而他说,我现在要做的,是要忏悔我这不美的一生。
学徒生涯
解放前的上海原来有一种传统的首饰店,叫银楼,专门做纯金纯银的首饰。你知道,金子里要加别的金属,才会有硬度,才能镶上宝石或者翡翠,更加精致。银楼标榜纯度,做不了太精巧的首饰,所以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饰品最终是会被淘汰的。
这个行业在上海基本上是宁波人做的,都是招宁波农村的小孩子帮忙,多半是老板自己的亲戚,这样容易控制一些。做贵重金属的,职员一定要诚信,这个店的信誉才能保证。
我是13岁半(1945年3月)进入银楼拜师学艺。
我的父亲是有钱人家的没落子弟,他29岁就去世了,一辈子不做事。因为吸鸦片,他死的时候,家里的财产都败光了。据说抽鸦片是我祖母训练他的。过去的家庭认为,只要不嫖不赌,就能够保证家产。
我祖母相信这样的理论,抽鸦片的孩子不会变坏。因为抽鸦片的人什么都不做,当然也不会去嫖和赌。所以我父亲没有嫖赌的恶习,但是家产还是败光。
父亲死的时候我才3岁,但那天晚上的情景我还有些记忆。我妈妈、我祖母收拾了细软,祖母抱着姐姐,妈妈抱着我,连夜出逃。我就跟着母亲到了宁波。
所谓学徒,实际上什么都做,包括抱孩子、买菜、做饭、手艺活。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了,美国兵进上海。上海的局面大变,那些美国兵往往带着中国妓女来买首饰。这时候我就有点用了。因为我在租界里的所谓"工部局(SMC)"学校里上过学,同洋人有过交往。我每次看到那些洋人大兵顾客,就像其他小商贩一样叫他们"Hi, Mr.Truman(嗨,杜鲁门先生)","Hi,Mr.Roosevelt(嗨,罗斯福先生)"。那些大兵听了高兴,买卖就做成了。
另外,别人做首饰,刻字都写着"永结同心"、"花好月圆"之类旧词,而我就想出许多别出心裁的刻字,比如"妹妹,我爱你"之类。由于上面这类"小动作",我成了店里比较受重视的学徒,这使我有时间去读一些夜校而没有受到干预。
1947 年上海的形势大变动,国民党要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黄金不准买卖。因此这个店就停业了。老板觉得我有用,只把我一个人留了下来,做了佣人,没有薪金,但是有饭吃。这样1948年我就开始念书了。上海有这么一个好处,只要付得起学费,可以上很多学校。我前后念了十几个补习学校,学过会计、英语、世界语、无线电等,最后一个学校是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是学分制,两年修90个学分,可以晚上去上课。我没上过高中,语文不行,第一学期的新闻写作课,老师陆诒先生只给了我50分(60分才及格)。
当时只希望做一个摄像记者。我曾经到影楼给模特们拍照,影楼很讲究模特眼睛和头上的光。我想如果没有事情做,到照相馆工作也是可以的。
我生活相当困难,念大学的学费如何缴纳是一个秘密。后来,在交待历史问题的时候,我交待出曾经给资本家做过假账,靠这个来缴纳学费。因为我学过会计,让我做假账的是一个玻璃工厂的老板,我根本不知道这个玻璃工厂在哪里,他把单子给我,让我做成怎样我就做成怎样。这个职业收入高,而且最让我心动的是,老板还有两个照相机,一个是CONTAX S3,一个是LEICA的,可以自由供我使用,我背着它们在上海街头上游荡,就像一个少爷一样,心里充满得意。
我是很愿意读书的,经常到上海三联书店去买书――1949年我报考三联书店,三联书店没有录取我,没有想到1986年做了北京三联书店的总经理。我当时并没有想搞创作,而只是要找个工作能够养活自己。我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小学教师,但是这样的工作我找不到,因为我没有学历。
我周围没有知识分子,没有人能引导我。我常常侍候人们打牌,1947、1948年以后,店的房子空着,每天都要摆牌局,打麻将,来往的人特别多,有国民党人,有土豪劣绅,也有地下共产党员。我就在这样伺候人的生活中,了解到了许多事情。那些共产党人,头天刚从苏北来,穿着很破的衣服,过几天消失了,过些时候再见。他们服饰鲜明,态度轩昂。都是从苏北解放区来上海采购东西的,常买的是:盘尼西林,三十号真空管,机帆船。
我都帮不上忙,但是常常帮他们去买书买杂志。很熟的有虞天石、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