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by 王蒙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转帖]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by 王蒙

Post by 笑嘻嘻 » 2008-01-21 18:13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转自世界论坛网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

王蒙

各位好,去年春天我在青岛也住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当时由于非典不能举行这种集体性的活动,所以没有机会和大家见面和交流,今天能在没有SARS的情况下和大家见面,想起一种比较嗲的说法,叫做“没有SARS真好!”

我讲语言这个问题是由于我的兴趣,但是我讲的不是语言学,人家语言学家也不会承认我讲的和语言学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不是讲语言学,不是讲词汇学,不是讲文字学,不是讲修辞学,不是讲语法,也不是讲比较语言学,不过我讲的语言问题算哪一门呢?我不知道。有点儿旁门左道,剑走偏锋,但是我总得拉一个幌子,拉一个招牌,所以我说我讲的是语言文化学,是语言社会学,咱们不怕豁出去吹,咱们再上一步,是语言人类学!就是说很多东西是我自己从经验里头琢磨出来的,好处很可能是我说的这些东西你们没怎么听过,坏处就是说有点靠不住,反正对你们这些学语言学中文的同学考试一点帮助都没有,只能有害!如果你们根据我讲的答题,最后被判了错,被扣了分,费用自理,责任自负。

我觉得语言对人来说是太重要了,可以说是人与非人之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区别,当然我们首先倡导的学说是劳动创造,但是我要斗胆地说语言和劳动一起创造了人,人创造了语言,语言反过来又创造了人。人性化离不开语言,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新的说法说动物也有语言,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公冶长,通鸟语;前几个月我又在《参考消息》上看到,美国有个精神病人,一个罪犯,到处杀马,见到马后就开肠破肚,非常的残酷,警方就从英国请了一个马语专家去调查杀马的凶犯,怎么调查呢?因为他这个马群中有很多马,其中有些马是在场的,它可以充当见证。不叫证人,叫“证马”!他通马语就可以和这些“证马”交谈,就是说杀你们的同伙的是个什么样的人,戴不戴眼镜?男的还是女的?我觉得这也是很有意思,但是没有下文,没有听说这位马语者通过和马的交谈最后抓到了凶犯。如果真的通过和马的交谈抓到了凶犯,倒也是一件奇事。所以我仍然假定,发达的语言,尤其是文字是人与非人,与其他动物,更不用说是植物和矿物的一个重大的区别。现在我学习袁行霈老师的办法,我请各位准备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最喜欢的词儿是什么”。比方说我们假设,美丽是不是你最喜欢的,青春是不是你最喜欢的,善良是不是你最喜欢的,还是恶毒是你最喜欢的,残酷是不是你最喜欢的,不是说内容,我是说你喜欢听这个词,从声音或是什么方面,或者喜欢哪几句话,我希望你们能考虑一下这个。还有就是你们最讨厌的都有些什么词,有些什么语言?

之前我对袁老师说,有三个词我老是烦它们,后来袁老师还对我进行了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但是没有完全教育过来。一个呢我烦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个我觉得也太俗了。你说你情况越来越好就是好就完了,说进步就是进步,提升就是提升了,富裕了就是富裕了,你干吗还芝麻开花节节高呀?芝麻开花节节高能高到什么程度,这个我不喜欢,但是我的作品里有用的,我用呢就是自嘲!哎呀,我那两年也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只是我自己恶心自己才这么说,否则我决不用这个词。另外一个词呢就是我们的一个固定说法,形容房屋很多,叫鳞次栉比。我说你形容房子多无论如何不能用鱼鳞来形容,用鱼鳞来形容我有一种生理上的不舒服的感觉。第三个我不喜欢的词就是天麻麻亮,天亮了就是亮了,没亮就是没亮,就是用书面语来说是拂晓也行,用破晓也可以。说东方显出了鱼肚白,这个鱼肚白我也不喜欢,因为它让我想到的是死鱼。我不喜欢死鱼,我喜欢活鱼,这些都没有什么道理,都不是语言学,我只是说语言里面包含着一些很人性的东西。我喜欢什么样的词语呢?我随便给你们举几个例子,我特别喜欢“你好”,而且呢我认为这是受了苏联的影响。所以中国古代没有,你像《红楼梦》里面,贾宝玉见了林黛玉,哪有说:“林妹妹,你好?”没有,它完全是受俄语的影响。甚至于俄语里面有更好的表示,它说:“你好,爸爸”,“你好,妈妈”,“你好,列宁同志”。哎呀,我觉得这个词好。我喜欢“再见”,我喜欢说“我想你”,我觉得说“我想你”甚至比说“我爱你”还好。在座的我的太太崔老师,就是我靠说“我想你”把她征服了的!我还喜欢“我们都老了”,说这话特别有感情。说这话的人一定是老相识,很可能是老情人。见到一个老情人你说什么呢?“啊,我们都老了!”我觉得这个特别的人性化。我还喜欢一个书面的说法,一个小说里的、话剧里的语言,这样说呢有点酸,但是呢也没有办法啦,这就是语言的陷阱。一个本来很好的语言呢,场合不对它说出来就显得有点酸。说有个人原来跟我很好,感情很好,但是后来他离开了我,在我生活最困难的时候离开了我。那么我会说什么呢?我会说“你曾经转过脸去了”,当我说“你曾经转过脸去了”的时候,眼泪已经在我的眼睛里晃荡了。我觉得这句话太好了!

在这里我加一个文言文,我读文言文作品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喜欢一句话,那就是:“先生别来无恙乎?”就冲这句话,我就觉得中国的文言文太棒了。 “别来无恙”现在白话文里也完全可以说,这个你不可以按文字来讲。“先生别来无恙乎?”这个英语里它没法翻译。英语变成什么呢?“Are you OK ?”它没有那种感情。
“先生别来无恙乎?”说明这两个人已经离别很久了。而用“无恙”,表达一种人世的沧桑,这个“别来无恙” 也许更早就有,据袁老师告诉我。我所知道的就是《史记》里写范雎,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而以张禄这个身份在秦国做了宰相。然后冬天穿得破破烂烂到了那个小酒馆里头,见到了当年害他的须贾,“先生别来无恙乎?”然后给他一个袍子。就是京剧里那个《赠绨袍》的故事,这个我觉得好。[LMA][LMA]还有一句呢,就是:“谁知道呢?”“谁知道呢?”尤其是我读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二部,它的那个主人公拉古尔诺夫是一个贫农团的团长,一个天天搞革命的农民,但是他跟一个富农出身的一个很不检点的女人,两个人有点难分难解。然后这个女人更喜欢一个富农,而那个富农实际上是已经做了一些破坏集体农庄的反革命事情,被拉古尔诺夫掌握了。但是他最后决定把这个他心爱的政治上有问题的,而且牵扯着刑事案件的女人放掉。这个时刻,这个富农女人对这个很粗鲁、很野蛮的,也不会穿衣服,说话大大咧咧,也不懂女性心理的拉古尔诺夫的感觉,也许有一些不同吧?“谁知道呢?”我觉得这句很棒!同样反过来呢,我对英文的这个 “Who knows?”也有兴趣。 “Who knows?”他回答得很潇洒。有的时候北京人回答一件事办不成的时候说:“没戏!”这个我们听起来很贫哪!是在胡同里我们才这么说,但是一个英国人他告诉我,说这个北京人的文化积淀太深了!当他们说一件事办不成的时候,他们不说“impossible”,他们说“No theater”,所以他们对“No theater”的感觉跟我对“Who knows”的感觉是相同的。

我的英语知识很少,但是我有多次和外国人一起生活的经历。我比较喜欢他们的“Why not? ”“Why not ?”而且你没法儿翻译。你比如说他说,老王,今晚上我那儿有个party , 有一个鸡尾酒会,甚至会有个自助餐,你晚上来吗?我怎么回答呢?我说:“Yes, I will go! ”这太干巴巴了,太有辱王蒙的风度了,所以我一定回答:“Yes, Why not ?”但你不能翻,一翻就酸得你的牙都掉了,“我当然要去啦,为什么不呢?”你不能回答:“为什么不呢?”领导找你,说有个会,问你要不要开?你回答:“为什么不呢?”那领导就会考虑,老王这么大岁数,得了神经病了!英语有些词,在我有限的接触当中,也有些我非常喜爱的说法。说甭管它,爱怎么着怎么着, “Let it be!”这怎么翻呀!爱怎么着怎么着,这还凑合。女作家刘索拉把它翻译成:“随他妈的去!”这就过啦,这个语感就过啦,它不准确。所以语感这个东西是很精微的,添一份它就肥啦,减一份它就瘦啦。我也喜欢“So do I”,它反过来说,它不说“I do so”,它就比较俏皮,你听着就比较舒服。那位同学你喜欢什么词?自然?绿色?树木?好,但你偏重内容,没有从语言的角度提。你有什么不爱听的、听了就起鸡皮疙瘩的词吗?哦,肉麻,这个词是不好听。所以这个语言的表达的功能不像我们想得那么简单,语言的表达表现着人性。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呢我要说语言的记忆功能,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变动不息的。所谓“俯仰之间,已成陈迹”,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话。其实我们在这儿说着话,说着说着话这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2004年4月14日,这一下午就这么过去了,有一个姓王的老头子,在这里说的这些话,音波也就在空气中消散了,就变成陈迹了,就变成了历史了。变成历史之后有什么东西留下来了呢?有一些物质的。你比如说房屋,用具,如果你真要追究起来的话,比如说这儿有一只王蒙用过的茶杯。但主要的是文本留下来了,实际上许许多多东西对我们来说是文本,历史教科书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是文本。有实物又有文本的东西是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有文本没有实物的东西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次深的,有实物没有文本的东西是哑巴东西,你怎么解释都行,假如五百年后有人对这只茶杯感兴趣的话,假如这个茶杯上没有写中国海洋大学的话,它是哑巴。所以我们讲来讲去的许许多多的记忆,我们讲中国史、外国史,实际上他们最后都变成了语言,变成了文本。所以世界上最难办的事儿就是搞调查,所以美国什么事儿解决不了啦,它就成立一个班子,成立一个委员会。现在已经是2004年了,但是现在还在进行对2001年的 “9.11”的调查。这一调查不要紧,光是那个文本呀就摞得比山高。而且这个文本和文本之间你就很难证实,很难证伪,但毕竟还有语言。所以这个记载是语言的记载,所以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这是因为语言本身我们就很难把握,而且不同的文本记载有不一致,这就使我们的记忆变得很不可靠。而很多东西之所以能够有很高的价值,是由于那个文本的可爱,而不是由于别的。

你比如说,我们的祖国有许许多多的旅游点,有很多美好的地方,有文本的跟没有文本的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西湖,古来吟咏西湖的诗就特别多,包括白娘子的故事,包括秋瑾的诗,对我们来说都是文本哪!有一次我们跟韩国人一起开会,正好赶上这种开会的天气,天天有雨,有很多活动就取消了,韩国人就抢着背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有了这个文本之后,就使我们中国的东道主对连续三天不能好好地畅游西湖有了底气,有文本为证:“雨亦奇”,“山色空蒙”,“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次我们就是用淡妆来欢迎韩国朋友,有了这个你的底气都不一样啊!岳阳楼,现在你都分不清楚是为了看楼还是为了复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特别是它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尤其是黄鹤楼,黄鹤楼的遗迹实际上早就不存在了,解放以后,苏联专家帮着咱们修了长江大桥,这一带的地理环境其实都已经改变了,现在的黄鹤楼是又选了一个址,现在的黄鹤楼修了有20多年了,当时我们的国家也比较困难,标准也不是很高。怎么不高呢?就是那个木头柱子,它全部是洋灰,全部是钢筋水泥,然后再刷上红漆,反正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是洋灰,不是木头做的。但是它仍然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络绎不绝,虽然现在的黄鹤楼是伪黄鹤楼,但是关于黄鹤楼的崔颢和李白的诗却流传至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的诗呢,简单一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样一个记忆的宝库,这样一个文化心理的保存,使黄鹤楼它始终生长在我们的心里。那么你具体盖起这个黄鹤楼,比如油漆的质量怎么样,伪木柱子的成色如何,我们可以宽容,我们可以原谅。为什么呢?因为黄鹤楼的仙气、灵气在它的文本上,在它的语言上,在李白和崔颢上,所以只要有李白有崔颢,黄鹤楼永垂不朽,只要有我们的汉语、汉字的文本,中华民族永垂不朽!滕王阁也是这样,滕王阁修得很精致,它的自然条件不如黄鹤楼,因为南昌那边滕王阁前面是赣江,就是“秋水共长天一色”里的,没有长江的那种气魄。滕王阁是根据梁思成先生当年画的,也就是他考察、推测的图把它修起来的,可是这个建筑的依托我觉得也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没有他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没有他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个滕王阁不会这样的屹立,这样的崇高,这样吸引着我们这些中华儿女。这是不得了的,一个有文本的民族和一个没有文本的民族在世界、在人类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无数优秀文本的民族必胜,很难代替。所以我就想,当然现在对斯大林有很多批评,他也犯过一些错误。但是斯大林在6月26号德国进攻以后,他在十月革命节的时候在红场有个演说,他就讲俄罗斯不可能被征服,因为这是一个出过普希金、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的民族。为什么他把这个东西牵扯到他整个民族的命运呢?所以我们就看到语言文字的记载所起到的记忆和文化积淀的作用,一个没有文化的积淀的民族就好比一个失去了记忆力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哀,而失去了记忆力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悲哀,失去了记忆力你连自个儿是谁都不知道,我们还怎么帮助你?你还能有什么幸福可言?还能有什么不幸可言?

第三我想语言还是一种修辞的手段,这种修辞是泛修辞,我觉得我们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修辞。人都有动物的本能,都有求生的本能,而人的这种本能经过修辞以后,就如毛泽东所说的“文野之分”,有了文化与非文化之分。我从咱们文学院薛海燕老师的论文中学会一个词我觉得挺好,叫做“推迟”,通过修辞手段可以推迟人的动物本能的出场,如果没有修辞手段,你就只能限于本能。这个我想到最多的是阿Q先生,按照人权的观点他当然和我们都一样,而且从阶级成分上说他还不错,那么他要求爱,有两次经历,一次是求吴妈,用他的话说就是“小孤孀”吴妈,那么他怎么求爱呢?他突然一天晚上就给吴妈跪下了,然后他说:“吴妈吴妈,我要和你困觉!”哎呀,然后呢吴妈就哭,要抹脖子上吊,然后大家就都认为阿Q干出了毫无人性、违反道德、不守规矩、伤天害理、不齿于人类的这种事情,阿Q没有写检讨因为他不识字,但是他表示了检讨之意,而且还赔了钱,把一年的工钱都给了吴妈,而吴妈却一直在那里哭、哭、哭。如果阿Q在语言文字的修辞上能够到咱们中文系上两节课,能来这儿听讲座,他就绝对不会用这种话了!如果他读过徐志摩的诗呢?那么他见到吴妈就会说:“我是天空里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嘿,他可能就成功了!阿Q和徐志摩作为男人,他们想择偶,想求爱,这是天经地义的,连性骚扰也谈不上,因为他是跪下的,他又没有摸人家,也没怎么着人家。性骚扰是阿Q对谁?是对小尼姑。他去摸人家的脑袋,而且他还有一个最为恶劣的说法:“和尚摸得为什么我摸不得?”他缺乏修辞,修辞能使很多事情甚至于发生本质的变化,从野蛮到文化、从野兽到文明的人,可以有很大的变化。不过我们往宽里说的话,很多事情就是一种修辞,我们可以说它是生活的修辞,比如说婚姻,该有的这些仪式、程序,互相还写点情书,然后你再进教堂,还要奏结婚进行曲,非常雄壮,我听这声音时一直以为是大军出营征战。经过这样一个修辞的手段就不一样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人的语言、所谓的谈吐上就能看出这个人素质是高还是低,对人是粗暴的还是温和的这样一些印象。所以说语言的修辞作用是太大了,为什么我说语言塑造了人呢?这是因为人的一些本能的欲望,这些欲望既谈不上坏、罪恶,也谈不上好、文明,经过修辞的作用,经过这种长期的修辞的实践、修辞的习惯、修辞的素养,他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有文化的人。一开始我觉得挺好笑的,因为我们国家的一些领导人提出来要学会说五个礼貌用语:“谢谢”,“再见”,“对不起”,“你好”,“请”。但是后来我想这是有道理的,会说这些话的人和不会说这些话的人他的文化程度是不一样的。英语国家的人很喜欢说一个很轻微道歉的词“Excuse me”(请原谅),旅居纽约的一个台湾省的画家和诗人,他告诉我他回到中国在机场碰到别人或是别人碰到他了,他马上就说:“噢,对不起!”被说了对不起的那个人把头一歪,说:“神经病!”有一年奥运会后在北京举行奥运会金牌得主的报告会,这个会是由水平相当高的运动员联合主持的,其中有一个是女柔道运动员。她说这次在决战当中碰到的是古巴的一个柔道选手,她们是无差别级的,就是说她的体重已经超过了一般人,比如说你的体重超过了150公斤,有能耐的话你就长250公斤,你也参加这种比赛。她说这个竞争对手个子比她高得多,体重比她重得多,力气也大。她说:“我就想探一探虚实。我怎么探的虚实呢?晚上吃饭,举行招待会,我就走过去故意扛了她一下。我一撞她,结果这个古巴女选手说excuse me,说对不起。”外国人都是这样,互相一撞没有人会责问:“哎,你怎么撞我啊?”“我才没撞你!是你撞得我!”绝对不会这样。她说:“我一听我撞了她,她还向我道歉,证明她怕我,我一定能赢!”哎呀,当时我在电视前面听完这话我都没有地缝可钻啊!这是个语言的问题,但更是个文明的问题。

第四我想再讲的就是语言的政治功能实在是太强了。语言在政治当中起到相当的作用,政治家基本上或是按照一般来说他应该是个演说家,比如说用语言来煽情,用语言来发挥鼓动的作用。前天我听童庆炳先生讲《文心雕龙》,其中一开始就说“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能发动天下的是辞,以辞来打败政治上强有力的对手。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这个语言的力量太大啦!雷霆万钧,如火如荼啊!就冲这一句话就该热血沸腾了。古代“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 ,我没有能力把你消灭,怎么办呢?我跟你一块儿死!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意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且“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个说法不仅中国有,前不久我们去菲律宾,菲律宾有一个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我记不清了,他又是一个诗人,他在就义前写过一首诗。这首诗里有一句话说“我流出的血将染红明天的朝霞”,这就是“留取丹心照汗青”。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甚至于连大汉奸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被捕后他就作了绝命诗,叫做“慷慨歌燕士,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后来由于他的才华把他释放了。我的目的不是为了替汪精卫说什么好话,而是我们知道历史的复杂性,语言可以超过你本身,达到一个高度,汪精卫并没有达到一个志士、一个义士的高度,就他的一生来说不但没有达到,而且非常可耻。他从重庆跑到南京做了日本伪国民政府的主席,但是他的语言所达到的高度现在我读起来还是怦然心动。“引刀成一快”,这是痛快事,是作为一个楚囚的慷慨悲歌,当然这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可能是有所联系的,“不负少年头”,一刀砍下去――唰!瞧这种精神!但是他没有做到。有一些话我觉得提得真精彩,比如说《共产党宣言》讲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说是“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哎呀,这种语言力透纸背,千钧之力啊!最后还有一句话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是中文的翻译,更悲壮,“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原来德语的原文我不会,但是英语我见过,因为我去过马克思墓,那上边写得太简单了,就是“All workers,Unite!”很简单,“所有的工人要联合”。

我就想到一些很有名的词儿,比如说,你们这个年龄的人肯定也知道季米特洛夫,他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活动家,是保加利亚的一个领导人,这个季米特洛夫曾经被希特勒的国会纵火案所诬陷,不知道怎么有个疯子一把火把德国国会给烧了,于是法西斯集团就借这个机会镇压所有的左翼政党和工人团体,逮捕了季米特洛夫。季米特洛夫在被审判时不要律师,自我辩护,把敌人的审判变成了他的讲台,在那里慷慨激昂地讲话,所以他真是那个时候共产主义的一个明星。他说:“当中世纪的教会把主张地动说的科学家烧死的时候,这个科学家说:‘你可以烧死我,但是它在转动着!’”它在转动着!这个气魄多棒啊!还有他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决战的时刻到来了!到时候我们不做铁锤便做铁砧。”也就是你不砸他他就砸你,当然从现在来看对这个事情还是应该一分为二,他没有充分考虑事物的复杂性,但是从语言来说它是非常有力的,这是政治上的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种语言和文字又会变成政治家的一种武器,变成了政治家的一种障眼法,他用来遮蔽事实的真相,用来推迟真相的出场。我们“文化大革命” 中,有些人宣传得非常好,而且大家都说这人讲得真好,但是那些话是经不住研究,是经不住推敲的。我这里就不说具体是谁说的了,这人介绍经验的时候说,我们这儿对待自然灾害,经验有三条:第一,要承认它;第二,不怕它;第三,克服它!讲得铿锵有力,而且还有第一第二第三,但是他讲的是废话,和没讲一模一样啊!是不是?什么叫第一承认?你承认不承认洪水下来把你房子都已经冲走了你还你承认?好像谁求着你承认似的!就是有时候他讲些同义反复的东西,比如说有些领导人讲话,说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第一,不是三心二意;第二,不是半心半意!这叫什么?这叫同义反复,你说来说去实际上一句话都没有说。什么叫中国海洋大学呢?第一,他不是美国海洋大学;第二,他不是中国陆地大学;第三,他不是中国海洋幼儿园!我们有这样讲话的吗?还确实有这么讲的!下次你们要碰到哪个大人物在这里讲什么什么叫中国海洋大学类似的这些话,你们也热烈鼓掌。到时候如果他级别够、地位够、名声够,那么他讲这一类话的时候,我们要说,讲得好!前几个月媒体评这个文理不通奖评给拉姆斯菲尔德了,后来在凤凰台上就多次播放拉姆斯菲尔德这个讲话,可惜我的英语不能够强记,但是大概的意思不会错的,他是这么个意思:“I don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Post by Jun » 2008-01-21 19:29

谢谢笑嘻嘻,刚看了几段就一个人对着屏幕大笑起来。

说起喜欢的话,今天还跟人说,我爱用的一句话是:Who gives a f*ck? 好像也不是正宗的英语,就是爱用。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866
Joined: 2003-11-22 20:59

Post by tiffany » 2008-01-21 19:38

let it be当年我们宿舍通用翻译是去它的(di)高兴了中间在加点儿类似tmd类的砸碎。
乡音无改鬓毛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Post by CAVA » 2008-01-22 7:22

很有趣。芝麻开花节节高,鳞次栉比,鱼肚白,阿Q和徐志摩 :laughting015:

不过我对新修的“景观”没有王先生的宽容心,黄鹤楼拿水泥钢筋来造,并不是因为缺乏木材。就象现如今有些建筑恶俗无比,与资金和材料无关。

黄佟佟
Posts: 15
Joined: 2003-12-20 20:15

听了

Post by 黄佟佟 » 2008-01-22 22:22

前几天听了老先生演讲,
讲的是文学对人生的启迪,
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和这里一致,
大约他全世界的演讲都是一套卷子下来的
凌晨无依无靠,只想无理取闹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01-23 0:28

老先生长啥样儿?我小时候曾经是他的 fan 。
云浆未饮结成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Post by 豪情 » 2008-01-23 0:33

我仰慕过他年轻的理想主义和老了之后求新求变. 但是现在他的官僚气有点太重了. 新和变都是新瓶旧酒.

笑嘻嘻
Posts: 23477
Joined: 2003-11-22 18:00

Post by 笑嘻嘻 » 2008-01-23 1:16

王蒙自传第二部《大块文章》有人看过吗?我看了网上的一点摘录好像还不错。
云浆未饮结成冰

Rainbow
Posts: 336
Joined: 2006-01-19 0:11

Post by Rainbow » 2008-01-23 7:37

我见过老先生真人版. 他写的在伊犁我最喜欢

黄佟佟
Posts: 15
Joined: 2003-12-20 20:15

Post by 黄佟佟 » 2008-02-02 6:53

样子可以古狗一下,真人样子和照片无异,坐在台上,简直可以把照片贴上去,
但是个子奇矮,
特别是他要走的时候,
周围都是人,这一比,我才发现,人才一米五不到一米六,
四周的人都比他高出一头, 这是南方啊,
可是他站的笔直,颇有派头,
这派头让人把他的矮忽略了,
矮的人聪明啊,
再一次证明了这个真理 :party004:
凌晨无依无靠,只想无理取闹

sikong
Posts: 265
Joined: 2005-10-22 0:51

Post by sikong » 2008-02-06 12:43

还是青春万岁最好

奇矮?天!没想到
肥,是一种美德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