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转一篇新博:It's not you. It's me.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再转一篇新博:It's not you. It's me.

Post by Jun » 2008-04-01 19:53

http://www.breakingtheclouds.org/blog/?p=69

好像对psychopathy 感兴趣的人不多,这篇也许多一点?

不是你,是我
April 1st, 2008 by Jun

有句话经常在解除恋爱关系的时候用:It’s not you. It’s me. 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我们别谈下去了。

耳闻目睹了一些恋爱和夫妻关系,甚至工作关系,发现这句话改改能用在很多上面。过去我总是觉得恋爱中两个人的感情关系千变万化,各人不同,好像很神秘难测。后来渐渐观察到一些规律。前阵子看了两集In Treatment,恰好都是关于夫妻参加婚姻咨询的情节,忽然想通了一些理论上的解释。

例如某一集中,某夫比某妻大不少,高等学历高智工作。婚了十几年,孩子都不小了,妻在家坐班看孩子很久,把各人照顾得好好的。她不满意,觉得丈夫跟家人保持一定距离,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感情和思想上亲近不到他。他不满意,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到了中年忽然bored,跟一个年轻女孩子产生暧昧的感情,身体尚未出轨,心情已经忍耐不住家里的枯燥。这是不是现实里很典型的中年夫妻的状态的艺术浓缩?他们去看咨询师,咨询师引导夫妻各自坦白和挖掘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以及感受底下对自己都未必承认的根源。结果呢,她发现自己从嫁给他之前就很仰望他,所以对他的距离和冷漠并不在意,反而符合两人的角色分配。多年相夫教子,其实内心很有怨言,觉得荒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因为习惯了自己的角色而没有面对逐渐积累的怨言,将埋藏心底的不满转化成对丈夫的抱怨和厌恶上。而他呢?很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和卧病的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没有能力照顾他,给他精神和感情上的保护和爱抚,所以他成年后一方面在爱人身上寻求母性的照顾,另一方面因为害怕失去她而保持精神上的距离。因为他习惯了照顾母亲的角色,所以对恋人也习惯一种高高在上提供保护的地位,当太太不愿甘居次等地位时,他被一个年轻的崇拜他的女孩子吸引。

再举个现实中亲身见过的例子。一个女青年跟一个对她不怎么好的男朋友纠缠很久。他对她不好,不尊重她,有时说难听的话,没过多久就另寻新欢了。而她还不肯死心,常常给他电话短信电邮,甚至跑到他家去低声下气地求他,并长期幻想期待他回心转意―“如果他肯回来我就终身幸福了,如果他不要我就永远幸福不起来。” 当然普遍或者表面的评论是,她没有套牢他的手段,或者他为人太冷酷太恶劣,或者她遇人不淑,如果碰上个温柔的好心男人就没这问题了,或者下次谈恋爱找个爱她比她爱得多的就安全了。其实呢?这个女青年从小在家里不受宠,父母偏疼她妹妹,所以她一直习惯了屈居下风的心理位置,即使这是令她郁闷和委屈和自卑的位置,却因为熟悉而接受,成年后仍然照着早期的路线走。被男友冷落和羞辱的感觉虽然难受,倒也带来一定的assurance,所以她爱上他一点也不意外一点也不奇怪。

My point is,我们总是认为,谁谁我这么想这么做这么感受,我如何如何是因为跟谁谁恋爱/结婚/在一起,谁谁把我气得/迷得/爱得怎样怎样。或者我对现在的关系不满意,如果换成个不同类型的爱人伴侣就万事大吉了。或者我就是要等白马王子闯进来“照亮我黑暗的人生”,把终生幸福寄托在被骑士搭救上面。

错!我们的思想感情习惯和本能都是自己的,在恋爱婚姻或其他人际关系中的思想感情行为反应也终究是受自己性格的左右,而不是别人造成的。很多时候,我们坚信“他令我(幸福/痛苦/烦恼)”,但这是假象。我们喜欢谁,干什么,怎么想,是体内潜在的根源决定,跟外界无关。很多时候这些根源被深深埋藏在记忆的黑暗角落,连自己也没意识到,或者害怕不愿面对。一个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人,常常很容易嫉妒和害怕失去恋人,但把原因归咎到对方性格外向喜欢跟异性调情上。或者一个自卑容貌或被从小教育性爱是肮脏的人拒绝接受某某的追求,理由是对方的感情不够纯洁高尚,对方的精神层次没有自己高,而实际上是害怕承认自己有吸引异性的魅力。

世上有很多人,反复陷入对自己不利的境况,或者反复跟同样类型的人恋爱,旁人看得清清楚楚,这种关系明明对TA的感情和心理健康不利,明明让TA生活在长期的忧郁和烦恼中,TA怎么就一点不吸取教训呢?怎么老是遇到对TA不好占TA便宜的人呢?为什么有些人的命特别苦呢?原因之一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好日子”是怎样的,自信和安全的感受是怎样的,TA从来就没学到过。虽然也许TA并不快乐,甚至有所觉悟到自己身上的自卑或者焦虑的问题,但是改掉很难!为什么?因为重复自己熟悉的处境和行为―即使是self-destructive 的处境和行为,即使带来负面的后果,也能起到安慰的作用,向自己证明固有的self-image。如果本来就已经习惯了“我很丑,我不配”,TA很可能下意识地制造条件“证明”这个深藏但是强大的观念,这种证明能够带来一定的安慰感和稳定感,跟花生漫画里的Linus 整天捏着个“安全毯子”不肯放开是一个道理。

所以很多时候在感情关系里的不愉快不顺利不满意不舒服,看似对方的错,“如果TA把XX方面给改了就万事大吉”。实际上原因几乎总是在于自身,包括“明明不合适你为什么非要跟他在一起呢?”

注意,在这个讨论中,It’s not you. It’s me. 里面的”it”,不是”fault”,不是怪罪,而是root cause and responsibility。根源在自己,改变的责任也在自己,指望外界条件改变来迎合自己让自己的问题魔术般地消失,是不可能的。早认识到这一点,早采取行动走向健康幸福。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4-01 23:40

这篇应该在JJWW的女性论坛置顶。但是,改变心理定势和习惯会有那么容易吗?求助的那些人,也许一边痛苦一边享受着呢,剥夺了诉苦的权利,她们也不见得会更快乐。

Elysees
Posts: 6806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8-04-01 23:45

我有点儿疑惑的说,这样什么都归结到童年过去的说法合理吗?
有些人童年也并不愉快,可是成长以后也会幸福快乐;有些童年也得到了很多爱,可也不见得以后的生活都特别健康顺利。那么个体和个体为什么会有不同?为什么有些人因为在父母身边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会放弃自己,有些却又会特别自强自立呢?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猫咪头
Posts: 403
Joined: 2003-12-05 9:38

Post by 猫咪头 » 2008-04-02 1:37

1) These "explainations" are actually just "interpretations".

2) After shifting the burden of current problem to past experience, how can you jump to the comclusion 我们的思想感情习惯和本能都是自己的?
It's not you. It's HIM!

:doh:
MMT

狸狸
Posts: 1347
Joined: 2003-12-08 20:50
Contact:

Post by 狸狸 » 2008-04-02 3:18

嗯,我看过一本书,专门就是阐述这个“郁闷但熟悉的感觉”的。
除了训练人民告别郁闷的部分觉得有点玄,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就是郁闷的人往往是跟随着自己的思维模式在追求熟悉的郁闷感觉,并从中得到安慰。
Perhaps we grows very strong, stronger than Wraiths.
Lord Smeagol? Gollum the Great? The Gollum!
Eat fish every day, three times a day, fresh from the sea.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8-04-02 7:25

人人都有自己的pattern,形成了打破很难。观察到若干例离婚了,又找了个跟前任差不多的结婚了,无他,就喜欢那个型的人。强行打破这个pattern,有些go against nature的意思,我很怀疑边缘系统能不能答应。最好的也不过是认识到自己这个pattern的缺点,在一堆选择中选一个比较好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4-02 7:47

有些人童年也并不愉快,可是成长以后也会幸福快乐;有些童年也得到了很多爱,可也不见得以后的生活都特别健康顺利。那么个体和个体为什么会有不同?为什么有些人因为在父母身边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会放弃自己,有些却又会特别自强自立呢?
第一,基因哪!基因占性格的一半到60%,另外还有非基因的先天生理原因(例如在子宫里的病毒感染和营养不良)。多半表现在好的环境里出来的人却非常有问题。第二,恶劣环境里出来的人,可能很聪明很要强很成功,从外表看上去的确是应有尽有,别人觉得哇好完美的人生。底下可能很不幸福很不快乐,勉强维持着美丽成功的外表而已。
After shifting the burden of current problem to past experience, how can you jump to the comclusion 我们的思想感情习惯和本能都是自己的?
It's not you. It's HIM!
我知道这么说话很容易造成"blame the victim"的印象。不过我的意图是"It"指的完全不是"fault"。例如那个纠缠男友的女青年,她的男友是不是个jerk?当然是啦,自私不厚道伤害她的感情对她粗暴。Yes, the fault is him. He's an asshole. So what? Then what?

旁观者对她说 "Yes, your boyfriend is a jerk. It's his fault that your relationship didn't work out." 只是validate her existing feelings,最多是闺蜜的水平,其实一点也帮不到她。因为她需要的不是别人跟她站在一起批判前男友,夸她的美德,鼓励她的感情依赖,没有任何建设性,解决不了她的问题。

很多人找 therapist 谈话,追求的也就是有个外人validate 自己,但是好的 therapist 实际上是要挑战 client,让他们不舒服的,因为解决问题不能靠 validation,呵护,拥抱,粉红的泡泡。很多时候是要痛一点,难堪一点,不舒服一点的。这也是为什么朋友不能代替花钱的心理咨询,朋友哪好意思当面挑战朋友让朋友短痛(哪怕有长远的好处)?立刻就翻脸了。

"It's not you. It's me." 这里的"it" 指的是responsibility 而不是blame。 当一个人陷入跟自己过不去的怪圈里,正义和道德谴责萎琐或恶劣的男友(even though he deserves it),追求谁对谁错这个问题,都是没有用的,跟她本人的well-being 和解决她的问题是不相干的,是转移注意力和浪费精力时间感情。因为她能控制左右的只是她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除非找人殴打男友或者拿把枪把他崩了或者象电影 Misery 里面那样把他腿打断了关在家里,对方是不可能回心转意突然变成个体贴温柔尊重的好人。It's a distraction to focus her attention on him. 如果目标是1)近期不再念念不忘男友, 停止自虐行为,2)避免下次再下次再下次重复同样的恋爱行为,就非得探讨和改变她自己不可。

所谓正义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信仰系统放在恋爱上面有很多负面的作用。很多时候,所谓对错善恶的讨论纯属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就这么便宜了那个坏蛋"在社会其他方面也许是有用的,但在恋爱上面是一个误区。这么说肯定有很多人认为我是非不分,问题关键在于,It's irrelevant who's right and who's wrong. The discussion is a red herring. 纠结于谁对谁错,或许能给旁观者带来一定的乐趣和满足,但对于痛苦或郁闷的当事人本身来说是毫无用处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4-02 7:56

所谓正义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信仰系统放在恋爱上面有很多负面的作用。很多时候,所谓对错善恶的讨论纯属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就这么便宜了那个坏蛋"在社会其他方面也许是有用的,但在恋爱上面是一个误区。这么说肯定有很多人认为我是非不分,问题关键在于,It's irrelevant who's right and who's wrong. The discussion is a red herring. 纠结于谁对谁错,或许能给旁观者带来一定的乐趣和满足,但对于痛苦或郁闷的当事人本身来说是毫无用处的。
前面一半同意。但"不能就这么便宜了那个坏蛋"不等同于完全不讲究谁对谁错,证明自己是对的,在痊愈/改善过程中是不是positive的?关键在于不“纠结”,或“停止于”。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4-02 8:04

证明自己是对的,在痊愈/改善过程中是不是positive的
Point taken. It depends and is always insufficient. Yes, if the woman was emotionally abused and has the habit of blaming herself for everything that is wrong in life and in a relationship, then ...

It is not helpful to tell her that she has done nothing wrong and needs not blame herself. It does not work because people's patterns of thinking and feeling cannot be changed by telling them this is self-destructive. It takes a lot of work and technical interventions to help the woman to realize in her own mind that she did nothing wrong. To get there it again goes back to resolving her own issues and changing her own habits of blaming herself for everything.


However, if the person has the tendency to be stuck in the debate of 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 or to focus on the debate of right and wrong as a method to avoid other uncomfortable issues (eg, face the uncertainty of being single or dating others, probing one's own insecurities and possible co-dependency), then keeping at the issue of "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 can be counterproductive.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连波
Posts: 100
Joined: 2003-12-09 19:12

Post by 连波 » 2008-04-02 18:54

此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烹天下美食,尝人间绝色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