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长假前一天,公司提早放员工回家,我干脆直接跑到城里去看 MILK。今天又阴又冷,街上到处都是赶着回家或者出城探亲的人,一进电影院颇吃一惊,放映厅里座无虚席。
这是一个传记片,这是一个政治片,你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煽动片(advocate movie)。不管归到哪一类都是很难拍好的,尤其是这么个 martyr 类型的故事。但是,拍得很好,演得很好,没有一点给人说教的感觉。虽然 van Sant 的作品风格颇为混杂,但是在这里他采用平实的手法给旧金山市 Board of Supervisor Harvey Milk 作传,效果很好。
Harvey Milk (Sean Penn) 是纽约人,电影一开始就是他在纽约市地铁里搭上好看的年轻人 Scott Smith (James Franco)。“到我家去吧,”他提议。 “我不跟40岁以上的人约会,” 对方说。“那我走运了,午夜前我还是39。” 那时候,Milk 是个共和党,在华尔街投资行干活,躲在柜子里,如果被人知道会被开除。那是1970年。
两年后,Milk 与 Scott 一起搬到三藩市的 Castro 区,开了一家小小的照相店。他是个生意人。目睹了警察动不动就跑来 Castro 殴打同性恋居民,被仇同者杀了也不理会,决心参政,竞选 city supervisor。他去找城里有钱有势的老弯男,The Advocate 杂志的老板支持,对方却劝他不要搅混水。支持那些同情我们的议员就够了,他说,何必自己上阵,吓坏了群众惹祸上身呢?现在以弯人身份参政,太早了,时机没到。
Milk 不理劝告,也不等待整个国家社会的风气转变,投入到 community activism 里面,组织群众,制造舆论,搞宣传,改变民意,选了三次才终于在1977年选上。上任不久就遇到歌手Anita Bryant 发动,教会撑腰的 Proposition 6 (由州议员John Briggs提出的,又称为Briggs Initiative)在加州面临公决,Prop 6 规定,在公立学校的同性恋教师一旦被发现会被开除,同情支持他们的教师也会被开除。而且,这个提案是全加州投票,包括 "Orange F*cking County"。Milk 领导反 Prop 6 的组织和宣传,跟 Briggs 开公众辩论会,终于成功击败了 Prop 6。
1978 年,跟 Milk 与 liberal 市长 George Moscone 不合的另一个保守派 city supervisor Dan White (Josh Brolin),跑到市政厅先开枪打死了 Moscone,再打死了 Milk。此事轰动全市。
(后来,White 的律师在审判此案时提出的辩护理由是,他吃了太多的垃圾食品,里面的化学添加剂让他精神失常,结果使他被判最轻的 manslaughter,只蹲了五年的监狱。)
这部影片给我留下最大的印象和风格就是 restraint。导演非常非常谨慎地避免一切煽情的手段,除了开头几场温柔的恋爱戏之外,坚持严格的写实感。拍到有些情节,眼看着走到典型的煽情戏边缘,例如讲到 Milk 屡次被极端保守分子威胁安全,或者反 Prop 6 斗争胜利时,或者他因为工作而牺牲了两个爱人,普通编导很难抵抗煽煽观众感情的诱惑。但是没有,反而特意地内敛,点到为止,一秒钟也不多停留,也不搞特写面部表达深刻复杂的感情(虽然Sean Penn 玩这个简直小菜一碟),也不会意味深长地拍摄一些象征感情的画面。本来,故事从头到尾都有很多地方可以催人泪下或者激动人心或者挑起愤怒的桥段,他一概坚持 restraint,甚至特意避免。
也许是因为,他希望观众把这些感情都存起来,存起来,直到结尾最后一场。我这里就不剧透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的确,到了结尾时,四周响起七零八落的擤鼻涕生意,坐在我两边的人都在抹眼泪。
为了达到写实的效果,导演在里面用很多很多当时的新闻胶片,有机地跟表演和拍摄的部分混合起来。我想,这么做倒不是为了以假乱真,而是给三十年后我们这些不知道或者已经忘记了历史的大众亲眼看看当时血淋淋的现实,给我们看看如果不斗争不争取,会是怎样的状况。例如,Anita Bryant 的部分全部是新闻片,没有演员来演她。感觉非常震撼。这就是为什么 Spike Lee 的 Malcolm X 让我失望,拍这样的政治传记片,尤其是涉及到少数弱势的人群,你不能假设主流白人直男观众和十几二十岁的小家伙们都知道这些社会背景和历史事实,只有让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当时的环境有多恶劣,社会的不公有多理直气壮,才能解释清楚,为什么 Milk 要选择公开的,响亮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和组织发动群众,扩大gay rights movement的声势,因为不是斗争就是死亡(figuratively as well as literally)。
作为政治片,advocate 片,van Sant 努力避免廉价的激动人心的俗套桥段。当然,Milk 曾经发表过不少鼓动性极强的演讲,很多精彩的宣言,但是导演把更多的笔墨花在描述竞选和政治的平淡一面,这个过程有多枯燥琐碎艰难乏味,充满考验和失败和牺牲。现实里的 community organizing, advocacy, 拉票,竞选决不是俗套影片里一个英雄站在高台上对着欢呼的人群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幕后的过程都是hard work。
给 Milk 这样的现代名人拍传记难度很大,一不小心就失去了分寸。不能太理想化,但又要表现出他的抱负和作为和影响和意义;不能太完美,但又不能硬编一些装饰性的缺点。我觉得 Milk 总体上是成功的,虽然没有解释他是怎样在思想上走到那一步的,也不是很深入挖掘他的性格(其实也不可能有时间笔墨去写那个),但是的确很有真实感。
几个演员都非常非常好,跟影片的写实风格非常吻合。Sean Penn 的表演已经被很多影评认为是今年锁定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最神奇的是他从声音到形体到细微的举止都已经完全而彻底地变成了一个 openly gay man。我是没有看过 Harvey Milk 的新闻胶卷,但在三藩市见过他认识他跟他熟的人还有很多,据说真的模仿得很象很象,而且没有明显的演习痕迹,仿佛一举一动都是与生俱来发自内心。果然名不虚传哪。相比之下, James Franco 就常常给人不太弯的感觉,还好他的戏不太多,也不至于扎眼;同时呢,他有种温柔的稳重,加上长得好看,让人不由得爱上了Scott 这个角色。即使 Franco 给人直的感觉,他俩的接吻戏和家庭戏却相当让人信服。说实在的,我也认识弯男,也曾经跟一桌子同性恋一起吃过饭,可是影片刚开头几场亲密接吻和爱抚的戏,要说我没有感到一点尴尬那是在说谎。奇怪的是,影片让我很快就习惯了,很快就忘记了尴尬的感觉,很快这些爱情戏(仍然遵守不煽情的整体风格)显得亲切而自然,而且很有说服力。
另外两个让我也很赞叹的配角是 Josh Brolin 和 Emil Hirsch (演 Milk 的助手Cleve Jones)。前者在戏份不多的情况下体现出 Dan White 的复杂性,感觉很真实。后者去年才因为 Into the Wild 而出名,本人长得相当可爱,在这里面戴了副大黑框眼镜,认不出来,也是完全溶入角色。
影片里最把我感动得差点哭了的部分是:当民意调查显示 Prop 6 有多数加州民众的支持,gay rights 不得不背水一战时,Milk 跳出来催促躲在衣柜里的弯人都站出来,告诉父母家人朋友同事所有你认识的人。当时就有手下反对,这样不好吧?会让人反感的。人人都有隐私权,而且如果有人因为出柜而失去父母的爱岂不是你的罪过。他回答,在现在的状况下,只有大批人出柜,才能治疗民众的恐同症,让他们知道,原来同性恋不是变态也不是坏人,而是我身边的人。(在这里复述的时候我几乎忍不住要用很花很炫耀的词句了,但是影片里却是非常平淡直白的对话。)现在,隐私权是我们的敌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感到欣慰,BBM 让我受不了的地方是软塌塌的控诉,甚至把悲愤的现实罩上温情脉脉的粉红面纱,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大概是担心把主流观众给吓跑了。相比之下,Gus van Sant 的作品跟他自己的 openly gay 的立场和 Milk 曾经为之呐喊的立场是一致的,不是要扮受害者,而是正视不公的现实然后参与和斗争。因为同性恋能够躲在柜子里,不象肤色和女性性别那样藏不住,即使是弯人里面也有很多主张息事宁人,别惹恼了大众主流,别 rock the boat,管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何必纠缠这种虚玩意儿?政治又不能吃又不能喝又不能当被盖,不如明哲保身,sit down and shut up,保持和谐安稳,多好。
幸好,世界上还有 Harvey Milk 这种捣乱分子。

Penn and the real Harvey Mil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rfea8iEGNw
A video worth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