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蚕的治学精神, 原不该搞历史八卦的. 把毛姆的情人的名字都记错了. 下面已更正.
1. 我为什么不喜欢Larry.
我第一次读刀锋时十九岁, 充满了理想主义, 按理说是很容易被Larry 这种人物打动的. Charles Strickland代表的艺术理想, 不是立刻让我一头载进去了吗? 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Larry的解脱. 他的困惑, 我只是模模糊糊地有点明白, "死人死的时候是多么的死啊." 我那时正好平生第一次看见用来解剖的尸体, 对死人之非人有感性的认识. 不过我并没有经历过严重的生离死别, 对人生的意义也没有那么强烈的考虑, 那时我满脑子只有running away的梦想. 我一向觉得Larry这种圣人(注: 此处指宗教意义上的圣人而非道德上的圣人, 这大概也是中洋圣人的不同) 让我直觉地抵触. 象走在水上的奇人, 他这个人物也似乎轻飘飘的没有分量.
最让我抵触的是Larry要同Sophie结婚的动机. 他明摆着是要搭救她, 要做她的救世主. 我这个不正常的人, 偏偏最不吃这一套, 天生反感喜欢救别人感化别人的人, 更加反感用婚姻来打救女人的男人. Sophie为了感激Larry的好意, 拼了老命地戒掉自我毁灭的习惯, 强迫自己象主流社会的正常人(ie, Isabel)那样活下去, 并不是她已经好了, 痊愈了, 自己想活下去了, 而是因为Larry想叫她活下去, 她没脸拒绝. 这样脆弱的防线当然经不起小小的引诱而崩溃. 我坚信Larry"治疗"她的方法是错的, 从动机到手段到效果我都不能苟同. 真正的禅宗或印度大师, 一定不会赞成这么做.
2. Christopher Isherwood.
小说的前言里考证说Larry的原型有可能是Christopher Isherwood. 十分凑巧的是, 我在中学的时候误打误撞地读过一篇Isherwood的小说Sally Bowls, 是他的小说集柏林故事里最有名的一篇. 而它出名, 却是因为百老汇不知为什么挑中了这部没有情节的故事编成一出歌舞剧Cabaret, 虽然小说本身并非又唱又跳的欢喜剧.
柏林故事跟毛姆的小说类似, 纪实性极强, 也是通过第一人称的作者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甚至连"我"的名字都没改, 让人搞不清这是小说还是日记. 不过Isherwood写人没有毛姆那么尖刻, 笔下有种特别温柔的同情. Sally Bowls的确是集子里面最鲜活的一个人物, 我曾经把柏林故事借来读过, 到现在也只记得她了. 她跟年轻的Mr. Isherwood一样, 都是住在柏林的英国人, 是租一层楼的roommate. 小姑娘过着放荡而天真的生活, 被人玩了又丢丢了又玩, 过着迷迷糊糊地喝酒跳舞的日子, 闲来跟roommate调调情. 那时我还P也不懂, 以为男主角是高尚的柳下惠 (好象Breakfast at Tiffany's里面的男主角一样), 不占小女孩的便宜.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Mr. Isherwood对女人没兴趣.
Christopher Isherwood 年轻时住在德国, 正赶上希特勒上台, 而他是个左派分子, 回国后做记者报道了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 甚至访问过抗日中的中国. 后来他遇到并从师于一个梵教大师(大概学了不少YOGA), 替他翻译了不少经文著作. 我记不清这时候他是否已经搬到了美国, 反正他下半辈子大多在南加州的Pasadena渡过. 除了梵经, 他的晚期著作基本上都与同性恋有关. 比起晚年的毛姆, 他是公开得多了.
从左派反法西斯记者到梵教徒弟, 他果然是个理想主义者.
3. 毛姆爱不爱Larry?
海伦认为是的, 但是我却有点怀疑. 我读了此书后, 并没有爱上拉里这个人, 也没觉得作者刻意美化他的高尚情操. 既然我老是自认理解毛姆, 我很难相信他如果全面爱上了拉里, 我会没看出来. 我看出来的只是对他的外表的喜欢和对他的精神追求的好奇, 拉里最终的信仰, 并不是毛姆的信仰, 也说服不了他.
那么毛姆爱的是谁? 既然提到, 我就来八卦一把. 毛姆遇到钟爱一生的人的时候是四十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 他是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 美国人, 开救护车的. Gerald Haxton就这么做上了毛姆先生的秘书, 跟他形影不离, 走遍全世界.
Gerald Haxton这个人的性格跟Larry可算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了, 除了他俩的国籍以外简直没有共同点. 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说Gerald 是个player, 爱热闹, 爱调情, 爱攀高枝儿, 爱赌, 爱喝酒, 爱花钱... 你知道这种人的, 整个儿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那一类. 而且按在群众雪亮的眼里, 他在学识上教育上思想上品位上远远跟不上毛姆, 挺浅薄的. 但是也有人说他俩是异性相吸, 毛姆自己性格腼腆, 所以喜欢Gerry的潇洒和跟谁都能勾搭上的本事, 他帮毛姆结交了不少有趣的人物, 可用的素材.
这两个人在一起, 矛盾肯定少不了, 尤其是Haxton靠着糖爸爸生活花钱大手大脚, 做事又经常乱七八糟. 当他被英国政府驱逐出境后(记不清为什么了, 好象说他替美国政府当间谍还是怎么的), 毛姆就在法国的里维夜拉定居下来, 成天跟Elliot势利富人混在一起. (题外话: 曾经在中国流行的Sidney Shelton的书里就老是写在French Riviera过腐朽生活的资本家们.)
Haxton和毛姆的关系, 在前者病死之前得到了最精确的总结. 我在一本毛姆传记里读到, 当Haxton病重神智不清时, 毛姆守在他床边, 听他说胡话, 大骂毛姆如何控制了他的生活, 用钱买下了他的自由, 他如何后悔如何恨他等等. Haxton死后, 毛姆"was inconsolable." 我读到这里时, 立刻就相信了这一段的真实性--太合逻辑了, 太合乎人性了.
Haxton是那种声色犬马, 随心所欲的花花公子的人, 跟Larry正相反.
后来在另一本书里读到作者见过晚年的毛姆, 一个很讲究的老头, 有个年轻漂亮的秘书(新的一个), 还拼命遮掩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
4. 毛姆不信Larry的宗教
(最后一段拉!)
印度教他是不信的, 不过基督教他也不信. (插一句: 搞科学的人里有不少信上帝的, 但是搞医学的似乎特别不信神, 对人类也没太大神圣感, 大概是看多了生老病死.) 毛姆小时候是在法国长大的, 父母早死, 象人性枷锁里的主角一样由当牧师的叔父抚养成人. 他倒不瘸, 不过从小有点结巴, 加上是从外地来的, 在男校里吃了不少苦头, 一辈子也没有彻底的安全感.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自传小说, 里面有很多的情节都是真实的. 当然毛姆的小说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真实人物和生活的. 他的童年的确受到严厉的宗教狂叔父压抑, 开始是挺虔诚的. 他的信仰危机据说是在医学院开始的, 实习的时候看了很多贫民窟里的病人受苦, 对上帝的万能和善良产生动摇 (almighty and benevolent). 这个过程在"Lisa of Lambeth" 中有所叙述 (又一本我没读过的). 可见年轻时候的毛姆还是很理想主义的, 有点象刀锋里面十几岁的Sophie关心工人运动一样. 具体什么时候他彻底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 我读到过, 但是全忘了.

毛姆对宗教狂的嘲笑, 我记得至少有两个中篇里写过. 一个是极有名的Rain, 讲一船人在南海被大雨困在港口时发生的事. 另一个是Vessel of Wrath. 故事情节我这里不能讲, 讲了就没有包袱可掉了. 强烈推荐大家找来读一读, 很有娱乐性的.
<完>
[不好意思, 草草收场. 这两天工作奇忙, 脑子都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