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翻翻网上的评论,有个人说广重的画有“现代感”,其实想说的是广重的画即使在现代人看起来也是很新鲜的,不是什么习惯的陈词滥调。在古代浮世绘初创的时候,大概任何一位画家都是革新者和时代的先锋,把三维的实体美人变成纸面上的两维,群众一看肯定觉得新奇的不得了,哇。我们今天自以为品位高超,其实不过是生在了靠后的时代,见识广博,踩在无数艺术家和群众的肩膀上。
还有个好玩的,有个评论家说广重的话受“社会之人”喜爱,这个说法很有趣,老说“群众”也说得有点小厌烦,下次要不要说说“社会之人”?当然这个说法不是好话,意思是说广重有点媚俗。这个我不介意,只要能please到我,嘻嘻。
广重是以风景名世的画家,著名作品有《东海道五十三参》,《名所江户百景》等。网上的评论含糊的说广重的画有空间感,又说爱画雪景和月光,有日本风味。可是这样的评论不能解答我的疑问,为什么我会被广重的画本能的吸引。晚上反反复复的看来看去,今天早上突然就(自以为)想明白了。广重的画最突出的是陡峭的透视,近物极大,远物极小,营造出极为幽深的空间感。浮世绘常常是小幅,表现空间天生有障碍,但是看着广重的画,仿佛可以透过纸面(电脑屏幕),一直走进去,走到很远很远的深处。广重的画,常常是竖幅比横幅更有幽深的感觉,大概是横幅里面,近物一字排开,塞的比较满,分散了观众对于远物的注意力。在广重的画中,空间的边缘才分布着风景,人物,物品,中间则是完整空旷的一大片空间。广重的奇特之处在于,如果把整幅画的空间比作六面体,那么面对着观众的这一面常常也会分布着元素,常常遮去大半个画面,让人对于那之后的一大片空间更加好奇,是一种故意的更加inviting的手法吧?广重空间中的物体当然就是纯日本风的装饰性物体了,这一点没怎么突破。这些物体和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差距,很可以帮助营造不同于真实世界的整洁,优美,又带着清冷和轻微的寂灭感的异世界。广重的配色是很艳丽的,但是很有点像和服的配色,重压之下,即使艳丽也很谨饬,更多的时候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暗淡的灰调子。
所以这就是广重的异世界了,小小一幅之中,仿佛可以走到很远的空旷的奇异空间让人有点惶惑不安,但是因为“空”,又可以抚慰最烦躁的人心,对于避世之人一定是很有吸引力的邀请吧?梵高的画我看得不多,隐约觉得他和人不亲,至于那幅著名的星空,也是空旷辽远的空间中与现世气氛完全不同的世界呢。
我倒是从来没喜欢过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有种野心,想突破书斋中的小小纸面,包容一个广大的世界,塞的满满的,两维的没有透视的,上帝视角的,一起涌到眼前来。
贴张广重的图,《月光下的大街》,不算他typical的作品,但是我非常喜欢那些人物的倒影,所有的人仿佛走在水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