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The Wire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TV]The Wire

Post by Jun » 2008-06-13 16:54

先来点照片和八卦。

Image

Creator David Simon.

Image

Dominic West (plays homicide detective Jimmy McNulty). 他是英国人,曾经在 电影 Richard III 里面演过配角。在 The Wire 里面的口音满正的,没有露馅过,比 Law and Order 里的英国男主演强多了(Linus Roache 讲美国话总是大舌头,drives me crazy)。

Image

Co-writer and co-producer Ed Burns.

David Simon 原职工作是 The Baltimore Sun 的罪案专栏记者,Ed Burns 才是货真价实的前警察。

Simon 的老婆是 Laura Lippman,写犯罪悬疑小说的,她的书在店里摆得到处都是,显然满畅销的。或许我该找本儿来翻翻。剧中有几次出现 Laura Lippman 的书摆在那里当道具。假公济私。 :mrgreen:

The Wire 里面有无数演员在 Law and Order 里出现过,也有一些是旧剧集 Homicide: Life on the Street 中的熟面孔。(Homicide 也是David Simon 的作品。)总之,除了几个小孩子和teenager演员以外,感觉贼熟悉。

×××××××××××××××

剧名称为 The Wire ,我本来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看了第一季才明白是指 wire tap,窃听装置。第一季就是讲一个警察专案小组追查一个组织十分严密的贩毒集团,围绕着窃听工具展开故事。

后面的不知道,但是第一季的结构跟Homicide:LOTS 基本上是一样的,就是一群警探obsessively 想方设法扳倒当地一大毒枭(追捕Luther Mahony 那一季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但是毒枭 Avon Barksdale 极其聪明,手段精干,组织缜密而成熟,滴水不漏,让官方无从下手。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描写 Barksdale 的贩毒程序和组织结构,一看就是直接从现实案件里抄的,闭门造车的文艺工作者绝不可能编得出来。例如,在Barksdale 的组织里,从上到下层层管理,所有的人都用beepers,不许用cellphone,省钱而且灵活,很难被警方追踪监视。上下级互通消息和命令时,用beeper和公用电话联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有危险,用满街不同的电话通信,反窃听。对话和传呼的时候采用密码和黑话,外人即使窃听也无法明白。同时,Barksdale 十分明白diversify your asset 的道理,把贩毒得来的暴利分散到各个合法生意中,包括房地产,洗衣房,杂货店,夜总会,并且使用别人名义拥有这些产业,这样自己的名字不至于让税务局和官方起疑心。这个套路简直跟The Godfather 里面一样,Michael 让军师把家族生意转移到合法范围内以分散和降低被抓的风险。

再举个例子,是现实中已经被贩毒集团广泛使用的手法:当一个瘾君子上来买毒品时,先交钱给A,A走开,发出信号给街角的B,由B上来交货。为什么这么麻烦?因为把交钱和交货的人分开,即使被警察抓了,立案也相对复杂,二人可以辩解说互相不认识没有关系,要证明是同一个犯罪行动比较难。而且送货(runners) 用的都是小孩子,因为他们即使被抓也只是轻判送到少管所呆很短时间就出来了,而指挥的成年毒贩因为身上不带毒品,你抓他也很难定罪,一定要收集很多很多的证据,建立conspiracy 和 racketeering (集团犯罪)的控诉才能立案。

总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类的聪明智慧和适应能力是无穷的。

说到底贩毒组织也好,黑手党也好,跟其他的大型商业个体一样,是一个含有许多零件不停运转的机器。底层干活跑腿的,中层干部管事儿的,上层决策和收钱的,以及必要的雇佣军打手。需要管理手段和应急计划,需要算计利润和花费,需要考虑风险和投资,如此等等。在accounting方面的情况,对照Freakonomics书中关于街头贩毒人员的描写和解释,更容易理解。底下的小兵承担最大的风险得到最少的利润,真正赚大钱的是极少数顶端股东和大老板。跟合法生意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The Wire 实际上是继承“教父” 的光荣传统,以犯罪故事阐述合法社会Corporate America 的现状。

第一季的结构是对称的,一边讲黑帮内部的管理结构和运作方式,一边讲执法机关的勾心斗角和人事纠纷,表明黑白两道之间不过是一条细细的虚线,只存在于纸上和脑中----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说法,港片里都讨论过多次了。此处的亮点是用白描手法告诉大家,贩毒和犯罪生涯一点也不精彩刺激。其他的警匪文艺总有点将黑道浪漫化的倾向,“教父”系列更是集中渲染激动人心的皇家轶事,连Sopranos也不能免俗,而The Wire 坚决要把螺丝钉阶层的现实写给你看,尽量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浪漫化倾向。

×××××××××××××××××××××××××××××××××××××

粗看上去,第一主角绝对是Jimmy McNulty。他是那种特定的人物,很容易吸引观众的喜爱和忠心:ruggedly handsome,有女人缘;聪明而且热爱本职工作,有正义感但不过分讲道德;天生的 rebel 脾气,经常给上司制造麻烦,桀骜不驯;乐观开朗,待人随和,一边说怪话一边精干地破案;有点大男孩的脾气,男人羡慕他,女人被激发起母性。

作者也有点偏爱他,每每当他遇到上级的阻力时,总是安排个贵人相助。McNulty 自己虽然是个基层警员,什么权力都无,却门路广大,跟法官、检察官都有内部直通线路,连警察局长也拿他没辙。这样的情节安排让我想起韦小宝的左右逢源。固然是情节需要,也算寄托一种常人所不能达到的理想。

实际上,我一开始就意识到,第一季故事里真正的中心人物,肩负写实情节重任的角色,实际上是两个中层管理 middle managers :黑道上的中层毒贩 D'Angelo "Dee" Barksdale 和白道上的 Lieutenant Cedric Daniels。

虽然二人没有直接的交往,但却让我想起林岭东的“高度戒备”中刘青云和吴镇宇两个镜像人物。

贴一张好人领导Daniels 的剧照:
Image

(演员也是在L&O里反复露面的熟人。)

再贴一张黑道的管理人员 Dee Barksdale:

Image

这位Larry Gilliard 同学演得非常非常好。一上来就浑身是戏,情绪和思想完全表现在台词之外的表情和身体语言上。Dee 是大老板Avon Barksdale 的侄子,但并未得到特别照顾(体现“社团”之管理严密和有效)。他在慌乱之下犯下杀人案子之后,大老板帮他逃脱法律制裁,但发配到低层的贩毒市场做中层manager。他相当体恤下级喽罗,对他们的劳苦深感同情。但上面压下来的各种压榨手段,迫使工人多干活少拿钱,他一肚子腹诽也没办法违抗----毕竟自己还要往上爬,不能得罪上司,只能在工人面前唱白脸。这就是中层干部的悲剧,两头受压,还要夹在自己的良心和野心之间受到煎熬。吃力不讨好。第一集里面,他以象棋为例,给下属讲了一通劳资关系的本质,大意是你们就是pawns,只许进不许退,第一个被送上去当炮灰,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只有运气和资质特好的极少数有可能爬到顶端,摇身一变成跟王后一样厉害。

贩毒组织是精干高效的私营企业,相比之下警方是内耗严重的官僚组织。整个剧集的主题很明确,就一句话:The system is rigged.

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一个卡夫卡的城堡,个体的挣扎和理想都是无用的,自有庞大的机器来挤碎你的best intentions。其实David Simon 的主旨非常不美国,跟普通的“个人奋斗成功” 和“个人英雄主义” 的美国原神话完全背道而驰,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回归希腊神话的主题。The System 概况所有的人类社会运行规律,包括黑道白道。想做点好事的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破罐破摔放弃,要么象Daniels 那样在系统内按照游戏规则往上爬,希望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地位变成一些对他人的好处,make a little difference,哪怕有时候不得不妥协或者弄脏手呢。

中国人对The System 最熟悉了,所以一眼能看穿,McNulty 那样的瞎折腾倒不算什么,而Daniels 才是真正的悲剧。

白道因为官僚严重而效率奇差,什么事儿都办不成。并不是因为官僚们比私营企业的人员愚蠢或者无能,而是他们把精力和智慧都用在自己升官发财上面。官僚的往上爬跟私营企业的利润挂帅不同,最要紧面子好看,包好自己的PG,少做少错,人脉广大,拍对马屁。所以The Wire 里面警察部分的故事常常让我想起八十年代看过的讲农村推行改革的电视剧,名字忘了,就记得里面主角叫李向南,他不管做什么事实都受到重重阻力,上面和周围都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一旦他的措施威胁到任何既得利益,整个的关系网都被牵动,上来给他下绊儿。当然,那个剧比The Wire 要光明,因为最上面的领导和政策还是被描写成好的,进步的。。。而在The Wire 里面,整个Baltimore 的市政府就是一大腐败机器,也是美国整体机构和其他地方政府的缩影。当官的利益所在,往往跟“办成事”,“干点儿成绩出来”,“有效帮到市民” 之类的目标有本质冲突,你猜谁的利益会被牺牲掉?Daniels 必须妥协跟肮脏的上级,必须明知是蠢命令还得传达下去,明明是内耗的GP还得执行。

××××××××××××××××××××××××××××××××××××××××××

跟中国的农村改革电视剧不同的是,The Wire 的剧本和制作非常精良。此剧最强的地方,除了极度写实和深刻的揭露以外,是它的新意。很多地方我简直能听见作者 David Simon 和 Ed Burns 脑子里齿轮打转的喀喇喀喇的声音----“绝对避免俗套,绝对避免俗套,绝对避免俗套。。。” 警匪片是被拍滥了的类型,我们这些人看多了此类文艺作品,对常见的套路简直烂熟于胸,几十米以外就能闻到气味,看了上文就猜得到下文。但是看The Wire 基本上猜不出下面情节会如何发展。例如,McNulty 这类的警察,既然放浪形骸,经常会被描写成动不动就掏枪毙人的莽撞警探,而他的黑人搭档一般被描写成稳重深沉的对比。但实际完全不是这样,McNulty 是很莽撞---在生活里和遇到上级既得利益者的牛屎的时候,但在办案时绝不含糊。第一季中有一段非常show-off 的戏,描写McNulty 和搭档 Bunk 到作案现场收集证据,一言不发(除了the F word)心领神会地配合分析现场状况而推导出犯罪的过程,很精彩。

作者们费尽心思特意避免堕入俗套,一大特点在于情节发展非常非常合乎逻辑,跟现实生活的“比例”吻合。即使是我们这些没有亲身经验的人也能相信情节的真实性。很多关于犯罪组织的影视剧把社团头头写得神通广大火眼金睛,手下一有异心马上知道并且干掉,布局缜密,招招成功(例如教父),一不小心就浪漫化了黑帮头脑。(未必不是犯懒+拜倒在阿尔法男脚下的综合结果。)但是这里面对黑帮首领的描绘就出奇的。。。跟现实成比例,合情合理,他成功自然有其聪明和谨慎的才华,但仍然在可信范围内。即使是组织里、势力范围内,也有很多他鞭长莫及的地方,迟到不灵的情报,各打小算盘的下属,士气不高的喽罗,无法彻底消灭的对手。

更加不俗的是对侦探工作的描写,十足真金,没有编造的味道,没有作家爱玩儿的小聪明。侦探小说或影视最常见的套路是,侦探们陷入困境无法破案时,忽然一个偶然的线索,或者谁谁说了一句偶然的话,启发了主角,“一拍脑门,茅塞顿开”。这里边全无这一套,无比琐碎乏味,需要无线耐心,一丝一毫地把敌方的组织和手段间接拼凑起来,过程中有差错,有human errors,有打盹的时候,经常走上岔路或者断了现实,有意外的惊喜,也有扼腕的无奈,最多的还是事倍功半的劳心劳力。完全是写实的风格,非常朴实,如果不是靠了Ed Burns 的亲身经历恐怕是不可能编出来的。

另一个不俗的特点是,很少暴力场面,甚至是故意避免直观的暴力戏,尽量不去sensationalize 杀人放火的场面,给观众看后果而不是过程。街上一具尸体,毫无尊严地扔在哪儿,象一团垃圾,跟周围满街的垃圾没什么两样,如此缺乏戏剧性,没有刺激。周围民众麻木地看一眼,包括小孩子,然后绕过去。

George Pelecanos 解释过,美国过去二三十年的禁毒刑法和政策把整个inner city 的警民关系破坏殆尽。城外的中产阶级,一味地鼓励投机的政治家们建立越来越苛刻的法律,抓到买卖和使用毒品的人,按重量计算,判极长的监禁。结果监狱里住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美国的监狱人口早已超过中国),而吸毒贩毒的现象并未明显减少。警察的考核标准是数量,一季度抓了多少个人,所以大家都抓街边半僵尸一样的瘾君子,一克两克的,或者跑货送货的小孩子,最底层的小喽罗,月底报告数字漂亮而已。人人都知道,真正往社区里源源不断进货的大毒贩,供应商,根本没人碰。原因很简单,市政府当官的只要“业绩”好看,并不在乎你贫民窟里是否真解决问题。结果是,监狱里塞满了受害者,上瘾的,几乎每一家都有亲友入狱。上了毒瘾的人多数都一下子戒不了,肯定还会去买,而政府并无兴趣帮人戒毒,从监狱里放出来,就给一张车票,回到老家,门口就是大把的毒贩等着你回去。如此循环往复,银子像流水一样地流进大老板的腰包里。同时,街坊居民再也不信任警方----成日放着杀人越货的大毒枭不管,只抓倒霉的瘾君子和小破孩儿。基层警察也没办法,上头不停地发下无厘头的命令,他们再也不能依靠街坊市民的合作,关系从警民鱼水变成敌对阵营。于是组织犯罪在当地更加有恃无恐。如此循环往复,越来越糟,大家都心如死灰。

(美国近二三十年的War on Drugs 大部分都是装蒜捞政治资本,欺软怕硬,欺负穷人而放过富人,不解决任何问题,加剧阶级和种族的矛盾。这是个非常庞大的问题,一时也不可能讲清楚。)

第十集里面有一个高潮桥段,具体内容我就不剧透了。十分典型,特地故意避开不直接拍事发现场,而通过间接手段来表达紧张和悬念。很大胆也很有效果。

剧中的警察极少拔枪,我都不记得有谁真正开火,也是不同于类型影视作品但接近生活现实。Law and Order 应该是此类写实风格的先锋,拍了十三年,主打系列中的警察至今未发一弹。The Wire第一季从头到尾,只有两次枪战,一次杀人,作者十分珍惜流血的场面,好像在揪着被娱乐影视中的暴力场面搞得麻木不仁的观众摇晃:你看,你看,这才是现实,不是给你cheap thrill 用的。

跟其他HBO 的剧集差不多,The Wire 里面的技术性成分的水平都很高,但不抢眼,细节精致到平淡的地步。摄影,道具,所有的细节,下的功夫都是普通剧集无法比拟的,让人找不出漏洞。

××××××××××××××××××××××××××××××××××××××××××

The Wire 被很多评论称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抓马系列剧,我的看法也许“最好的之一”,但仍然属于 Deadwood 最忠实的粉丝。什么地方The Wire 不如 Deadwood 呢?第一自然是台词,我从来没见过比 Deadwood 更美更棒的对话,脏话连篇的莎士比亚。第二,也是我喜爱的关键,是描写人物。

二部剧集都是长篇小说类型的,人物众多,给观众展现一个封闭的生物圈,里面的creatures 几乎是自生自灭,按照自然法则交往和生存,很少给人“被创造者操作讨好观众”的印象。差别在于,David Simon 最大的兴趣在于描写机制:the institution and the machinery。他有点像工程师,把复杂的机器拆开给我们看,两个离了老远的齿轮怎样互动,线路怎样绕来绕去,往里加一个零件或者取走一个又会怎样重新运转。相比之下,David Milch 给我们一个活物,呼吸跑跳汪汪叫,太复杂太有机,不让我们分析,而是沉浸在里面直接感受热腾腾的勃勃生机和混乱矛盾不可预测的轨道,而这个东西就是人性,shapeless, contradictory, alive.

The Wire 里面的人物其实写得不错,非常distinctive,有特点,让人几分钟之内掌握要点过目不忘,连几个跑毒品的小破孩儿都栩栩如生不会搞混掉。而且不落俗套,没有让人生厌的气味,不拿“有缺点的好人”跟“有优点的坏人”那一套来糊弄观众,基本上所有人物的背景、设定、动机、行为、反应等等都十分可信,有真实感。

但素,它最重要的关心之处不在于人物心理,人性的微妙和复杂,所以仍然有表面化的危险。换言之,The Wire 是一个纯阳刚,纯男性的作品,它看世界看人物的角度是分析的,机械的,以行为挂帅,注重表面现象和过程,着眼于人的行为和导致行为的直接动机,因果关系机,而不是深藏的暗流和压抑的感情。

注意到,David Simon 的世界里几乎完全是男性人物,最多两个点缀性的女人,也跟男性人物没大差别。

这就是为什么我看了几季 Homicide 以后,虽然很欣赏其制作和表演,还是放弃没看到底的缘故。到后期的 Homicide ,人物的性格已经写乱了,十分缺乏内在的基础和统一性,变得七零八落。

相比之下,Deadwood 是极其少见的psychological 电视剧集。David Milch 的天赋在于他对人性本身的浓厚兴趣,他喜欢混沌有机毫无规律不讲逻辑没有形状的东西,他的人物经常做出意料之外自相矛盾的举动和选择,但并不违背性格。例如无恶不作的Swearengen 会跟警长 Seth Bullock 变成朋友,而性情刚烈的Trixie 会一边爱着别人,一边对他这个糟老板有感情。Milch 给每个人物都设计了极其深入和丰富的 psychological profile,一直延伸到他们的童年,这样的手法简直是我的鸦片。

The Wire 里面最深刻最有机最矛盾的人物只有一个,是D'Angelo Barksdale,这还要感谢演员 Gilliard 对他的细腻微妙的刻画,a devastating performance。可惜作者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和兴趣挖掘人物的深层心理和背景,第十二集里有几段很精彩的戏,此外没了。

The Wire 是写实作品中的极致,但我仍然偏爱心理作品的极致。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17-03-24 12:07, edited 23 times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06-13 17:04

My favourite are Gus and Bunk!
Image


Image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6-13 17:10

小K你不按顺序看的?Gus 是第五季里面报社的人。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6-13 17:12

我暂时喜欢McNulty!不过我才看三集,将来有很大的可能会摇晃的。
好像他俩中的一个还在公立学校里教过书,攒了一肚子对教育系统的牢骚。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6-13 17:16

火星狗 wrote: 好像他俩中的一个还在公立学校里教过书,攒了一肚子对教育系统的牢骚。
That's Ed Burns.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6-13 17:18

我有种怪怪的感觉,好像Ed Burns才是insider似的。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06-13 22:05

Jun wrote:小K你不按顺序看的?Gus 是第五季里面报社的人。
我就看了第五季度。。。。我正在读ganster leader for a day, 就是那个freaknomics 里提到的人写的。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andman
Posts: 17
Joined: 2008-03-13 23:41

Post by Sandman » 2008-06-14 1:04

"底下的小兵承担最大的风险得到最少的利润,真正赚大钱的是极少数顶端股东和大老板。跟合法生意没有本质区别。"



:let_me_die: :let_me_die: :let_me_die:

that's my fate...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6-14 15:20

女人被激发起母性。
That's me :mrgreen: 他在bar里多喝了两杯,一字一顿的阐述着世界终极真理――I am F--ked. F--ked is me. 我觉得他真可爱啊。

奇怪的是D'angelo has my 100% attention。他的表演和McNulty完全是两个极端,大部分时候几乎没表情,可是我总忍不住想知道他在想什么。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6-15 8:15

昨晚又finish两张盘。D'angelo暂时失去了我百分之百的注意力。这些人的行为有点那个。。太predictable了,都不是洋葱型人格。不过也许是我才看到中间,还没机会看到这些人outburst?感觉这个片片更情节推动而不是人物推动。
里面的黑色幽默太有劲了,我常常literally傻笑出声。

sinca
Posts: 920
Joined: 2007-03-04 23:01

Post by sinca » 2008-06-15 20:46

我看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第三季闷得看不下去。

一开始看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所有的人都是满嘴的F words. 简直没处躲。用了好长时间才能坦然自若地看下去。

McNulty开始的时候还挺可爱,后来就有点烦他了,是那种特别自私的男人,一心只做自己认同的事情,对其他的都不管不顾。后来比较喜欢Daniels. 酷,明白事儿,会妥协,但坚持自己的原则。

码头上那季特别好看。连坏蛋都那么可爱真实。那季的音乐也特别好听。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6-16 9:03

Isn't McNulty supposed to be a lovely SOB? :-P

那段超级市场找孩子的真搞,编剧同志神经真粗大,一点也不害怕挑战群众的善良价值观。

sinca
Posts: 920
Joined: 2007-03-04 23:01

Post by sinca » 2008-06-16 20:03

McNulty有时候挺可爱的,有时候还特别可怜,但绝对是个SOB.

带孩子那段看得我,以为这次俩孩子就要挂了,我比孩子他妈还愤怒。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6-16 20:14

羞愧的承认,我被那一段深深的amused了,不过肯定有人觉得很annoyed吧。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06-18 14:42

McNulty 折腾的挺爽的。
有段特逗。他装口音给人打匿名电话,被录下来送到FBI分析。他还假摸假式儿的听专家分析结果,去以前嘲笑说:我才不信这种东西。结果人家说:这人没受过高等教育却觉得自己比谁都聪明,是个HIGHLY FUNCTIONAL 酒鬼,家庭生活一团糟,等等,等等,句句打在他心上,脸色都变了。 :mrgreen:
还有一段他天天晚上跟PUB 里泡妞,掏出警徽把小娘们逗的格格儿的。同事巡逻在停车场里听见声音特大,过去一看他跟个小娘都烂醉的趴在车盖上搞,一看警车大灯打过来小娘还有点害怕,他醉熏熏的打裤子里掏出警徽一晃,警察好气又好笑骂了句走了,他接着。。。。 :mrgreen: :mrgreen:

这都是小事,他捅的大娄子更大。。。but I don't want to spoil it for you...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6-18 14:56

这都在第5季吗?还有那么多season要爬,真是艰苦的工作……

sinca
Posts: 920
Joined: 2007-03-04 23:01

Post by sinca » 2008-06-18 20:44

是第5季吗?我都没看过这些情节,听起来是挺好玩的。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6-19 9:06

第一季中有一段非常show-off 的戏,描写McNulty 和搭档 Bunk 到作案现场收集证据,一言不发(除了the F word)心领神会地配合分析现场状况而推导出犯罪的过程,很精彩。
这一段简直都能听到编剧得意洋洋的心声:给你小子露一手

其实我觉得里面还是有套路化的东西。你没觉得事实上正方人物相当的套路化吗?看到正方的每个人,多看上两三集,就会忍不住想I saw somebody silmiar previously somewhere else。真正出彩的是反面人物!而出彩的原因是――以前很少有人put so much attention on them。以前他们是背景/对象/道具。The existence of minority 总是被模糊化。我觉得这是The Wire最难得的地方。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6-19 9:07

你没觉得事实上正方人物相当的套路化吗?
Wait.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series next --- why I like Deadwood more than The Wire.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6-19 9:08

:mrgreen:

另外看The Wire我有种很微妙的感觉,像隔着一层厚玻璃看一个被隔绝的生物圈里的life,so real, so vivid, yet I will never have a chance to reach。The same for most people in this society。

Bunk的确挺好玩的,我从Bunk打老鼠几乎是立刻爱上了他。他才是The Wire里面的fluffy toy for everybody。如果编剧将来让他演激烈冲突的内心戏,那才是挑战自我。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6-19 16:50

关于Baltimore,看见一段Laura Lippman 说的话,颇有感触,引用过来:

"I think Baltimore suffers from nostalgia and it keeps us from being honest in talking about what really happened here," Lippman says. "A place doesn't have to be perfect to be beloved, and I love this city and I love it better for seeing its flaws. Anyone can love a perfect place. Loving Baltimore takes some resilience."

(出自NPR访问)

David Simon 夫妻俩爱 Baltimore,好像George Pelecanos 爱DC。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6-21 17:10

写完了,提上来一下。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6-22 20:21

也看完第一季了,一些thoughts

McNulty对Greggs说一点都不值得,突然间我不能同意的更多。

这季看到中间我就开始有倦怠感,再看到警察不那么英明神武然而仍旧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忽然觉得无比厌烦。这一切,和腐败系统和黑道两边同时生死搏斗似的斗智斗力,有什么意义呢?McNulty纯粹是个人英雄主义,跟内心有创伤的looser似的。The whole world, please pay me some attention……

simonsun
Posts: 2663
Joined: 2006-12-24 4:41

Post by simonsun » 2008-07-09 14:07

不相干的

Senate Approves Immunity for Telecom Companies in Wiretapping

By a vote of 69-28, the Senate approved a bill overhauling
the rules covering secret government eavesdropping and
granting immunity to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that aided
in the wiretapping of Americans without warrants.
Violent delights.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07-09 14:30

我在TALK OF THE NATION 里听到,某小镇来了个假警察,跟警察局说自己是FBI 来的,开始猛执法,到处抄家搜METH LAB,还没搜查令。他跟人说:我是特别的联邦机构来的,不用搜查许可令。大家就信了。包括警察们。主持人被雷到了,说这怎么可能,谁要搜查都得有法庭给的搜查许可令,你们宪法读过没有宪法!揭发这事的记者说:是啊,我也这么说,但是很多小镇人民都糊里糊涂的,虽然觉得这事儿不对劲但是将信将疑,说现在联邦不是不用许可就可以随便窃听电话了么?那么没准啥时候咱没注意到法律已经改了联邦调查人员已经不需要搜查许可证了。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07-09 14:47

今天还在NPR 听了一耳朵说是IRONMAN拍军事基地军方大开绿灯, 而批判伊拉克战争的就啥都不给. IRONMAN就粉主流.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Jun » 2015-07-14 17:37

前几天去朋友家玩,顺了一盒 The Wire 全集五季。最近赶工赶得昏天黑地,没法 binge watch 任何东西,只能慢慢地看。第一季从头开始看。发现过了这几年,对于 Baltimore street slang 的听力毫无进步,还是得开了字幕。

回头重看开头两集,我还是对 McNulty 无感,但是据说在文艺中年妇女里颇有 McNulty 粉丝团。

因为后来对 Idris Alba 眼熟了,现在看见 Stringer Bell 就觉得好帅啊好帅啊。第一季里他的戏挺少的。仔细听听还是能听出美国口音不算太正宗呵呵,比 Dominic West 要差一点点,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我得坚持到第三季,会有小手指蜀黍出来。 :mrgreen:

第二次来看发现这个剧主要是讲办公室政治斗争的嘛!挺好玩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tiffany » 2015-07-14 20:20

难道是因为我看这个剧的时候已经是一中年中层人物了嘛?我对 Daniels 的所有决定都特理解。从来都不喜欢过 McNulty,'cause he is a bastard, 虽然他是个 brilliant bastard。Daniels 其实是真的很知道的,他说的,你要是跟着药走,抓到的是药贩子,要是跟着钱走,那就不知道去哪里了。还有那个被雪藏的老警察,哇塞,特有经验,说:在这个国家,每一张文件上得有个名字... 我听他这个台词,听得我那叫一个搔到痒处啊!还有那个一开头儿老要证明点儿啥给人看的什么人的女婿,最后居然是他想明白了毒贩子的密码。我觉得每个正面人物都特真实。说实在的。Bunk最可爱的地方是他喝高了,烧了自己衣服,被 McNulty 运回自己家扔在自己娃儿床上,跟 McNulty 说你这人不怎么样。

D 很有点儿理想化;哦吗那就是神一样的人物。让我想起我生命中的大荆棘......

不过话说这个剧也就是在 hbo, 不然第一集就是女侦探跟她的女朋友亲热,不可能的嘛,就算是现在,在大众台上放。
乡音无改鬓毛衰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tiffany » 2015-07-14 21:20

哦,还有,那个一直看 McNulty 不顺眼想解决他的那个 captain,叫啥来着?在那个卧底女警住医院急救的时候跟 McNulty 一番话,看得我,那个五味杂陈,无话可说。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Jun » 2015-07-15 5:28

McNulty 这个人就让我觉得不太真实,更象推动情节的工具,门路特别广大,跟法官和FBI 都交情大大的,在警局里却得罪了所有上司。这种人要么早被孤立了要么早转到FBI 去了。

在政府部门里转了一圈出来之后我对这剧的真实感又有了深一层的理解,而且对里面的各层官僚也不那么反感了。

Omar 那就是当成神话来写的,据说也是有真人原型的。

现在明白为什么第一次看那么喜欢 D, 作者把他的感慨都从他嘴里说出来,其实并不太真实。说到写人物形象其实 David Simon 真不算最强,Daniels 写得最好。其他人 so so. 但细节和对话真的好棒。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tiffany » 2015-07-15 7:31

哎,Daniels 同学不是把那个谁的女婿给咬牙切齿的摘出来了么?然后岳父就好象谢他,他说我这么做不是为了跟你搭上关系,而是为了这人是我的人,我不把我的人扔到公车下面去。

我太同感了!每天看着希腊薄厚,就这感慨。

D 的那个 stripper 女朋友真逗,真可爱。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Jun » 2015-07-15 7:40

tiffany wrote:哎,Daniels 同学不是把那个谁的女婿给咬牙切齿的摘出来了么?然后岳父就好象谢他,他说我这么做不是为了跟你搭上关系,而是为了这人是我的人,我不把我的人扔到公车下面去。
话虽这么说,那个官儿欠他一笔,Daniels 是不会忘记的。 他在家跟老婆的对话表示他也是个 political animal. He's not above playing the game and even enjoys it.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tiffany » 2015-07-15 7:58

当然,所以这个人就特别真实。最后那段儿大行动,其实他不愿意,但是也从了。还有,我觉得特逗就是他跟他手下人说追药,不要追钱;但是手下真的追起钱来,他也睁眼儿闭眼儿。我觉得他本质上还是一个侦探,想要知道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所以其实我觉得我要是不当科学家应该改行当侦探 :mrgreen: );不过他也有野心,也要爬梯子;但是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个阿尔法男,一脸虽然你捏着我了,但是我有机会也会捏你的表情。

说起来,McNulty 的大胖子直接上司真逗。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Jun » 2015-07-15 10:43

Bunk 真是大暖男,再次证明暖男必须有肚腩!如果把 Wendell Pierce 换成 Lance Reddick (Daniels) 会太瘦,换成 Dominic West 太肌肉太 boyish,换成 Idris Alba 太帅,都统统没有说服力。肚腩是必须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Knowing » 2015-07-15 10:44

暖腩...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tiffany » 2015-07-15 11:10

Bunk 暖男?!他老人家红旗不倒彩旗飘飘,到处偷嘴,无论如何不能算暖男吧?!

且 Bunk 的成功经验表明,乱搞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想乱搞 :mrgreen: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Jun » 2015-07-15 11:14

在这个世界里谁不乱搞?不能用“对老婆忠实”作为任何标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tiffany » 2015-07-15 11:32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他对他老婆挺好,这个我承认,(枪杀老鼠,得做多少纸工啊!可见是真爱 :mrgreen: )我只是抗议他达到了暖男级别。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The Wire 第一季

Post by Jun » 2015-07-27 20:50

McNulty 和 Bunk 在酒馆里互诉钟情,"you were gentle." 那段,笑死我了。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显然没看懂他们抓到一个收了两万块政治黑金的司机那段。后来的几年里听说几乎每个大城市政治里都少不了来路可疑的钱。

我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是没解释清楚 Avon Barksdale 的背景,从哪儿学来那么有效的管理手法,除了普通的 gangaster 套路之外,懂得好多反侦查,洗钱,贿赂政客的手段,简直象进修过 organized crime 大学研究所一样。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updated]The Wire 第二季

Post by Jun » 2015-08-16 19:00

总算把第一季看完了,刚开始看第二季,McNutty (Bubbles 给他的外号) 被派到水上,于是扯进码头风云和波兰裔的码头工人。

当年看第一季时好多地方都没太看懂,稀里糊涂地混过去。现在发现一些新细节。虽然剧集以极现实主义著名,但是有些情节仍给我留下一些疑问。例如第一季中的整个窃听行动都是巴尔的摩警方主持和决策,由法官推动,但 District Attorney's Office 的代表 Rhonda Perlman 显得很被动,基本没参加重大决策,甚至最后立案时都没怎么说话,纯被 McNulty 等人利用,我觉得很难相信。

靠近结尾时他们需要联邦政府给 D'Angeleo 提供证人保护,联邦政府表示这个案件只能当作 political corruption case 来办,如果是纯毒品案他们不管,抓了 Stringer Bell 和 Avon Barksdale 之后要跟他们交易,flip them against politicians。市警察不肯接受,两边不欢而散,D'Angelo 也收回证词,案子大事化小。这段我觉得不是很可信。一般情况下,如果 Barksdale 真的这么厉害这么小心,这种 racketeering case 常常确实难立,最后要么 make deals with everyone,要么以 corruption or tax evasion 之类的侧面罪名把他们关起来。在这里 Avon Barksdale 的不动产这么多,立了腐败案或者逃税案之后仍可以大肆追查他的财产,对他的打击会远超过关他几年。

But I'm not an investigative reporter, David Simon was. What do I know.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updated]The Wire 第二季

Post by Jun » 2015-08-18 19:07

Season 2 has George Pelecanos' fingerprints all over it. 光是听时不时插播的歌就知道了。他特迷六七十年代的老派 soul, RnB,以前在书里就老提,如数家珍。第一季就没这么多老歌。第二季还出个希腊裔角色,谈生意在一家老板叫 Stefanos 的油腻小馆里,这就是夹带私货。他写过一套系列小说关于 Stefanos.

说实话第二季比第一季明显写得好,人物和 plotting 和节奏都高出一截。David Simon 虽然是 creator,但估计在写故事方面跟不上 Pelecanos ,尤其是写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updated]The Wire 第三季

Post by Jun » 2015-08-24 21:00

看到第三季了。虽然观众们普遍粉 Omar,但我觉得这个角色写得不好。本来的计划是第一季就把他写死的,但作者掉进了自己的陷阱出不来,因为角色太 popular 而刹不住了。第三季里的新出现的配角 Cutty 这条情节线,我喜欢得一塌糊涂,一查果然是 George Pelecanos 创作的。这个人物和第二季的工会主席,是我最喜欢的,不行我得回去找 GP 的小说来看看解馋。

当然 Bunk 仍是第一暖男,演得又好。 :heartpump:

McNulty 这个人有点假哦,他成天就是陷害自己的上司,也不管对方跟自己有仇还是有恩。这么不识好歹的家伙是怎么活到这么大的也真是奇迹。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TV]The Wire

Post by Jun » 2017-03-24 12:21

最近偶然碰上几个跟 The Wire 有关系的东西。

GRRM 胖大叔前两天给好友,恐怖玄幻小说作者 Joe Lansdale 打了个广告,Lansdale 的小说 Hap and Leonard 被拍成电视剧,都拍到第二季了。我看看内容介绍似乎还挺有意思的。搞笑的是胖大叔说这个剧是 Mark Antony 和 Omar Little 主演的,因为男主是 James Purefoy 和 Michael K. Williams. 这个剧是 Sundance TV 制作的,在亚马逊上可以租来看。我考虑一下。家属曾经把 Lansdale 的短篇塞给我看,还挺好看的。

Image

我在推上跟的 Oliver Burkeman 是卫报驻纽约的专栏作者,他转了一条卫报驻纽约的编辑 Paul Owen 的推,我就摸过去看了一眼 Paul Owen,发现他的自我介绍是:
Deputy head of news, Guardian US, based in New York. Co-editor of The Wire Re-up.
再顺着爬到这个网页:

https://bookshop.theguardian.com/wire-re-up.html

哈哈哈哈,卫报搞了这本书 The Wire Re-up。
Covers an epic novel in the form of a TV programme. This book answers questions such as Is Omar Little the coolest criminal since Robin Hood? Which series has the best theme tune? Will Bubbles survive Baltimore? Avon or Stringer? How does McNulty have so much success with women?
Avon or Stringer? I pick Stringer all the way!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