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彩排 (短)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saveas
Posts: 879
Joined: 2005-07-02 5:33

Post by saveas » 2008-08-10 0:03

我有点儿不同意笑大,我也是觉得挺开心的,只是如果要花这么多钱的话,我宁愿不那么高兴。

现在算帐估计太早了……但是这么多银子……

另外我没看明白场馆建设是包括在城市建设投资里面还是包括在运行资金里面还是都不包括
  四日在北京BIMC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准备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奥运会和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刘志说,北京奥运会运行资金二十多亿美元,北京城市建设七年投资二千八百亿人民币。

  刘志说,奥运会运行资金,这块资金在当初我们的预算是十六点二五亿美元,因为任务的增减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整,北京奥组委现在执行的是第三个版本的预算,资金额为二十多亿美元。北京整个城市的总体建设,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水资源和城市环境建设,这一大块投资,预计七年来大概是二千八百亿人民币。

  刘志说,整个奥运会的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包括新建场馆、改扩建场馆和临时性的场馆,还包括改建的独立训练场馆,预计总投资不会超过一百三十亿人民币。

  刘志强调,想借此机会作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二千八百亿人民币是整个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数。这个数据是从二00一到二00七年度。这些项目建设,无论举办不举办奥运会,都是惠及老百姓的,必须要做的。目前来看,因为奥运会的举办,这些项目提前两年完成了。这件事情受益最多的是老百姓。( 记者 赖海隆 德永健)
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刘志介绍,从目前看,奥运场馆投资预计在130亿元人民币之内,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约占一半,另一半资金来自社会的融资,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捐赠。“这里不包括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媒体村等6处相关配套设施,因为这些设施都由企业自筹资金,赛后利用也由企业自行决定。

在7年的奥运筹办过程中,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约2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交通累计投资1782亿元,能源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85亿元,水资源建设累计投资161亿元,城市环境建设累计投资172亿元。

北京奥运会的花费是多还是少?是节约还是浪费?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海平说:“节俭不节俭,不能看支出的绝对额。要看通过这种支出,形成了多大的规模,有多少的产出。知道效益高低,才可能得出节俭不节俭的结论。”

奥运场馆建设130亿人民币,还不包括6处相关配套设施。为了迎奥运,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了2800亿人民币。如将这些投资相加,则超过了3000亿人民币。
我去上海城投的网页看,从92年到07年的15年期间,上海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是两千多亿――这还是上海大搞建设的情况下呢。

再转回头看看养老金空账问题,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显示,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还仅仅为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0亿元。
现在我们缴的养老金,一部分是直接打到共有账户,给现在退休的人付养老金,一部分才是到私有账户,拆东墙补西墙。

所以说我宁愿不要办这么个奥运会,拿钱填养老金亏空呢

saveas
Posts: 879
Joined: 2005-07-02 5:33

Post by saveas » 2008-08-10 0:06

我这么说有点煞风景哈…… :uhh: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8-08-10 0:24

这里说的是花费,我很想知道奥组委的收入是怎么用的。转播权,商业赞助等等,都赚了多少钱。不过,这次奥运会的警戒森严,估计得贴不少。

nanping
Posts: 287
Joined: 2008-03-17 23:13

Post by nanping » 2008-08-10 1:46

咱们国家办奥运的目的肯定不在赚钱 :roll:

我觉得这个事儿得分开来看,一个是要不要办奥运,一个是怎么办。办奥运本身是好事儿,也是早晚的事儿,至于怎么办就不是小老百姓能说了算,既然总之要花那么多钱,办成张艺谋这样倒是好的(我知道这人有才,不过我更佩服他能拉起这么一个厉害的团队),退一步说,这些钱即使不花在奥运上,就一定能投入到养老金、医疗保险上吗?如果说因为怕花钱太多就不办奥运了,一是不至于,二是不可能。

再一个,文艺领域的东西本来就不能用一般国计民生的标准来衡量,比如说一个城市的城建劳保医疗系统有亏空,那是不是就应该关闭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美院、艺校来节省开支?这问题大概没有一个十分“正确”的答案,单纯从张艺谋来讲他真的很幸运(当然这幸运也包括了他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并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saveas
Posts: 879
Joined: 2005-07-02 5:33

Post by saveas » 2008-08-10 5:25

putaopi wrote:这里说的是花费,我很想知道奥组委的收入是怎么用的。转播权,商业赞助等等,都赚了多少钱。不过,这次奥运会的警戒森严,估计得贴不少。
要命,支出和收入的版本越来越多,搜了半天越来越困惑,还看到个版本,支出将超四千亿人民币,我困惑极了
根据奥运会组委会的申办报告,主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有16.25亿美元的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相抵,估计至少可以盈余0.16亿美元。其收入主要包括:
  电视转播收入。组委会从2008年奥运会电视转播收入中,将得到约8.33亿美元的分成,折成2000年的水平价格为7.09亿美元。
  TOP赞助计划收入。组委会从TOP计划收入中将获得约2亿美元的分成,按照2000年的价格测算为1.3亿美元。
  组委会赞助收入。北京奥申委已经同一些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集团进行初步接洽,预计可以得到约10-15家企业集团以及生产专用技术产品的公司提供约1.3亿美元的赞助和服务。
  此外,北京2008年奥运会收入包括标志特许使用收入、正式供货商收入、门票收入、发行奥运会彩票、纪念币、纪念邮票以及财产出售、捐赠、政府的补贴等等。
[/quote]

小涵
Posts: 790
Joined: 2003-12-05 19:46

Post by 小涵 » 2008-08-10 7:46

看现场和看转播两回事。 我看完彩排再看转播,觉得很有趣, 电视里切镜头的时候, 我就在想那帮刚演完的演员正在急速退场。 :wink:

花了多少钱,怎么用, 我们也了解地不清楚。 开幕式挺好看, 这个我们看得挺清楚不是。 就酱紫。 :renske: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8-10 9:13

给我的impact深刻。这两天走进走出都哼着《歌唱祖国》。 :music004: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8-08-10 11:18

那个小姑娘长得真漂亮!貌似这两天我净说谁长得好看了。
这个办爬梯花钱的事情,放若干年以前我也反对,估计。后来布市长上台了之后因为财政原因,把布鲁伦桥和曼哈顿桥上的灯给关了,来来去去乌漆抹黑,我批判他没有vision。之后我就觉得爬梯花钱值得
乡音无改鬓毛衰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8-08-10 12:27

大爬梯已经热闹闹地开始,这时候也没有必要再讨论值不值得的问题了。
虽然没有太大的指望,不过要是结束后能给大家一个大约的收入支出的清单,也是一大进步。 :mrgreen:

kidytao
Posts: 27
Joined: 2008-04-15 22:00

Post by kidytao » 2008-08-10 20:47

对了,表演太极的都是“少林弟子”(武术学校好像),看到那条消息,顿时觉得武林也一派和气,一统江湖哈~
这是独一无二的太极招式,因为这套拳法里,糅合了不少少林派、八卦门、形意拳的动作。”刘海科昨对记者说。原来若以传统太极来演绎,整套动作过于缓慢,让观众提不起精神。导演组的舞蹈和造型师要求加入带劲一点的动作,昨日表演中2008名武师齐声呐喊,击掌跺地和旋转翻腾,就是典型的少林南拳的动作。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11 13:41

Is this for real?

From UK's Telegraph:

http://www.telegraph.co.uk/sport/others ... faked.html
Beijing Olympic 2008 opening ceremony giant firework footprints 'faked'

Parts of the spectacular Beijing 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 on Friday were faked because of fears over live filming, it has emerged.

By Richard Spencer in Beijing
Last Updated: 6:58PM BST 10 Aug 2008

As the ceremony got under way with a dramatic, drummed countdown, viewers watching at home and on giant screens inside the Bird's Nest National Stadium watched as a series of giant footprints outlined in fireworks processed gloriously above the city from Tiananmen Square.

What they did not realise was that what they were watching was in fact computer graphics, meticulously created over a period of months and inserted into the coverage electronically at exactly the right moment.

The fireworks were there for real, outside the stadium. But those responsible for filming the extravaganza decided in advance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capture all 29 footprints from the air.

As a result, only the last, visible from the camera stands inside the Bird's Nest was captured on film.

The trick was revealed in a local Chinese newspaper, the Beijing Times, at the weekend.

Gao Xiaolong, head of the visual effects team for the ceremony, said it had taken almost a year to create the 55-second sequence. Meticulous efforts were made to ensure the sequence was as unnoticeable as possible: they sought advice from the Beijing meteorological office as to how to recreate the hazy effects of Beijing's smog at night, and inserted a slight camera shake effect to simulate the idea that it was filmed from a helicopter.

"Seeing how it worked out, it was still a bit too bright compared to the actual fireworks," he said. "But most of the audience thought it was filmed live - so that was mission accomplished."

He said the main problem with trying to shoot the real thing was the difficulty of placing the television helicopter at the right angle to see all 28 footsteps in a row.

One advisor to the Beijing Olympic Committee (BOCOG) defended the decision to use make-believe to impress the viewer. "It would have been prohibitive to have tried to film it live," he said. "We could not put the helicopter pilot at risk by making him try to follow the firework route."

A spokeswoman for BOCOG said the final decision had been made by Beijing Olympic Broadcasting, the joint venture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nd local organisers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the main "feeds" of all Olympic events to viewers around the world.

"As far as we are concerned, we let off the fireworks - that's what's important to us," she said.

Mr Gao said he was worried that technologically literate viewers who spotted the join might be critical, but comments online suggested more admiration of the result.

Although the event as a whole received rapturous reviews abroad, that has not been entirely the case at home. Some internet comments were hostile, saying that while it looked stunning the contents were vacuous.

Others focused on the sheer numbers of people involved - more than 16,000 performers, mostly from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ong and dance troops.

"That certainly showed China's unique character," said one comment. "Namely, that we have 1.3 billion people."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8-11 14:02

今天飞机上坐在我前面的人就在看这篇报道。说实在的,远远看见fake的字样我本能地有抵抗情绪,也隐约猜到是讲的脚印。因为当时是鸟巢内熄灯,大家看大屏幕,画面的确剪接得太精确了。现场航拍再切,技术难度会很高吧?可是当时也没有人说这是现场焰火嘛,所以我觉得即使是真的动画效果,也不能说是fake。

嗯,也许我对Daily Telegraph有偏见,他们的立场好象比较右。引用一段Yes Prime Minister里的话:
- The Daily Mirror is read by people who think they run the country;
- The Guardian is read by people who think they ought to run the country;
- The Times is read by people who actually do run the country;
- The Daily Mail is read by the wives of the people who run the country;
- The Financial Times is read by people who own the country;
- The Morning Star is read by people who think the country ought to be run by another country;
- And the Daily Telegraph is read by people who think it is."

陆念
Posts: 100
Joined: 2005-05-10 17:30

Post by 陆念 » 2008-08-11 14:06

大脚印焰火实际上是放了的,因为中轴线禁飞才在转播时用的动画。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11 14:07

我倒是好奇,在北京的居民,看完了真焰火后,对比CGI 的焰火,觉得有没有差别。现在很多焰火的设计都是先在电脑上model 出来的,所以倒并非难事,就是视觉效果要搞得象真的一样,又有点模糊,又有点晃动,大概难度比较高。

我怎么觉得左派的媒体和记者对中国政府的抱怨更多呢?也许是美国特有现象?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8-11 14:28

美国人民对BUSH留在中国观赛有什么反应?我看他窜来窜去玩得开心死了,莫非要等闭幕才回去?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11 14:30

好象没什么反应,美国人民似乎已经忘记了他的存在,倒是我还在这里气忿---俄国都打起来了,他还在那里玩,这总统当得可真悠闲哪。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8-11 14:34

开幕式的时候Bush和Putin好象坐得不远,还握手来着。当时俄国那边已经打起来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head of state稍后遇到Putin有没说什么 - 大概不会,不合外交程序 :?: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8-08-11 14:43

Jun wrote:俄国都打起来了,他还在那里玩,这总统当得可真悠闲哪。
我们一个朋友没头没尾地看了点新闻,说北京有人被刺身亡,然后布什出来说看看美国政府能帮什么忙。我们朋友心想,他管得还挺宽。后来跟我们聊天才知道,原来是美国游客被刺,怪不得。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08-11 14:48

BUSH度假一向是雷打不动的. 大家习惯了. 当然他还是提前回来了.CHENNEY为了这事倒挺忙的.
OBAMA也有BUSH之风啊, MCCAIN出来参和, 他在HAWAII安然度假.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Post by camellia » 2008-08-11 15:00

花的钱值不值现在没法衡量,因为这不仅是一次大party,还是一次国际公关,一次全球的广告。多少科技成果通过这次开幕式做了广告。同样,也是一次文化宣传,至少邻居不会再看着我的改良古装问我是不是和服。服装上鼓之后的书生是汉服,然后那些红绿蓝很鲜艳的裙子是唐朝庆典服装,几种发型都是古画上见过的,连化妆都是唐风,看着像日本艺伎那是因为日本跟唐朝学的。张艺谋的长安情节还是看得出来,汉唐完了郑和下西洋以后的服装就没仿古。

那个画卷我非常喜欢,只有那样的效果才能涵盖几千年的艺术文化史,尤其是舞蹈作画那段。中国古人作画写诗很多时候是一种体力消耗很大的运动,写意泼墨行书草书讲究的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古人做大幅画卷时很像在舞蹈。所以这次倒让我想起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和张旭的狂草。

反正喜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肯定会喜欢这次开幕式。顾拜旦发扬现代奥运就因为奥运不仅促进体育发展,同时也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他本人不仅是体育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也是历史学家。奥运所带来的不仅是金牌和体育水平的评比,还有国力的展现,文化的交流和商机。

陆念
Posts: 100
Joined: 2005-05-10 17:30

Post by 陆念 » 2008-08-11 15:02

Jun wrote:我倒是好奇,在北京的居民,看完了真焰火后,对比CGI 的焰火,觉得有没有差别。现在很多焰火的设计都是先在电脑上model 出来的,所以倒并非难事,就是视觉效果要搞得象真的一样,又有点模糊,又有点晃动,大概难度比较高。
问题是只有电视上的大脚印是CGI的,其它都是现场转播。我妈妈家可以看到鸟巢,说焰火和电视转播只差几秒钟。我认识的一个人说她家看到了一个脚印,开始她觉得焰火没炸开,又觉得这个圆怎么不圆,根本没反应过来这是脚印。我估计没人能把29个看全了,而且电视是俯视,我那个朋友是仰视,大概感觉差很远。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11 15:06

以后干脆全用CGI 得了,又省钱,又环保。

看来烟火脚印应该早告诉大家,省得观众摸不着头脑。

其实我觉得从下往上拍焰火脚印就行了,干嘛非得把画面搞得十全十美的?就是要让外地观众后悔没去现场嘛。又要做CGI,又不告诉别人,两天以后又告诉大家,反正我搞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8-08-11 15:14,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08-11 15:08

再一个,文艺领域的东西本来就不能用一般国计民生的标准来衡量,比如说一个城市的城建劳保医疗系统有亏空,那是不是就应该关闭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美院、艺校来节省开支?这问题大概没有一个十分“正确”的答案
这个我很同意. 非直接制造GDP的东西, 肯定需要政府领头支持.

sinca
Posts: 920
Joined: 2007-03-04 23:01

Post by sinca » 2008-08-11 20:19

kidytao wrote:顺便说,那主题歌真是令人惊骇的难听,而且一点印象也留不下来,真是浪费这俩歌手~ 导致我觉得放鸽子时唱的歌都好点,虽然那是非常非常大路货的旋律~

同情那些鸽子,大晚上被叫醒且赶出家门~
没放真的鸽子吧?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

saveas
Posts: 879
Joined: 2005-07-02 5:33

Post by saveas » 2008-08-11 22:07

Jun wrote:我倒是好奇,在北京的居民,看完了真焰火后,对比CGI 的焰火,觉得有没有差别。现在很多焰火的设计都是先在电脑上model 出来的,所以倒并非难事,就是视觉效果要搞得象真的一样,又有点模糊,又有点晃动,大概难度比较高。

我怎么觉得左派的媒体和记者对中国政府的抱怨更多呢?也许是美国特有现象?
说为了配合那天的天气还做了雾化
现场直播的“脚印”实为3D效果 只有最后一步为实拍 (2008-08-11 13:45:03)
标签:奥运 开幕式 火焰 脚印 3d 29 体育
新闻来源: 京华时报

昨天的开幕式上,一段从永定门沿中轴线直抵鸟巢的脚印焰火表演,掀起开幕式的高潮。很多观众通过电视转播,为圣火经过时北京绚丽的夜景惊叹。昨天,开幕式视频效果工作小组高晓龙向记者透露,实际上,观众通过电视,以及鸟巢内的观众通过大屏幕看到的焰火画面,并非当时航拍的即时实景,而是一段历时近一年时间制作完成的三维实景视频。

  据高晓龙介绍,考虑到转播公司航拍飞机的空中管制,以及拍摄时间和角度等问题,导演组最终决定用三维视频代替航拍实景,观众看到的55秒的视频,一共29个脚印,只有最后一步跨入鸟巢的脚印是实景拍摄。

  这段三维视频,主要由水晶石公司制作,从去年6月份就已开始制作,一直到今年7月份才制作完成,中间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包括是一只脚走、还是两只脚走,包括视频的时间长度等等。

  为了让观众看起来感觉更真实,视频在制作过程中还考虑了影像的颗粒度、直升机拍摄的抖动效果等等。甚至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的北京在开幕式之夜的天气情况,做了灰雾处理。

  "今天从效果看起来,和实景相比,还是有点亮了。不过,很多观众都以为是实景拍摄,我们的工作效果也达到了。"高晓龙说,此前,他一直担心开幕式结束后被观众"骂死",现在上网看了评论后,大部分是积极的评价,他也略感心安了。

陆念
Posts: 100
Joined: 2005-05-10 17:30

Post by 陆念 » 2008-08-11 22:18

焰火这个也就罢了,歌唱祖国那个代唱实在是无聊透顶,偏巧我还不太喜欢现场那个小女孩的样子。 :evil:

小涵
Posts: 790
Joined: 2003-12-05 19:46

Post by 小涵 » 2008-08-12 4:17

Jun wrote:我倒是好奇,在北京的居民,看完了真焰火后,对比CGI 的焰火,觉得有没有差别。现在很多焰火的设计都是先在电脑上model 出来的,所以倒并非难事,就是视觉效果要搞得象真的一样,又有点模糊,又有点晃动,大概难度比较高。
我家就在鸟巢正后方,非常好看的焰火。那一个个笑脸也都是打出来的。 最后点火炬的时候, 焰火放得太美了。 :love019:

saveas
Posts: 879
Joined: 2005-07-02 5:33

Post by saveas » 2008-08-12 6:18

陆念 wrote:焰火这个也就罢了,歌唱祖国那个代唱实在是无聊透顶,偏巧我还不太喜欢现场那个小女孩的样子。 :evil:
吃惊啊,我现在才知道那个原来是代唱!我一直以为是事先录好的假唱,可我没想到声音都不是那个林小姑娘的。太无聊了啊,唱歌的那个杨小姑娘挺可爱的啊
 中新网8月12日电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在一个专访中透露,开幕式上那首震撼人心的《歌唱祖国》并非舞台上的“微笑天使”林杪可所唱,那个稚嫩、真挚的声音来自一位7岁的小女孩杨沛宜。

  陈其钢透漏,杨沛宜小朋友的落选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对外形象,是为了国家利益。

  对陈其钢的这个说法,部分网友表示认同,称林杪可与杨沛宜都是“英雄”。但是也有网友进行了反驳,认为“假唱不好,让小孩假唱更甚”、“请把最后一点纯真留给孩子”。

  据悉,7岁的杨沛宜是北师大附小一年级的学生,开幕式后,杨沛宜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她有没有觉得遗憾时,她回答说不遗憾,开幕式上有自己的声音已经很满足了。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8-08-12 9:19

bbc可高兴了,丑闻都用上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Post by camellia » 2008-08-12 10:24

BBC当然高兴了,不然4年以后的伦敦得费多大的劲哪,还不一定讨了好去。
我觉得国内现在有矫枉过正的嫌疑,对事情的评价总是多方面综述,客观才有意义。这件事上为愤青而愤的多了点。代唱的事情在电影电视中多了去了,只要观众在那一刻是感动的,是高兴的不就好了,这个小孩又不是歌星,大家买票也不是冲着小孩本身去的,有损失么?也许唱歌的小孩在彩排的时候怯场过,也许当着那么多人唱声音颤抖,说实话,看American Idol 看多了,现场因为紧张声音出问题的都数不过来,别说7岁小孩了。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12 15:20

关于假唱这件事情,华盛顿邮报也登了,网站上洋人的留言也跟中国观众一样中间对半分,有人觉得难受,有人觉得无所谓。还有人觉得,北京的电台把这事报道出来,管事的人自己当众承认,大概也算是言论自由的进步? 抑或主办者本来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光彩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08-12 17:38

这个刚好加强了我对开幕式的一个感想, 就是东方文化和共产主义国家里把国家, 群体, 远远放于个人权利利益之上. 西方恰好相反. 所以西方永远办不出这样的开幕式, 不可能这么高效地办一件要许多个体或者小群体作出牺牲的事. 各有千秋吧.

这件事引起这么大反响, 在INDIVIDUALISM盛行在加上尊重版权的西方很自然. 如果是二十年前的中国人肯定觉得理所当然. 现在有MIXED FEELING, 正说明了大众对个体的尊重在加强.

我觉得这小姑娘应该得到CREDIT, 但是披露的方式不太妥当, 所以造成负面影响. 不如一开始组织者就主动解释清楚. 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假唱很正常, 至少不会造成强权压迫的印象.

另一个感想是, 为什么中国要奥运与政治分离的呼吁得不到足够的回应呢? 把奥运会政治化的还是中国政府自己. 组织设计人员在这么多政治压力下把开幕典礼办的那么去政治化, 那么文艺, 实在是了不起.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Post by camellia » 2008-08-12 19:20

刘欢还因为穿T恤挨骂呢。豪情说的好,要知道20年前中国还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网络时代下能有不同声音是很大的改变。不过有意思的是,那么好的一个开幕式,高科技和纯艺术的集合,宏大到令人震惊的气势场面,都没有拿到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普遍头条是某政治人士出轨),现在一个代唱和脚印就头条了。嫉妒也不要这么明显 :twisted:
说实话,我对奥运是很不感兴趣的,因为利益化和政治化的现代奥运离当年顾拜旦的理想太远,而兴奋剂丑闻和畸形体态的运动员也背离的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但是这次开幕式让我相信一切会更好。张艺谋的团队利用这次机会宣扬中国文化,显示科技治国,点出发展教育,以和为贵,人为本乃至环境保护,两个小时以内的时间能如此漂亮的涵盖如此多的内容,本身就已经令人惊叹。瑕不掩瑜,现在还是要说“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对了,有一个意见我倒是同意,歌唱祖国作为长远的国歌比义勇军进行曲更合适,相对更有认同感。

orangetabby
Posts: 310
Joined: 2003-12-06 12:59

Post by orangetabby » 2008-08-12 20:07

这两件事情正好反映了此次开幕式/奥运会过于求好的心态. 北京是什么样子, 中国是什么样子, 世界人民可能不很了解, 但是中国专家都知道的. 现在NPR天天放什么北京驱散外来民工什么的新闻.

此次开幕式真正的反映了中国现在的进步和问题. 进步是主要的, 弄虚作假也是有的.

费话一句, 那个小姑娘也不见得比原唱好看那, 我觉的她笑得好假.

再费话一句, 怎么西方媒体不炒做刘岩彩排受伤瘫痪的事情呢. 相比之下, 那个才是真正的惊人, 那末高的台往下跳, 居然没有什么防护措施.
性格决定命运, 基因决定性格. 所以请放心大胆的怨天怨地怨爹娘.

森林的火焰
Posts: 2913
Joined: 2005-09-08 9:45
Contact:

Post by 森林的火焰 » 2008-08-12 22:15

求好也很正常。谁做点什么事不想求好呢?该谴责的也责过了,该正义的也义过了,到了爬梯时间如果还是哭丧着脸,就只好怪自个儿没福了。
摔下来是事故,事故是小概率不幸事件,不一定每次事故都非要找个人背责任的。次次都非要牺牲个把人才能平息众怒,不什么不足以平民愤,这民主也太原始社会了。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nanping
Posts: 287
Joined: 2008-03-17 23:13

Post by nanping » 2008-08-13 0:03

不是说还在治疗吗?希望没那么严重,不然太可怜了,这女孩当初争取能到领舞大概也挺不容易,希望她能尽快尽量恢复吧。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8-08-13 9:01

Image
其实单看这张照片儿,这个杨姓小姑娘长得挺漂亮啊。
其实我觉得比较不能让人接受的是那个解释,也太70年代了;且怎么就跟国家利益勾上了,不如说张导演就喜欢那个视觉效果⋯⋯[/list]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13 9:12

Image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8-08-13 9:17

林小姑娘这张照片儿笑得好假。
乡音无改鬓毛衰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13 9:43

我不喜欢林小姑娘这种,让我想起little Miss America,这趣味有点sick。

张导貌似很take it for granted,大概觉得这么大的团体操那几万分之一的credit可take可不take,没想到新时代的观众反应这么大。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13 9:52

这事儿不一定是张艺谋定的,据说(说的人没提出处)是高层领导决定的,而且好象林小姑娘自己也不知道。总之小孩子自己是没有任何责任的。

The Guardian: "It appears that Lin, already a veteran of TV adverts, may not have been aware that Yang's voice was used."

大概领导怕杨小姑娘笑得不够标准,到了爬梯时间还是哭丧着脸.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orangetabby
Posts: 310
Joined: 2003-12-06 12:59

Post by orangetabby » 2008-08-13 10:02

森林的火焰 wrote: 摔下来是事故,事故是小概率不幸事件,不一定每次事故都非要找个人背责任的。次次都非要牺牲个把人才能平息众怒,不什么不足以平民愤,这民主也太原始社会了。
防止事故发生是主办者的责任和工作。

不知道刘岩从高台(有人说3米,有人说2米)往下面的平板车跳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防护措施?如果有的话,为什么没起作用?

这跟民主根本没有关系,是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
性格决定命运, 基因决定性格. 所以请放心大胆的怨天怨地怨爹娘.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8-08-13 10:04

3米,2层楼那么高?记不记得当年beyond主唱黄家驹在日本拍mv的时候,也从差不多这么高的台子上掉下来摔死了。一个那么好的乐队就下坡路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13 10:16

没防护的,说是下面的接着的车子早一点晚一点推出都会让演员直接掉地上。一开始那位A角特别害怕,都是爬到车子上去的。

上张导的party看来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觉得有点过了,本来是个have fun的party。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8-08-13 10:24

陈丹青接受访问,他也参与开幕式的策划了,他说了一句话:非要追下去,我就要耍赖了,你办试试看?

昨天看见新闻,张艺谋和另外两个导演陈维迎、张继刚(牵手观音的编舞)去看刘岩,写得挺具体的,反正我是感动的。不容易。

不怕苦,是的啊。旁边跳舞的白裙子姑娘不也挺苦的么。那么多团体操的演员是战士,当一场兵就练这个了,苦不苦。主创的人也挺累的,当然他们现在身价上去了,但要是说他们来接手办这个是为了扬名立腕,那咱们不是用一个语种谈话了。

我个人觉得,就事论事,谈不足以及以后怎么改进,和鼻孔里出气挑刺儿,一般人还是分得清楚的。

wuliaotou
Posts: 349
Joined: 2005-08-02 20:50

Post by wuliaotou » 2008-08-13 10:46

俩小姑娘都长得不错啊,笑起来眼睛都是小月亮。可能林更洋气点?

火星狗
Posts: 3171
Joined: 2006-03-03 13:56

Post by 火星狗 » 2008-08-13 10:49

好像也没人说他们是为了扬名立万吧。我就是觉得,提倡个人为集体suffer不对。看开幕式时我很enjoy,但是后来看了花絮这些人都是花了整一年完全投入的排练,很多人还冒着伤病的危险,我觉得不舒服。

如果一个不相干的外人来看了,他就是单纯的enjoy the show,管那些参加show的演员怎么样呢。
如果是爱,就怎么也不可怕。
只是梦境而已。

tiffany
Posts: 24843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8-08-13 10:54

说到挑刺儿,最新关注焦点就是中国女子体操队的年龄问题。今天好姐妹度假归来,聊起来了,就问我说觉不觉得那些小姑娘有16岁了?我老罔顾昨天跟良人看的时候还说这些小姑娘看上去好小啊的事实,痛快应道:当然!好姐妹说:可是她们看上去真不象啊。我说:你看着我觉得我有多大?好姐妹乃接受了中国人看上去就是小的事实。
我觉得吧,西媒这么高兴是可以理解的,人家本职工作就是挑共产党中国的毛病;就是我国的喉舌啊,啥时候能上升到一贯说话漂亮的境界呢?
乡音无改鬓毛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08-13 11:26

体操队的年龄限制的来历本来就是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身工性质的国家训练机器, 拿出这个来说事, 其实是暗示中国还是个不尊重人权的共产主义国家.

中国现在很多体育训练的确还是国家控制的, 但是运动员的个人权利比以前还是受尊重多了. 可以有限制的参加商业活动, 出国, 让球什么的也没以前那么理所当然了. 李宁能点火炬, 高敏能护旗,都是代表. 选择这些人还是在意识形态上下了很多工夫的.

至于国家专业运动员和职业运动员哪个更违反奥运精神, 就见仁见智了. 难怪很多人对现在奥运会的运作失望. 但是就是有什么多负面因素, 奥运会本身还是体育盛会.
Last edited by 豪情 on 2008-08-13 12:00,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8-13 11:28

16 岁又是什么神奇的年龄了?好象一到16 岁就不会受伤,不会得厌食症,不会骨质疏松了。国际体操协会自己要装出"保护儿童"的样子而已。即使是美国女孩子,也要从5,6,7岁开始高强度的训练,这就比3,4,5岁的小孩子更有尊重和自主权了么?我厌恶NBC 鼓吹女子体操和花样滑冰的口吻,把发育不良的小女孩装扮成glamorous and adorable 小公主的样子。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08-08-13 11:37,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