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妈家
西风你得先确诊你是否是migraine。migraine 发作时可能完全丧失正常生活的能力。我是去年到苏州工作强度比较大离开的时候才开始的。可以看一下下面的网站:
www.americanheadachesociety.org
http://www.headaches.org/
http://www.migrainetrust.org/
www.americanheadachesociety.org
http://www.headaches.org/
http://www.migrainetrust.org/
云浆未饮结成冰
举手,我也喜欢《钟鼓楼》,这两天看了你们的怀旧作品,还把书翻出来复习呢。京味儿小说里长篇的不多,所以特别珍惜。笑嘻嘻 wrote:哇,终于找到一个喜欢《钟鼓楼》的。我到处跟人推荐《钟鼓楼》。《钟鼓楼》里很显然刘心武一写到知识分子就不行了。刘心武在《钟鼓楼》之前的短篇也很有看头。有一篇《蓝夜叉》是我的最爱。
写沪上平民生活写得真实而好的,印象里实在没有什么。〈长恨歌〉不能算,老王太要努力表现某种拔高的生活方式。程乃珊早期的小说里还有一些家长里短比较真实,比如〈女儿经〉(请自动过滤某些伪小资片段)。前年重播电视剧〈孽债〉,我倒看住了。
这一代的作家在写当作家以前的生活时都还好看,一旦正式当了作家,生活变了,‘文艺追求’也变了,大部分就不好看了。
嘻嘻,三哥那段也很像我家二舅。我二舅其实人长得很精神,但是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没学历没前途。谈了几个姑娘都吹了。我还在他约会中作过好几次电灯泡,比如一起去文化宫看演出什么的。――当时好像年轻男女不兴随便出去,喜欢捎带个小孩子?要不就是我外婆家疼我,这些约会节目(看演出,下馆子etc)平时不容易见到。
后来终于找到我二舅妈。然后也照了婚纱照,手套拿在手里那种。我还记得二舅妈陪嫁带来几个“袁大头”,收在大衣柜里。我偶尔见过一两次,当时觉得好新鲜。
我觉得比起刘心武,汪增祺的老北京更得到我的共鸣。虽然他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但是他写得更贴心,更有人味儿。
后来终于找到我二舅妈。然后也照了婚纱照,手套拿在手里那种。我还记得二舅妈陪嫁带来几个“袁大头”,收在大衣柜里。我偶尔见过一两次,当时觉得好新鲜。
我觉得比起刘心武,汪增祺的老北京更得到我的共鸣。虽然他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但是他写得更贴心,更有人味儿。
混坛上另一颗新星
luoluo11.ycool.com
luoluo11.ycool.com
我不知道是我看小说特别灰暗还是怎么的,我记得以前有个叫刘玉堂的,写北京往外运河边上的事。人家的基调是非常主旋律的,我看出来只觉得特别古老,贫苦。我记得有个寡妇改嫁的,改嫁以前被婆家敲诈,要出一笔钱买个鬼媳妇给死了的丈夫,还要上演一出仪式表示被开出门再不算他们家的人,相当屈辱。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反,反,反对说“汪曾祺的功力自然比刘心武高了不只一个数量级”。从前的电影小说写贫农小市民生活的多是火焰说的真苦这样的多。老舍写的最好,但还是知识分子写下层人民,汪曾祺也是。比如老舍写的骆驼祥子,从第一页起我就能轻松代入,他简直在写一个外乡的移民,跟我现在的时代也没有隔阂,这点看得时候吓我一跳,终于承认好的作品是不受时代限制的。但是刘心武让我耳目一新,他的每个小市民都是活生生地活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生活固然贫困,担心的事儿不太一样,但他们跟其他阶层的人每天高兴和担心的时间比例差不多。当喇嘛是为了找口饭,在喇嘛庙顶事儿也可以娶媳妇的,什么什么的。他们跟我想的完全不同又合情合理,我完全不能代入,但又好像他们都活在我周围一样。感觉很奇特。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 on 2008-07-25 17:30, edited 1 time in total.
云浆未饮结成冰
汪曾祺不是弱化了黑暗的现实,而是读他的小说的时候,注意力会更多被他清淡自然而且浑然的文体吸引住。他的小说文体和现实性都好,所以读者对其中的苦难的注意力会多少分去些。但是老实说刘心武他们的文体的雅畅和生动性远比不上汪曾祺,所以对其内容的关注就显得突出了。就象张爱写的现实难道不残酷不黑暗么,但是人们注意到的都是她细密逼真的描写,并不觉得那是控诉。比起来,有人写东西就是赤裸裸的控诉。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同意洛洛和小火焰。
汪曾祺是通过他那种“随遇而安”的视角,飞越惨淡现实的手法,写他心目中的世界。即使是苦难的,也要让开血淋淋的细节。两句话,他宁可用一句,留一句让读者自己心里说出来,就怕显得絮叨了。
最经典的是写一个女知识分子,被划了右派以后,不但没有悲恸激动,反而是笑了。其实呢,他承认,那个人的原型就是他自己,划右派的当天,血压200(确切数字记不清了)。
刘心武写小人物的生活,我还是佩服的,很有生活,写得也还流畅,可读性很强。但是,我实在对他夹叙夹议的手法有点吃不消。有时简直得强行跳过“他说”的部分。笑嘻嘻盛赞的《蓝夜叉》一段,我也非常喜欢。基本上是《四牌楼》这部长篇中我最欣赏的一段。但有些章节和情节,就水得厉害,掺杂了太多作者想表达的心胸。
真巧,我前阵子刚把《骆驼祥子》复习了一遍。天哪,以前简直是没看过一样的么。看了也没看懂。太震撼了。
汪曾祺是通过他那种“随遇而安”的视角,飞越惨淡现实的手法,写他心目中的世界。即使是苦难的,也要让开血淋淋的细节。两句话,他宁可用一句,留一句让读者自己心里说出来,就怕显得絮叨了。
最经典的是写一个女知识分子,被划了右派以后,不但没有悲恸激动,反而是笑了。其实呢,他承认,那个人的原型就是他自己,划右派的当天,血压200(确切数字记不清了)。
刘心武写小人物的生活,我还是佩服的,很有生活,写得也还流畅,可读性很强。但是,我实在对他夹叙夹议的手法有点吃不消。有时简直得强行跳过“他说”的部分。笑嘻嘻盛赞的《蓝夜叉》一段,我也非常喜欢。基本上是《四牌楼》这部长篇中我最欣赏的一段。但有些章节和情节,就水得厉害,掺杂了太多作者想表达的心胸。
真巧,我前阵子刚把《骆驼祥子》复习了一遍。天哪,以前简直是没看过一样的么。看了也没看懂。太震撼了。
蚕说得好,这就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汪曾祺。这样的作品是要读者自己慢慢体会的,好象现在回头看小时候的世界,表象没变过,但我们会突然回过味来:原来事实是这样的。就象笑嘻嘻说的,好的作品是不受时间限制的。silkworm wrote:汪曾祺是通过他那种“随遇而安”的视角,飞越惨淡现实的手法,写他心目中的世界。即使是苦难的,也要让开血淋淋的细节。两句话,他宁可用一句,留一句让读者自己心里说出来,就怕显得絮叨了。
把要表达的全部堆在读者面前,就少了回味的余地。小说作者加进太多的议论,就好象强行告诉读者应该怎么来‘读’事实,可能会很讨厌。所以我不喜欢《长恨歌》。
小说读到最后如果给读者印象深刻的不是人物或故事本身,而是文字,只能是distraction,不能算好小说。
我昨天晚上火速补课看完了钟鼓楼,就是觉得象蚕说的,非得强行跳过很多部分不可。他写的小人物的生活的确生动,但是也可以看出和他们那个年代很多其他作家一样,他有一种讲主流话语的欲望。在小说里他给插进了很多主流电影镜头,里头的人有时候一下子不自然起来,讲大事象报纸头版,讲家事象报纸副刊。还有他们那时候对男女情爱架空的想象。总之是,一写到他不熟的东西,他就不行了。还有他开头的时候讲薛纪跃插队时的性经历,好象在暗示他“不行”。可是后来就没有了。吃鱼的倒是接上了呕吐。silkworm wrote: 刘心武写小人物的生活,我还是佩服的,很有生活,写得也还流畅,可读性很强。但是,我实在对他夹叙夹议的手法有点吃不消。有时简直得强行跳过“他说”的部分。笑嘻嘻盛赞的《蓝夜叉》一段,我也非常喜欢。基本上是《四牌楼》这部长篇中我最欣赏的一段。但有些章节和情节,就水得厉害,掺杂了太多作者想表达的心胸。
真巧,我前阵子刚把《骆驼祥子》复习了一遍。天哪,以前简直是没看过一样的么。看了也没看懂。太震撼了。
老舍的骆驼祥子,还有离婚,每一次看都笑完了想哭,哭完了想笑。特别是“离婚”,开始的时候很好笑,越看越沉重绝望。老舍有种奇异的才能:他和他笔下的人物“不隔”,不管是什么人,剽悍的泼妇还是畏缩的小职员,哪怕是恶霸呢。一点也没有“画人画虎难画骨”的感觉。象“离婚”里打算诱骗张大哥女儿的小赵,后来对张大哥女儿动了点真心。虽然那点真心只他自己知道,但是老舍写来,它怎么就那么真实可信。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蚕的记忆力真好,玻璃丝水瓶套(用酱菜玻璃瓶子喝水),纸钱包还有点心匣子,都是我们小时候熟悉的。我记得那时候装好的点心匣子好像卖1块钱?
说到钱包,我妈这次来回忆起一件我们娘俩儿的事。那时候有种小钉珠钱包,台湾人说的“口金包”,袋口是金属的扒扣那种。我和我妈各有一个。有天我上小学去,不小心调换把我妈的钱包带走了。我妈打开我的一看,什么钱都没有。正好她前一天刚发工资,几十块钱都在钱包里,以为自己把钱丢了。于是一下子眼泪就掉下来了。一整天都特难过,直到我放学回来,毫不知情的很天真得跟我妈说,钱包弄混了,里面有好多钱。我妈拿过来数了一遍,一颗心才放下来。
我听得心里有点酸酸的,好像回到以前,感受到我妈不知情时候的惊慌失措,好想安慰她一下。那时候持家真得不容易。
说到钱包,我妈这次来回忆起一件我们娘俩儿的事。那时候有种小钉珠钱包,台湾人说的“口金包”,袋口是金属的扒扣那种。我和我妈各有一个。有天我上小学去,不小心调换把我妈的钱包带走了。我妈打开我的一看,什么钱都没有。正好她前一天刚发工资,几十块钱都在钱包里,以为自己把钱丢了。于是一下子眼泪就掉下来了。一整天都特难过,直到我放学回来,毫不知情的很天真得跟我妈说,钱包弄混了,里面有好多钱。我妈拿过来数了一遍,一颗心才放下来。
我听得心里有点酸酸的,好像回到以前,感受到我妈不知情时候的惊慌失措,好想安慰她一下。那时候持家真得不容易。
混坛上另一颗新星
luoluo11.ycool.com
luoluo11.yc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