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姚锦云和我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8-12-17 15:27

dropby wrote:我记得刚出国那会儿还遇见有年级大一点的人说起来觉得能出国不知道多庆幸,打死也不肯回去。听在我们这种犹豫了半天才决定出国的人耳朵里不是不有点奇怪的。所以经过文革的人一天到晚画文革真是不奇怪的。
年纪大点儿的人,亲眼见过ZF翻脸不认人的情形,当然会庆幸能离开。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12-17 15:58

他们想离开文革的中国不希奇。我是奇怪她在美国生活了那么久了还一团云雾的把美国当理想世界。按说她那么高的期望值,早应该已经幻灭了。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Post by camellia » 2008-12-17 16:03

他们玉米地里搞文学的对美国哪能有什么认识?再说典型中产阶级有房有车游泳池没大事,当然觉得比国内好(他们心中的中国大概永远也改不了了)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12-17 16:06

因为她在替姚锦云活下半辈子。我刚好在看《青灯》。蚕,你有没有觉得青灯的感觉跟这篇有点像?当然没有这么直白。早一代出国的人的确有特别明显的一些特征,包括觉得美国特别好,出来之后再没有回过国。我原来觉得他们真奇怪,从看《青灯》起,觉得如果一代人都这样,大概不是他们的错。
云浆未饮结成冰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08-12-17 16:35

Knowing wrote:他们想离开文革的中国不希奇。我是奇怪她在美国生活了那么久了还一团云雾的把美国当理想世界。按说她那么高的期望值,早应该已经幻灭了。
看她过往的经历,和在什么地方呆着。如果她来了很久都是在风景及其优美的俄勒冈,过的是开始也许艰苦(但好歹精神自由)后来就是教授的生活,一直觉得美国好也没什么奇怪。何况她的专业是文学,不是政治经济学。再何况,“好”也是相对的,有比较的。

我刚出国的那一天,从上海坐飞机,碰到一个说是出国了十多年的人,那是他第一次回国,看着瘦瘦的书生样子,穿得也很土,带着黑框眼镜,人也显得很木衲,好像说话完全不是一个时期的人――当时就觉得忽然一个只是读到过的“过往”就活生生地在眼前,有点唏嘘。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08-12-17 16:37

笑嘻嘻 wrote:因为她在替姚锦云活下半辈子。我刚好在看《青灯》。蚕,你有没有觉得青灯的感觉跟这篇有点像?当然没有这么直白。早一代出国的人的确有特别明显的一些特征,包括觉得美国特别好,出来之后再没有回过国。我原来觉得他们真奇怪,从看《青灯》起,觉得如果一代人都这样,大概不是他们的错
exactly.要什么样的过往,才能让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离开且永不回头。而更多的没有离开的人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08-12-17 16:40

郁闷地说,年关将近,活赶不出来,连抽空灌水都是如此沉重的话题,哭。 :let_me_die: :let_me_die: :let_me_die: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8-12-17 16:45

我觉得我们出国只是生活的一种选择,而且这种选择很多时候是犹疑不决的。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逃出生天,可与翻越柏林墙可比较,毫无疑问全心全意。
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划时代的事件给人的影响大概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和了解吧。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12-17 16:52

因为她在替姚锦云活下半辈子。
哇,感觉好像笑嘻嘻当头给了我一砖头一样,震撼。 :action077: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12-17 17:36

我爹就是个反例, 他一直幽怨的认为是老毛害了他一辈子,但是出国后还是要回国,然后obsessed 的看各种毛泽东传记。 :mrgreen: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Elysees
Posts: 6806
Joined: 2003-12-05 13:10

Post by Elysees » 2008-12-17 17:42

看了以后什么感想呐?是说老毛也是一凡人?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12-17 18:18

我看她文中提那些北京地名挺没共鸣的,她好像是个典型的活化石,一生的激情都集中在小时候那些年,出国后还在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20世纪中国有文学吗?)她对北京的那些地址有强烈的情感纽带,不知道为什么。所以后来她会觉得中国的好的都变了。可是那些地点对我来说跟一个普通的没去过的地方没啥区别。就一公园呗,常去,都是老头老太太,也没啥景致。

另,给蚕博外公写信的应该是特务吧?
云浆未饮结成冰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08-12-17 18:28

笑嘻嘻 wrote:我看她文中提那些北京地名挺没共鸣的,她好像是个典型的活化石,一生的激情都集中在小时候那些年,出国后还在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20世纪中国有文学吗?)她对北京的那些地址有强烈的情感纽带,不知道为什么。所以后来她会觉得中国的好的都变了。可是那些地点对我来说跟一个普通的没去过的地方没啥区别。就一公园呗,常去,都是老头老太太,也没啥景致。

另,给蚕博外公写信的应该是特务吧?
滴汗,没有么?二十世纪初的那一拨,文革中的一些(虽然很雷同,未见得没有可研究之处?)和文革后的那一拨,和再后面的这些不知道算不算文学的。。。 :mrgreen: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12-17 18:30

比如杨朔?
云浆未饮结成冰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8-12-17 18:31

笑嘻嘻 wrote:(20世纪中国有文学吗?)
当然有,别的不说,我走到哪里都带着的新诗潮诗集,北岛那一批的诗人。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Post by putaopi » 2008-12-17 18:45

Knowing wrote:他们想离开文革的中国不希奇。我是奇怪她在美国生活了那么久了还一团云雾的把美国当理想世界。按说她那么高的期望值,早应该已经幻灭了。
我倒觉得她的期望值不高。美国和她生活过的中国相比,起码大部分普通人能过太平日子,遭性骚扰也可以告上法庭,最差换个工作就是了。中国以前调动换工作也是天大的难事。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12-17 19:04

OR没有玉米...
因为她在替姚锦云活下半辈子
提湖灌顶 :worthy: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12-17 19:07

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时代做选择, 而且不能重来. 所以我理解她, 但也觉得十分感慨.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12-17 19:09

笑嘻嘻 wrote:
另,给蚕博外公写信的应该是特务吧?
:mrgreen: 大概蚕外婆年青貌美, 人家以为是情儿可以趁机要挟...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08-12-17 19:18

豪情 wrote:
笑嘻嘻 wrote:
另,给蚕博外公写信的应该是特务吧?
:mrgreen: 大概蚕外婆年青貌美, 人家以为是情儿可以趁机要挟...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杨梅酒
Posts: 23
Joined: 2008-03-01 10:32

Post by 杨梅酒 » 2008-12-17 20:35

我感觉我挺能理解沈睿滴。刚开始看她的文章,对于那个“歌颂”美国的调调有点不适应,但是多看几篇就能感受到她完全是真心实意。
哪里有完美的世界呢?哪个人不是生活在自己的幻象中呢?她这样欢喜又表达得这样直率,其实挺可爱。

她们那一代的经历跟后来人大不相同。早年出国的人,听说会把有电视看,能洗热水澡列为不想回家的理由。--在没有暖气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天洗个热水澡确实是个“事儿”呢。
现在国内的物资生活大大丰富,但问题其实也不少。各人关注点不同罢了。一个城市贫困家庭的失业丈夫,跟同龄的大学教授、商界精英,或者办公楼里筋疲力尽的小职员,经历和视角当然不一样。更不用提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他们要是有的选,大概也希望换个环境,只比较一下收入的差距就能得出结论。可惜网上他们的声音太微弱,几乎看不到……
就算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死心塌地想出来,其实也不难理解吧。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12-17 23:10

你们觉不觉得,这篇的写作文笔跟沃基尼亚沃夫的《大楼为夫人》很像,充满感情充沛的细节感受,隔几段就有啊~~这样的感叹句,我直接对应到《大楼为夫人》里到处都是的what a~~ 句子。

我这两天烧得晕头转向来不及上网。我要跳到小k 一边了。司空说得不错,姚锦云的确是人尖子,沈睿其实也是,都是旧贵族出身。姚锦云在父母全部下放的时候跟部队大院的孩子混,说明她人长得漂亮,同时估计也习惯了特权阶层的不管不顾。她好像并没有下乡,虽然作为她的同龄人沈睿下乡了得靠考大学才能回城,并且她是怎么在1981年工作全靠分配的年代当上出租车司机的呢?
最后的夏天。我们有多少欢乐的事情要做呀。生命真是太美好了,我们都那么年轻,我们都二十二岁。而且,重要的,我们有汽车--姚锦云是出租汽车司机。在小汽车还是罕见的一九八一年,出租司机是北京当时最骄傲的人,因为他们可以随时用汽车。“你看我们多幸运!你上大学,学文学,学你最喜欢的东西。我当司机,干我最喜欢的行当。我们多幸运呀!” 姚锦云开着车,她感叹。
写自己“最爱的人”(摘自原文),不知道作者会为尊者忌省略掉多少。

我认识一个朋友,家里大概有点关系,总之他上大学时就喜欢折腾琢磨做小买卖,无心学习,成绩也就不怎么样,毕业的时候进了北京机场管招标这个肥差。又专门在外面有一个因他的位子而稳赚钱的小公司。后来他到美国培训,跟我们大赞美国如何天堂,美国人民如何善良,如何他一到拉斯维加斯就赢了好几百块钱,如何他在中国的工作是“出卖良心”。我们夫妻俩轮番上阵跟他辩论都说不服他,民主国家就是天堂,他一定要出国。我后来跟我先生说他肯定觉得这两个人住着大房子,开着大车,却一心一意阻止他来。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移民到新西兰这个民主国家,做贸易小生意。当地一个议员的太太强行要求入股他公司他不敢不从,对方不间断来查账,挣了钱都是她的。
云浆未饮结成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12-17 23:44

也难说, 他再在原地留下去, 说不定被人眼红, 被关系更硬的人挤走. 或者他原来的钱也够到国外退休了.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08-12-18 0:26

笑嘻嘻 wrote: 我后来跟我先生说他肯定觉得这两个人住着大房子,开着大车,却一心一意阻止他来。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移民到新西兰这个民主国家,做贸易小生意。当地一个议员的太太强行要求入股他公司他不敢不从,对方不间断来查账,挣了钱都是她的。
我就看到这个了 :mrgreen:

这个故事,看了很五味啊。我觉得并不能简单地归结到他是纯粹因为无知才觉得“民主”好――而他后面的遭遇也无法就一把抹煞“民主”。

民主是什么?我老觉得民主是一群狼人(恶狼般的人)互相只能通过妥协合作来共存;而那些专政的国家里,羊太多。

狸狸
Posts: 1347
Joined: 2003-12-08 20:50
Contact:

Post by 狸狸 » 2008-12-18 2:48

前面讨论性取向的同学,我不解的说,男权社会里不论男女都以女性身体为性对象不是很正常的现象么,谁能给说说米国人民有没有针对异性恋女性的色情杂志,有的话里面主要内容是6块腹肌吗?还是异性恋女性只能凑合着看看花花公子之类?
又是一轮良家妇女对一楼一凤的讨论。。。
Perhaps we grows very strong, stronger than Wraiths.
Lord Smeagol? Gollum the Great? The Gollum!
Eat fish every day, three times a day, fresh from the sea.

IF NOT
Posts: 838
Joined: 2005-11-10 2:32

Post by IF NOT » 2008-12-18 4:35

我和蚕和臻儿一边儿。。。不对,我可能比她们更进一步,我觉得她的身体有反应特正常 :party004: 她的反应不是因为那是女性,是因为那是性,那照片让她想起了从来没想起过的性。
我怎么对一个比自己年长这么多的人这么理解呀,难道我老了 :f19: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12-18 7:38

狸狸 wrote:前面讨论性取向的同学,我不解的说,男权社会里不论男女都以女性身体为性对象不是很正常的现象么,谁能给说说米国人民有没有针对异性恋女性的色情杂志,有的话里面主要内容是6块腹肌吗?还是异性恋女性只能凑合着看看花花公子之类?
又是一轮良家妇女对一楼一凤的讨论。。。
你这都是什么不靠谱的理论啊!我吐血的说。当然有《playgirl》,就是销量小。男女生理构造有区别,男性比较visual所以色情杂志针对男性的多而已。gay porn 也卖的很好的。女性不肯掏钱买色情杂志,她们宁可买超市卖的纸皮艳情小说。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12-18 8:13

Playgirl folded not long ago. Someone commented (I don't remember who) that he was surprised it took this long. In reality Playgirl was read more by gay men than by women. And even that was full of men's bodies.

Straight women do not read Playboy magazine (although I think they should do so occasionally).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12-18 8:49

说起代沟之类,今天早上在地铁上听见两个中国人小女生聊天。她们二十出头的样子,穿的衣服完全是国内的样式,个子高(营养好),时髦,感觉不象留学生。其中的大眼妹说,我不想呆在美国,很闷,等我把美国全玩儿遍了就回国。她的同伴圆脸蛋也说呆两年就回去。大眼妹说,有什么可玩的呢?圆脸蛋说,赌城附近的大峡谷好玩,还有黄石公园什么的。显然她喜欢自然景观。不过现在先把东边玩遍吧。大眼妹说,我不喜欢,东边什么好玩的也没有。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12-18 11:35

个子高(营养好),时髦,感觉不象留学生
我们这里的留学生现在有许多是这样子,的的确确跟我有代沟,她们花钱比我痛快得多,爹娘出钱。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12-18 11:42

现在是过去长不高的地方孩子都长高了(饮食结构改变), 过去朴实的地方时髦了. 也没有上一代的枷锁, 结果是美女摔锅众多且多样化.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12-18 11:43

不过倒是很好奇美国哪里比较好玩?Jun知道我的口味,来推荐一下?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12-18 11:47

Jun wrote:Playgirl folded not long ago. Someone commented (I don't remember who) that he was surprised it took this long. In reality Playgirl was read more by gay men than by women. And even that was full of men's bodies.

Straight women do not read Playboy magazine (although I think they should do so occasionally).
I did not know Playgirl folded. Well, guess that shows how often I read that magazine.

I have read a couple issues of Playboy. Not impressed. One thing I noticed recently in financial news was Christie Hefner (Hugh Hefner's daughter) resigned as CEO of playboy, and what caught my attention was Playboy Enterprise had the market capital value of merely 70 million dollars. I just could not believe all the buzz it carries around the brandname, what a TINY company it really is.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12-18 11:56

CAVA wrote:不过倒是很好奇美国哪里比较好玩?Jun知道我的口味,来推荐一下?
Boston (been there), Chicago (not), New York (has everything), San Francisco and vicinity, Philadelphia and Amish country. I hesitate to recommend DC because frankly it is generally graceless and ugly, but the museums are free. :mrgreen: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12-18 11:59

Thanks! 跟我想象的大致仿佛。所以前面的年青女孩儿说东边没什么好玩的,骇然了一下儿。

明年初有必要去SF附近,可是又腾不出空来,正在考虑要不要推给别人。
Last edited by CAVA on 2008-12-18 12:01, edited 1 time in total.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Post by camellia » 2008-12-18 12:01

Denver is good too. Enough culture and museums. Very nice people. Market St is full with restaurants, ourdoor concert everywhere in the summer.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12-18 12:06

I heard Austin is interesting. I have been wanting to go to Charleston and Savannah for a long time. I have been to New Orleans before Katrina and it was the best American food (not really) I've had anywhere.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Post by Knowing » 2008-12-18 12:07

SF (the city) is great. walkable, interesting, has both historical and modern appeal.

I LOVE Austin, but I could not think of anything for tourists to do there. It is a lovely city to live in.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8-12-18 12:10

Jun wrote:I have been wanting to go to Charleston and Savannah for a long time.
:love011: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12-18 12:38

记得蚕对southern belle是有soft spot的。Jun是为什么呢,不会是因为小时候看了Gone with the wind吧? :mrgreen: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8-12-18 12:39

笑嘻嘻 wrote:司空说得不错,姚锦云的确是人尖子,沈睿其实也是,都是旧贵族出身。姚锦云在父母全部下放的时候跟部队大院的孩子混,说明她人长得漂亮,同时估计也习惯了特权阶层的不管不顾。她好像并没有下乡,虽然作为她的同龄人沈睿下乡了得靠考大学才能回城,并且她是怎么在1981年工作全靠分配的年代当上出租车司机的呢?
姚锦云1977年去顺义插队,1979年她父亲动用了关系把她调回城里。她是58年出生的,1977年19岁,基本上高中毕业的年纪,70年代末了下乡插队的声势已经微小了很多,基本都是京郊,属于正常。79年底调回城里,也非常不算早了。

至于她和部队大院孩子混,沈睿文章里不是表现出看不上的意思么。我觉得并不代表姚家特权,而是她的性格原因。

那些年的特权阶级,跟家境稍好或者家里有些历史,那是非常不同的。你们随便找王朔叶京他们的东西看看就明白,甚至王朔的都不够说明问题,因为他小,叶京的更有代表性。薄XX也是差不多那个岁数的,还要更大一点儿。

silkworm
Posts: 4776
Joined: 2004-01-09 20:45

Post by silkworm » 2008-12-18 12:41

啊,我有这种软肋的么?
我向往可能是受了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电影的影响。
我还一直向往非奔袭型的、懒洋洋的休假,不知不久的将来可否实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12-18 12:43

It is the same movie that influenced my interest in Savannah. :mrgreen:

An ex-coworker is a civil war history buff and told me that Charleston is the most historic and charming city in the US.

Plus I have been to New Orleans and really enjoyed it.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sweeteeth
Posts: 92
Joined: 2008-01-31 9:26

Post by sweeteeth » 2008-12-18 19:23

我倒是挺羡慕那些死心塌地出国的人,目标明确,毫不犹豫。

对于我这样老是怕选错的人来说,生活中选择太多有时也是件挺累的事。眼前就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局面:现在有个到美国读PhD的机会,要还是不要呢?要就意味着放弃国内稳定的职业,另起炉灶,并且被流放到明尼苏达那种塞外酷寒之地,远离家人;不要,那就是放弃了一次读书和改变生活的机会,想想又有点可惜,我还是个挺爱上学的人,自六岁起就过着每年两个长假的生活直到现在。

所以很想听听笑嘻嘻当年劝朋友不要来美国的理由。
甜的我都爱。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8-12-18 20:10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认识一个人就说他要出国前正好他的一个好朋友(我也认识)回国,劝他一大篇为什么不应该出国。他还是出来了,而且觉得自己出得太对了。他的好朋友呢,在国内春风得意,也觉得自己回得太对了。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话说回来,以我对这两人的了解,我觉得如果他没出国或者他的朋友没回国,我相信他们的生活也会过的很好,虽然会很不同。精彩的人在哪里都会过得精彩。

笑嘻嘻
Posts: 23464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12-18 20:16

没,我没劝阻人家来,每个人都应该有看世界的权利。我只是驳斥美国是个民主善良的天堂的说法。我立定心思认为资本主义是残酷的。
云浆未饮结成冰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08-12-18 20:34

我立定心思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残酷的,不同的环境只是提供了不同的残酷法 :mrgreen: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Post by dropby » 2008-12-18 20:39

笑嘻嘻 wrote:没,我没劝阻人家来,每个人都应该有看世界的权利。我只是驳斥美国是个民主善良的天堂的说法。我立定心思认为资本主义是残酷的。
我百分之百的同意。

vivi
Posts: 1310
Joined: 2004-02-18 12:48
Contact:

Post by vivi » 2008-12-18 20:59

可能因为我是东城的,我没什么共鸣。她的经历和思维方式对我来说就像外星人的似的。他们那一代人中有的人的经历太negative,就算是同龄人也不一定有共鸣。有一些被叫做某某斗士的,我看多多少少有点儿bitter as hell.

这一段儿我有点儿不明白。
“。。。最后她说,“我之所以去撞天安门,也是无路可走,只有把事情弄到这里,也许国际上才会注意到我们的生活。我希望我的死可以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国的制度是怎样的。。。”
这'中国的制度' 到底是指什么啊?政治制度?司法不公?还是领导性骚扰不成给穿小鞋啊?

这案子在伟大的美国会是什么结果呢?审个几年,在上诉几年,最后判个临时精神病?
又没头脑又不高兴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08-12-19 0:17

vivi wrote:

这一段儿我有点儿不明白。
“。。。最后她说,“我之所以去撞天安门,也是无路可走,只有把事情弄到这里,也许国际上才会注意到我们的生活。我希望我的死可以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国的制度是怎样的。。。”
这'中国的制度' 到底是指什么啊?政治制度?司法不公?还是领导性骚扰不成给穿小鞋啊?

这案子在伟大的美国会是什么结果呢?审个几年,在上诉几年,最后判个临时精神病?
“中国的制度”,也就是一个笼统地称呼。你不觉得,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可爱的很多(是否大多数我不知道)人民,根本也不知道这样那样部门的区别,谁管什么的么?大家有了冤屈,能想到到,就是上访,不停地上访,去找一个“说理的地方”。而已。天安门,因为宣传,是那么一个象征,中央权利的象征,所以去那里,不是很自然?某某功自焚,不也选哪里?

someone may be bitter as hell, because they ever lived in the hell. --哪怕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同。你没有经历过,不能理解别人的经历,不代表别人也能放得下去他的经历。

这案子在伟大的美国,也许也没什么结果,也许可以引起对工作性骚扰的讨论,进而缓慢地,进三步退两步地推行法案;也许最后不成功。但也许溅起的浪花会大些。各方媒体大约会兴奋起来,争相报道,也许不会这么快就处死,不会最后弄成单纯的是一个“刑事案”,大家根本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两者的区别,对某些人是没有区别,对有些人却有极大的意义。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