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前夕
那要不西门小同学你来加拿大吧,我在朋友那里看完选举出来,没进地铁的时候,看见一个兴奋的帅叔举着美国旗从出租车里出来,一弯腰,牛仔裤里露出高高的丁字裤的后背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今天是不是大家都喝多了?
昨天一起看CNN,说听到projection这个字就喝一口,结果喝了五瓶啤酒。今天打算逃学,美其名曰在家工作看paper。
昨天一起看CNN,说听到projection这个字就喝一口,结果喝了五瓶啤酒。今天打算逃学,美其名曰在家工作看paper。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我由衷地说,帅哥真的很厉害,无论是他的魅力,他的班子,还有他的运气,天时地利人和――希望他能把他的好运气和flawless performance带到华盛顿(DC昨天投了92%给帅哥,看得我眼都直了),让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一点儿。
其实我有猜Prop 8 会通过,一方面是加州的传统(00或02年就全州公投了一个类似的),另一方面no on 8 的选战没有yes on 8 打得好,启动晚、动静不如对方大,策略和方向也变了好几茬,似乎有些束手束脚甚至底气不足。
不过西蒙同学不要伤心,140年前黑人被赋予选举权,80年前妇女被赋予选举权,30年前同性恋的权益开始被社会认同和尊重,到如今我们连黑人总统都有了,社会总是在向前发展,一切会变好的
其实我有猜Prop 8 会通过,一方面是加州的传统(00或02年就全州公投了一个类似的),另一方面no on 8 的选战没有yes on 8 打得好,启动晚、动静不如对方大,策略和方向也变了好几茬,似乎有些束手束脚甚至底气不足。
不过西蒙同学不要伤心,140年前黑人被赋予选举权,80年前妇女被赋予选举权,30年前同性恋的权益开始被社会认同和尊重,到如今我们连黑人总统都有了,社会总是在向前发展,一切会变好的

哪条路会导向开明真是令人费解。要说是宗教力量从中作梗的话,西班牙在天主教国家里都算是严的,三毛活着的时候寡妇还穿黑衣服。为什么在同性婚姻的问题上就风平浪静呢?
http://harps.yculblog.com
搬家了搬家了
搬家了搬家了
昨天晚上我去时代广场abc大屏幕前看选举结果,太激动了!也太累了, 喊得嗓子生疼,站得脚生疼。fox不知道为啥那么勤快,宣布奥巴马赢得一个州的选票总比abc快--fox屏幕前的人都欢呼了,我们还在那儿纳闷为什么,然后过几分钟abc播了,我们才后反劲似的嚎叫。旁边有两个人差点打起来--不是为了候选人/政见,而是因为一个法国留学女生抽烟,一个黑人男生让她熄了,法国女不肯。黑人男火了,说她自私;法国女说我就自私可是抽烟是我的自由。黑人男更火大,居然蹦出一大堆法文来,然后俩人就在我旁边拿法文掐架,所以精华部分我都没听懂。
黑马选上了大伙儿也不走,一直在街上叫喊跳舞什么的,nypd只好派出一队又一队警察。后半夜后几点了,去星巴克买补给好接着喊,星巴克的服务员郁闷的说,这怎么比万圣节还忙啊,我啥时候才能歇会呢?
黑马选上了大伙儿也不走,一直在街上叫喊跳舞什么的,nypd只好派出一队又一队警察。后半夜后几点了,去星巴克买补给好接着喊,星巴克的服务员郁闷的说,这怎么比万圣节还忙啊,我啥时候才能歇会呢?
电影工业的操作挺复杂吧的。电影投资,制作和发行可以由不同公司负责。007电影系列,好莱坞应该算投资人和发行人吧。 电影这块大蛋糕,大家一起做,一起分着吃。这样就共享风险,可能挣得少点,但日子安稳得多。 [我的好莱坞知识很粗浅, 说错了请纠正。]CAVA wrote:我印象中Bond系列不是好莱坞的?好象有个叫EON的英国公司制作,在伦敦附近的Pinewood Studio拍摄。Jun wrote:教育是没用,你们要多多地用糖衣炮弹来腐蚀大众,文艺啦,媒体啦,电影儿啦,电视啦,先攻占好莱坞给全国人民洗脑。例如,给 James Bond 这种大片儿主角配个弯蜜之类的故事,多拍点儿Will and Grace 这种电视剧。大家习惯了就好了。
这我太同意了,不害羞地说,本人我最初就是给《断背山》啊《枫霁》啊之类的教育过来的,五年前你问我,我对同性婚姻的态度跟现在完全不同。可能跟阅历的增长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也有些关系吧,因为更早的时候看《北京故事》就完全没感觉。Jun wrote:教育是没用,你们要多多地用糖衣炮弹来腐蚀大众,文艺啦,媒体啦,电影儿啦,电视啦,先攻占好莱坞给全国人民洗脑。例如,给 James Bond 这种大片儿主角配个弯蜜之类的故事,多拍点儿Will and Grace 这种电视剧。大家习惯了就好了。
一般认为同性恋占人口的10%,从统计上看似乎是个足够小的数字,可是如果这事儿真的落到一个家庭一个人的头上,那就变成一个十足十的100%,尤其当冷冰冰的统计数字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候,那种震撼不是简单刻板的教条可以框得住的。
所以我觉得 no on 8 这次的宣传太硬邦邦了,本来之前还有一个广告讲一对老夫妇的les女儿,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faceless的大道理了,跟 yes on 8 的感染力煽动力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可能他们有自己的考虑吧,不过我总觉得 no on 8 在有些方面避重就轻甚至有意地回避,好像自己这一方真的有什么见不得人说不出口似的。其实教育小孩子包容理解,不比教他们潜意识里的排斥甚至hatred好吗?如果这个孩子真是个弯的,他/她的青春期,以至成年以后可以少受多少罪啊。
要么干脆推动公校不教婚姻的具体内容,自个儿回家问父母去。弯人里聪明人能人很多,我不担心他们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