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z0512.spaces.live.com/blog/cns! ... 8993.entry
画家石心宁的幽默

文革给那代人成长带来的烙印是非常深的。如果有些艺术家需要通过不断反刍来处理这个事件,who are we to judge them? Art is ultimately self-expression. As audience we can choose to walk away.火星狗 wrote:对的,笑嘻嘻,好多人好像留在那个时代出不来了。so many years passed, so many things happened, 还是老是那个主题嘛?nothing new to catch their attention? 不过就是看最近贴的作品的感受。我其实很不了解。
Exactly. At certain age, certain things shape you more significantly.mirrorflower wrote:那是因为在不同人的不同年纪(接受事物的状态也不同)发生的。比如70年代的人当时正是敏感的teenager,而80年代的人还不懂事,随后的沉默让他们失去了了解历史的机会。Knowing wrote:六四前后就可以分两拨了。就那么几个月的事情。
这,这不是成都那个事件的类似版本么?Knowing wrote:
Exactly. At certain age, certain things shape you more significantly.
说个逗事。我同学做编辑的,报里来了个八十(很靠)后的小女生。大家讨论某个新闻该起什么名字的时候,小女生一拍大腿,说:就叫六四事件(还是天安门事件,或者春夏之交,我忘了)。我同学和主编面面相嘘半天说不出话来,小女生困惑问:怎么了怎么了?--我党思想工作搞的太好了。。。她那代人压根不知道这词是禁忌....
转眼就二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幸好我同学的报纸还有老一代把关。。。。mirrorflower wrote:这,这不是成都那个事件的类似版本么?Knowing wrote:
Exactly. At certain age, certain things shape you more significantly.
说个逗事。我同学做编辑的,报里来了个八十(很靠)后的小女生。大家讨论某个新闻该起什么名字的时候,小女生一拍大腿,说:就叫六四事件(还是天安门事件,或者春夏之交,我忘了)。我同学和主编面面相嘘半天说不出话来,小女生困惑问:怎么了怎么了?--我党思想工作搞的太好了。。。她那代人压根不知道这词是禁忌....
转眼就二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那个在成都的报纸上登广告祭奠六四的。。。据说管事的年轻人以为六四是个矿难还是什么,别人交了钱,他就登了。。。
发贴要慎重啊,撞墙说。mirrorflower wrote:但是是你贴过来的,你要负责!dropby wrote:别问我。我是艺术盲。mirrorflower wrote: 我还是没看懂,除了第一部分是各方扳手腕较劲?倒数第二部分左边棕榈树右边电线杆?正数第二部分疑似有枪有军服?![]()
![]()
更正一下,经我再次研究,棕榈树右边不是电线杆,好像是路灯
一边看一边狂点其头道,嗯,有深度,有内容,这个,那个,还有那个,我都没有看出来dropby wrote:
发贴要慎重啊,撞墙说。![]()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看待和表达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我很同意经没经过六四也把人分两拨。谢小泽是经过六四的人,又是一个有艺术敏感的人,那么在所有其他六四给人的影响当中,对表达自由的追求有更深的烙印大概是很自然的。所以很可以理解谢小泽选择的表达世界的方式是通过书和报纸的片断。而且他的关注不可能离开人文和政治,虽然没有那么直接。
谢小泽的作品第一眼看上去是很无聊的,无非就是一摞摞的书和报纸。而且有很多我都看不懂。就这一幅来说,即使是对背景毫无所知的人,也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最上面的那些手,我没觉得是扳手腕,我觉得是一种祈求,而且从其中的张力,可以感觉到是处于绝望之中的人的无奈的祈求。在四川大地震后的今天,甚至让人联想到从地震废墟中伸出的求救的手。第二张的军队给人压迫感, 也解释了上面那些祈求的因果关系。造成灾难的原来是战争。下面是爆炸的火光,废墟,狂风暴雨中的棕榈树。怎么样算是看懂了一张画呢?这一张画,我看到的也许并不是艺术家真正想要表达的。但是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给我的印象在画中的折射,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张有意义有共鸣的画。而且我觉得,只要有战争的存在,哪怕没有人记得伊拉克战争了,这张画仍然能给人共鸣。
能过关了吗?算负责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