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侠女(重贴)
[影片]侠女(重贴)
(这一篇已经在文学视界贴过了, 在这里重贴, 主要是想听听有没有人对我最后瞎编的理论有什么感想或反对意见. 希望管理员不介意.)
为了感谢barb千里迢迢给我寄碟, 老早就想写一写这部被人反复提到的经典武侠片, 但很久也没写出来. 不是无话可说, 而是理不出头绪, 只好把零碎想法胡乱堆在一起.
基本情节上, 编导胡金铨又一次采用明代锦衣卫陷害追杀忠良的套路, 但是保留了聊斋原作中顾生的叙述视角. 不肯参加科举考试的顾生与寡母相依为命, 神秘的邻居美少女冷若冰霜, 来到村子里四处打听的陌生人, 深夜里的打斗追杀飞檐走壁.
胡金铨的武侠片似乎常常在遵循武侠俗套的同时又让人琢磨不透, 不时给人出乎意料的成分. 侠女前半部节奏缓慢, 更象悬疑片. 后半部更加奇怪, 观众期待以久的大决斗结束, 追杀侠女的主要坏人被干掉以后, 影片并未顺理成章地层收尾, 而是另起炉灶, 又搞出新一轮追杀, 新一拨坏人, 新一场决斗, 主角忽然变成了侠女的和尚师父, 主题也从一个普通的复仇故事变成佛教讲道, 最后在明晃晃的佛光中结束, 留下我这个观众摸不着头脑. 什么嘛, 好象胡导拍到结尾, 忽然昄依了佛教, 便在本已完整的影片后硬生生地加了半个多小时的新情节.
为了写这篇影评, 我去跟一个对武侠电影史颇有研究的洋人打听背景, 结果证实了我的直觉. 侠女在台湾外景拍到一半时, 经费用光了, 胡只好暂停拍摄去筹钱, 后来回到香港完成制作. 在拍片中断其间, 他对佛教产生兴趣, 故而重写了侠女的结尾. 他还告诉我, 69年上映时侠女票房麻麻, 当时观众已开始对武侠片失去兴趣, 更不必说这样一部慢吞吞的说教的武侠片. 75 年此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映, 引起轰动, 被提名金棕榈奖 (未获奖), 并获特别颁发的技术奖. 这大概是武侠片在西洋艺术电影圈里最早的风光了.
这个”专家” 用了idiosyncratic这个词形容侠女, 我觉得很贴切, 却想不出对应的中文词. 武侠片无剧本, 想到那儿拍到哪儿, 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但是胡金铨有其不按常理出牌的倾向, 并有时搞出与观众期望背道而驰的东西, 或许正是这一点, 才令他成为被人念念不忘的大师, 而不是又一个被遗忘的武侠片匠人.
在设计武打戏方面, 胡金铨一向借助 绷床, 钢丝, 剪辑画面来弥补演员做不到的动作. 我不是电影史学家, 对当时流行的武打设计的套路不清楚, 不敢乱下结论. 胡的打戏给我的印象与张徹的和晚一些的李小龙, 洪金宝的风格完全不同, 后者讲究编排设计的连贯性, 动作的节奏 (成龙尤其看重这一点), 和视觉上的快感, 而前者十分跳跃甚至有点支离破碎, 对峙多过交手, 腾云驾雾多, 拳脚相交少, 颇有一种古怪的张力和不安全感, a rawness (又翻不出来了). 在摄影上, 胡金铨在拍夜戏十分有名, 古庙埋伏以寡敌众一段做得特别精致, 其它几场重头戏也十分讲究构图和色彩. 卧虎藏龙与侠女至少在画面的印象上一脉相承, 是很明显的.
客观部分写完了, 说说我自己对此片的毫无逻辑的主观感想. 我最感兴趣的常常是人物, 而侠女中的人物尤其让人捉摸不定. 徐枫的表演, 从头到尾都是冷冰冰的, 就是跟顾生共寝一夜后, 仍然对他不假辞色, 然后把孩子一交, 掉头扬长而去. 让人觉得她跟他发生肉体关系, 只不过是为了替他生个后代, 算报答他的援手, 并无爱情可言 (虽然他明显是爱她的). 好现实的交换. 好不浪漫的情节.
我的好奇心起, 于是找来聊斋的原文来对照. 一读乖乖不得了, 这原著比电影还要risque! 故事的一大半讲的是一段三角恋爱, 而这第三角, 竟然是一个美貌的男性狐狸精, 我昏倒. 女主角果然对追求她的顾生不假辞色, 却一刀杀了打搅他们春宵的狐狸精. 对顾生时冷时热, 同他交欢两次, 却一口回绝他的求婚, 我疑心不过是为了替他生子罢了. 不过呢, 你也可以把她的动机解释为她一心独担报仇大任, 不肯连累顾生. 总之是个神秘决绝的女子, 她的心只属于她自己, 非旁人可度.
最荒诞的部分是文后的异史氏曰: 人必室有侠女, 而后可以畜?(上亦下女, 这个字不会念)童也. 不然, 尔爱其艾豭(?), 彼爱尔娄猪矣. 后面一句我没看懂, 不过前一句让我大笑. 这态度倒不是不象古罗马/希腊的调调儿: 女人是用来传宗接代的, 真正的精神上的相通和共鸣则是男人之间的事.
西方港片迷里面有一群女权主义者. 她们被武侠片中的女侠形象所吸引, 这些女主角不仅可以保护自己 (不能保护自己的也学到武功报仇), 而且经常救男主角于危难中. 尤其是侠女中的徐枫, 无意在感情上”依附”于顾生, 行为内心都独立到极点. 跟西方文化里的理想女性相比, 自然让这些影迷发狂, 甚至以为这是武侠片中女权主义的证明.
我个人就要说: 非也非也. 刚强能干, 独立不群的女侠在中国武侠文艺中古已有之, 但不能因此证明历代女权主义高涨 (有些时代是高涨的, 有些则不). 一个社会的男权或女权的涨落, 可以从主流文化中对性别角色(gender role)的要求和标准看出一二 – 社会中男权越高涨, 理想女性形象越接近男性饭塔西. 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女性, 除了主流的温良恭谦让之外, 亦有些非主流的穆桂英类型的强势形象. 或许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保护性的母亲形象, 天晓得, 但并非不是一部分男性的饭塔西, 尤其是给落第书生提供无条件的爱情金钱和好运的花妖, 狐精, 或名妓们, 但也不排除堕入情网而替夫家打仗的山寨女大王. 另外中国文化有其实用主义的一面. 传宗接代是一件比爱情要紧得多的事 (爱情几乎完全是婚姻以外的东西), 一个女人最大的贡献和最重要的报恩手段, 是让男人延续香火. 侠女能报恩却不必搭进自己的全部人生, 说到底还是十分前卫的概念.
(后面的议论纯属个人猜测, 并无理论根据. Your mileage may vary.)
为了感谢barb千里迢迢给我寄碟, 老早就想写一写这部被人反复提到的经典武侠片, 但很久也没写出来. 不是无话可说, 而是理不出头绪, 只好把零碎想法胡乱堆在一起.
基本情节上, 编导胡金铨又一次采用明代锦衣卫陷害追杀忠良的套路, 但是保留了聊斋原作中顾生的叙述视角. 不肯参加科举考试的顾生与寡母相依为命, 神秘的邻居美少女冷若冰霜, 来到村子里四处打听的陌生人, 深夜里的打斗追杀飞檐走壁.
胡金铨的武侠片似乎常常在遵循武侠俗套的同时又让人琢磨不透, 不时给人出乎意料的成分. 侠女前半部节奏缓慢, 更象悬疑片. 后半部更加奇怪, 观众期待以久的大决斗结束, 追杀侠女的主要坏人被干掉以后, 影片并未顺理成章地层收尾, 而是另起炉灶, 又搞出新一轮追杀, 新一拨坏人, 新一场决斗, 主角忽然变成了侠女的和尚师父, 主题也从一个普通的复仇故事变成佛教讲道, 最后在明晃晃的佛光中结束, 留下我这个观众摸不着头脑. 什么嘛, 好象胡导拍到结尾, 忽然昄依了佛教, 便在本已完整的影片后硬生生地加了半个多小时的新情节.
为了写这篇影评, 我去跟一个对武侠电影史颇有研究的洋人打听背景, 结果证实了我的直觉. 侠女在台湾外景拍到一半时, 经费用光了, 胡只好暂停拍摄去筹钱, 后来回到香港完成制作. 在拍片中断其间, 他对佛教产生兴趣, 故而重写了侠女的结尾. 他还告诉我, 69年上映时侠女票房麻麻, 当时观众已开始对武侠片失去兴趣, 更不必说这样一部慢吞吞的说教的武侠片. 75 年此片在戛纳电影节上映, 引起轰动, 被提名金棕榈奖 (未获奖), 并获特别颁发的技术奖. 这大概是武侠片在西洋艺术电影圈里最早的风光了.
这个”专家” 用了idiosyncratic这个词形容侠女, 我觉得很贴切, 却想不出对应的中文词. 武侠片无剧本, 想到那儿拍到哪儿, 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但是胡金铨有其不按常理出牌的倾向, 并有时搞出与观众期望背道而驰的东西, 或许正是这一点, 才令他成为被人念念不忘的大师, 而不是又一个被遗忘的武侠片匠人.
在设计武打戏方面, 胡金铨一向借助 绷床, 钢丝, 剪辑画面来弥补演员做不到的动作. 我不是电影史学家, 对当时流行的武打设计的套路不清楚, 不敢乱下结论. 胡的打戏给我的印象与张徹的和晚一些的李小龙, 洪金宝的风格完全不同, 后者讲究编排设计的连贯性, 动作的节奏 (成龙尤其看重这一点), 和视觉上的快感, 而前者十分跳跃甚至有点支离破碎, 对峙多过交手, 腾云驾雾多, 拳脚相交少, 颇有一种古怪的张力和不安全感, a rawness (又翻不出来了). 在摄影上, 胡金铨在拍夜戏十分有名, 古庙埋伏以寡敌众一段做得特别精致, 其它几场重头戏也十分讲究构图和色彩. 卧虎藏龙与侠女至少在画面的印象上一脉相承, 是很明显的.
客观部分写完了, 说说我自己对此片的毫无逻辑的主观感想. 我最感兴趣的常常是人物, 而侠女中的人物尤其让人捉摸不定. 徐枫的表演, 从头到尾都是冷冰冰的, 就是跟顾生共寝一夜后, 仍然对他不假辞色, 然后把孩子一交, 掉头扬长而去. 让人觉得她跟他发生肉体关系, 只不过是为了替他生个后代, 算报答他的援手, 并无爱情可言 (虽然他明显是爱她的). 好现实的交换. 好不浪漫的情节.
我的好奇心起, 于是找来聊斋的原文来对照. 一读乖乖不得了, 这原著比电影还要risque! 故事的一大半讲的是一段三角恋爱, 而这第三角, 竟然是一个美貌的男性狐狸精, 我昏倒. 女主角果然对追求她的顾生不假辞色, 却一刀杀了打搅他们春宵的狐狸精. 对顾生时冷时热, 同他交欢两次, 却一口回绝他的求婚, 我疑心不过是为了替他生子罢了. 不过呢, 你也可以把她的动机解释为她一心独担报仇大任, 不肯连累顾生. 总之是个神秘决绝的女子, 她的心只属于她自己, 非旁人可度.
最荒诞的部分是文后的异史氏曰: 人必室有侠女, 而后可以畜?(上亦下女, 这个字不会念)童也. 不然, 尔爱其艾豭(?), 彼爱尔娄猪矣. 后面一句我没看懂, 不过前一句让我大笑. 这态度倒不是不象古罗马/希腊的调调儿: 女人是用来传宗接代的, 真正的精神上的相通和共鸣则是男人之间的事.
西方港片迷里面有一群女权主义者. 她们被武侠片中的女侠形象所吸引, 这些女主角不仅可以保护自己 (不能保护自己的也学到武功报仇), 而且经常救男主角于危难中. 尤其是侠女中的徐枫, 无意在感情上”依附”于顾生, 行为内心都独立到极点. 跟西方文化里的理想女性相比, 自然让这些影迷发狂, 甚至以为这是武侠片中女权主义的证明.
我个人就要说: 非也非也. 刚强能干, 独立不群的女侠在中国武侠文艺中古已有之, 但不能因此证明历代女权主义高涨 (有些时代是高涨的, 有些则不). 一个社会的男权或女权的涨落, 可以从主流文化中对性别角色(gender role)的要求和标准看出一二 – 社会中男权越高涨, 理想女性形象越接近男性饭塔西. 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女性, 除了主流的温良恭谦让之外, 亦有些非主流的穆桂英类型的强势形象. 或许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保护性的母亲形象, 天晓得, 但并非不是一部分男性的饭塔西, 尤其是给落第书生提供无条件的爱情金钱和好运的花妖, 狐精, 或名妓们, 但也不排除堕入情网而替夫家打仗的山寨女大王. 另外中国文化有其实用主义的一面. 传宗接代是一件比爱情要紧得多的事 (爱情几乎完全是婚姻以外的东西), 一个女人最大的贡献和最重要的报恩手段, 是让男人延续香火. 侠女能报恩却不必搭进自己的全部人生, 说到底还是十分前卫的概念.
(后面的议论纯属个人猜测, 并无理论根据. Your mileage may vary.)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7-01-08 23:10,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我没看过侠女,对武侠片更没有研究。但是聊斋可以说两句。
聊斋的大名,中国学生都听说过。从来没人说的是我们从小看的是“洁本”聊斋。我从小学三年级起开始看白话聊斋。第一本聊斋被人借而不还。一直以来我都当聊斋是志怪故事来看,就跟搜神记什么的似的。直到去年,我从国内买了一本印刷漂亮的聊斋。(应该是全本吧?)我在漂亮的书里给出照片的。里面我们熟悉的情节复杂的故事被众多的故事冲得很稀释。我拿到书的时候着实高兴了一阵,每星期六早上起床前,趴在床上看一阵,直到有一天我给恶心着了,再也没看过。我终于知道小时候看人文邹邹地写“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糟粕”是什么意思了。
这真是一本男性反她洗。狐狸精、什么什么精的故事少数的真是单纯的志怪小说。但是相对于早期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的时代毕竟已经是封建社会的晚期了,就像Jun说的,男性反她戏大大地猖獗。在绝大多数故事里,1,狐狸精多数要么漂亮的出奇,要么拥有大量钱财,甚至两样都有。2,一定是主动找到男主角,不管男主角是穷是富,是当官的是农民。3,狐狸精不用说出喜欢男主角什么,甚至二话都不用说,主要就是一定要上床。(这里的床,我们看的白话聊斋里怎么也是在个有书房有卧室的房间里,错,庄稼地里一样的有。)4,给完人了,给钱,在很罕见的少的故事里,狐狸精口吃伶俐,护着老实丈夫别给众穷书生朋友给欺负了,在“狐诘”里这种嘴架写的相当好看。(一看就是个穷书生的反她戏。)没完呢,给完了之后,狐狸精最好识趣点儿,最多做个几年夫妻(更短的是几天)就自己主动消失,没人想老看个老巫婆的样子,艳遇艳遇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结束。如果有狐狸精不那么识趣的,定然会有术士传授奇门药物,把狐狸精给打烂打垮。我就是看到这里终于被恶心着了。
聊斋的大名,中国学生都听说过。从来没人说的是我们从小看的是“洁本”聊斋。我从小学三年级起开始看白话聊斋。第一本聊斋被人借而不还。一直以来我都当聊斋是志怪故事来看,就跟搜神记什么的似的。直到去年,我从国内买了一本印刷漂亮的聊斋。(应该是全本吧?)我在漂亮的书里给出照片的。里面我们熟悉的情节复杂的故事被众多的故事冲得很稀释。我拿到书的时候着实高兴了一阵,每星期六早上起床前,趴在床上看一阵,直到有一天我给恶心着了,再也没看过。我终于知道小时候看人文邹邹地写“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糟粕”是什么意思了。
这真是一本男性反她洗。狐狸精、什么什么精的故事少数的真是单纯的志怪小说。但是相对于早期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的时代毕竟已经是封建社会的晚期了,就像Jun说的,男性反她戏大大地猖獗。在绝大多数故事里,1,狐狸精多数要么漂亮的出奇,要么拥有大量钱财,甚至两样都有。2,一定是主动找到男主角,不管男主角是穷是富,是当官的是农民。3,狐狸精不用说出喜欢男主角什么,甚至二话都不用说,主要就是一定要上床。(这里的床,我们看的白话聊斋里怎么也是在个有书房有卧室的房间里,错,庄稼地里一样的有。)4,给完人了,给钱,在很罕见的少的故事里,狐狸精口吃伶俐,护着老实丈夫别给众穷书生朋友给欺负了,在“狐诘”里这种嘴架写的相当好看。(一看就是个穷书生的反她戏。)没完呢,给完了之后,狐狸精最好识趣点儿,最多做个几年夫妻(更短的是几天)就自己主动消失,没人想老看个老巫婆的样子,艳遇艳遇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结束。如果有狐狸精不那么识趣的,定然会有术士传授奇门药物,把狐狸精给打烂打垮。我就是看到这里终于被恶心着了。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 on 2004-05-03 14:06,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娈童. 后面一句是什么? 不过我觉得不是JUN解释的意思. 蓄娈童在传统文化里面是玩物丧志的一种, 没有精神之爱的意思. 我对第一句的理解是完成传宗接代后才可以玩同性游戏.异史氏曰: 人必室有侠女, 而后可以畜?(上亦下女, 这个字不会念)童也. 不然, 尔爱其艾豭(?), 彼爱尔娄猪矣.
我挺喜欢聊斋, 它肯定有书生的YY和果报那种东西. 同类的东西多了,它与众不同在除了世情写得好之外, 写女子特别出色. 其他许多作品里面的女子很单薄简直只是符号, 从这类作品的最早源头唐传奇就看得出来.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04-05-03 13:11,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我觉得他说的那个尔爱, 彼爱, 说的乃是男'狐狸精窥觑书生的家产美色.
聊斋里面比较纯洁的故事写的还挺好看的, 比如说那个狐嫁女. 要说对聊斋相当糟粕的地方还能容忍, 还是因为他那杆笔还写了点真情. 印象比较深是一个书生看见男女野合, 上去看, 男的撒腿就跑了, 女的坐在地上, 笑嘻嘻的. 书生就摸她, 她就说: 要如何, 便如何, 狂探何为? 书生乃晓以大义, 总结得讲就是: 野合8体面, 得讲点情调, 找个房子. 结果这个女的是个狐狸精, 采阳补阴补的书生要歇菜, 碰见一个老道士, 给了他一个瓶子一个符. 下次狐狸精一来, 吱的一声就给收进去了, 怀里报的金橘撒了一地, 书生想起往日恩情, 老大不忍, 想收了她我也活不了, 就放了狐狸精.
这等小地方每每让我能够忽略不计他写的某些洋洋得意的狐狸精献身就为了留名聊斋的故事.
聊斋里面比较纯洁的故事写的还挺好看的, 比如说那个狐嫁女. 要说对聊斋相当糟粕的地方还能容忍, 还是因为他那杆笔还写了点真情. 印象比较深是一个书生看见男女野合, 上去看, 男的撒腿就跑了, 女的坐在地上, 笑嘻嘻的. 书生就摸她, 她就说: 要如何, 便如何, 狂探何为? 书生乃晓以大义, 总结得讲就是: 野合8体面, 得讲点情调, 找个房子. 结果这个女的是个狐狸精, 采阳补阴补的书生要歇菜, 碰见一个老道士, 给了他一个瓶子一个符. 下次狐狸精一来, 吱的一声就给收进去了, 怀里报的金橘撒了一地, 书生想起往日恩情, 老大不忍, 想收了她我也活不了, 就放了狐狸精.
这等小地方每每让我能够忽略不计他写的某些洋洋得意的狐狸精献身就为了留名聊斋的故事.
乡音无改鬓毛衰
再看了一遍jun的影评. 又想起点儿东西来. 就是那更朴素的真理: 男人看女人, 跟女人看女人是不同的.
原著蒲松龄写出来的就是个传奇故事, 写的是一个目的很清楚的女子. 她存在, 就是为了照顾母亲, 报仇. 邻居书生帮她进些男主人的义务, 如出头露面; 她就帮书生进些女主人的义务, 包括生小孩儿. 她跟书生第二次云雨, 纯粹就是因为第一次云雨没有达到云雨的终极目标------传宗接待. 蒲松龄写得很有可能就是三纲五常的总代表, 284哈侠女.
胡的电影版解释, 没有看过, 不好评论. 不过看jun的评论, 更象是胡的反塔吸. 武艺高强, 冷若冰霜的艳女.
我曾经看见过人把心动跟东邪西毒放在一起评论. 中心思想是男人是浪漫主义假装现实, 女人是现实主义假装浪漫. 不太同意这个论点. 但是觉得女性讲故事的视角, 大多比较现实冷峻------自恋做梦带入些小公主故事的不算, 现实冷峻里面又有温暖的接受.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这个话, 只有女人说得出来.
原著蒲松龄写出来的就是个传奇故事, 写的是一个目的很清楚的女子. 她存在, 就是为了照顾母亲, 报仇. 邻居书生帮她进些男主人的义务, 如出头露面; 她就帮书生进些女主人的义务, 包括生小孩儿. 她跟书生第二次云雨, 纯粹就是因为第一次云雨没有达到云雨的终极目标------传宗接待. 蒲松龄写得很有可能就是三纲五常的总代表, 284哈侠女.
胡的电影版解释, 没有看过, 不好评论. 不过看jun的评论, 更象是胡的反塔吸. 武艺高强, 冷若冰霜的艳女.
我曾经看见过人把心动跟东邪西毒放在一起评论. 中心思想是男人是浪漫主义假装现实, 女人是现实主义假装浪漫. 不太同意这个论点. 但是觉得女性讲故事的视角, 大多比较现实冷峻------自恋做梦带入些小公主故事的不算, 现实冷峻里面又有温暖的接受.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这个话, 只有女人说得出来.
乡音无改鬓毛衰
传统的侠男侠女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三纲五常么? 旧武侠小说粉说教的.
这个侠女用替人生孩子报恩和旧武侠故事里面用点小恩惠就可以买人卖命如出一辙, 尤其是这恩施到老母头上, 子女只能努力报答. 她选择做侠女也是为了报父仇吧. 这个故事特别在她母亲一直希望她嫁给书生做主妇,显然不太支持她冒险报仇, 并不是只是要她报恩, 她很孝顺地等到母亲安享天年后才出手报仇, 不过还是特立独行地没有象十三妹那样做完侠女做归家妇, 一半是自立, 一半是为了不连累书生吧.
小白举的例子就是笑嘻嘻说的田里那个吧. 写人情写的很生动.
很多故事本来很有意思, 由专业写手书生写出来, 文采又好点. 但是他们始终觉得写这种东西不入流堕了身份, 不如写夸夸其谈的8股, 所以时不时地抬出些说教来粉饰门面.
这个侠女用替人生孩子报恩和旧武侠故事里面用点小恩惠就可以买人卖命如出一辙, 尤其是这恩施到老母头上, 子女只能努力报答. 她选择做侠女也是为了报父仇吧. 这个故事特别在她母亲一直希望她嫁给书生做主妇,显然不太支持她冒险报仇, 并不是只是要她报恩, 她很孝顺地等到母亲安享天年后才出手报仇, 不过还是特立独行地没有象十三妹那样做完侠女做归家妇, 一半是自立, 一半是为了不连累书生吧.
小白举的例子就是笑嘻嘻说的田里那个吧. 写人情写的很生动.
很多故事本来很有意思, 由专业写手书生写出来, 文采又好点. 但是他们始终觉得写这种东西不入流堕了身份, 不如写夸夸其谈的8股, 所以时不时地抬出些说教来粉饰门面.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04-05-03 18:05,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各位好
Jun,下面贴一段有人跟我私下的讨论(我现在还不知这个有人来不来这里的)――在那边儿不敢贴,怕招惹有人不痛快:
昨天你提到JUN的侠女,其实我觉得作者写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个狠心的美少年,不知顾忌什么,写成个女士,结果搞出这么个处处透着别扭的东西,顺带一路让JUN别扭到底.当然女士也可以这么决绝的,可是连那些小细节也那么阳刚,让我怀疑这姑娘的Orientation有问题.我看了JUN的文章,倒是想起了一部阴阳法王,是胡金铨的最后一部作品吧.从某个角度看,是烂片,观众抑制不住的打瞌睡,可是有些细节多么有气氛.还有那个结尾,我这么些年始终忘不了.剧斗之后,道士一生法力所系的桃林燃起了熊熊大火,女鬼(画皮式的)终于可以投胎转世了,走进起火的桃林之前,她向道士道谢,并且揭下脸上的人皮面具,送给道士作留念.镜头一转,被女鬼迷惑的书生和他的黄脸老婆已经和好,并且生了个男孩子,正在作三朝.道士前来祝贺,看着婴儿笑嬉嘻的说"真像,真像".道士把一轴画塞到书生手里,转身离去.书生展开画卷,看到了桃树下的白衣女子.他转头看看婴儿,恍有所会.故事便结束了.这真是我看到过的最最中国式的温柔醇厚的结尾.

Jun,下面贴一段有人跟我私下的讨论(我现在还不知这个有人来不来这里的)――在那边儿不敢贴,怕招惹有人不痛快:
昨天你提到JUN的侠女,其实我觉得作者写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个狠心的美少年,不知顾忌什么,写成个女士,结果搞出这么个处处透着别扭的东西,顺带一路让JUN别扭到底.当然女士也可以这么决绝的,可是连那些小细节也那么阳刚,让我怀疑这姑娘的Orientation有问题.我看了JUN的文章,倒是想起了一部阴阳法王,是胡金铨的最后一部作品吧.从某个角度看,是烂片,观众抑制不住的打瞌睡,可是有些细节多么有气氛.还有那个结尾,我这么些年始终忘不了.剧斗之后,道士一生法力所系的桃林燃起了熊熊大火,女鬼(画皮式的)终于可以投胎转世了,走进起火的桃林之前,她向道士道谢,并且揭下脸上的人皮面具,送给道士作留念.镜头一转,被女鬼迷惑的书生和他的黄脸老婆已经和好,并且生了个男孩子,正在作三朝.道士前来祝贺,看着婴儿笑嬉嘻的说"真像,真像".道士把一轴画塞到书生手里,转身离去.书生展开画卷,看到了桃树下的白衣女子.他转头看看婴儿,恍有所会.故事便结束了.这真是我看到过的最最中国式的温柔醇厚的结尾.
-
- Posts: 3159
- Joined: 2003-11-22 20:12
我突然再次想到男人看女人跟女人看女人不同这个朴素的真理. 由此推导出这个侠女如是阳刚的一个解释乃是导演不了解女人, 尤其细节处, 只好照男人的思路套, 于是就套出来一个倾向有些可疑的女子.barb wrote:昨天你提到JUN的侠女,其实我觉得作者写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个狠心的美少年,不知顾忌什么,写成个女士,结果搞出这么个处处透着别扭的东西,顺带一路让JUN别扭到底.当然女士也可以这么决绝的,可是连那些小细节也那么阳刚,让我怀疑这姑娘的Orientation有问题.
自拍肩膀, 终于把江湖义气从同志倾向里给捞出来了.

徐克484越南人? 8论如何, 他能在武侠片子里把金相遇拍的活色生香, 他9没有倾向问题.呸, 徐克并不真的投入兄弟义气的主题, 他更喜欢捣腾女性和男/女性别角色的界线. 再说他也算不了100%的中国人, 没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浸润.

乡音无改鬓毛衰
今天血拼一天,人和荷包累得要命,脑袋倒灵光起来,突然想起迈克也说过《侠女》,下面手敲两段。
迈克这篇是《相见欢》――专写狐鬼的,与侠女有关的扯了四五段:
最有趣的个案或者是《聊斋志异》里的《侠女》。胡金铨将它搬上银幕(1971年),隐藏了狐的身份,并且加进大量原著没有的人物和情节。戏里田鹏饰演的欧阳年是原著的白狐,他大概有鉴于同行姐妹充斥市场,竞争太巨,于是别出心裁化作男身,另辟蹊径进行烟视媚行的事业。古代中国人对同行恋的态度较为随和,就算不全盘接纳也不至于大惊小怪――可能是见惯不怪。双性恋者似乎十分普遍,已婚男人在家里养娈童或是在外与同性朋友狎游的例子司空见惯。规律严谨的道德观倒有出人意表的空隙,男性的最终道德责任是开枝散叶,性行为本身不在管辖范围内――根本不鼓励这方面的发展,所以也没有定下对错的准则。贪小便宜的中国人见有机可乘,怎会不好好利用?同性恋行为不会导致怀孕生子,入赘争宠的机会较微,从贤妻的角度看,比狎妓纳妾的威胁性为低。
白狐勾引男主角顾生不费吹灰之力,甚至严格来说不能算勾引。他只是“姿容甚美,而意颇擐佻”,顾生在渐渐与他熟稔后,就主动与他发生性行为。亲昵的关系保持了一段时候,并且可想是时常见面的,否则不会连冷若冰霜的女主角都生醋意。拉锯战透过顾生进行,两方面在他耳边说对方坏话,火药味愈来愈重。白狐沉不住气,终于犯了行规:他居然失策地在顾生与侠女即将行房的一刹那出现,撞破好事,惹来杀身之祸。侠女履行的正是神圣的传宗接代任务,白狐胆敢冷言嘲讽,在道德故事里自然不会有好结果。蔑视甚至企图阻止香火的延续罪无可赦,他是万劫不复了。
神话传说最注重的教训是守本分份,每个人有他自己的一个圈子,肉体和灵魂在里面可以自由活动,但一旦越界,扰乱了清规,连公正无私的神也会气恼――无端增添了他名下的工作。在顾生的这台人生戏里,白狐和侠女原本分别担任两个迥然不同的行当,娇媚的前者负责解决顾生性欲上的需求,“举止生硬”的后者挑起生育下一代的职责,要和河水不犯井水和平共处,肯定能够演到大团圆收场。《侠女》不是反同性恋的作品,它维护的是另一个层面的道德。
电影《侠女》删除了分桃断袖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却不失其同性恋者奇想的身份。女主角大概也感到自己被利用,成为男主角道德的挡箭牌,难怪终日愁眉不展。她义正词严把房事当作正事办,情趣完全欠奉,丝毫不肯面对男人剥掉外衣后赤裸的索求。结局男主角得子,传统的责任有了合理的交代,要是拍续集,他应该可以开怀放任寻求原始的乐趣罢?七年之痒一般被解释为男人对枕边人日久生厌,内里另有隐情。至少在中国,掺杂了卸下重任后,从道德困缚自我解脱的成分。
先声明一下,我可84专门打岔,江湖义气捞出来了,断袖疑云再度log in自拍肩膀, 终于把江湖义气从同志倾向里给捞出来了.

迈克这篇是《相见欢》――专写狐鬼的,与侠女有关的扯了四五段:
最有趣的个案或者是《聊斋志异》里的《侠女》。胡金铨将它搬上银幕(1971年),隐藏了狐的身份,并且加进大量原著没有的人物和情节。戏里田鹏饰演的欧阳年是原著的白狐,他大概有鉴于同行姐妹充斥市场,竞争太巨,于是别出心裁化作男身,另辟蹊径进行烟视媚行的事业。古代中国人对同行恋的态度较为随和,就算不全盘接纳也不至于大惊小怪――可能是见惯不怪。双性恋者似乎十分普遍,已婚男人在家里养娈童或是在外与同性朋友狎游的例子司空见惯。规律严谨的道德观倒有出人意表的空隙,男性的最终道德责任是开枝散叶,性行为本身不在管辖范围内――根本不鼓励这方面的发展,所以也没有定下对错的准则。贪小便宜的中国人见有机可乘,怎会不好好利用?同性恋行为不会导致怀孕生子,入赘争宠的机会较微,从贤妻的角度看,比狎妓纳妾的威胁性为低。
白狐勾引男主角顾生不费吹灰之力,甚至严格来说不能算勾引。他只是“姿容甚美,而意颇擐佻”,顾生在渐渐与他熟稔后,就主动与他发生性行为。亲昵的关系保持了一段时候,并且可想是时常见面的,否则不会连冷若冰霜的女主角都生醋意。拉锯战透过顾生进行,两方面在他耳边说对方坏话,火药味愈来愈重。白狐沉不住气,终于犯了行规:他居然失策地在顾生与侠女即将行房的一刹那出现,撞破好事,惹来杀身之祸。侠女履行的正是神圣的传宗接代任务,白狐胆敢冷言嘲讽,在道德故事里自然不会有好结果。蔑视甚至企图阻止香火的延续罪无可赦,他是万劫不复了。
神话传说最注重的教训是守本分份,每个人有他自己的一个圈子,肉体和灵魂在里面可以自由活动,但一旦越界,扰乱了清规,连公正无私的神也会气恼――无端增添了他名下的工作。在顾生的这台人生戏里,白狐和侠女原本分别担任两个迥然不同的行当,娇媚的前者负责解决顾生性欲上的需求,“举止生硬”的后者挑起生育下一代的职责,要和河水不犯井水和平共处,肯定能够演到大团圆收场。《侠女》不是反同性恋的作品,它维护的是另一个层面的道德。
电影《侠女》删除了分桃断袖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却不失其同性恋者奇想的身份。女主角大概也感到自己被利用,成为男主角道德的挡箭牌,难怪终日愁眉不展。她义正词严把房事当作正事办,情趣完全欠奉,丝毫不肯面对男人剥掉外衣后赤裸的索求。结局男主角得子,传统的责任有了合理的交代,要是拍续集,他应该可以开怀放任寻求原始的乐趣罢?七年之痒一般被解释为男人对枕边人日久生厌,内里另有隐情。至少在中国,掺杂了卸下重任后,从道德困缚自我解脱的成分。
老觉得这里的小人脸儿表情怪,现在觉得只有
不怪,扑嗵扑嗵的
无巧不巧,前天翻我替我妈买的董桥,又看到关于胡金铨――董桥写文章难看死了,他唯一的好处是认得好多比他牛的牛人,有一段《送别金铨》是介样子:
[一]
胡金铨问许鞍华:“影片里出现两列火车,一列从左边飞驰而来,一列从右边飞驰而来,终于迎头相撞了。导演要让观众看到其中一列车的火车头正面冲到观众眼前,轰然巨响,碎片四溅。换句话说,等于火车撞上摄影机的镜头。该怎么拍?”许鞍华和我们几个人还没有想出答案,金铨说:“用一块大镜子竖在火车轨上,让火车撞上那面镜子,而摄影机则在一边对准镜子里的情景开拍。效果会很真,惊心动魄!”那是七十年代在伦敦我家里吹牛的岁月:许鞍华还在电影学院念书,陈绍文(这个人8认识)刚在法国过完流浪的生活,詹德隆(是谁?
)和我在广播电台里卖翻译、卖声音。金铨刚拿了坎城影展的大奖,经常到伦敦谈生意,找资料写他的老舍传,三更半夜带我们摸到傅聪家里去聊天。他每一次来都住在城里好漂亮的Portman酒店。有一次我们在咖啡厅里喝茶,他跟水建彤(
)大谈清末民初的野史,天花乱坠,绘声绘影,像亲眼看到似的,我们都听傻了。
[二]
金铨渊博。他记性好得吓人,什么书都过目不忘(
),语言天分又高,各地方言都应付得了,说故事特别好听。可是,胡金铨始终坚持知识分子的情操。正因为他绝对不唱高调,正因为他绝对拒绝低头,正因为他只顾默默坚持他的原则,看他得意,我很感动;看他不遇,我很难过(肉麻
)。看他偶然迫不得已做出一些艺术信念上的让步而终归失败,我更觉得他一生的执著是值得的。金铨到底是满身散发着中国乡土气息的读书人:他的作品没有描写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的空间;他镜头下的人性不是经过西方文明洗礼后的人性;他标举的是东方传统的侠义精神。在那样超现实的境界中,儿女私情已经没有存在的余地了,禁欲主义升华成近乎冷傲的高度。大冬天里,金铨也常常满头大汗;可是,他的艺术创作却永远是冷的。……(剩下的不忍卒读,不抄了)



无巧不巧,前天翻我替我妈买的董桥,又看到关于胡金铨――董桥写文章难看死了,他唯一的好处是认得好多比他牛的牛人,有一段《送别金铨》是介样子:
[一]
胡金铨问许鞍华:“影片里出现两列火车,一列从左边飞驰而来,一列从右边飞驰而来,终于迎头相撞了。导演要让观众看到其中一列车的火车头正面冲到观众眼前,轰然巨响,碎片四溅。换句话说,等于火车撞上摄影机的镜头。该怎么拍?”许鞍华和我们几个人还没有想出答案,金铨说:“用一块大镜子竖在火车轨上,让火车撞上那面镜子,而摄影机则在一边对准镜子里的情景开拍。效果会很真,惊心动魄!”那是七十年代在伦敦我家里吹牛的岁月:许鞍华还在电影学院念书,陈绍文(这个人8认识)刚在法国过完流浪的生活,詹德隆(是谁?


[二]
金铨渊博。他记性好得吓人,什么书都过目不忘(


后半句逗S,典型师父式恶毒这回算是看明白迈克在说什么, 不是每次都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