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By 朱伟
米 By 朱伟
《三联生活周刊》本周的封面专题做的是《米》,在发稿过程中感触颇多。
感触一:第一篇文章安排了老邢写的东南亚大米危机,主要说到菲律宾在这次大米危机中的困境。一个原来的农业生产国,因为对农业这个国家支柱重视不够,粮食依赖进口构成了问题。而我国在这次大米涨价中阻隔了风险,完全得益于十年前开始重新重视粮食,大建国家粮库的决策。第二篇文章朱文轶采访了中储粮的老总,中储粮的作用,就是粮价越低时买进,粮价越高时抛出。如果没有这样一双控制市场的手,这样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那么多希望通过投机发财的人,弱势群体就得不到保障。
感触二:这组文章中有一篇王鸿谅对湖南这个产米大省的调查,耕地面积减少,从粮食太多买不出去到粮食无法自己满足需求。在我们拼命发展乡镇企业与城市化时,粮食问题总容易被忽略。十年前,其实我们还在讨论粮食需求在减少――副食消费在抵消粮食消费,但当时大家都不会清醒意识耕地大幅度减少对一个以农业为支柱的大国的意义。现在回头看,亏得在五十年代建了新疆与黑龙江两大粮仓,当南方的小面积耕地被城市化发展逐渐蚕食时,这两个大面积粮仓保证了国家安全。这是当年那批有远见的老一辈人留下的遗产。
感触三:有人说,市场化是最公平的,全球资源自由流通,粮食进口,随市场价格升浮,全球一体化,还可瓦解我们自己在体制上的弊端,没什么不好。实际上,既有市场就有对市场的控制,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控制不仅是在高端科技上的份额,农产品生产的份额与高端科技创造的份额是相等的。中国这样多人口,粮食权如果控制在他方,国家保护子民的权力当然要降低。也有人说,全球化对专制的权力瓦解也是好事,那么,一个不能构成自己话语权的国家,一个如果什么行为都在他方控制下的大国子民是幸福的吗?
感触四:王鸿谅的调查算了一笔帐,农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农民的积极性,一亩地辛苦一年的收益,成本效益比太低,所以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是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涉及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这个问题李鸿谷在采访国务院发展中心农业部副部长中,副部长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其实,农村的集约化经营又涉及耕地面积――没有大面积耕地,集约化是一句空话,在一块块小面积上的耕作,无论机械化还是人工成本都降不下来,所以五常大米这种高质品种的成本效益比就显示出来。中国的农业已经很难再走美国农业的道路,品种与单产的提高就成为决定性因素。袁隆平对中国农业与国家资本的意义,由此怎么估价都不够高。中国应诞生无数袁隆平,才可保证农业大国的地位。
感触一:第一篇文章安排了老邢写的东南亚大米危机,主要说到菲律宾在这次大米危机中的困境。一个原来的农业生产国,因为对农业这个国家支柱重视不够,粮食依赖进口构成了问题。而我国在这次大米涨价中阻隔了风险,完全得益于十年前开始重新重视粮食,大建国家粮库的决策。第二篇文章朱文轶采访了中储粮的老总,中储粮的作用,就是粮价越低时买进,粮价越高时抛出。如果没有这样一双控制市场的手,这样大一个国家,这么多人口,那么多希望通过投机发财的人,弱势群体就得不到保障。
感触二:这组文章中有一篇王鸿谅对湖南这个产米大省的调查,耕地面积减少,从粮食太多买不出去到粮食无法自己满足需求。在我们拼命发展乡镇企业与城市化时,粮食问题总容易被忽略。十年前,其实我们还在讨论粮食需求在减少――副食消费在抵消粮食消费,但当时大家都不会清醒意识耕地大幅度减少对一个以农业为支柱的大国的意义。现在回头看,亏得在五十年代建了新疆与黑龙江两大粮仓,当南方的小面积耕地被城市化发展逐渐蚕食时,这两个大面积粮仓保证了国家安全。这是当年那批有远见的老一辈人留下的遗产。
感触三:有人说,市场化是最公平的,全球资源自由流通,粮食进口,随市场价格升浮,全球一体化,还可瓦解我们自己在体制上的弊端,没什么不好。实际上,既有市场就有对市场的控制,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控制不仅是在高端科技上的份额,农产品生产的份额与高端科技创造的份额是相等的。中国这样多人口,粮食权如果控制在他方,国家保护子民的权力当然要降低。也有人说,全球化对专制的权力瓦解也是好事,那么,一个不能构成自己话语权的国家,一个如果什么行为都在他方控制下的大国子民是幸福的吗?
感触四:王鸿谅的调查算了一笔帐,农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农民的积极性,一亩地辛苦一年的收益,成本效益比太低,所以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是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经营涉及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这个问题李鸿谷在采访国务院发展中心农业部副部长中,副部长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其实,农村的集约化经营又涉及耕地面积――没有大面积耕地,集约化是一句空话,在一块块小面积上的耕作,无论机械化还是人工成本都降不下来,所以五常大米这种高质品种的成本效益比就显示出来。中国的农业已经很难再走美国农业的道路,品种与单产的提高就成为决定性因素。袁隆平对中国农业与国家资本的意义,由此怎么估价都不够高。中国应诞生无数袁隆平,才可保证农业大国的地位。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延伸阅读
安徽当涂“查虫记”
http://www2.nanfangdaily.com.cn/epaper/ ... 1001FM.htm
粮仓空不空 粮食局和袁隆平谁说的话更可靠?
http://www.ce.cn/cysc/agriculture/gdxw/ ... 0050.shtml
安徽当涂“查虫记”
http://www2.nanfangdaily.com.cn/epaper/ ... 1001FM.htm
粮仓空不空 粮食局和袁隆平谁说的话更可靠?
http://www.ce.cn/cysc/agriculture/gdxw/ ... 0050.shtml
新疆和黑龙江不都是兵垦农场和知识青年建设出来的么? 我倒不是指的农村户口制度,当然好象也适用.原文的粮仓说的是两地产粮, 不是指两地是储备仓库.
我们国内吃的什么米?小时候用粮票的时候吃的储备粮, 都是十年左右的. 后来开放自由市场了大家都买新米吧. 不产米的地方不知道.
机械化是不是解决办法? 看你想解决什么了. 机械化必定依赖能源, 中国的能源资源大概比人力更不富裕. 美国农业除了机械用电和石油外, 水也靠电输送. 当年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推行绿色革命, 造成他们对能源化肥的依赖, 石油危机以来不是觉得是发达国家的阴谋么?
我倒觉得中华美食博大精深, 学习欧洲做特色农产品更有希望. 比如种茶?
我们国内吃的什么米?小时候用粮票的时候吃的储备粮, 都是十年左右的. 后来开放自由市场了大家都买新米吧. 不产米的地方不知道.
这个主要是战乱, 战争停止了没问题. 后来的饥荒又是人祸.当初建国的时候不是最开始吃饭都成问题
机械化是不是解决办法? 看你想解决什么了. 机械化必定依赖能源, 中国的能源资源大概比人力更不富裕. 美国农业除了机械用电和石油外, 水也靠电输送. 当年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推行绿色革命, 造成他们对能源化肥的依赖, 石油危机以来不是觉得是发达国家的阴谋么?
我倒觉得中华美食博大精深, 学习欧洲做特色农产品更有希望. 比如种茶?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08-04-17 19:26, edited 1 time in total.
小时候我们这除了小站稻还有郊区产的很有名的稻米,不过我上大学以后就不产了,那连田地都没有。
华北这边,好像历来有大型的农场,汉沽就是一个,不知道能把问题减轻到那种程度。前几年退耕还林,再加上房地产占地,耕地不知道实际还剩多少。而且农民确实没有积极性,我公公喜欢种药材,跑到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地方租了一亩地还有院子,那地已经很贫瘠了,可糯玉米撒下去,不用化肥也没有精心照料一样产了很多,但是当地的人拿很少的租金,也不种地。不知道乡间还有多少就这样荒着的地。
东南亚的米荒应该也不会很久吧?他们哪的水稻都是一年几熟的,希望这件事能推动政府正视农业管理的漏洞和弊端,三农问题年年提,但是中国最苦的还是农民。
华北这边,好像历来有大型的农场,汉沽就是一个,不知道能把问题减轻到那种程度。前几年退耕还林,再加上房地产占地,耕地不知道实际还剩多少。而且农民确实没有积极性,我公公喜欢种药材,跑到离市区一小时车程的地方租了一亩地还有院子,那地已经很贫瘠了,可糯玉米撒下去,不用化肥也没有精心照料一样产了很多,但是当地的人拿很少的租金,也不种地。不知道乡间还有多少就这样荒着的地。
东南亚的米荒应该也不会很久吧?他们哪的水稻都是一年几熟的,希望这件事能推动政府正视农业管理的漏洞和弊端,三农问题年年提,但是中国最苦的还是农民。
如果中国不用支付那么庞大的行政开销,尤其是县乡级的行政干部这一块,那么贴补农民鼓励农业种粮食买粮食的钱就全都出来了。这个庞大的人浮于事光拿钱还碍事的官僚制度,病根儿好象从宋朝开始就落下了。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