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疆的丁点儿口水 更神人一家子
可能不是馕呢,馕不是烙的,是要特别的炉子烤的。那个烙的饼可能就跟山东饼一样?我开始流口水了,新鲜的馕可好吃了,还有烤包子。Rainbow wrote:你说的是不是那个馕呀?家里要烙饼,准备3天的伙食![]()
为什么有的回民吃大肉,有的却很严格呢? 是有分支不同么, 还是吃大肉的仅仅是不虔诚呢?
苏州有个新疆馆子,我还介绍笑大去过,那里面卖的馕30块钱一个,直径可能二十几公分?我酷爱的一个叫馕包肉的菜,其实就是烧羊肉,下面垫着馕。我每次都点,不吃羊肉只吃馕。
新疆人比较豪爽大方,我一个朋友去那家新疆馆子吃,吃完了老板娘说你先别走,我给你洗葡萄,刚从新疆寄过来的,然后洗了满满一碗的葡萄给她,也没要钱。
新疆的馕和印度的Naan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东西,还是本质相同面积不同的同类东西?我觉得印度的Naan就够香的了,白嘴吃我也愿意。
馕包肉我也吃过,很多汁,把馕都泡软了,吃着十分适口,一不留神就撑过量。但也就是因为泡软了,所以想象不出原馕的样子味道和质地。我觉得各民族和地区都有一两道这种连饭带菜一锅出,主食沾菜汁的光的美食,比如“贴饽饽熬鱼”,也是这样
馕包肉我也吃过,很多汁,把馕都泡软了,吃着十分适口,一不留神就撑过量。但也就是因为泡软了,所以想象不出原馕的样子味道和质地。我觉得各民族和地区都有一两道这种连饭带菜一锅出,主食沾菜汁的光的美食,比如“贴饽饽熬鱼”,也是这样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jessimy 同学, 请不要删贴
jessimy 同学, 请不要删贴. 我觉得你的观感见闻也很有意思. 说你在新疆是"既得利益者",也不是什么坏话,美国白人相对于黑人也是既得利益者, So?
当既得利益者总好过以Victim的面目出现。
恶人谷的好处之一是多数人都有"兼听则明"的雅量. 要所有的人都承认并同时实施某种的普世价值,也是霸道的一种吧.
当既得利益者总好过以Victim的面目出现。
恶人谷的好处之一是多数人都有"兼听则明"的雅量. 要所有的人都承认并同时实施某种的普世价值,也是霸道的一种吧.
-
- Posts: 310
- Joined: 2003-12-06 12:59
先别忙着贴标签,请看清楚我说他们“笨,野蛮,只配卖烤肉”,是按照他们对待哈萨克族人的普遍态度“笨,脏,只配放羊”的句法推导出来的,这句话他可是默认了,而没有反驳。这些话不中听,因为扯掉了那层用语言粉饰出来的遮羞布。至于后续他的回应,如果他不开口,不反驳,那还叫辩论吗?没有全程实况转播,是因为我要表达的是我的态度,是一个曾经在工作中、生活中与他们相处若干年的人的个体感受。
民族隔阂总归是存在的,承认与否都存在。今日忙不迭给我贴个“民族主义”标签的各位,和当日的我换位,也许这精英来给你宣讲他的理想,和你辩论的机会都未必有。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坐在那里,认真地听他们在想什么说什么的。
当时几乎1/2的同事,包括我自己,希望工程捐助的对象都是维族小朋友。每年寄来的成绩单都是全维语,孩子们写来的信也是全维语,我们只能看那些阿拉伯数字猜测一番这孩子的成绩好坏。这自然也是我们的罪恶,居然在维族人的土地上,不去学习维族人的语言文化。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站在我的立场,新疆不仅仅是维族人的土地,这也是其他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家园。今时今日,我仍有不少亲朋好友生活在那里。如果满足了东*突的愿望,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这不是利益之争,又是什么呢。
也许他们可以做得比今日的汉人政权更好,更平等地对待生活在那快土地上的其他民族种族?也许......
可是看看这世界上其他有民族混杂居住地方的伊斯兰政权的所作所为,比如印尼、马来,我的确一点信心都没有。
民族隔阂总归是存在的,承认与否都存在。今日忙不迭给我贴个“民族主义”标签的各位,和当日的我换位,也许这精英来给你宣讲他的理想,和你辩论的机会都未必有。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坐在那里,认真地听他们在想什么说什么的。
当时几乎1/2的同事,包括我自己,希望工程捐助的对象都是维族小朋友。每年寄来的成绩单都是全维语,孩子们写来的信也是全维语,我们只能看那些阿拉伯数字猜测一番这孩子的成绩好坏。这自然也是我们的罪恶,居然在维族人的土地上,不去学习维族人的语言文化。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站在我的立场,新疆不仅仅是维族人的土地,这也是其他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家园。今时今日,我仍有不少亲朋好友生活在那里。如果满足了东*突的愿望,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这不是利益之争,又是什么呢。
也许他们可以做得比今日的汉人政权更好,更平等地对待生活在那快土地上的其他民族种族?也许......
可是看看这世界上其他有民族混杂居住地方的伊斯兰政权的所作所为,比如印尼、马来,我的确一点信心都没有。
另外北京的同学们回国腐败的时候如果有空可以去白鼠一下新疆的驻京办们,新疆的驻京办在北京很多,很多……
新疆驻京办(在院子里一共有4家,汗,)、乌鲁木齐驻京办、巴州驻京办、石河子驻京办、喀什驻京办、还有哈密餐厅塔里木餐厅啥的,花样品种真的齐全,具体地址可以去点评网查的说。其实我就去过新疆驻京办的一家,还有巴州驻京办(离我学校那个近啊),除去常吃的经典菜,他们的自制酸奶也很好吃。
看了这个链接越发的馋鸟……那个烤肉串的小伙子,看着让人心情怪复杂的
http://bbs.qianlong.com/thread-1255872-1-8.html
新疆驻京办(在院子里一共有4家,汗,)、乌鲁木齐驻京办、巴州驻京办、石河子驻京办、喀什驻京办、还有哈密餐厅塔里木餐厅啥的,花样品种真的齐全,具体地址可以去点评网查的说。其实我就去过新疆驻京办的一家,还有巴州驻京办(离我学校那个近啊),除去常吃的经典菜,他们的自制酸奶也很好吃。
看了这个链接越发的馋鸟……那个烤肉串的小伙子,看着让人心情怪复杂的
http://bbs.qianlong.com/thread-1255872-1-8.html
Last edited by saveas on 2008-04-13 21:06, edited 1 time in total.
rainbow,这个馕:是吃得惯的人会甘之如饴,像我这个偏好湿润食物的人,当初在新疆旅行的时候,宁可饿着也不肯多碰。实在是胃不习惯这种食物.
但凡牵涉到民族/信仰的问题,现实中有许多人只愿意相信他们所能理解和看到的事情。
举二个在国内工作的老美的例子。
甲在来中国之前已在日本呆了三年,台湾呆了五年。来到中国二年多,他的周末和假期都献给了中国铁路和飞机。他承认来中国工作的理由就是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业余里和大家的话题也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但在我们眼里,他对中国的观念有一大部份是来自于早前在台湾接受的认识。而他讨人厌地方在于,在对比方二种文化差异的时,他从来没有顾及到大多数人的感受,他不仅拼命宣扬基督教义,还会极有使命感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甚至会说“大陆人大多是盲从,”因为这是他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
在这次西藏和新疆的事情上,想当然他是支持ZD和新疆脱离ZF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对比于许多没有亲眼见过那二地,没有接触过当地少数民族的汉人而言,他可是去了哪里见到了所以他了解了。:speechless001:
而乙,他在中国工作几年的概念在于除了青藏高原,他把中国版图中其余各省都跑了,去的城市:包括四川绵阳德阳,山东枣庄潍坊,陕西宝鸡。
当有人也一定要乙谈谈藏疆话题时,乙会说,藏他没去过,所以他无法给出观点,实在逼不得已,他会说他只能参照新疆所见所闻,认为ZD会让西藏损失很大。
因为他不喜欢维族人。他认为维族人懒且不思进取。他们没有回族人勤劳.新疆的建设一半是汉回的功劳(真是比汉人还汉人啊
)。因为他说他只看到汉&回人在工作。而他所见得到维族青壮年一半在游手好闲且好高骛远。在新疆他看到努力工作的维族男性大多是胡子拉茬的中老年。
我们说那是语言的问题造成的结果,这又是一个太复杂的话题.
但是他却坚持他所见,为啥?因为他在南疆的巴扎被许多英文流利却不懂汉语的维族青年搭讪,问他可有工作介绍.他跟他们说:新疆怎么说都算是中国的一部分,英文好到天而汉语一句都不懂还是找不到工作毕竟和汉人一起工作的机会我得多.
他说那些搭讪的维族人大多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通过和西方人交流作为途径,也许运气好的话,在这些西方人的帮助下将他们弄离中国,改变他们的命运.
而我在这件事情里,看到的确是:当这批人养儿育女后教育出来一代大多应该也是亲英美排汉的.民族矛盾的化解几乎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凡牵涉到民族/信仰的问题,现实中有许多人只愿意相信他们所能理解和看到的事情。
举二个在国内工作的老美的例子。
甲在来中国之前已在日本呆了三年,台湾呆了五年。来到中国二年多,他的周末和假期都献给了中国铁路和飞机。他承认来中国工作的理由就是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业余里和大家的话题也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但在我们眼里,他对中国的观念有一大部份是来自于早前在台湾接受的认识。而他讨人厌地方在于,在对比方二种文化差异的时,他从来没有顾及到大多数人的感受,他不仅拼命宣扬基督教义,还会极有使命感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甚至会说“大陆人大多是盲从,”因为这是他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
在这次西藏和新疆的事情上,想当然他是支持ZD和新疆脱离ZF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对比于许多没有亲眼见过那二地,没有接触过当地少数民族的汉人而言,他可是去了哪里见到了所以他了解了。:speechless001:
而乙,他在中国工作几年的概念在于除了青藏高原,他把中国版图中其余各省都跑了,去的城市:包括四川绵阳德阳,山东枣庄潍坊,陕西宝鸡。
当有人也一定要乙谈谈藏疆话题时,乙会说,藏他没去过,所以他无法给出观点,实在逼不得已,他会说他只能参照新疆所见所闻,认为ZD会让西藏损失很大。
因为他不喜欢维族人。他认为维族人懒且不思进取。他们没有回族人勤劳.新疆的建设一半是汉回的功劳(真是比汉人还汉人啊

我们说那是语言的问题造成的结果,这又是一个太复杂的话题.
但是他却坚持他所见,为啥?因为他在南疆的巴扎被许多英文流利却不懂汉语的维族青年搭讪,问他可有工作介绍.他跟他们说:新疆怎么说都算是中国的一部分,英文好到天而汉语一句都不懂还是找不到工作毕竟和汉人一起工作的机会我得多.
他说那些搭讪的维族人大多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通过和西方人交流作为途径,也许运气好的话,在这些西方人的帮助下将他们弄离中国,改变他们的命运.
而我在这件事情里,看到的确是:当这批人养儿育女后教育出来一代大多应该也是亲英美排汉的.民族矛盾的化解几乎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谢谢JESSIMY和saveas分享的经历!
这样的个人口述比什么样的报道和采访都有价值。
不免想到,这还不是新疆的少数民族个人叙述呢,只是在新疆的汉族人,就因为经历不同会有这么截然差异的个人体验。这种成长背景下形成的印象,真的是无所谓对错是非,只不过谁的大手恰好把当事人放在了那么一个侧面啦。可是,如果不努力探出头看看这些不同的侧面,后辈人岂不要陷在前人的偏见和仇恨中再也无法解脱?
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能化解这么多的历史沉淀,只是很狭隘地从个人的角度想,一定要学会忘记。越是那亲自体会了偏见和仇恨的苦的人,越要先学会忘记,免得后人再受同样的苦。可似乎确实是这种人(起码有一些吧,拉宾应该算一个)能够忘记,但没有直接感受仇恨之苦的下一代、年轻人,却容易被自己推想的(相对直接体会而言)的仇恨烧红了眼。抑或是年轻人总以为自己比老人果断敢为,能快刀斩乱麻一了百了解决难题?
还不免有些庆幸,虽然我是少数民族,但很幸运地没有在民族范围这么浓厚的环境中长大。我不必背着民族和前人的债,只需要站着说话腰不疼地随心所欲假设。:crying: 擦个冷汗先。



这样的个人口述比什么样的报道和采访都有价值。
不免想到,这还不是新疆的少数民族个人叙述呢,只是在新疆的汉族人,就因为经历不同会有这么截然差异的个人体验。这种成长背景下形成的印象,真的是无所谓对错是非,只不过谁的大手恰好把当事人放在了那么一个侧面啦。可是,如果不努力探出头看看这些不同的侧面,后辈人岂不要陷在前人的偏见和仇恨中再也无法解脱?
我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能化解这么多的历史沉淀,只是很狭隘地从个人的角度想,一定要学会忘记。越是那亲自体会了偏见和仇恨的苦的人,越要先学会忘记,免得后人再受同样的苦。可似乎确实是这种人(起码有一些吧,拉宾应该算一个)能够忘记,但没有直接感受仇恨之苦的下一代、年轻人,却容易被自己推想的(相对直接体会而言)的仇恨烧红了眼。抑或是年轻人总以为自己比老人果断敢为,能快刀斩乱麻一了百了解决难题?
还不免有些庆幸,虽然我是少数民族,但很幸运地没有在民族范围这么浓厚的环境中长大。我不必背着民族和前人的债,只需要站着说话腰不疼地随心所欲假设。:crying: 擦个冷汗先。
今天在连岳啊DP啊等人的博上看了半天,DP的一个朋友的关于毛新宇的博非常妙,http://beida1988.spaces.live.com/blog/c ... !461.entry。
另外在连岳博上看到这样一封来信,我决定转过来,这篇写的很好。关于维语教育的部分正是我要说的,只是没他讲的这样清楚明白就是了。
聪明人把自己笨死了
连岳 @ 2008-4-9 14:53:37 阅读(8437) 引用通告 分类: 来函照登
Re: 博客留言
[匿名] 百石 [广东省深圳市, 网通] @ 2008-4-9 12:43:41
看过你的不少时评,佩服。
作为一个不惑之人,从新疆到深圳,从一个体制内的共青团书记到现在不成功的商人。改变是巨大的。
在新疆期间经历过南疆的区域骚乱,89年的乌鲁木齐的骚乱。但不在现场,从主流媒体了解到的和08年3月西藏的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换一个角度想,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官方的处理手法没有任何的改变呢?以我曾经的经历可以推断出两个结果,当年我也代表组织和几十个刚从京返回的学生谈话,事后在北京的同学问我:你不在现场不了解事实,如何教育别人?在组织、宣传处长讲完后,轮到我只说了以下内容:你们刚刚完成学业走入社会,你们也许看到了很多,历史会对这一切作出评价的。
结果1:体制内定调和直接操作者不乏类似当年我这样的人,用一成不变的腔调和手法其实就是摆***上台。让脑不残者从中就可以判断事实真相。
结果2:已经现成的操作规程,拿来按步照搬的使用,不用创新不死脑细胞不犯错误,所以懒得弄。都是打份工,能交差就得了。
变是对政府有利的,不变正好相反。而他们选择了不利于自己的方式这意味着什么呢?体制内的不都是笨人,聪明人凑一起玩笨游戏。糊弄的是谁?其实都明白。
在新疆生活了很多年,对少数民族还是有很深的了解。我们是一个大型企业办社会的中央直属企业,有两所汉语小学和一所中学,一所维语小学和中学。在汉语学校的每个班级中都会有2、3个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迥异,得到的资讯和手段有限,他们往往沦为班级学习最差的同学,老师也因此不会对他们有太高的要求,考好考坏任其自然。如此下去高考或其它的选拔,给他们加几十分也无济于事。而维语学校里看不到一个汉族学生,读维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升学的途径就是就是疆内有限的少数民族大中专学校,资源、信息非常有限。参加工作后,除非分去南疆全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否则就面临语言、技能、等极大的问题,生活、工作、新知识的更新完全是汉语主导,上汉语学校的少数民族同学都无法和汉族同学竞争,何况那些维语学校的学生。
工作以后根据政策,车间主任以上都要配备少数民族干部,而他们都是副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向少数民族职工转述正职布置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无所事事,是体现民族政策的摆设。当我升职任团委书记时,组织处也给我配了个搭档,是我的小学、中学同学。“五四”千人表彰大会,我主持他读报告,我写的稿子。用汉语读,虽然流利但腔调还是怪怪的,用维语,他又无法翻译,翻译了也读不出来,读出来了底下大部分的人又听不懂。会开完了,汉族、少数民族对他都有怨言。以后再开会他坚决不干这差事,基层也不可能什么都双语进行。而且这种情况可以说从基层到自治区政府都存在。于是在家你可以保持你的民族习惯,进入社会即使你改变也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除非你一直在山里放羊。少数民族同学中也有牛逼之人,甚至超过大部分的汉人。往往这种人就是最先觉醒和反思之人。应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老话。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循环体系,任何一个有独立思维的人,都无法容忍活自己活在他人的“民族团结”中。
所以当下不要期望当局有什么改变,也别自作多情热脸贴屁股,提这提那建议。它反应越迟钝,动作越笨拙,日子也就不远了。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lianyue/ ... 25725.aspx
另外在连岳博上看到这样一封来信,我决定转过来,这篇写的很好。关于维语教育的部分正是我要说的,只是没他讲的这样清楚明白就是了。
聪明人把自己笨死了
连岳 @ 2008-4-9 14:53:37 阅读(8437) 引用通告 分类: 来函照登
Re: 博客留言
[匿名] 百石 [广东省深圳市, 网通] @ 2008-4-9 12:43:41
看过你的不少时评,佩服。
作为一个不惑之人,从新疆到深圳,从一个体制内的共青团书记到现在不成功的商人。改变是巨大的。
在新疆期间经历过南疆的区域骚乱,89年的乌鲁木齐的骚乱。但不在现场,从主流媒体了解到的和08年3月西藏的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换一个角度想,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官方的处理手法没有任何的改变呢?以我曾经的经历可以推断出两个结果,当年我也代表组织和几十个刚从京返回的学生谈话,事后在北京的同学问我:你不在现场不了解事实,如何教育别人?在组织、宣传处长讲完后,轮到我只说了以下内容:你们刚刚完成学业走入社会,你们也许看到了很多,历史会对这一切作出评价的。
结果1:体制内定调和直接操作者不乏类似当年我这样的人,用一成不变的腔调和手法其实就是摆***上台。让脑不残者从中就可以判断事实真相。
结果2:已经现成的操作规程,拿来按步照搬的使用,不用创新不死脑细胞不犯错误,所以懒得弄。都是打份工,能交差就得了。
变是对政府有利的,不变正好相反。而他们选择了不利于自己的方式这意味着什么呢?体制内的不都是笨人,聪明人凑一起玩笨游戏。糊弄的是谁?其实都明白。
在新疆生活了很多年,对少数民族还是有很深的了解。我们是一个大型企业办社会的中央直属企业,有两所汉语小学和一所中学,一所维语小学和中学。在汉语学校的每个班级中都会有2、3个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迥异,得到的资讯和手段有限,他们往往沦为班级学习最差的同学,老师也因此不会对他们有太高的要求,考好考坏任其自然。如此下去高考或其它的选拔,给他们加几十分也无济于事。而维语学校里看不到一个汉族学生,读维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升学的途径就是就是疆内有限的少数民族大中专学校,资源、信息非常有限。参加工作后,除非分去南疆全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否则就面临语言、技能、等极大的问题,生活、工作、新知识的更新完全是汉语主导,上汉语学校的少数民族同学都无法和汉族同学竞争,何况那些维语学校的学生。
工作以后根据政策,车间主任以上都要配备少数民族干部,而他们都是副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向少数民族职工转述正职布置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无所事事,是体现民族政策的摆设。当我升职任团委书记时,组织处也给我配了个搭档,是我的小学、中学同学。“五四”千人表彰大会,我主持他读报告,我写的稿子。用汉语读,虽然流利但腔调还是怪怪的,用维语,他又无法翻译,翻译了也读不出来,读出来了底下大部分的人又听不懂。会开完了,汉族、少数民族对他都有怨言。以后再开会他坚决不干这差事,基层也不可能什么都双语进行。而且这种情况可以说从基层到自治区政府都存在。于是在家你可以保持你的民族习惯,进入社会即使你改变也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除非你一直在山里放羊。少数民族同学中也有牛逼之人,甚至超过大部分的汉人。往往这种人就是最先觉醒和反思之人。应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老话。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循环体系,任何一个有独立思维的人,都无法容忍活自己活在他人的“民族团结”中。
所以当下不要期望当局有什么改变,也别自作多情热脸贴屁股,提这提那建议。它反应越迟钝,动作越笨拙,日子也就不远了。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lianyue/ ... 25725.aspx
而且 saveas 帖子里面都是叙述事实,没有给出任何总结性的结论。这点很了不起啊。每个人讲故事的人固然有自己的立场,但是如果这些立场并没有影响故事的真实性就很了不起。Knowing wrote:对所有的历史,我们都只能盲人摸象,即使都在新疆生活过,跟当地人的接触也有多有少,经历也不会一样。saveas 说的都是一手或二手的资料,我很感谢。jessimy 不想恢复帖子就尊重她的意思好了。不过自己不提供信息,也不要指责人家单方面灌输么。saveas 说的是自己看到的,她总不能一人分饰二角双面灌输。
小k 说得对。另一方面删贴跟 saveas 的帖子没有关系。saveas,我们还等着你接着写呢。
云浆未饮结成冰
我在维多利亚的时候吃了一家叫“皇朝“?还是什么的中菜馆,炒的龙虾特别好吃,是一种“古法“炒的,用很多豆豉和腊肠和红葱来炒。真香,别处都没吃到过这种炒法。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我妈妈2005年去新疆工作了半年。
她所在的环境是兵团背景的大学。工作之余,在附近走了走,克拉玛依、天池。她去之前忧心忡忡,预备了狂多的行装。我哥说,你以为你去“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地界儿么。果然,那里跟内地的城市没啥区别。不过当地的思想/行政体系,还保留了不少党委书记如何如何的状态,大概是兵团的烙印,让我妈这种在大学里自由惯了的教员心理,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恍然有倒退若干年的感觉。
之后,她又在乌鲁木齐一个维族学生待了一阵子。那个学生多年前去北京,在我妈的实验室进修,妻子是医生,也来北京进修。后来两口子回新疆都是业务骨干。我妈和他们关系很好,家里的前缘旧事都知道的那种。他们两口子维语很好,汉语还可以。两个孩子,都会双语。
(插一段好笑的。当年他们每次回家,都给我妈带礼物。我难得臭美一下,跟我妈要求,请他们带件新疆风格的衬衫来,形容了半天,立领、领子袖口绣花,也就是现在常见的tunic。结果他们带了一件来。我一看,晕倒,玫瑰红的纱袍子,领口袖口,绣满了白色的繁复的花样,巴基斯坦风格的那种。再下一次他们给我妈带了一件黑色羊毛衫,完全符合我的要求,我妈穿出去,很出了一阵风头。)
再往后,我妈又只身去南疆喀什旅游了一阵。还和一个50年前大学维族同学聚会了一下。她去喀什之前,大学里的人一致反对,她的维族学生有保留意见,想自己陪同。但她后来去了,挺好的。路上有个陌生维族小姑娘招呼她,还把她请到家里玩,见了小姑娘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我妈的感受是,这三处地方,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她所在的环境是兵团背景的大学。工作之余,在附近走了走,克拉玛依、天池。她去之前忧心忡忡,预备了狂多的行装。我哥说,你以为你去“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地界儿么。果然,那里跟内地的城市没啥区别。不过当地的思想/行政体系,还保留了不少党委书记如何如何的状态,大概是兵团的烙印,让我妈这种在大学里自由惯了的教员心理,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恍然有倒退若干年的感觉。
之后,她又在乌鲁木齐一个维族学生待了一阵子。那个学生多年前去北京,在我妈的实验室进修,妻子是医生,也来北京进修。后来两口子回新疆都是业务骨干。我妈和他们关系很好,家里的前缘旧事都知道的那种。他们两口子维语很好,汉语还可以。两个孩子,都会双语。
(插一段好笑的。当年他们每次回家,都给我妈带礼物。我难得臭美一下,跟我妈要求,请他们带件新疆风格的衬衫来,形容了半天,立领、领子袖口绣花,也就是现在常见的tunic。结果他们带了一件来。我一看,晕倒,玫瑰红的纱袍子,领口袖口,绣满了白色的繁复的花样,巴基斯坦风格的那种。再下一次他们给我妈带了一件黑色羊毛衫,完全符合我的要求,我妈穿出去,很出了一阵风头。)
再往后,我妈又只身去南疆喀什旅游了一阵。还和一个50年前大学维族同学聚会了一下。她去喀什之前,大学里的人一致反对,她的维族学生有保留意见,想自己陪同。但她后来去了,挺好的。路上有个陌生维族小姑娘招呼她,还把她请到家里玩,见了小姑娘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我妈的感受是,这三处地方,是完全不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