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cciatella wrote:实际情况如何?夜夜笙歌,牛男伺候?

我还没看到“小团圆”,不晓得。
我觉得比较误导的是,当年看的书里面女子好像世界里就有男人。(也许再加上孩子,不过张又没有孩子。)然后张被炒得最热的就是曾经跟一个汉奸好,然而居然还只能算是那个汉奸的一段插曲!搞得好象是一个天才少女受了骗,然后没脸见人了躲起来凄惨终老一样。
实际呢,我也不知道,可是起码:
1,洛杉矶哪儿有凄风苦雨啊,我看偶尔有点儿凄风苦雨大家乐得很,太难得了。:mrgreen:
2,她岂是遁逃?她少年天才,写的文章真是好,丰腴又通透;可是后来出来了,完全是自己选择。要到哪儿不会人声鼎沸?干脆来个自己隐居。哪里是没脸见人,分明是懒得理人。何况出国之后也还颇写了些小说。后来可能是年岁渐长,不耐烦细描,人家自己做学问去了。编“红楼梦魇”什么的。
3,张的世界岂是就只有情爱?据我闺蜜说,看她散文,分明是个对世界多有好奇的人。(我没有仔细看过她的散文)。想想也是,整日里如果只思情爱,哪里写得出那么多世情通透的文章来?
4,冷酷的资本主义社会?我倒是不知道她要是留在国内,凭她跟汉奸的那一出,还有她这种刚硬坦白的性子,会受什么罪。说到这儿我倒是好奇,苏青后来的日子如何?
现在想想,三毛的那个剧,叫啥的,我老年痴呆地想不起来了,也真是够柔情够粉饰够天真的了。还是张自己直接。
stracciatella wrote:我在国外呆得这些年,才发现“刀笔吏”呀,多么纯真的童年呀,眼睛给蒙蔽了多年。

点头。关键这种蒙蔽如此地彻底和粗暴简单,使得人一知道这是蒙蔽(而这简直是一定的)立刻反感到天~失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