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诺贝尔的囚徒》读后感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tuppence
Posts: 27
Joined: 2006-07-11 3:21

[分享]《诺贝尔的囚徒》读后感

Post by tuppence » 2008-05-06 6:00

首先,我得承认,如果不是看了《诺贝尔的囚徒》,我不会顺藤摸瓜地找去看杰拉西的自传《避孕药的是是非非》。其次,如果不是看杰拉西自传看得一头雾水,我不会想到从《诺贝尔的囚徒》中去寻找相应的蛛丝马迹。对比之后有些想法,权作读后的余兴节目,与诸位同乐。
  
  严格来说,作为小说的《诺》一书,文学性可能并不足够高。人物有些少,情节推动似乎不够流畅自然。但如果把《诺》作为一个精心设计的科学界社会学实验,反而会觉得趣味盎然。因此,我试着列举了一下《诺》中可以互为比较的几个案例及其比较条件,但结论省略。见仁见智为佳。
  
  比较1:获诺贝尔奖的康托 vs 没有获奖的作者。
  阅读之初不知为何脑中的印象是作者本人获了诺贝尔奖,因此以为康托是杰拉西本人的夫子自道。读完自传则终于明确了这一谜题。自传在作者简介处有一句“因种种原因无缘诺贝尔奖”,但什么原因却需读者自行进一步追溯(有哪位了解其中八卦吗)。杰拉西在自传中提到,虽然在斯坦福任教几十年,却一直是学术圈的局外人。这样一位一直在密切接触核心学术圈,但却从未完全被纳入的作者,描写了一位研究者偶或诺贝尔奖的前前后后,其中可能折射反射或投射了什么的心态与感触?十分值得仔细考究。
  
  比较2:导师的选择:斯塔福 vs 塞莱斯蒂纳
  学术界中似乎普遍认为,跟随一位名师会是一条捷径。但对比《诺》中两位学生,斯塔福因跟随康托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荣誉,而塞莱斯蒂纳选择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导师,走了另外一条路。何者更佳,值得仔细研究文中相应章节。
  
  比较3:科学界的男性与女性:康托+斯塔福 vs 阿德利+塞莱斯蒂纳
  这是一对集中了各种典型背景的组合。男性组合占全了学术圈中的优势地位,其师徒关系也是典型男性间的权威-服从式师徒交往模式。女性组合在作者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塑造下,集中了表现了处于低地位研究者的野心勃勃、专注,以及互相支持扶助朋友式的师徒交往模式。分别比较两位导师、两位学生、以及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对科学界中不同性别的地位和不同性别的应对策略,得出有意义并有趣的推论。
  
  比较4:名校与普通大学:康托 vs 克劳斯
  康托与克劳斯的关系,是《诺》中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康托,相对普通大学出身,获奖之前在学术圈金字塔中显然并非塔尖。克劳斯,哈佛大学出身,虽然尚未获得诺贝尔奖,却站傲立于塔尖。二人本质互为竞争对手,但又不得不互相需要。因此康托和克劳斯分别在获奖前后对待对方的策略及其转变,值得再三玩味。
  
  比较5:科研中的不同职业角色:康托 vs 勒夫金
  勒夫金是个好玩的人物。在学术圈中总难免出现这样的人:也许做研究并非有独创有很高成就,却但是却深谙如何吸引注意;也许并不是最适合做研究的,但却是天生的讲授者。勒夫金是公众眼中的学术界明星,但与真正的学术界人士康托相比,其间差异却令人琢磨。杰拉西长达一章的内容对此进行了详细表述。
  
  比较6:两种文化之争:莉亚 vs 斯塔福
  莉亚在《诺》中的存在是个异数。但如若对比杰拉西自传中对第三任妻子的叙述,莉亚似乎扮演的是这位第三任妻子的角色,代表了人文科学文化。而与莉亚发生直接冲突更多的斯塔福,代表了科技文化。莉亚对“我”和“我们”的解构,以及对论文署名的观点,最直接且饶有意味地表述了人文科学与科技文化从业者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的根本差异。惜乎这部分差异在《诺》中并未得到充分表述。
  
  比较7:科学家的伴侣选择:康托 + 葆拉 vs 斯塔福 + 塞莱斯蒂纳
  曾经在何毓琦的博客上看到老先生建议询问“如何做好研究”的学生,做好研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找一位好伴侣。何先生的具体理由自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新意并不多。但从康托和斯塔福对伴侣的选择中,依然可以看出科学家选择一位好伴侣的重要性,惟其不同是选择何种风格的伴侣。对于一位功成名就的科学家,葆拉的美丽文艺型似乎更有吸引(顺便八卦一句,杰拉西本人的选择也是该型);对于斯坦福这类的新手,塞莱斯蒂纳这样并肩战斗的似乎更佳?但如何在两个人事业中取得平衡是个大问题。无论如何,要想作为堪配科学家的合格伴侣,自身有足够的软硬件设施似乎是个必然条件。
  
  《诺》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对比,比如Nature和Science的对比,对诚信问题的讨论等等。这样的对比与分析可以继续深入下去,值得细细研读。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5-06 6:56

这些人都是谁啊?干什么的?这读后感是谁写的?同行吗?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uppence
Posts: 27
Joined: 2006-07-11 3:21

Post by tuppence » 2008-05-08 3:44

:oops:
不好意思,这几天匆匆忙忙没有顾上回复。
这些人都是谁啊?干什么的?
这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小说《诺贝尔的囚徒》里的人物。
这本书原名“Cantor's Dilemma”,亚马逊的地址http://www.amazon.com/Cantors-Dilemma-N ... 064&sr=1-1
作者是Carl Djerassi,人称避孕药之父。

这读后感是谁写的?同行吗?
:action077: 很心虚地想,是不是我用错帖子的分类了?“分享”不是专指转帖吧?
读后感是我写的。前段时间在三联上看到介绍科学小说(science-in-fiction)中的文章里提到此书,找来看后觉得很好玩,随便写了点。
按豆瓣的标准,我这肯定不算读后感,太过主观啦。也没有介绍情节啦背景啦什么的。。。其实是我懒,想喊一嗓子说这书好看,又不耐烦做review的工作。权作导读吧。 :action077: (抱头而下)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5-08 6:01

Tuppence 太谦虚了,明明是原创的读后感,就别“分享”了。我就是觉得好深奥,以为是哪个Djerassi 的同行写的。。。

原来是科学家直抒胸臆的小说,可惜我对他的八卦一点不知道,幕后肯定有很多黑手。 :mrgreen: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5-08 7:22

conspiracy nuts ……

我们看这类文艺作品,就好像普通公司职员看 CEO 自传一样。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