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在杭州的时候,一起攀岩的有一个美院的小孩儿。他好像家境不错,住在一个loft里,自己有一面攀岩墙,房间当中还放着跟精雕细刻的大梁。据说是那儿的老房子要拆,他重金买下了搬回来的。
不过他放在地上也是浪费。要是给笑大就好了。
也去潘家园
哦,对,我一直想说一直没来得及说这个首博的事儿。建筑那么大我倒没啥意见,而且挺喜欢的。可能因为我从小在学院区混,那片儿建筑都是前苏联图纸,突出一个大,主楼一进门儿正对着楼梯,头顶的空间很开阔,所以一进首博,那么大一个大厅,让我很有亲切感,且觉得敞亮,呆着舒服。
我最喜欢老北京展览那部分,那么多好东西,都是从我生活过/听说过的地方挖出来的。挖出来的东西多是游牧民族的遗物,可见北京古老相传应该是游牧部落的地方。让人感慨的是有个复制积水潭码头的小屋,说明说积水潭是漕运的重要码头,我很难想象一直以来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片马路就占了那么一个名儿的地方,那个地名儿有他本来的意思。后来看地铁图那些比如磁器口公主坟儿城府路,什么什么的地名儿,忍不住就想它本来是个啥样儿。话说回来,我最喜欢游牧民族工艺品的地方在于他们弄得真活,辽代三个木偶像,每个有各自的神态,看得人心花怒放。我对青花瓷不太能够欣赏,觉得那个非常不容易弄得精致,好看的都是大东西。然后一直觉得古人画的山都差不多,这次有很多山放在一起,这么一比,看上去每个山又都不一样,挺有意思的。哦对,马连良真有钱,戏服做的那叫一个精致!
最让我开心的是那里人不多,什么东西我都能趴那儿贴着玻璃仔细看半天,过瘾!
我最喜欢老北京展览那部分,那么多好东西,都是从我生活过/听说过的地方挖出来的。挖出来的东西多是游牧民族的遗物,可见北京古老相传应该是游牧部落的地方。让人感慨的是有个复制积水潭码头的小屋,说明说积水潭是漕运的重要码头,我很难想象一直以来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片马路就占了那么一个名儿的地方,那个地名儿有他本来的意思。后来看地铁图那些比如磁器口公主坟儿城府路,什么什么的地名儿,忍不住就想它本来是个啥样儿。话说回来,我最喜欢游牧民族工艺品的地方在于他们弄得真活,辽代三个木偶像,每个有各自的神态,看得人心花怒放。我对青花瓷不太能够欣赏,觉得那个非常不容易弄得精致,好看的都是大东西。然后一直觉得古人画的山都差不多,这次有很多山放在一起,这么一比,看上去每个山又都不一样,挺有意思的。哦对,马连良真有钱,戏服做的那叫一个精致!
最让我开心的是那里人不多,什么东西我都能趴那儿贴着玻璃仔细看半天,过瘾!
乡音无改鬓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