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张爱玲遗产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Jun » 2014-04-02 20:05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06/ ... 869999.htm
林式同处理张爱玲后事

张爱玲死后,遗嘱执行人林式同需要处理两件事。一是,处理遗体。9月30日,治丧小组的成员林式同、张错、张信生三人在加州租船出公海洒骨灰,尊重遗愿同时遵守法律。二是,张爱玲遗嘱说她所拥有的东西交给宋淇夫妇,包括钱财与一些遗物。

于是林式同再去张爱玲的家整理遗物,这所房子位于洛杉矶市10911号R ochester A venue206室,根据林式同的描述:“正对着电梯口,一条笔直的走道,四面没有窗,灰灰的日光灯,整天亮着。到了尽头,靠左边,就是张爱玲住的房门。一打开门,房里弥漫着沉郁的空气,我很快的把所有的窗户打开……地上摆着许多纸袋,包着不同东西,门旁靠墙放着那一张窄窄的行军床,上面还铺着张爱玲去世时躺的那床蓝灰色的毯子,床前地上放着电视机,落地灯,日光灯,唯一的一张折叠桌倚在东墙近门的地方,厨房里搁着一把棕色的折叠椅,一具折叠梯,这就是全部的家具了。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轻便好拿,包括电视,她原来有个小的,只有五六吋,大概太小了,看不清楚,搬家后买了一个新的,大一点,有十几吋,也不重。张爱玲买了大量的灯泡,因为她怕黑怕冷清,电灯电视一天到晚开着,这习惯她曾经跟我谈起过,‘有时还藉电视声音催眠。’对门朝北的窗前,堆着一叠纸盒,就是写字柜,张爱玲就坐在这堆纸盒前面的地毯上,做她的书写工作……墙上没有挂任何东西,连一张日历也没有,真可算是家徒四壁。张爱玲的房内除了她自己的作品和定期杂志外没有书。”

最后一点其实不对,因为房间内有张爱玲最爱的《红楼梦》和丈夫赖雅的亲笔签名书。

“更衣室里除挂着的衣服外,地上堆满了各色各样的纸袋……她从来不用箱子,什么都是临时现买,一搬家就丢的就丢了。她不用普通的女鞋,唯一常用的是胶底浴用拖鞋,买了好几大包,全是新的,用脏就丢。”此外张爱玲生前在韩国城租了一个三英尺见方的小仓库来摆东西,全用纸袋装着。

外界有人看到这些描述就觉得张爱玲晚年很凄凉。我觉得,只要张爱玲自己喜欢,何必要求她一定要住花园洋房,坐跑车、养番狗、吃鲍参翅、穿名牌时装、携高贵手袋、戴钻戒、搞整容?就我所知,张爱玲在赖雅之后的感情生活应该是空白的。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为什么一定要她有个伴侣呢?没有这些东西就一定很凄凉吗?你可能有如此想法,但正如她那篇散文所说的,她要你“包括她在外”。

以我自己来说,最近作家陈玉慧发表了一篇文章回忆数年前上门来探访我,她写:“宋家现在是宋以朗一个人住,张爱玲的文件和书稿,全置于客厅一大桌上,再加上一墙壁张爱玲或有关张爱玲的著作,除此,没有别的家具或装饰。”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无妻无儿,家徒四壁是很凄凉,反而这种生活我喜欢得很啊!

林式同将张爱玲家里的物品归类,分为九大块:一、银行财务及税务部分,需要让律师处理,其结果将专函报告;二、家具,包括电视、灯桌、桌子等;三、衣服,包括化妆品等;四、来往信件,分为宋淇夫妇、亲戚(姑姑与弟弟)与其他人的信件;五、作品手稿。六、身份证明,包括结婚证、公民证;七、随身用品:眼镜、假牙等;八、照片;九、书籍。

他来信咨询我爸爸妈妈需不需要将这些东西原封不动地运回香港。他说如果全部装箱里的话需要让海关检查,并要本人到海关处去取。我爸妈回复他说某些普通东西不需要,如桌子、梯子、电冰箱、电视机。最后林式同以海运方式寄了14箱东西过来,包括书籍、照片、衣物、鞋子、手提包、假发、毯子以及两箱手稿。

1997年,我妈妈将一些手稿捐给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其中包括《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手稿(2004年出版);《海上花》的英文译本打字稿(后来由孔慧玲完成,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少帅》的英文打字稿(期望在2013年翻译成中文出版);《中文翻译:一个文化影响的媒介》的英文演讲稿(期望在2013年翻译成中文出版)等等。在1992年2月25日的信里,张爱玲曾提及一份关于林彪的英文稿,但该稿不在遗物中,现在不知所踪。

当时我妈妈留下一些张爱玲遗物中的手稿在家中,不知它们可否出版。我妈妈去世后由我处理出版,包括《重访边城》(2008年);《异乡记》(2010年);《雷锋塔》《易经》的英文打字稿(后来由赵丕慧翻译成中文,2010年出版)。这里有逸事一桩。当时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孙晓明找上门,要求阅读《雷锋塔》、《易经》作为他的硕士论文题目,结果我同意了。不幸张爱玲将两份打字稿的封面掉乱。结果2009年论文《天才梦:张爱玲美国时期的生活与写作初探》里面的《雷锋塔》应该是《易经》,而《易经》则应该是《雷锋塔》。不过孙晓明还是第一个写了有关这两本书的人。

张爱玲晚年的经济状况

林式同还去银行把张爱玲的存款取出。张爱玲在美国有六个户口,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林式同总共找到有28,107.71美金。去银行取钱并不能凭着一份所谓遗嘱就可以拿到,因为银行不会根据一张纸头而将户口全数转账。林式同要经过洛杉矶市遗产承办法庭去办理手续,需出具死亡证明、确认遗嘱、确认遗嘱执行人。完成后,法庭就会发指令给林式同去银行取钱。外面有一些说法是,林式同从来没走过法律途径就把钱取出了,因此没有法律效应。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可能,银行不会随便把钱给人,他们只服从法庭的指令。

林式同先把张爱玲银行的两万八千美金全数汇给我父母,并列出消费清单,包括黑箱车、冷藏、火葬、租船、找遗产承办法庭所用的律师费、所租单位的清洁费、搬运费、电话费、邮费、煤气费、电费、把东西运回香港的运输费等。林式同告知上述费用估计是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七元三分钱美金,我爸妈随后就把这笔费用汇还给他。张爱玲有两万八千美金的存款,当时港币汇率是7.75左右,所以张爱玲死后是有二十几万港币,这在当时不算多也不算少,网上有人说她生前贫穷到需拾纸皮来糊口,是无稽之谈。

林式同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他的太太是日本人,后来患了老人痴呆症,忘记他是谁,让他痛心,因此他写了一本《你是谁?》。他寄了一份电脑打印本给我父母,应该没有出版过。书的后语是:“这是一个大时代的一对小夫妻的故事。这是个不能留学而留学,不愿移民而移民,抗日而和日本人结婚,自认是中国人而不是中国人,要爱国而没有国可爱的人,挣扎着度过了一生的故事。这故事由老人痴呆症的来临而结束。它和每一对夫妻一样,期间充满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要补充的是张爱玲究竟有多少钱。先前我们说美国银行有两万八千多美元,扣除身后事费用后是一万七千美元左右。我手上有些张爱玲与我父母的通信,里面有提及财务报告,我爸爸在香港帮张爱玲买了一些外币或定期存款。哪个国家利息高,通货膨胀低,赚的钱就比较多。我妈妈在香港以她自己的名义开了多个银行户口,其中一些是帮张爱玲管理的存款,但也有其他户口是我父母,我三叔宋希,与其他亲朋戚友的。我不清楚哪些钱具体属于哪个人,银行也不会随便给我详细资料,因为他们不可以无故揭人隐私,子女也不例外。

这里有一张纸条,1996年12月18日,是我妈妈的笔迹,上面写着张爱玲的英文名字E .C hang,计算“绿簿子”(银行外币存款)剩余32万多美金。这不是什么法律认可的证据,因为只是一张字条。按照当年的汇率,那大概是240万港币左右。如果张爱玲当年带这笔存款回中国就是个百万富翁了。今天莫言拿到一百万美元的诺贝尔文学奖金还会给人取笑他在北京买不起一套房子,但在1995年,240万港币在大陆(或香港)不是一个小数目。

话至此,澄清了张爱玲晚年的状况。
可以看出张爱玲的钱都存在宋淇夫妇手里管理,她在美国的两万八只是方便取用而已。想必她的资产来自港台版税,留在宋氏夫妇那里,她自己不必打理投资,而且不必在美国交税。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Knowing » 2014-04-03 5:27

她晚年有皮肤过敏引起的搔痒,一度以为是跳蚤,搬过好几次家,所以东西都是便携的。
看起来她晚年生活还比较遂心宽裕。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Jun » 2014-04-03 7:47

我奇怪的是张爱玲晚年为什么不回台湾住,钱和朋友都在台湾,有人照顾,生活也方便,岂不好过住在洛杉矶?

不知道“人生是一袭华袍”那句是不是因为皮肤瘙痒错当成跳蚤而来。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Knowing » 2014-04-03 7:49

她不喜欢跟人打教导,亲近的朋友宋祺父母在香港。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Jun » 2014-04-03 9:04

哦对,她可以住到香港去嘛,亲近的朋友,好吃的食物,没有跳蚤 ... (我这口气好像那些说“她可以再找个人结婚嘛”的人)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Knowing » 2014-04-03 9:11

她怕共产党啊。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Jun » 2014-04-03 9:13

可是香港没有共产党啊,如果共产党打过来,赶紧再去台湾也很方便。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Knowing » 2014-04-03 9:16

她如果知道自己会死在1997 之前,也许可以不怕。这不是不知道么。当时人怕97 怕的很厉害。不过他们的确应该在我党的威武下颤抖。 :worthy:

张爱玲刚从大陆跑掉就是去的香港,但是觉得离太近不安全,终于还是跑到美国。都说她精神太敏感,其实是敏锐才真。1952年就觉得势头不对逃走了,要留在大陆不到文革已经被整死了。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imonsun
Posts: 2663
Joined: 2006-12-24 4:41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simonsun » 2014-04-03 10:44

Jun wrote:我奇怪的是张爱玲晚年为什么不回台湾住,钱和朋友都在台湾,有人照顾,生活也方便,岂不好过住在洛杉矶?

不知道“人生是一袭华袍”那句是不是因为皮肤瘙痒错当成跳蚤而来。
那句是早年写的吧。当然也可能一直有皮肤瘙痒症。 :shock:
Violent delights.

roulette
Posts: 44
Joined: 2009-08-17 19:13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roulette » 2014-04-06 21:26

靠手机地图去找过这个206公寓,和林描述得很像。长直走廊一间间寝室,基本是火车厢布局。但那间房是唯一从电梯口看不到的房间,因为藏在左拐的墙角里。我就想:这样也能坚持隐居啊,到底是张爱玲。呵呵,因为是走廊尽头最里一间,所以不会被外面那么多家“火车厢”住户打扰。

离UCLA校园非常近,步行三五个blocks吧。九十年代周边配套没考证过,但附近有个古老的电影院,只有一个放映厅,大银幕、观众席分上下两层楼的那种。自称住好莱坞的张爱玲,这儿可能是她常来的地方。

地段和物业水平,都不是廉价公寓motel的感觉。问了一下租金验证。

确实不是穷困潦倒的样子。但冷清啊超然啊这些词也逃不掉。幸亏是在美国,如果在中国,这种一没有人生伴侣二没有家庭后代的晚年,靠自己要怎么过去。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CAVA » 2014-04-07 5:15

幸好她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然光回答为什么没有伴侣为什么要独居就得烦死。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Knowing » 2014-04-07 5:25

我觉得她是缺乏社交能力的人,跟知己可以很亲密,稍微低于知己程度的朋友相处就很困难,常反复质疑自己是否说错话做错事得罪对方。这种情况下,缺乏人际交往是减少负荷。
不过她嫁给赖雅这个老弱之人太可惜了,为什么不碰上个Leonard Woolf 这样身强体壮死心塌地超级奉献型儿的丈夫呢, 肯定可以多写点。张迷扼腕。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Jun » 2014-04-07 6:45

Knowing wrote:常反复质疑自己是否说错话做错事得罪对方。这种情况下,缺乏人际交往是减少负荷。
真是这样吗?这样的人生其实很难写出小说呢。小说毕竟还是需要生活基础,除非你写的是“三体”这种概念性小说。

张爱玲年轻时候不是那么自闭的,还曾经下乡深入生活 --- 所以才迅速看穿了新政权的面目。

所以我觉得如果她住在台湾或者香港会好些,至少朋友会比较多。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Knowing » 2014-04-07 7:03

她出生在大家庭,小时候完全躲不过人际关系,妈妈和姑姑议论亲戚也很多,所以搜集了很多材料。下乡那是被迫,你也知道共产党多厉害。我承认她如果被迫多社交,会写的更多更好,但她需要一个非常亲近的小圈子,在这保护层后面观察。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putaopi
Posts: 4033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zz] 张爱玲遗产

Post by putaopi » 2014-04-10 11:05

CAVA wrote:幸好她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然光回答为什么没有伴侣为什么要独居就得烦死。
没错!做为粉丝,我觉得她的晚年生活有一定保障,还算不错。

Post Reply