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票”说来稀松平常,就是参选人到处拉票啦,表现形式却争奇斗艳诸多可观。普遍点的是全家老小分头出动(此全家范围含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其配偶,他们的家庭真团结啊

说到“抢救”,又是一个专有动词。奇怪的是,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主持人的意思,这个词通常用于名气较大的候选人。在蓝绿阵营紧张对峙的压力之下,除了候选人首先关注自己,党部和选民盯紧的都是“席位过半”的KPI。所以会出现民意调查支持率甚高的候选人,得票却较低的情况――支持者都把自己的选票投往“最需要”的候选人了。在这种形势下,“配票”应运而生,迅速演化。在节目中出现的一大条横幅上,“有关部门”明确界定:身份证号码尾数12的,选XX号候选人,34的、56的、78的、90的,组织出面顿时分配得清清爽爽――得票过高,无异浪费!我几乎可以幻听到有人语重心长大声疾呼。
上学时候打拖拉机,有一次动手反对家亮的主。那一局牌型偏得厉害,对家损失惨重,我虚情假意忏悔一下,对方只是说:“符合规则的都是对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难道是他们也听到了记到今天?我不知道民主政治的规则也可以用到这样用到尽,不是哪个阵营的问题。好象只是时代车轮滚滚前行,如水之就下,不知谁还螳臂当车。
虽然蓝营险胜,似乎也是苟延残喘了。简简单单熵增下去,未来若干年的走向似乎是必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