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情节大概是少东,一个少小离家,在纽约学大提琴的文艺男青年,回家跟英儿,一个念了燕京大学在学校教书,家里开戏楼的文艺女青年履行婚约。英儿家此时有个戏班子借宿,戏班子的台柱子叫做林冲-----这个人4孤儿,演谁94谁,此刻他演林冲成名,就叫林冲。结果学西洋音乐的少东被英儿拉去听戏,就被林冲夜奔的唱腔感动了,遂结识了林冲,听戏的时候别人都喊“好!啊!”就他跟那儿喊“bravo". 3个年轻人,英儿,林冲和少东就发展出了一些个感情。然后林冲迫于生活8得8根黄子雷少爷应酬,发展出超越精神的肉体感情。当然这种感情是黄家少爷单方面的仗势欺人发展出来的,林冲真正的心爱乃是少东。少东当然不很理解这种感情,我老觉得他跟林冲属于艺术家之间的惺惺相惜;当然林冲也不理解这种惺惺相惜的感情了。于是,在某一次少东在俱乐部打网球泡澡的时候跟林冲重逢在泡澡池子里面,两个人就一起驾车出逃了。是夜大雪,林冲在车子里跟少东表白,少东表拒绝,下了车,就那么一会儿回头,林重就8见了。是为2人的生离死别。剧情回顾到这里不由得叹气说进展得实在是慢啊,描写得实在是细腻啊,我看到那里已经有点儿不耐烦,跑去喝水,就倒杯水的功夫,他们就生离死别了,我还得往回到30秒钟看到底是出了啥事儿。当天晚上的戏林冲就不唱了,大家退钱回家,第二天早晨戏班子有人起来去开门,发现林冲冻倒在大门口,赶紧扶进去治病。治病的过程中某天晚上,林冲发现班主在作践师弟,一怒之下,把班主给打死了,开始逃命。上路之前去看英儿。英儿塞给他一把首饰。少东根林冲的事件对于少东来讲,算个丑闻,他被家长关禁闭。林冲离开之前也没有去看他。英儿去看他,他向英儿求婚,英儿说可是你爱的是林冲,没答应。再然后,少东就回到了纽约,英儿还留在家里,林冲就没了消息,直到日本人打进来,英儿某日在街上偶遇林冲,发现他在当码头工人养活黄家少爷。原因乃是黄家少爷在林冲最落魄的时候找到了他,他也不能在黄家少爷落魄的时候丢下他不管。后来嘛,黄家少爷终于过世了,林冲就拿着英儿给他的少东的地址拔船偷渡去找少东,运气不好,给抓住了,最后死在了移民监。英儿在49年去找少东,才知道这个结果。故事的结束是7老8十的少东坐在墓碑之前说英儿和少东还有她自己的墓碑并排,英儿在中间。
这个故事总的来讲拍得十分的精致细腻,大家的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以林冲为最。可能因为此,比较戏剧性的地方很招人瞩目,比如说少东英儿林冲3个人跑出去玩儿,晚上跳英儿家墙回房,英儿先下去了。林冲留下来,问少东有烟否。少东刚拿出烟来,林冲就一拳望自己胸口一拍,说:我这里记得你。然后噌的一下儿就上墙了。这么突然一表白,不但少东傻一下儿,我也跟着呆了一下儿。相对而言,少东这个西洋留学回来的人脸上表情就比较得多了,记有傻笑,惊艳,客气,愤慨,悲痛,不解,等等等等。不过不甚夸张,放在那儿也还合适。英儿的眉毛修成了一个挺奇怪的形状,闹得英儿的面部表情一直是吃惊。她高兴的时候比较多,经常是笑脸儿,后来心事比较重了就不笑了。总结的来讲,英儿的表情主要有两个,一个4笑的,一个4不笑的。然后94黄少雷黄家少爷。这个家伙演恶少演得真好!我赞叹地说,看完了之后让我联想起gangs of new york的屠夫。尤其是林冲因为跟少东跑了没去唱戏那天晚上,他在楼上等林冲出场,等着等着,眼睛里闪了一层泪光。总而言,这个家伙演得真是好。
我为哈觉得这个片子拍的精致呢?这个片子拍得很注意细节。我老留神瞧见了的乃是戏班子因为天阴下雨歇着8演习,一帮人聚在一起下棋,有个人揣着手跟那儿观战------一只脚却架的老高,顺带着压腿。这个片子从头到尾的感觉就是40年代的感觉,估计是导演花了很多心血在这等小细节上面的结果。
这个片子的一个大缺点就是太文艺了,实在是太文艺了。这个故事很多情节借英儿和少东两个人的通信交待,信写的那叫一个文艺!比如说一开头少东回家,交待回家动机:也许我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在家乡埋一滴眼泪,好让我从此也有乡愁。我听得此很有点儿痴呆,想了想,54青年,可能就这样儿,在想想徐志摩的榜样,遂算了。结果到了后来,英儿写信描述路遇林冲,说:跟他说到你,他浑浊的眼中闪出了光。问题是:同时演出来的林冲的眼睛,似乎并不浑浊,相反映着灯光还亮闪闪的。我就觉得这个有点儿为了文艺而文艺了。另一大缺点,我觉得乃是林冲的戏唱得不够好,我没能体会到他的美。所以我知道这个故事想说什么,但是说服力欠缺一些。这个方面讲,我觉得另一个写戏园子的故事的电影,霸王别姬,就好很多。看了那个电影儿,我真觉得京剧美。
最后总结一下子这个故事。本故事讲的主要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时代等等,都是背景。故事么,讲得还不错。缺点么就是节奏太慢,太过文艺。最后就是:因为看这个电影,并发表感慨说太文艺,某人嘲笑我小资来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